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案(精選)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數學教案(精選)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髮現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理解公式的形成,並能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實踐能力。

2、通過對面積公式的探索,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結合教學內容,滲透“轉化”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發現、理解和應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計算機軟、硬件一套;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拼成的長方形;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標有上、下底和高及數據的一般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各一個。

學具準備:每個學生準備兩個完全一樣的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和剪刀。

教學過程:

一、遷移誘導,激發參與興趣

1、啓發學生回憶三角形的面積推導公式。

2、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二、實驗操作,引導參與探究

1、轉化

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學習。

獨立拿出準備好的各種梯形,拼成學過的圖形。

學生拼擺,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及時給予點撥和鼓勵。

2、觀察

學生分組,結合拼成的平行四邊形觀察、討論。教師巡視,注意點撥。

板書如下:梯形面積 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平行四邊形的底 梯形是上底+下底

平行四邊形的高 梯形的高

3、推導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注意點撥。

學生反饋,教師注意用規範的語言進行調控。

板書如下:

平行四邊形面積= 底 × 高

梯 形 的 面 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提問:計算梯形的面積爲什麼除以2?

三、反饋調節,鞏固參與成果

1、引導實際應用,鞏固梯形面積公式

2、分層訓練,培養能力

3、發展提高,深化知識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從生活經驗出發,層層深入地逐步完成對乘法意義的體驗。

2、培養孩子遷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總結規律的能力。

3、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完成對乘法意義的體驗,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教學難點:

建立“數一數”的數學模型,並運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義和必要性。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小松鼠在松樹林裏採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幫他們數一數嗎?

二、問題探究

師:哪位同學能幫小松鼠數一數?

1.你打算怎樣數,才能又對又快呢?

2.五個五個的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松果?

3.提問:指着第一堆松果提問,這堆松果有五個,是1個5,一共是5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4.提問: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問,這兩堆松果有兩個五個松果,是2個5,一共是10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5.談話: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個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

三、體驗感悟

1.組織學生彙報,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你有好的辦法記住這些算式和得數嗎?

3.引導學生整理口訣

4.組織學生多種形式背誦口訣

四、實踐應用

第1題:對口令1.老師說“四五”,同學說“二十” 2.老師說“四五二十”同學說“4×5”或“5×4” 3.同桌對口令,男生女生選代表對口令完成第2、3、4題和數學遊戲

五、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談談你的收穫?

六、佈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7頁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單元所學知識進行回憶,初步體驗分類、歸納的方法。

2、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1)課時

一、梳理知識

1、加法

出示算式

25+836+759+243+5

50+1639+4047+5062+4

(1)觀察,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

(2)把他們分分類(板書)

(3)計算,抽幾道說說是怎麼算的?

: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4)練習(重點是進位加法)學生出題

2、減法

(1)明確要求

師:剛纔我們一起進行了加法的有關練習,這一單元我們還學習了減法,減法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樣?我要把這個任務交給小朋友們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嗎?

(2)小組合作

一個填表,一個寫算式,一個算答案,一個檢查對錯

(3)展示交流

(4)練習P78T1

46-982-565-7

97-6062-4058-30

二、鞏固練習

1、教科書第79頁第1、2題

2、想一想,各種圖形表示什麼?

△+○+□=40△=()

△+○+□+□=46○=()

△+○+○+□=70□=()

3、P78T2

三、

四、作業課堂作業本第48頁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起始課.百分數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特別是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與分數有着密切的聯繫,但它的意義與分數又有所不同。學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六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也具備了初步的自學能力,因此,如何激活學生的相關經驗,適時進行數學化,讓學生完成百分數意義的建構,是本課教學的關鍵。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依據課標要求及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知道百分數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瞭解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區別,並能正確熟練地讀寫百分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思考、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讓學生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概括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密切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能用數學語言描述和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藉助生活經驗,通過生活實例來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初步理解百分數

師:昨天我們進行了數學第二單元知識的測查,老師特別統計了一下這次考試的情況,請看:

數學第二單元知識測查情況:

90分以上的30人,佔50%

80分以上的18人,佔30%

70分以上的6人,佔10%

60分以上的6人,佔10%

師:你從中瞭解到了什麼信息?

生:我知道了這次測查,90分以上的人數比較多。

生:我知道了70分和60分的人數一樣多。

師:在這條信息中出現了一種我們沒有學過的數,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數嗎?

生:百分數

師:在生活中,你們見過百分數嗎?請說一說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生1:我看到匯源果汁中,原果蔬汁含量100%

生2:我搜集到一件衣服的標籤,上面寫着:含棉60%

生3:社會書中寫着:

(師評:你們真是些細心的孩子!)

師:究竟什麼纔是百分數呢?下面讓我們共同來研究百分數。(板書課題:百分數)

[反思:本課教學前,我們剛剛進行一次數學測查,我抓住學生急於知道測查結果這一心理導入新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建構百分數的意義

師:老師這有一條信息:

出示:某國小六年級的100名學生中有三好學生17人

師:根據這條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六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佔六年級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師: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17÷100=17/100

繼續出示:五年級的200名學生中有三好學生30人。

師: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生:能求出五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佔五年級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師:列式

生:30÷200=3/20

師:同學們根據這兩條信息提出了問題,老師也想提一個問題,哪個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佔的比率大呢?

生:六年級三好學生人數佔的比率大。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把3/20通分後,變成15/100,這樣我就知道了六年級三好學生人數佔的比率大。

師:像17/100、15/100這樣分母是100的分數就是百分數。(板書:分母是100)

師:17/100是表示誰是誰的17/100呢?

生:17/100是表示六年級三好學生人數佔六年級總人數的一百分之十七。

師:15/100呢?

生:15/100表示五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佔五年級總人數的一百分之十五。

師:它們都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

生:百分之幾。

師:像這樣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還有兩個名字,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書:百分數的意義)

師:我們已經瞭解了百分數的意義,你能用百分數的意義來說明我們班昨天測查的情況嗎?請小組同學互相交流。

彙報:

甲:50%是表示90分以上的學生佔全班總人數的50%。

乙:30%是表示80分以上的學生佔全班總人數的30%。

丙:10%是表示70分以上的學生佔全班總人數的10%。

丁:10%是表示60分以上的學生佔全班總人數的10%。

師:你還能用百分數的意義說明你課前蒐集的百分數表示什麼嗎?

生1:原果蔬汁含量100%,是表示原果蔬汁佔匯源果汁飲料的10%。

生2:我搜集到這件衣服的標籤上面寫着:含棉60%,是表示棉的含量佔這件衣服所需材料的60%。

生3:社會書中寫着:

師:運用百分數,有什麼好處呢?

生:百分數便於比較數量的大小。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百分數的含義,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在寫百分數時,要用到一種特殊的符號,我想這部分知識大家通過自學就能學會

[反思: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我經過了反覆的推敲,由完整地出示兩條信息,變爲逐一出示信息,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完全具有發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學生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爲建構百分數的意義做了鋪墊。]

2、自學百分數的讀、寫法

師:請同學們看書第105頁,自學百分數的讀、寫法。

彙報:

生:我知道這種特殊的符號叫百分號。

生:寫百分數時,只要在分數的分子後面加上百分號就可以了。

師:在自學的過程中,你發現百分數與分數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了嗎?生1:我發現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

生2:我發現百分數的分子在大於100時,不必把它化成帶分數。

生3:我發現百分數不用約分。

生4:我發現讀百分數與讀分母是100的分數也有點不同。讀百分數時讀作:百分之幾,而讀分母是100的分數時,卻要讀作一百分之幾。

(師評:同學們看書看得真仔細)

師:那麼,百分數與分數是不是隻有這些區別呢?

[反思:這一環節中,充分發揮了課本的示範作用,同時,學生自主探索、獨立學習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3、探究百分數與分數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師:請看:下列三句話中的分數,哪些可以改成百分數?哪些不能?

(1)修了一條路的3/5。

(2)楊樹的棵數是松樹的1/4。

(3)一根繩長5/8米。

生:我認爲3/5、1/4可以改成百分數,而5/8米不能改成百分數。因爲百分數只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它不能表示具體的量。

師:你們同意他的看法嗎?

師:的確,百分數只能表示誰是誰的百分之幾,而不能表示具體的量這是百分數與分數的最大區別。

師:同學們對百分數已經有了很多認識,其實,百分數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下面,我們再看一看,百分數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

[反思: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出示信息:

(1)我國的耕地面積約佔世界的7%。

(2)我國的人口占世界的22%。

看了這兩條信息,你想到什麼?

生:看了這兩條信息,我知道了中國人多,而耕地面積少,所以我們要節約資源。

2、出示兩種衣服的標籤:A含棉100%B含棉75%

師:如果你是顧客,你會買哪一種,請說說你的想法。

生:我會買含棉100%的,因爲它穿起來舒服。

生:我會買含棉75%的,因爲它不縮水。

3、先讀出下列百分數,再用合適的百分數填空。

100%2%120%90%10%

(1)小汽車的速度是卡車速度的()

(2)六年一班有58人,今天全部出席,出席的人數佔班級人數的()

(3)這次測驗,不及格人數只佔總人數的()

(4)我班在植樹活動中栽了一些樹苗,成活的棵數佔總棵數的(),死亡的棵數佔總棵數的()。

師:你是怎樣選擇這些百分數填空的呢?

生:小汽車的速度要比卡車的快,所以小汽車的速度是卡車速度的120%。

生:六年一班的同學,今天全部出席,所以出席的人數佔班級人數的100%

生:這次測驗,不及格人數只佔總人數的2%,我是先看第(4)小題,因爲樹苗除了成活的,就是死亡的,所以成活的棵數加上死亡的`棵數應是100%,這樣,成活的棵數應占總棵數的90%,死亡的棵數應占總棵數的10%。

師:你們不僅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還很善於分析問題。

[反思:通過三道習題的設計,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滲透了德育教育.並對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思維的靈活性給予評價。]

(四)全課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百分數的分子在大於100時,不必把它化成帶分數。百分數不用約分。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只能表示誰是誰的百分之幾,而不能表示具體的量。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便於比較,所以在生活中應用廣泛。

師:我們對百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今後我們還將利用百分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

整體反思:

百分數與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又爲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知識做好鋪墊。因此,本節課我做了精心的設計,並將我的教學設想應用於教學實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本節課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爲學生積極、主動、自主的探索提供條件。在初步感知百分數及建構百分數意義的過程中,精心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並讓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處理這些事實,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2、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在抽象出百分數的概念後,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3、充分發揮課本的作用,學生能看懂學會的,教師就放手,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百分數讀寫法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學,不僅學會了百分數的讀寫,還通過觀察,發現了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即: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百分數的分子大於分母時,不必化成帶分數,百分數的分子、分母不必約分。這些知識的獲得,是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判斷得出的結論,從中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材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十冊《解簡易方程》及練習二十六1~5題。

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係,掌握了求未知數x的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爲今後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會解簡單的方程,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提高計算能力。

(3)結合教學,培養學生事實求是的學習態度,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

天平一隻,算式卡片若干張,茶葉筒一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體驗

本課以遊戲導入,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以激趣爲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在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平衡,自主體驗,積累數學材料,爲更好地引入新課,理解概念作鋪墊。並且無論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現象,還是天平稱東西的實際狀態,都無不放射出科學的光芒,它們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興趣的激發,知識的體驗,更有潛在的科學態度和求真求實的精神。

二、突出重點,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通過列式觀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較,逐次分類,討論舉例等一系列活動去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使學生把知識探究和能力培養溶爲一體,鍛鍊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投入。同時層層深入的設疑和引導也滲透了教師對學生科學思維的鼓勵和培養,使學生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親歷求知的過程,如剝繭抽絲般汲取知識的養分。

三、自學思考,獲取新知

在教學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時,通過出示兩道自學思考題

(1)什麼叫方程的解?請舉例說明。

(2)什麼叫解方程?請舉例說明。”改變了以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帶着問題通過自學課本,將枯燥乏味的理論概念轉化爲具體的例子加以闡明,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國小生思維依賴於直觀這一矛盾。

正是基於以上考慮,在教學解方程的一般步驟和檢驗方法時,也採用了讓學生通過自學來掌握檢驗的方法及規範書寫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評價

要探索知識的未知領域,合作學習不失爲一條有效途徑。新的教學理念使合作學習的意義更加廣泛,有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於相互驗證、集思廣益。師生合作體現在“師導”,尤其在學生思維受阻,關鍵知識點的領會上,在本課中,有多處讓同桌互說互評互查的過程,合作的力量必將促使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也將更好的有利於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1、使學生掌握質數和合數的概念,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2、能正確判斷一個常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3、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一個常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誰能說說什麼是約數?

2.請寫出下面這些數的所有約數。

15, 20, 34, 55

二、新課引入

師:想一想,如果要給1~12這12個數分類,你會怎麼分?

生:按奇數和偶數分。

按一位數兩位數分。

師:同學們還有新的分法嗎?(沒有了)這節課老師要給你們介紹一種新的分法,這是按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來分,可以把它分成質數和合數兩類。那什麼是質數?什麼是合數呢?這節課我們將一起來認識一下。(板書:質數和合數)

三、新課講解

1.學習質數和合數

(1)找出12個數的所有約數

師:怎樣按約數的個數來分類呢?下面先請同學們找出這12個數的所有約數。

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各寫出6個數的約數,全班判斷答案是否正確

(2)對這12個數進行分類

師:請同學們按照約數的多少,把這12個數分成以下三類:

只有一個約數 有兩個約數 有兩個以上約數

全班檢驗分法是否正確。

(3)引出質數與合數的定義

只有一個約數 有兩個約數 有兩個以上約數

1

4,6,8,9,10,12

2,3,5,7,11

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質數 合數

觀察分出的三類約數各有什麼特徵,讓學生說出質數與合數的定義

師:質數和合數的主要區別在哪裏?(約數的個數不同,只有兩個約數的是質數,有兩個以上約數的是合數)

師:仔細觀察這5個質數的約數,都有什麼特點?(只有1和它本身)

師:根據這個特點能試着給質數下定義嗎?

指數的定義: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我們把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師:仔細觀察這6個合數的約數,它們都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爲什麼就不是質數呢?(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別的約數)

師:根據這個特點能試着給合數下定義嗎?

合數的定義: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外還有別的約數,我們把這樣的數叫做合數。

師:你覺得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定義的關鍵詞是什麼?

理解只有除了還有這兩個關鍵詞的區別。

提出:只有是除了就沒有的意思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五年級下冊《合數與質數》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爲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五年級下冊《合數與質數》教學設計師:那爲什麼數1分到第三類呢?(它只有約數1一個約數,因此它不能分到質數(兩個約數)類,也不能分到合數(兩個以上約數)類)

師:因此,我們說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質數、合數的判斷方法

出示例2

判斷下面各數,哪些是質數,那些是合數?

17, 22, 29, 35, 37

師:你會根據什麼方法來判斷呢?(檢查這個數的約數的個數)

師:是不是要把這個數的所有約數都找出來才能判斷嗎?(不用,根據質數和合數的定義,除1和它本身外,只要看還能不能找出其它的一個約數就可以判斷了)

師:非常好,現在同學們試試用這種方法判斷這幾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抽學生口答,並說出判斷的依據

練習:做一做

3. 探索100以內的質數表

師:判斷這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如果每次都要算出這個數的約數的個數,麻煩嗎?(麻煩)下面老師介紹一種更簡便的方法查質數表法。只要我們把一定範圍內的.質數都找出來,判斷時,只要查一查表內有沒有這個數,有就是質數,沒有就不是質數。

師:那怎麼做100以內的質數表呢?

閱讀練習十三第1題,按十三題的方法找100以內的質數:

(1) 寫出2~100的數

(2) 依次劃去2,3,5,7的倍數,2,3,5,7本身不劃

翻開書本60頁,對照質數表是否與自己的結果相同。

四、鞏固練習

1. 練習十三第3,4題

2.找出20以內的質數與合數

3. 說一說

(1)既不是質數,又不是合數的自然數可能是 .

(2)即使偶數,又是質數的數肯定是

(3)即使奇數,又是合數的數肯定是

(4)即使質數,又是奇數的最小的是

五、作業

練習十三第2題

預習分解質因數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課本第76頁例7及練習十六第4、5、10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活動,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能夠用正確的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通過現實的素材,感受大數的的意義,加深學生對萬以內數的認識。

3、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比較、理解數位的意義和數的實際大小掌握學會比較10000以內數的大小。

2、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能夠正確運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關係。

教學準備:計數器、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準備活動

1、讀一讀,並說一說,各個數中的5在什麼數位上,各表示什麼?

25710595791135

2、填空

()個一是十。

()個十是一百,10個百是(),10個()是一萬。

八百七十二是由()個百、()個十、()個一組成的。

8個千、4個十組成的數是()。

3、在2287、650、80、285、651、79這幾個數中:

是兩位數的有()是四位數的有()最大的數有()。最小的數有()。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數的組成、數位的認識以及千以內數的比較。

二、學習情景的創設

1、看掛圖

聰聰和媽媽一起去商場買電器,聰聰和媽媽看中了空調和電視機。售貨員說空調的價格是由3一個千、四個百和三個十組成的。你知道空調的價格嗎?

2、引導學生猜出電視機的價格。售貨員又告訴我們電視機的價格比1000少,又比500多,你還能猜出電視機的價格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提示學生多一些、多得多

3、引導學生進行數的大小比較。

4、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比一比萬以內數的大小。

板書: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設計意圖]

通過猜價格的遊戲激發學生比較數的大小的興趣,同時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

三、教學互動活動

(1)提示:想一想我們千以內不同數位大小數比較的方法。

自主探究四位數和三位數的大小比較。

出示1430和980的大小,同時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比的?

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比較

小組彙報結果1430大於980。因爲1430是四位數,而980是三位數。四位數比三位數大。也就是不同數位的數比較,數位多的數就大。

誰來說說聰聰和媽媽能買到什麼電器?你是怎麼想的?及時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比較出數的大小。

探究四位數與四位數的大小比較。

出示課件,聰聰正在和另一個小朋友比賽誰讀數的速度快,聰聰得了3864分,另外一個小朋友得了3529分。

(2)小組進行討論:怎樣比較3864和3529的大小?

彙報得出:

因爲3864大於3529。所以聰聰獲得勝利,是先比較千位一樣大,所以比較百位,3864的百位是8比3529的百位5大,所以3864大於3529。

師生總結:

比較萬以內數的時候,先比數位,數位多的數大,數位一樣從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數就大。

[設計意圖]

通過活動掌握萬以內數位相同的數的比較大小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的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教後練習要求學生獨立比較各組數的大小,並集體訂正。

(3)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第5題。理解題意。獨立比一比。

彙報比較的結果。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出示:5850和8637239和70072133和31445488和5458

獨立比較,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

在練習中鞏固所學的知識。

四、課外練習

1、在裏填上合適的數字。

28□3○28677□0072406466□2□49413□2120142934□6315+7□+7

20-205□-205

2、找規律,填一填。

(1)596、597、()、()、()

(2)1720、1730、()、()、()

(3)5000、5100、()、()、()

(4)1360、2360、()、()、5360、()

(5)2130、3240、()、()、6570、()

(6)9999、8888、()、()、5555、()

.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青島版國小四年級上冊數學第46—48頁的“相遇問題”,是在學習簡單行程問題基礎上繼續學習的內容,情節、數量關係比以前學的內容複雜。教學時,要啓發學生抓住題目中主要的數量關係,聯繫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教學中要緊緊地抓住對“速度”、“相遇時間”、“路程”這三個量之間的相依關係的理解。通過可逆性改編、變化題目中情節,進一步培養學生認真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逆向思維的能力;及綜合分析應用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突破對一些概念的理解。如“速度和”、“相向”、“相遇”、“同時”等。可以通過學生生活實際,通過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概念。學生對這些概念理解了,有利於進一步理解題目的情節,並掌握數量之間的關係。 在教學中還要充分發揮準備題的作用,運用舊知識遷移,學會新知識。過去學習過一個物體走完一段路的行程問題,相遇問題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的,它的特點是由兩個物體同走一段路,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繫與區別進行教學,有利於學生對“相遇問題”的理解和掌握。

二、設計理念:

本着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教育理念,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注重了學生的參與,注重了學生思維的開放,注重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使教學跟隨學生的學習過程,緊貼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三、教學目標:

1.學會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

2.掌握“相遇問題”應用題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3.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建立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遇問題中速度和、相遇時間和總路程之間的關係。

教學關鍵:

使學生弄清每經過一個單位時間,兩物體之間的距離變化。

四、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準備採用如下教法:

複習鋪墊法 直觀演示法分組討論法啓發講解法練習鞏固法 這樣通過多種教法的交叉進行,相信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學法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的方法掌握知識,學會知識的遷移、類推。

教具準備:計算機及輔助軟件

教學過程:

一、展示設疑

1.口答:一架飛機平均每小時飛行600千米,從甲地飛往乙地用了4小時,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師:誰會用一個數量關係式來回答?能把其它幾個關係式也說出來嗎?

看來大家對過去的行程問題學得很不錯,爲自己鼓鼓掌,也對各位和我們一起學習討論的老師表示歡迎!

這一道題用幾個速度和走完全程?

小結:相遇應用題通常有兩種解法,第一種先求什麼?再求什麼?第二種是又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板書: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

四、拓思創新

1.兩個郵遞員同時從相距3000米的兩地相對而行,騎摩托車的速度是800米/分,騎自行車的'速度是200米/分。經過幾分鐘兩個郵遞員相遇?

這道題與剛纔研究過的有什麼不一樣嗎?

2.甲乙兩人同時從相距600米的兩地相對而行,5分後相遇.甲每分行70米,乙每分行多少米?

3.甲乙兩人同時從相距600米的兩地相對而行,5分後相遇.乙每分行50米,甲每分行多少米?

這兩道題是怎樣求一方速度的呢?

根據 路程÷時間=速度和

速度和一方速度=另一方速度

4.小紅和小剛同時從兩家出發,小紅每分鐘走38米,小剛每分鐘走45米,經過3分鐘兩人相距100米,小紅和小剛家相距多少米?

這道題中的兩人相遇了嗎?

5.甲乙兩人同時從M地相背而行,甲每分行70米,乙每分行50米,5分後他們相距多少米?”

這道題什麼發生了變化?你覺得還可以用今天學的方法做嗎?

(這是運動的雙方方向上發生了變化,可數量關係並沒有改變,因此,解題方法完全相同。像這樣運動雙方某一方面發生變化的譬如時間有先後的變化等等以後我們在研究。)

五、小結:談談這節課你又獲得了哪些知識?

師:這節課我們研究的都是兩個人走路呀、騎車呀這類問題,它還能不能研究其他問題呢?還可能研究哪些問題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老師想在下一節課中得到你們的答案。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57~58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能正確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學會用豎式進行減法運算。

2、數學思考:探索中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的算理。

3、問題解決: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加減法的意義。

4、情感態度: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用豎式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

教學難點: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課件出示情境圖。

觀察畫面,淘氣和笑笑在做什麼?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減法解決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直接要求學生提出用減法解決的`數學問題,進入本課學習內容。

二、獨學思疑,合作交流。

解決提出的問題:笑笑比淘氣少收了多少玉米?

比多比少,實際上就是兩個數相差多少,你知道用什麼方法計算嗎?怎樣列式呢?

學生用減法計算,算式是: 57 - 42 = ?

57和42都是兩位數,你學過哪些兩位數的減法計算?你能用學過的知識來計算57-42嗎?

獨立嘗試,抽生彙報。

1、把42拆成4個十和2個一,先用兩位數減整十數,再減一位數。

2、把57拆成5個十和7個一,把42拆成4個十和2個一,先用整十數減整十數,一位數減一位數,再把結果相加。

你能用擺小棒的方法,驗證剛纔的算法嗎?(能)學生嘗試。

在小組內一邊擺一邊說一說自己的算法。

【設計意圖】首先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再借助小棒模型幫助學生理解計算的道理。

三、內化展示,點撥引領。

在計數器上撥一撥,說說這兩種算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學生獨立操作計算,師巡視、個別指導,指名生彙報操作過程。

除了這兩種方法,你能用豎式計算嗎?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彙報減法的豎式過程:(師板書過程)

5 7 先在上面寫出被減數57,

-4 2 再在下面寫出減數 42,個位對個位,十位與十位對齊

1 5 從個位算起,7-2=5,再計算十位5-4=1,得到15。

列豎式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小結:計算的時候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設計意圖】通過撥計數器加深學生對位值的理解,爲學生理解豎式做支撐,明白相同數位相減的道理。當學生理解了算理後再來鞏固計算的具體寫法。

四、實踐運用,體驗成功。

課件出示練習題,指導學生完成。

1、森林醫生,學生說一說錯誤原因並糾正。

2、用豎式計算,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解決問題,理解題意後獨立完成,指名說說解答過程。

五、課堂小結。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今天解決了哪些問題,是用什麼知識來解決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總結所學知識,促進知識建構,實現情知共融。

國小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內容和字母表達式,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知道它的一些應用。

2.經歷從現實背景中抽象出乘法分配律的過程,通過計算、觀察、舉例、驗證、概括、說理等活動,積累數學探究活動經驗。

3.體會乘法分配律的現實背景,瞭解乘法分配律的作用、意義及價值,初步感受轉化、歸納等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並運用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從現實背景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不知道同學們注意過沒有,我們說的話中存在着一種有趣的分配現象。比如說:“我愛爸爸和媽媽。”可以把它分成兩句來說:“我愛爸爸,我也愛媽媽。”照這樣“我愛吃蘋果和西瓜”可以怎樣說?(我愛吃蘋果,我也愛吃西瓜。)當然,也可以反過來,將兩句話合成一句話來表述。“我愛看漫畫書,我也愛看故事書。”可以這樣說“我愛看漫畫書和故事書。”今天中午我吃了米飯、青菜和魚可以怎樣說?是不是挺有趣的?其實在我們的數學中,也存在着這種有趣的分配現象,想不想一起去研究?

通過前幾節課的探索,我們已經發現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這一節課,咱們再繼續探索,看看又會發現什麼新的規律。(板書:探索與發現(三))

二、探索交流,發現規律。

1、初步感知。

(1)(出示長方形草坪圖)課件演示。

師:我們寶雞的人民公園最近正在改建,大家看,這是一塊草坪,工人叔叔準備在草坪的四周圍上柵欄。看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2)師:求柵欄長多少米?就是求長方形的什麼呢?請同學們算一算。(生計算,師巡視)

(3)師:誰來說說自己的算法?(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算式A)

師:像這樣算的同學請舉手。誰來說說,先算的什麼?再算的什麼?

(4)師:有沒有不一樣的想法?(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算式B)

師:這樣算的同學請舉手。這種算法先算的什麼,再算的什麼呢?

A: B:

(61+39)×2 61×2+39×2

=100×2 =122+78

=200(米) =200(塊)

(5)師:這兩個算式,解決了同一問題。計算的結果也相等。那麼,這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6)師:這兩個算式真有趣,明明是不同的算式,卻能得到相等的結果。它們之間一定有什麼內在的聯繫與區別。觀察,看看你能發現什麼?同桌之間說一說。(生討論,師巡視)

(7)師:說說你們的想法。

(8)師根據學生髮言引導學生髮現:

相同點:都使用了乘法和加法 ;

參與運算的數是相同的;

意義相同(都算了長方形的2條長與2條寬之和。)

不同點:運算順序不同

左邊先算和,再算積;右邊先算積,再算和

2、再次感知。

你們幫老師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老師獎勵給大家一些笑臉,(出示笑臉圖,每行有五個黃色笑臉圖,三個紅色笑臉圖,共四行。)

(圖略)

知道這上面一共有多少個笑臉嗎?你能用幾種方法解答?

學生再次各自列式計算,並很快說出兩種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算式,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接着上題板書如下:

(5+3)×4=5×4+3×4

3、概括定律。

我們現在已經得到了兩個等式:

(61+39)×2=61×2+39×2

(5+3)×4=5×4+3×4

從上面的算式中你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

師:(驚奇地)你們真的發現了這些算式中隱含着的規律,請與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好嗎?

師:從大家的神態和臉部表情中,老師知道你們一定覺得自己發現了什麼規律。同學們,你們發現了什麼,我能猜到。不過,你們所看到的.也許只是一種偶然現象,是一種猜想而已。你們能再舉些例子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嗎?

生在練習本上舉例驗證。

師:從同學們舉的大量的例子中,可以確定你們的發現是正確的。 還有不同意見嗎?

師:你們發現的這個知識規律,叫做乘法分配律。什麼叫乘法分配律?請同桌再交流一下。

學生積極地與同桌交流着,又踊躍地參加集體交流。

生1:把括號裏的兩個數加起來後乘以一個數,等於把括號裏的兩個數都去乘以一個數,再把乘出來的積加起來。

生2:乘法分配律是:左邊把兩個數加起來乘以乘數,等於括號裏的一個加數乘以乘數加上括號裏的另一個加數乘以乘數。

師:你們想表達的是這樣的意思嗎?(教師出示幻燈: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用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

師:這叫做乘法分配律。能用字母來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a+b)×c=a×c+b×c

師:對於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樣——(稍等)簡潔、明瞭。這就是數學的美。

三、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1、師:看來你們已經發現了規律,下面根據你們發現的規律,來做一個“找朋友”的遊戲。

小黑板出示:(25+36)×4 ,誰是它的好朋友?

6×(20+30)

(a+50)×6

45×8+55×8

7×16+7×184

2、根據運算定律,在□中填上合適的數。

①(12+50)×3= □×3+□×3

②15×(40 + 23) = 15×□+15×□

③78×20+22×20=(□+□)×20

④▲×+●×=(□+□)×□

⑤66×28 + 66×32 + 66×40=(□+□+□)×66

3、選擇。請用手勢表示正確答案的編號。

與 25×(4×8)相等的算式是( )。

①25×4+25×8; ②25×4×25×8; ③25×4×8

全班學生中有一位選①,三位選②,其餘都選③。通過辨析,學生更加清楚乘法分配律的內涵及與乘法結合律的區別。

(學生獨立在作業紙上完成後,集體訂正,電腦逐個顯示訂正後的答案。

4、選擇其中一組題目來計算

甲組乙組

①100×13+2×13 ① 102 ×13

②(63+37)×39 ②63×39+37×39

③ 9×(46+54) ③ 9×46+ 9× 54

師:先觀察,確定一下你做哪一組。(先選好要做的內容,並說明理由。最後總結出: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然後學生獨立做題,完成後交流答案。)

5、實際應用。

足球比賽的時候,學校爲同學們準備了飲料。準備了24箱蘋果汁和26箱橘子汁,每箱都是24瓶,你知道一共有多少瓶飲料嗎?(學生獨立解答,再集體交流。)

師:每箱飲料36元,付1500元夠嗎?(學生完成後,交流)

四、全課總結,佈置作業。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和感受?

2、你覺得自己的表現哪裏最好?

3、老師小結:今天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了乘法分配律,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條很重要的運算定律。應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計算簡便,也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應用非常廣泛。同學們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牢牢記住它,希望它永遠成爲你的好朋友,伴你生活、成長。

4、作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