水滸傳名著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水滸傳名著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水滸傳名著讀後感

水滸傳名著讀後感1

作爲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在這個假期終於被我有幸讀到了!

詩曰:萬姓熙熙化育中,三登之世樂無窮。豈知禮樂笙鏞治,變作兵戈劍戟叢。水滸寨中屯節俠,梁山泊內聚英雄。細推治亂興亡數,盡屬陰陽造化功。《水滸傳》一書主要講了宋末時期,因官廷腐敗,老百姓被步入水深火熱之中,吃不飽,穿不暖!在這樣一種環境下,一羣英雄好漢藉此反抗朝廷,在梁山泊落草,幹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自此,便有了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之說。

話說那領頭者爲一黑漢,喚作山東及時雨宋公明宋江是也,因怒殺閻婆惜,只得投奔柴進。刺配江州後,又因在潯陽樓吃酒,酒興大發,寫了反詩,被捉了,多虧梁山泊好漢及時相救,之後便也加入了梁山泊。宋江因行俠仗義聲名遠揚,故而統領了梁山泊,之後又幹了一番又一番令我敬佩的事,是個名副其實的英雄!

天罡三十六員,七十二座地煞之中,我最敬佩的人有三,便是那天滿星美髯公朱仝、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與那天殺星黑旋風李逵。爲甚喜歡這三人?只因朱仝二釋宋公明,行俠仗義、足智多謀;花和尚單打二龍山,見義勇爲、勇敢無畏;鐵牛雖多是魯莽,但也是勇敢過人、武功蓋世——沂嶺討殺四虎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除了我最欽佩的英雄之外,最憎惡的小人便是高俅是也。那人因踢得一腳好毬,故而取名“高毬”,後而又將“毬”字的“毛”字旁改爲單人兒,自此便成了“高俅”。因靠着滿口阿諛奉承和討好的話語,便一攀再攀,成了太尉,此乃小人之作爲也!

我甚是喜歡這本《水滸傳》,當還沒讀多久的時候,我就變得滿口的豪言壯語,盡數跟那些梁山好漢所學。

這不,那天剛好停電,而就在我期盼的一個電視節目又將成爲泡影之時,氣得我滿屋亂轉,最後實在等不住了,我便將氣憤化爲動力,大吼一聲:“電力局那廝甚是欺人太甚,待灑家砸了那廝的鳥店,出了這口鳥氣!”一旁的家人聽了又是鼓掌,又是大笑——過了一會兒,電來了……

我對《水滸傳》的情,不止是喜歡,更有愛慕、欽佩之情,有時竟會情不自禁的爲梁山泊好漢打一場勝仗而鼓掌叫好,我已經完全融入了《水滸傳》,變成了梁山泊之中的一員,好像我坐到了第一百零九把交椅之上!總之,一個字,那就是——愛!

水滸傳名著讀後感2

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終於被我啃完了,啃出了替天行道的舉動,啃出了以忠義爲主的理念。

《水滸傳》是施庵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北宋農民大起義而寫成的一部偉大的小說,書中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有仗義疏財的宋江,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魯智深,有足智多謀的吳用,還有膽大如虎的武松等等,他們組成了梁山泊的一百零八條好漢。當然還有爲非作歹的高俅,有詭計多端的蔡京和昏庸無比的皇帝,他們成了朝廷的奸臣、昏君。《水滸傳》時而讓我唉聲嘆氣,時而讓我眉開眼笑,時而讓我熱血沸騰,時而讓我傷痛欲絕。心中的感情此起彼伏,文中的故事引人入勝。

《水滸傳》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的李逵,他雖然有些野,動不動就發火,但是他還是非常忠誠,非常講義氣,還非常的孝順。記得有一次,李逵要把家裏的瞎眼老母接到梁山享福,途經小樹林時,李逵讓老母親在林子裏休息,自己去爲老母親找水喝,可是,等他找水回來,哪裏還能看到老母親的身影啊,老母親早已被樹林中的老虎吃得一點不剩,只留下了一點的衣物,李逵一氣之下,拿起兩把斧子,使足勁,直往老虎身上砍,一連把四隻老虎都給砍死,才解了他心頭之恨。

李逵的舉動體現了一個“孝”字,孝順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孔子也曾說過一個人應當“入則孝,出則悌。”回頭想想自己,我有沒有做到“孝”?整天讓父母爲自己操心,有時爲了得到心愛的玩具,還和父母鬧得天翻地覆,是多麼的幼稚,多麼的可笑,想想都覺得慚愧。看了這個故事後,我決定以後改掉任性的毛病,儘可能地爲父母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讓父母也能有時間休息休息、看看書、讀讀報,我相信,這樣一定會博得父母會心的一笑。

《水滸傳》真的使我受益匪淺,大家千萬不要錯過這本好書哦,一定也會讓你收穫到許多。

水滸傳名著讀後感3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愛的一本。其中,最令我有感觸的,便是《景陽岡武松打虎》這篇文章了。

作爲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滸》,果然名不虛傳。

《水滸》有許多版本,京劇、評書以及電視劇,樣樣都有它的內容。然而讀一讀施老先生的原著,纔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痛快淋漓呢!人物對朝廷的不滿,一百零八好漢的俠肝義膽和英勇氣魄,以及他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氣正氣,真真令人佩服至極。

讀完《水滸》,令我念念不忘的,便是好漢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魄力。在現代社會,也有不少的”不平“吧?然而人們的態度呢?路上遇到了麻煩,只會遠遠地避開。尤記得小悅悅,那個可憐的女孩。她在馬路被一輛輛汽車碾過,十幾位路人卻視而不見。唯有那位收垃圾的老婆婆,好心地將她送往醫院,最終卻也沒逃過那悲劇命運。那十幾位視而不見的路人,卻比不上那位盲老人。若是人及時伸出援手,那麼小悅悅應該還在父母前玩耍吧”這個時代,人們的心仍比不上那幾百年前般的善良純淨了麼?所謂“拔刀相助”,只怕已成了“拔腳就跑”了吧!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這是所有水滸好漢的俠義了吧。在現在,這俠義,只怕也已有了變化了吧?人們都記得,一位老人被車撞傷,兇手逃逸,老人被救卻誣陷救自己的恩人的事情。因爲兇手跑了,所以老人寧可冤枉救自己的人,也要取得賠償。這也就是“報恩”了吧?即便尋到了兇手,老人卻拒死不認。這就是人心了吧?於是,即使“路見不平”,她難怪沒有人敢去“拔刀相助”了麼?

或許,這便是虛構與現象的區別了吧。但是,有人想把虛幻的美好變成現實麼?一定有不少人看過《水滸》,併爲此激動奮發敬佩過。但爲什麼,不用實際行動來詮釋這《水滸》精神呢?在《水滸》書中,那些背景要比現在差多了,處處戰亂,人民起義。至於現在,人們生活在太平盛世裏,生活安逸富足。在這些熱鬧繁華的城市裏,若人的心可以更暖一些,豈不更好?

我敬佩《水滸》英雄,也向往一個人人善良溫暖的社會。我會開始,學習那“水滸精神”!

水滸傳名著讀後感4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編小說,也是我國最優秀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古代文學家施耐庵寫的,而我在這個漫長的暑假中讀完了它。書中描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爲首的農名起義故事,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性格迥然不同、行俠仗義的綠林好漢形象。粗心莽撞的李逵,粗中有細的魯達,忍讓的林沖,謙恭的宋江……把這些人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其中,令我最佩服的還是勇猛利落的武松,他可是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一次在回家看望哥哥的途中,經過離清河縣不遠的陽谷縣,晌午時分,武松又飢又渴,來到一家“三碗不過岡”酒店裏坐了下來,他一邊喝酒一邊吃肉,越吃越香,一連喝了十五碗,店家勸他不要走,前面景陽岡有隻吊睛白額大虎,專在晚間傷人。可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付了酒錢後,提起哨棒便往景陽岡而來,約走了四五里路,已是申牌時分(下午3點到5點)武松酒力發作,隨躺在一塊光溜溜的大青石上歇息。突然,林裏颳起了一陣狂風,樹林後跳出了一隻吊睛白額大虎來,那大虎看見武松便向他撲去,只一閃,閃在青石後面,老虎又把腰胯一掀,武松又躲在一邊,老虎急了,大吼一聲,將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朝武松一剪,武松又身體靈便地躲開了。老虎這下更急了,又向武松撲來原來老虎抓人只是一撲、一掀、一剪,這三般拿不着,氣性就先自消了一半。武松抓住了老虎的這點,和老虎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終於武松見機揪住老虎的頂花皮,沒命地朝它的面門上,眼睛裏亂打、亂踢,不到一頓飯的功夫,終於把老虎打死了。

看到這兒,我不禁被武松的沉着機智、勇猛無懼所折服,想到當我遇到困難時,住住想到的就是逃避,不想找方法去面對他,克服它。就拿寫作文來說,見到寫作文就怕,就想逃避,除老師佈置的,纔會勉爲其難的去完成它,從不肯主動去面對它、克服它。再看武松在遇到那麼大的危險時,都能勇敢地去面對,又憑自己利落的身手,臨危不亂的機智戰勝了它,而我這一點困難都不想解決,真是我感到慚愧。從此以後,我要向武松學習他那種勇猛無懼的精神。

水滸傳名著讀後感5

足智多謀的吳用、廣納賢士的宋江、粗魯無理的李逵,英明果斷的晁蓋、爲兄殺嫂的武松、棒打洪教頭的林沖、力大如牛的魯智深、行走如飛的戴宗……這些耳熟能詳的英雄豪傑都出現在同一部著作之中——《水滸傳》。讀了這麼一本書,我內心感到無比的榮幸。然而,在讚歎梁山泊時,我才深深體會到了當時朝廷的昏庸和無能,果真是應了“亂世出英雄”這句老話,可惜、可悲、可嘆、可憤啊!《水滸傳》還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部成功的白話長篇小說,它的思想價值不可估量。

《水滸傳》生動地刻畫了衆多的農民起義者形象,它們雖然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不同的社會地位,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官府的威逼下,忍無可忍而奮起反抗。

讀了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書中英雄們的豪情壯志、仗義疏財?先說智取生辰綱的七條好漢。智取生辰納,是梁山好漢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的發端,但是晁蓋一夥,做下這樁彌天大案,背後的動機又是什麼?是爲了劫富濟貧,還是爲了準備“農民革命”?顯然都不是。黃泥岡上,這一夥好漢劫得了十萬貫金珠,而後大概經過坐地分贓,晁蓋、吳用等回了晁家莊園,三阮則得了錢財,自回石碣村去了。隨後,並沒聽說他們有濟貧的打算,也沒見他們準備扯旗起義。如果不是東窗事發,保不準他們真就此安心做了富翁,一世快活。因此,這樁大案,打劫的必然是不義之財,但究其實質,說穿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動。

讀完《魯達拳打鎮關西》這個故事,深有體會。所謂的英雄,並不是非要做出驚天動地的事蹟纔可以稱爲英雄的,即使是一件小事,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一件微不足道的幫助他人的事。在別人眼裏,你已經是英雄了,如果世上再多幾個像魯達這樣見義勇爲的人該多好啊!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多麼和平!當然,我覺得最好是和平解決,總的來說,魯達這個人令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他的爲人,使他在逃走途中,還有人肯幫助他。如果你幫了別人,那別人就會報答你,那我們也做一個樂於助人的人吧!

名著使我獲得更多的體會、更多的領悟!

水滸傳名著讀後感6

《水滸傳》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我很早就久仰它的“芳名”啦,一放暑假,我就死纏爛打地讓媽媽買了一本,哇塞,還是精裝版的!一週內,我廢寢忘食,終於“啃完”了它,腦子裏揮之不去的除了“忠”“義”還有一個字“孝”。

孔子說:“天地之性,人爲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枝奇葩。深受平民大衆喜愛的著作《水滸傳》中也處處滲透着孝的思想。其中,豪爽、正直的黑旋風李逵,堪稱孝敬父母的典範。那天,公孫勝因思念父母,下山探親,李逵也觸景生情,放聲大哭。儘管宋江擔心他下山後會惹事,李逵仍執意要去,宋江只得與他約法三章。他接來母親,揹她上路,母親說自己口渴,李逵更是不顧自己一路勞累飢餓,安頓好母親便去找水。當他發現母親被老虎所吃時,更是怒不可遏,連殺四虎,爲母報仇。愛母之情溢於言表

。縱觀《水滸傳》整本書,與“孝”沾邊的還有108好漢之首——孝義黑三郎宋江。當宋江帶領在清風山衆人準備入夥梁山時,接到宋清託石勇帶來的父親病故速歸的假消息時,宋江顧不上其他事,馬上回家奔喪。最後又遵父訓,投案服刑,打算刑滿回家盡孝。大鬧完江州後,宋江無路可走,只能上梁山入夥,他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家中老父。甚至不顧晁蓋勸說,執意馬上回家。孝父之情躍然紙上!掩卷深思,當今社會,我們卻常常可以在家庭生活中看到這樣的鏡頭:吃過飯,孩子扭頭就去玩耍了,父母在那裏忙碌着收拾碗筷;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嚐,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跑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作爲21世紀的我們更應該懷抱一顆感恩的心去孝敬長輩,一杯熱茶,一聲“謝謝”一次捶背,一份禮物……都足以讓他們的笑容燦爛如花!“百善孝爲先”,讓孝德佔據我們的心靈,讓尊老成爲一種習慣,是我看完《水滸傳》後最大的感悟!

水滸傳名著讀後感7

乍一看,林沖是《水滸》中一個非常奇特的人物。

林沖身上,似乎有《三國》中三個人物的影子:相貌如張飛,身手如趙雲,一開始忍辱求全的性格象劉備。

說到林沖有像張飛的地方,有人也許會感到突兀,覺得《水滸》中那個謹細而能忍辱的禁軍教頭,和《三國》中性如烈火、暴躁魯莽的猛張飛實在挨不上,要說李逵像張飛還差不多。但列位看官當還記得林沖的綽號是什麼,是“豹子頭”,第七回中他一出場,就說他的相貌是“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八尺長短身材”,和《三國》中所寫的張飛相貌“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完全相同,就連兵器,也和張飛一樣,是丈八蛇矛,此外第四十八回林沖出馬擒捉扈三娘時,書中也有詩說“滿山都喚小張飛,豹子頭林沖便是”,這些都說明,《水滸傳》的寫定者一開始可能是想把林沖寫成“水滸版”的張飛,甚至還可以推斷,在我們今天已見不到的《水滸》成書前早期民間流傳的水滸故事裏,說不定林沖真就是個張飛型的人物(《大宋宣和遺事》裏有林沖的名字,綽號就已經是“豹子頭”,但沒有他的獨立故事),但到《水滸》成書時,已經有了個猛張飛型的黑李逵要寫(在晚期水滸題材的元雜劇如《李逵負荊》裏,李逵形象已與《水滸傳》中的十分接近),於是,就重新寫了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的人生故事,並在故事裏寄託了一些有別於魯智深、武松、李逵這些草莽人物故事的深沉情懷。

列位看官當還記得,林沖這個八十萬禁軍教頭是如何一步步被逼上亡命山林之旅的,可以說,林沖是《水滸》中唯一一個嚴格意義上被逼上梁山的人物。《水滸傳》一開頭便先後講述了兩個頗爲相似的人物--王進和林沖--的頗爲相似的命運:他們都是禁軍教頭,都武藝高強、無辜善良,都是很理想的國家良將,卻先後被高俅這象他自己一腳踢起的氣毬般輕飄飄直升到高位的無賴小人橫加迫害,一個被害得遠走異鄉,一個被害得家破人亡,最後只得上演一出風雪山神廟血腥復仇,然後躥入草澤。水滸故事的講述者就是通過拿他們與奸邪無賴高俅反覆對比,傳達出對黃鐘譭棄、瓦釜雷鳴、大賢處下、不肖居上的黑暗的政治格局的深深的無奈與憤懣。

水滸傳名著讀後感8

第一回講的是:當時,瘟疫流行,皇上派洪太尉去祈福。他拜見真人後,就跑上山找天師了。在上山的路上,先後碰見了大蛇和老虎,但都不去吃他。又爬了一段路,看見一個牧童騎着黃牛。太尉一看,有一個小孩,便向他問路。牧童卻說,這山上有很多的野獸!勸他別去了。太尉一想也是,便下山了。之後也吃素五天。快走時,發現了一個房間,貼滿了封條。太尉要開,真人勸他別開,太尉不聽,強行要開。裏面黑黑的,用火把發現有四個字“遇洪而開”,便要挖開。真人又進行勸住,太尉不聽。挖開了一個大洞,突然發出了一聲巨響!一團黑氣化作金光四散開來,大家紛紛逃走。

從這個故事看出,當時的太尉膽小怕死,不聽勸。由此可見,當時的宋朝是多麼昏暗,竟用這樣的人當太尉!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只見參政文彥博說道:“此刻瘟疫盛行,傷損了很多軍民,期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祈禱求消天災”仁宗天子聞知,龍體不安。便去龍虎山請來了張真人。然後命洪信爲天使,張真人親自將丹昭付與洪太尉,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找張天師。洪信領了聖敕,辭別天子,背了詔書,帶了數十人,上了驛站。走啊,走啊,他們走到了清宮前,裏面居住着住持真人。洪太尉問住持:“天師住在何處”住持說他住在龍虎山頂,這位祖師雖在山頂,但道行十分能騰雲駕霧,蹤跡不定,十分難見。太尉聽了便問:“那怎樣樣才能見到天師”“要齋戒沐浴,更換衣布,休帶從人,自背詔書,焚燒御香,步行上山,叩請天師,方許得見,如若心不誠,白走一趟”太尉都已準備好,上山去了,路上大蟲、大蛇都沒將他嚇退,天師見他有誠意,便沒等他爬上山頂,就已去了東京,祈禳瘟疫。過了幾天,洪太尉明白天師已把瘟疫消除了,興奮不已,便和住持真人等衆多人士去遊山。走了許多地方,最終到了“伏魔之殿”,上頭有許多大鎖、封皮。洪太尉不

聽真人勸告,將鎖砸開,封條撕下,放走了魔君,洪太尉叫苦不迭。我感覺洪太尉身上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評的地方。值得表揚的是他有一顆真誠的心,做事有毅力。需要批評的地方是他不聽別人勸告,釀成大錯。我們要學習他的`優點,而避免他的缺點。

水滸傳名著讀後感9

剛接到這個題目的時候着實吃了一驚,我看《水滸傳》已經是3年前的事了,劇中人物早已忘了一大半;而且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本來就沒認真看迫不得已,只得從網上下了一套好好研讀,竟發現:其實水滸傳真的是不錯

第一點,也是最引人入勝的一點,就是書中那一百單八將人物雖稱不上個個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例如浪裏白條張順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堅石刻技術拔羣,還有入雲龍公孫勝令人聞風喪膽的魔法,哪一個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說《水滸傳》裏8將是勉強湊齊的,就是爲了湊傳說中的8星我也不否認這點,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寫多少,那麼不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丟失了一百單八將從天而降的意義,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謂是極品

第二點就是《水滸傳》中對劇情的刻畫描述《水滸傳》從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到一百單八將聚一堂,從宋江大破連環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間事情的繁瑣,人物的衆多,令人望而生畏可施耐庵卻用自己優秀的文筆將如此長的故事娓娓道來卻絲毫沒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環套一環,使讀者不由得繼續往下看,彷彿自己到了真實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讓人歎服

第三點我要說的是《水滸傳》對於歷史的記述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這樣一個類似於"科幻神話"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編,哪有什麼真的歷史的確《水滸傳》是神話故事,可他對當時民不聊生,奸臣當道,外敵入侵,軍隊戰鬥力下降的社會從一個特殊的角度進行了剖析你們想,如果人民生活舒適,那麼怎麼會有多好漢奮勇起義如果忠臣當道,那麼爲什麼高逑會當宰相如果國家太平,那麼金朝來幹嗎如果軍隊豐足,那麼何必招安呢在我看來,水滸傳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說,更是一本反映當時社會的歷史書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沒什麼用,只不過把《水滸傳》好的地方舉了出來而已,我還依舊喜歡《三國演義》所以,每個人心目中的好書是不一樣的,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有意義的好書。

水滸傳名著讀後感10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帶給我們知識,帶給我們陪伴;書,是一條康莊大道,帶領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書,是一片汪洋大海,它有無盡的寶藏,等待着我們去探索研究。我讀過不少的書,其中《水滸傳》是我最爲喜愛的書之一。

《水滸傳》講述了梁山一百單八將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故事。這一百零八位好漢都十分仗義,他們的手段看似粗魯,實則粗中有細、引人深思。有“拳打鎮關西”、“血濺鴛鴦樓”等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精彩絕倫的“武松打虎”。

武松是一位嫉惡如仇且武藝高強的好漢。有一次他準備去探望他的哥哥,途經景陽岡,在岡下酒店喝了十八碗酒,吃了四斤牛肉後,還敢上危險的景陽岡。當他知道岡中有虎,卻又拉不下臉面返回酒店,便硬着頭皮上了岡,隨後與老虎展開一番驚險的搏鬥,竟赤手空拳將老虎打死了。

文中的武松雖然有些好面子,但他血氣方剛、勇猛豪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種品質不正是現在社會所缺少的陽剛之氣麼?

看看現在的某些男明星,一個個明眸皓齒、濃妝豔抹,在舞臺上唱唱跳跳,毫不費力地就可以獲得鉅額酬勞,他們工作輕鬆,生活奢靡,甚至受個小傷流個血就哭哭啼啼,完全沒有陽剛之氣。而這樣的人卻大受年輕人追捧,風光無兩。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晏子曾說:“夫樂亡而禮從之,禮亡而政從之,政亡而國從之。”看似不起眼的事物一旦開了頭,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現在科技發達了,我們接收到的信息也越來越多樣化,但我們要有判斷事物好壞的能力,不能隨波逐流。

所以,我們不僅要像武松一樣勇敢堅毅,還不能學現在的男明星陰柔軟弱。我們要努力學習,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才,爲祖國的未來去加油努力!

水滸傳名著讀後感11

“只因衣冠無義俠,遂今草澤見奇雄。”讀了?水滸傳?,使我強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邁的氣概和性格。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爲兄弟,爲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他們與朝廷的對抗深刻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的黑暗和xx,使我更深入地認識了當時社會的複雜性和老百姓生活的艱難。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吳用了,他雖不如青面獸楊志武藝高強;也不似武松的性格剛烈;但他滿腹經綸,通曉六韜三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是梁山起義軍中的知識分子的代表,梁山起義軍的軍師,基層人民智慧的化身。

吳用曾爲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樑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吳用在破連環馬時,派時遷偷甲騙徐寧上了梁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

但是我覺得吳用也有一點缺點,就是太衷於趨炎附勢、一心出人頭地流芳百世的宋江了,因爲宋江想“招安”,導致整個梁山被利用,108名好漢被派去壓制農民起義。結果只剩下了36位好漢,朝廷趁此借刀殺人。他壯大了梁山,卻親手毀滅了梁山。因爲面子,他又毒死了李逵。所以我對宋江印象不是很好。因爲他的意願,使整本書的結局成了悲劇。宋江被害時,吳用便隨自縊了,這是令人讀了非常可惜的下場。

雖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但是我覺得我們青少年們應該讀水滸:它體現了人民反對封建經濟的貧富懸殊和政治上的等級貴賤之分,反對封建社會的階級剝削和政治壓迫,這是對封建地主階級統治思想的宣戰,反映了廣大受壓迫人民的願望,剛好與我們當今社會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