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觀後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昆蟲記觀後感

昆蟲記觀後感1

這,是準確無誤地記錄下來的觀察到的真實情況,既未胡亂添加,也未掛一漏萬。——法布爾

《昆蟲記》在科學史上享有的成就,是因爲法布爾的田間法寶——真

運用半卷人生,半頁精力,每天在荒石園中勞碌的身影。終,製成《昆蟲記》一書。爲了揭開昆蟲界的一個又一個奧祕,偵探似的法布爾長時間追蹤昆蟲,不斷假設,反覆推論,嚴密求證,以捕捉真相。充滿曲折和反覆卻欲罷不能的探索發現真相之旅。

野外觀察與實驗是他研究昆蟲本能與習性的法寶。

在探索螢火蟲的奧祕的旅途中,螢火蟲如何發光成爲法布爾研究的重心。通過觀察、解剖,以及實驗和照相,最終得知光是由氧化形成並通過改變空氣流量來改變強度,且從出生到正寢,燈一直都亮的真相。

至於大孔雀蝶,法布爾對它們傳遞信息的訊號感到疑惑,在改變視覺、觸角、光線、聲音、氣味等因素,進行分門別類的實驗,不停地實驗,貢獻了巨大的努力,並以類比,採用小孔雀蝶,只可惜未查明信息傳遞的真相。而這種執着的探究精神,讓讀者回味無窮。

這種爲求真而不息的探究精神,渲染了每一代的開創青年。

作爲學生的我們,也應具備此品質。面對不會的題目,也要勇於求真,從多方面角度思考。若自己不會,則應請教他人,或問於教師。時代在變,但求真的本質,永不敗。

真,一種尋味的科學品質。

昆蟲記觀後感2

《昆蟲記》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述了數百種昆蟲的生活習性,這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就要數螳螂了。這本書裏寫着:螳螂孔武有力,嗜肉成性,專吃活食,是昆蟲世界兇惡的猛虎,埋伏着的惡魔,田野的霸王。螳螂在捕捉獵物時,它的鉗子先是收着的,靜靜地等待着獵物的到來,當地的人們還以爲它在祈禱。可是,假若有一隻蒼蠅從它面前飛過,它就立刻以閃電的速度撲過去鉗住蟲子,咬開它的頸部,然後從容地把蟲子吃掉。但是,別看螳螂這麼兇猛,它也有被欺負的時候。螳螂的幼蟲剛從窩裏出來的時候,往往被弱小的螞蟻咬碎吃掉。不過,一旦螳螂長大,螞蟻就再也不敢欺負它了。

讀了昆蟲記,讓我知道了昆蟲並不可怕,反而很可愛。還讓我知道了法布爾不是與生俱來的天才,他是通過長期執着的結果,而且他是發自內心地熱愛着大自然中的一切。

昆蟲記主要講的是昆蟲的習性和特點。

大家一定不知道蜣螂吧!其實在沒讀昆蟲記之前我也不懂,讀了以後我對昆蟲有了一定的瞭解,蜣螂就是屎殼郎的學名。蟬經歷了四年的地下生活,才換來了一個月的日光蟲的熱情歌唱,而它居然是個聾子。甚至對於自己的卵,蟬也不失“慷慨”的任由小它許多倍的蟲子在它的卵裏產卵,蟬只是注入更多的卵來抵消損失。

讀了昆蟲記,讓我明白了努力、執着和自信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的“魔法”。

昆蟲記觀後感3

法布爾先生實在是有點讓我難以置信。作爲一個昆蟲學家,是如何寫出一本關於昆蟲的中外名著?他的文章將說明文與文學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在《昆蟲記》裏,沒有華麗的語言,過多的修辭手法,沒有虛假的東西。每一個字都是樸實無華的。

法布爾先生的文章就像是被螳螂恐嚇了的獵物,會不由自主地走向螳螂,最後,成爲螳螂的美味佳餚。《昆蟲記》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讓人停不下來。同時,自己的情感又會隨着文章內容的深入而不斷變化。有時會爲小螳螂能夠逃脫滿意的虎口而高興,有是又爲成年螳螂吃掉同類而憤怒。儘管我明白,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安排,這個世界本就是弱肉強食,但這種變化卻是不由自主的,絲毫沒有什麼心靈上的矛盾。似乎這種心裏的變化是理所當然的。

法布爾先生用筆,將小昆蟲們的“大智慧”無一例外的展現出來。他們似乎也有自己的情感。擁有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生存觀。每一隻小小的昆蟲都像是各行各業的能手。有時我甚至覺得大自然是不公平的。他把那些最精巧的東西都留給了昆蟲,而只給了人類一個腦袋和一雙手。

《昆蟲記》讓昆蟲從我眼中傻乎乎的小東西,到擁有“大智慧”的小東西也不過是幾分鐘的事。但卻改變了我對昆蟲的認知。現在我想的不再是怎麼欺負這些又傻又愣的小東西了,而是在想他們到底還有多少的“大智慧”。

昆蟲記觀後感4

九月份,語文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三本書,其中有一本叫《昆蟲記》,是法國作家法布爾寫的。看了書名,我就很感興趣,迫不及待地打開書看了起來,看完以後,我對昆蟲有了更多的瞭解。

以前,媽媽告訴過我,哪些昆蟲是益蟲,是需要我們去保護的,哪些昆蟲是害蟲,是壞蛋。但是讀了這本書,我覺得不能簡單地以益蟲或害蟲來定義一種昆蟲。比如,螞蟻。首先,我要批評一下紅蟻,它們自己坐吃山空,每天只需要花一至兩小時去搶別的蟻類辛苦得來的成果,這種行爲非常可惡。而黑螞蟻被大家公認爲是辛勤勞動的象徵,很多文章都這樣讚頌過。可《昆蟲記》這本書卻告訴我,黑螞蟻有時會欺負那些安靜而平和的舍腰蜂,去搶它們的卵,再去搶蜜汁,真是得寸進尺,把我氣得眼睛冒火。所以這時候我心甘情願讓紅蟻去搶黑蟻的“成果”,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紅蟻的行爲簡直就是在替舍腰蜂“報仇雪恨”!還有讓我哭笑不得的是隻要紅蟻離開大部隊一分米,它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這麼可愛的缺點一點都不符合它霸道的個性。

法布爾從小喜歡觀察動物,長大後寫出了《昆蟲記》。我想,一個喜歡數小石子的孩子,長大了可能成爲數學家;整天獨自幻想音樂的孩子,長大可能會成爲音樂家;一個喜歡把蘋果醬、草莓醬、藍莓醬攪在一起亂抹的,可能會成一個雕刻家……在童年的時候,在還可以改變自己的時候,一定要選好自己要往哪方面發展。長大以後幹什麼,可能取決於自己的童年愛好。

昆蟲記觀後感5

這個人一邊努力任教,一邊利用業餘時間不知疲倦地做動植物觀察記錄,立志做一個爲蟲子書寫歷史的人。這個人就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

這本書將昆蟲先爲人知的生活和習性生動地揭示了出來,使人們得以瞭解昆蟲的真實生活背景。例如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換來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的短暫生命。讓我感受到了在作者筆下的小昆蟲裏那麼的生動活潑、靈性十足和可親可愛呀!例如:小甲蟲“爲他的後代做出無私的貢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會“愉快的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

通過閱讀,我還知道了被管蟲會穿“衣服”,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哩!其實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複雜還高明。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蜂給卵捕蜘蛛時,它只捉捕小的。這樣每一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吃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以吃的新鮮又健康。真是小聰明中還透露着大智慧!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作者巧妙地透過被賦予了人性的昆蟲反觀社會,傳達了在觀察中得到的個人體驗與在思考中得出的對人類社會的見解。

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啓迪: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把那一件事,從簡單做到純粹!就像法布爾爲了完成《昆蟲記》,幾乎窮盡了自己的一生。無論環境多麼艱難,他也從未放棄對昆蟲的研究。我們也應學習法布爾一絲不苟、專心致志和認真的態度。我們還要尊重與熱愛那些哪怕最微小的生命!

昆蟲記觀後感6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觀察記錄。在書中,法布爾在對一種種昆蟲的日常生活描述中體現出對於生活的獨特欣賞,他真是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

對於昆蟲,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不喜歡,特別是蒼蠅,蚊子更令人噁心。而法布爾則把昆蟲作爲自己最好的朋友,把研究昆蟲作爲是一種樂趣,且畢生的心血都融入其中。因爲他喜歡昆蟲,把昆蟲當知己來看待,所以才能把昆蟲寫得富有神祕色彩,令我這個討厭昆蟲的人也不知不覺得被他的文字吸引,開始瞭解昆蟲,願意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昆蟲了。蜘蛛在他的觀察下,已成爲一個超級“幾何大師”,它們發出的電報線可以知道遠處的情況;而蟋蟀的住宅,樂器也可以和人類比較。

十卷<<昆蟲記>>我只讀了一小部分,卻足以從書裏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和他仔細的觀察。從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昆蟲是可愛的,是有感情的,他們是大自然的生靈,是人類的朋友,而不是令人憎恨、厭惡的對象。在法布爾的書中,昆蟲演繹着大自然的經事,扮演着主角。它們的一舉一動都被賦予人的思想感情。 法布爾的精神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要寫完十卷《昆蟲記》是何等困難,這不僅需要耐心與毅力,還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法布爾他卻做到了,他觀察某種昆蟲,一觀察就是幾個小時,幾天,或更長的時間,這還不夠說明他的耐心與毅力嗎?他遇到困難時堅持不懈,用一生的時間寫完《昆蟲記》,他的這種可貴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我們只有用心去品味這本書的精華,才能對他所研究的昆蟲有更深一層次的認識。

昆蟲記觀後感7

《昆蟲記》是一本描寫昆蟲生活習性的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偉大之作。因爲《昆蟲記》在科學和文學上都很有地位,因此被稱爲“昆蟲的史詩”。爲何法布爾能夠堅持一生都致力於昆蟲研究呢?因爲它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大自然,嚮往大自然。

我認爲這本書有很強的可讀性。它的文章寫得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難怪魯迅先生將《昆蟲記》奉爲“講昆蟲生活”的楷模。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因此我的書上到處是筆記,因爲昆蟲記的美妙,它的形象生動,富有令我看得根本停不下來的吸引力。書上的插圖也讓我身臨於大自然中,感受昆蟲的無限魅力!

昆蟲記觀後感8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爲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爲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裏,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着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

昆蟲記觀後感9

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最後一個字時,我被這本書深深地打動了。他給我們呈現了一幅有趣的昆蟲世界,其內容絲毫不亞於昆蟲紀錄片。它是一個喜歡觀察的人,一個喜歡觀察細節的人,不然的話,這本世界聞名的《昆蟲記》是怎麼寫出來的?而且,在他所寫的文章中還包含着自己的感情。爲了細緻的觀察,他是可以幾天不吃不喝的,這在許多科學家身上亦有體現,但他卻感到十分充實。(在“喜歡昆蟲的孩子”中有體現)他喜歡用故事來描述一隻只昆蟲的故事,這也是我們心中所希望的。法布爾不喜歡用繁瑣和專業化的術語來顯示出自己的智慧。

在介紹狼蛛的時候,我對這種多毛的八條腿的爬行動物可是避而遠之,面目還如此猙獰,所以我很快就翻過了這幾頁。過了幾個小時,我才鼓起勇氣去讀那一章。事實與我預料中的相反,狼蛛在昆蟲記中被描寫的並不可怕:一位獵手,一位謹慎﹑一招制敵的獵手。同時,他和蟋蟀等工程師一樣,都是很會搭房子的建築工人。但是同時,他也是一位負責任的家長:爲了保護自己的孩子,狼蛛會奮不顧身的猛烈反擊,不論敵人多麼強大。爲了讓自己的每一位孩子都能成長,狼蛛湖北着自己的孩子到外面“曬曬太陽”,但是會有個別孩子會被草撥到地上。這也體現出了法布爾的細緻,因爲蜘蛛的孩子是非常小的,有的甚至會變得透明。法布爾所寫的昆蟲,也帶有一些社會情感,在夏季,蟋蟀就會開起音樂會。給人的感覺不再是“唧唧,唧唧”的單調聲音,而是音樂的盛宴。

對於我來說,《昆蟲記》是法布爾生活的結晶,書中描寫的精彩世界,也讓我浮想聯翩。讀這本書是不會感到疲倦的,所以我很早就買了《昆蟲記》,細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