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學期教學總結三篇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並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爲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總結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期教學總結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學期教學總結三篇

學期教學總結 篇1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不是消極的容器。要使學生把知識轉化成財富,必須自己主動學習。我們教研組的教師嘗試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他們能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

  一.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1.讓學生學會自學

使學生學會學習,當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主動和生動活潑的發展。國小生以學習間接經驗,也就是以書本知識爲主,除了課堂上師生的交流外,他們有些時間是與書本打交道,因此,讓學生藉助教材學會自學是學會學習的前提,教學中,我們教研組教師針對教學內容,創設自學氛圍,提供自學空間,如提出自學要求,讓學生邊看書邊思考,並把自學的發現用語言表述出來。再如教會學生自學方法,自學數學教材應看什麼,怎樣看;想些什麼,怎樣想;做些什麼,怎樣做,使學生學會邊動腦邊操作,在淺移默化中學會自學。這學期,我們先後在每個單元中選擇一些課時作爲自學內容,如:循環小數;積商湊整;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等。當然,這種自學,是在老師的組織下有目的、有計劃進行的。

2.讓學生學會探究

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嚴密性,尤其是數學概念,不但內涵豐富,而且內在聯繫密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抓不住關鍵,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抓主要矛盾,及抓住問題的本質進行探究,如張榮萍老師研究課《平均數》,首先從生活事例入手,瞭解平均的意義,通過一系列的生活事件得出平均數是一個虛擬的數;最後讓學生自己歸納出求平均數的方法。抓住問題的本質,從平均數中的“平均”入手,到真正理解並掌握平均數,不但順利地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悟出了尋找規律,探究新知的方法。徐立兵老師的《小數的簡便計算》一節課,讓學生從已有知識入手,找解決問題方法,及找出問題的本質進行探究,怎樣就能簡便?用什麼方法就可以簡便?簡便時運用了什麼運算定律?學生在舉例中一一解答,整個過程師生朝着目標不斷探索。教會學生學習方式,達到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更是一種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3.讓學生學會求知

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同化新知識,構建新結構的過程。學生在探究新知識或遇到新問題時,一般都是將其轉化爲舊知識加以理解,尤其是高年級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因而,他們的認知過程主要是有原有知識同化新知識的過程,因此,讓學生掌握轉化思想,無疑是教給學生一種解決問題的好工具。如這學期教學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都是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轉化爲已學過的圖形面積計算問題,學生邊思考邊操作,想出各種轉化方法,這樣的學習活動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也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擴充和完善。

  二.一切爲了學生

五年級是國小的關鍵階段,面臨升學,教師的教學任務重,擔負的責任大,一些學生爲了進入理想的學校,對老師提出高要求,一些學生則爲了能順利畢業,需要老師的無私奉獻。我們教研組的老師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學任務外,每天用飽滿的熱情,旺盛的精力面對着每一位學生,面對讓他特別操心的學生,用一顆教師的責任心,使命感教育着、幫助着我們的學生,幾乎每天早出晚歸,利用每一個間隙爲困難學生補課。我們的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的、平凡的貢獻着。教師的工作就是想換來教學質量的提高,但在這個雙向性活動中,教師雖然經過努力,結果是班級中總有些學生讓老師操心。我們的教師不管他們落後的原因是智力上的、非智力上的,總是盡最大的力量,使他們能跟上教學的要求,一切爲了孩子。

  三.積極參與教科研

這學期我們的教研課題是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在35分鐘之內,讓學生得到更多的收穫。我們確定從備課入手,我們現在的教案都是集體備課的教案,集體備課的教案再好也要經過我們老師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走上課堂。因此,老師必須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認真進行二次備課,要進一步結合學情以及個人風格,對集體備課的教案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一堂課分幾個大的步驟,每個步驟又分幾個環節,哪些環節比較重要,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新授課和複習課如何區別, 35分鐘如何分配,怎樣啓發點撥等等,都要仔細推敲。另外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何進行有效的動態調整都要進行預設,運用何種教學方法,教學情境如何設計,教學媒體怎樣運用等等,均要認真準備,二次備課應是提高常態下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開學初,我們教研大組中張榮萍老師就備課做了講座《今天我們怎樣備課》,對大家受益匪淺。五年級雖然沒有參與課程統整工作,但我們依然對教學內容有適當的調整和補充,我們希望我們的教學在調整後更系統,在補充後更完善。我們的教學、科研在摸索中前進,在不斷的經驗總結中提高。

學期教學總結 篇2

一、指導思想:

爲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本期我打算仍堅持以《國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爲宗旨,以學校的工作目標課堂爲指導,紮實做好本期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學情分析:

本期我任教八年級2個班的生物教學,從今年上學期期末統測的情況來看,部分學生的生物學基礎比較好、興趣較濃。但每個班都有部分學生的生物學基礎較差、學生物沒多大勁。本學期的教學重心仍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物學基本技能的提高爲主。

三、教學目標

1、堅持業務學習:深入鑽研課改理論,更新教學觀念,並結合教學實際交流學習心得,寫好學習筆記。

3、充分利用電教手段,使用多媒體課件,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7、注重實驗教學,儘量安排實驗教學,對於分組實驗要是每個同學都實際進行操作,指導學生根據實驗情況認真填寫實驗報告冊,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解決;對本學期的演示實驗,教師要提前準備,力求實驗現象明顯,結論準確。通過本學期的實驗教學,努力培養學生創新實驗的理解能力,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用圖表表述實驗和對實驗方案評價能力。

8、加強學業水平考試試題研究,把握命題方向做好考試指導工作。

9、培養學生生物學學習興趣,落實好生物學後進生轉化工作。

四、具體措施

1、精心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針對具體學情因材施教;

2、認真上好實驗課,利用實驗課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分層次設置課堂反饋練習,使優生得到發展,差生得到提高;

4、定期舉行單元考試,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到查遺補漏;

5、引領學生開展複習方法交流等活動,讓優生帶動差生共同進步。

6、定期開展後進生輔基工作。

學期教學總結 篇3

1、堅持教研教改,認真實踐年級組的新課改。

本學期來,八年級年級組在國中部的統一部署下,進行課改試點,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的教學模式—“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與交流、點評與小結、課堂檢測”五步教學法。在具體操作中,我根據物理課堂的實際的情況,不斷改進,適時取捨,並特別注重課堂的生成,所以,本學期的物理課,出現高效率的課堂的頻率較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也提高了。當然,我們的課改還剛剛起步,後面的路還很長。

2、不斷培養學生的理科思維,注重學生的長期發展。

經過10多年的國中物理教學工作,我認爲,學生學習物理最大的困難是缺乏正確的思維方法,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思維習慣和思維方法的培養。在習題課和複習課中,我講得最多的話是“進入物理情境”、“構建物理模型”、“找到等量關係”。我認爲,這三名話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物理學習方法,越是難題,越能體現這種方法的妙處。爲了增強學生對這些方法的掌握,我還特意在複習課中反覆對照這幾句話來解題,這樣做的目的也是關注學生的長期發展。爲增強學生的以後學習高中物理時的能力,我自己除研究會考題外,還不斷研究大學聯考物理題,甚至在複習檢測時將20xx年湖南省大學聯考中一道用“伏安法”測電阻的試題選進來了,在我的啓發下,不少學生能很好的將此題做好。我認爲,這樣做對學生的長期發展應該有好處,對我校的十二年一貫的教學是有好處的。

3、堅持集體備課與二次備課相結合,課後及時反思、小結。

本學期,我們繼續堅持集體備課,每週星期五上午是八年級物理集體備課的時間,從教材到學生,從教案到學案,從教法到學法,我與其他物理老師集體討論,共同研究,最大限度發揮集體的智慧。集體備課之後,我還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進行第二次備課,不斷修正教案,力求每堂課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每完成一節教學內容後,我都要進行反思,在每次反思中,幾乎都要找出自己教學中兩至三個不足之處。每學月結束時,在學部的統一要求下,我還要進行學月小結,小結本學月來物理教學的得與失。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自己博客中的內容也豐富起來了。

4、加強自身學習,提高業務能力

教學之餘,我時刻沒有忘記加強業務學習。作爲物理專任教師,我很喜歡研究每年的會考試題,還時常注意大學聯考物理試題。特別是今年上學期,我仔細研究了近三年來株洲中的會考試題,會考考試標準。20xx年其他各地會考試題,以及近幾年來物理競賽試題。通過學習,我們命題能力有了提高。

總之,本學期以來,我認真工作,努力學習。雖然有一點成績,但不足之處非常明顯。如:課堂教學模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隨着知識的加深,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有待進一步提高;學生之間、班級之間的成績差異有待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