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葵花讀後感通用10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青銅葵花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青銅葵花讀後感通用10篇
青銅葵花讀後感1

"青銅又大叫了一聲:‘葵——花!’”當時陽光傾盆,一望無際的葵花田裏,成千上萬株葵花,花盤又大又圓,正齊刷刷地朝着正在空中滾動着的那輪金色的天體……"我含着淚讀完了曹文軒所寫的《青銅葵花》。正如這本書的書名一樣,這是講述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

葵花是城裏的女孩,她是隨爸爸來鄉下的。他們要在這裏蓋房子、開荒種地、挖塘養魚。但天不爲願,葵花的爸爸意外逝去,可憐的她傷心極了。看到這裏,我不禁爲葵花傷心,葵花那麼小就失去父母親,和她相比,我是多麼的幸運,每天依偎在父母身邊,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葵花雖然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但是弱小的她漸漸地堅強起來,如果換成我,我會怎樣?在精神一定受到嚴重打擊吧!我真是自愧不如呀!

但老天也並不是無情的,苦難過後葵花被一家好心人收養,其中一個男孩與她成爲兄妹相稱的朋友,那個人這是青銅。看來人世間隨處充滿愛呀,雖然傷心和痛苦是難免的,但人們的關心卻無處不在。

就這樣葵花快樂的生活在青銅的家裏,隨然中間發生的一些事,但他們卻也安然度過了。這裏驗證了一句人們常說的"好人有好報。"的諺語,不是嗎?但老天似乎在捉弄他們,葵花十二歲那年,命運又將葵花召回她原來所生活的城市。從此,青銅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着葵花所在的地方……對葵花的思念,使一個不會說話的青銅開口喊出了葵花的名字。我想那是身在遠處的葵花一定會感受到青銅對她的思念。"這就是對人的思念的力量吧,作者真的是將這苦難寫到深刻之處,將愛也寫的充滿生機與情意呢!"我不由得感嘆道。

讀完這本書,讓我懂得我們應當學習克服困難。在困難中,做爲一個現代人,我覺得我們面對困難是應該去學會面對它,去挑戰它,去克服它,讓困難轉有話無。羅曼·羅蘭曾寫過一段話:

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這兩位是姐妹,而且都是聖者。她們鍛鍊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魂。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事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能體會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的甜蜜。

本書的作者也說過:"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纔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纔可能是一個強者。"是呀!只有苦難才能改變人類。

青銅葵花讀後感2

暑假裏,我讀了幾本書,其中我認爲最好看也最感人的書是《青銅葵花》。就在今天一大早,我一吃完早飯就拿起了《青銅葵花》,津津有味地啃了起來。

這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故事。葵花的爸爸愛葵花,他愛葵花——愛植物的葵花——愛他自己那如同一塊玉似的女兒,這位爸爸是一位偉大的雕塑家。他最喜歡用青銅雕制葵花。青銅散發着一股冷冷的寒光氣,而葵花是那麼亮麗,光潔,忠貞地朝向太 陽,而在這個故事中,這個爸爸的女兒——葵花,與大河對岸的一個叫青銅——一個在一場驚心動魄的大火中喪失聲音的男孩,經歷苦難的故事。太陽升起來了,陽光照在書上。我繼續往下讀着,葵花真不幸,媽媽死了,爸 爸因爲要再大風中去撿水面上的“葵花”,船一翻,溺死了。但她有幸在這風風雨雨中鍛鍊了堅貞的品格啊!同樣不信的是一位在大河對岸的青銅,他不像嘎魚那樣喜歡惡作劇,純真的他,他們善良的一家,即使在危難時刻 也毫不慌亂,同心協力。

失去母親的葵花跟爸爸去了幹校,到了大麥地生活,葵花在那裏感到很孤獨,一次偶然的機會,葵花遇到了青銅——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巴男孩。青銅自從遇到葵花以後,才明白原來自己不是世上最孤獨的孩子。接着,一個意外突發事件,讓葵花失去了唯一的親人——爸爸。幹校的人都忙着工作,不可能會抽出一兩個人來幫助失去所有親人無依無靠的小女孩葵花,所以幹校的人決定把葵花寄養在大麥地的人那。然後青銅一家知道了,要收養葵花,之後大麥地的人吧葵花和青銅稱作兄妹。

葵花和青銅在同一個屋檐下一起長大一起生活。十二歲那年,當命運把葵花召回屬於她的城市。葵花走後,失去了親愛的妹妹的青銅痛苦不已,他用盡全身力氣的叫了一聲:“葵——花”在一邊放雅子得嘎魚聽了,十分驚訝。雖然青銅喊的字不是那麼清楚,但這聲音震動了所有人的心靈。

最讓我感動的,是葵花和青銅互相爭辯誰上學的情景。上學對誰來說都是重要的,可兩個孩子都想讓對方上學。這種給予的感受是快樂的。

再看看我,記得我從來不懂得給予,不顧他人感受,和青銅比起來,我可相差甚遠了。

總之,青銅和葵花讓我懂了許多……

雖然結果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完美,但情節卻可以讓人感動得五體投地了。

青銅葵花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青銅葵花》。

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一個男孩與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這本書很感人,葵花因爲爸爸去世而成了孤兒,青銅一家領養了她,他們就是一家人。他們雖然貧窮,但他們沒有放棄生活,一直非常幸福、非常樂觀,而且非常恩愛。青銅爲了讓葵花上學,放棄了自己學業的夢想;青銅爲了讓葵花照一張相,在寒冷的冬天買掉了穿在自己腳上的蘆花鞋;青銅爲了讓葵花報幕成功,心靈手巧的他作了一串美麗的冰項鍊;青銅爲了讓葵花在夜晚認真的做作業;聰明的他抓螢火蟲給她做了十個南瓜燈;青銅爲了能讓葵花看好一場馬戲,他頂着她站了一個晚上,甚至爲了要回那個石碾,跟那羣比他力氣大的孩子打架;青銅爲了不讓葵花埃訓,幫妹妹解釋、受過……他爲了整個家的經濟狀況到城裏去賣鞋,他爲了整個家和爸爸一起去砍茅草;他還爲整個家抓了一隻野鴨。 奶奶爲了這一家把自己的耳環呀戒指什麼的都賣了;奶奶爲了青銅和葵花去她妹妹家採棉花,結果因疲勞過度而病故了。葵花教他哥哥認字寫字,纔不至於他哥哥在別人面前出醜;葵花爲了整個家偷偷的跑到江南去採銀杏;葵花成績很好,可爲了留下錢給奶奶治病,便故意不考好。

他們一家總是手拉着手心連着心渡過難關,蝗災來臨時,他們並沒有因爲懼怕而退縮不前,而是勇敢的去面對了,水災來臨時,他們並沒有慌張,青銅和葵花甚至還在水中嬉戲。人生總得有挫折,只有挫折才能培育出真正的人才,安逸的生活造就不出時代的偉人!苦難幾乎是不可能消除的,只有看我們怎麼去面對,不能整天愁眉苦臉,只能樂觀的去面對。青銅最後還出來的“葵――花”是發自內心的,真正的是“心聲”吶!

作品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到深刻之處;作品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極致;作品寫愛————大愛,將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意。

青銅葵花讀後感4

這時,這滴淚不僅代表了它自己,也代表了媽媽給予我的愛――母愛;這下我可高興了,我馬上關好門窗,將它捉住,並把它安頓在一箇舊鳥籠裏。技術,都是她的強項。站在那歷史舞臺的出口處回首,那風起雲涌,英雄倍出的情景當然使我懷念,我最喜歡的就是諸葛亮;於是,它決定爲這裏增添一抹綠色。

《青銅葵花》講的是一個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爲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相濡以沫,一起生活、一起長大。

青銅一家人爲了撫養葵花用盡了心力,口不能言的青銅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着葵花,爲她奉獻着自己的一切:爲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爲了避免葵花捱罵,青銅勇敢地代妹妹受過;爲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甚至在寒冷的冬天賣掉了自己腳上的蘆花鞋……讀到這裏,淚水已悄然爬上的我的臉頰,天底下竟有如此善良之人,遭受的是天災與疾病、貧窮與飢餓,從不怨天尤人。在別人有難時,卻能傾其所有,不求回報,在一件件小事上顯現出他們高尚的品德。想想自己,想想身邊的人,面對所要幫助的人,又有幾人真誠地付出自己的愛心,又有幾人能像青銅那樣獻出世界上最美好的人間親情?

面對青銅一家人的赤誠關愛,葵花表現出我們同齡人少有的懂事與執着:爲了能多編些蘆花鞋去賣,每天放學和哥哥一起去採蘆花;爲了給貧困的家庭省錢,放棄參加學校的拍照活動;爲了讓哥哥在別人面前擡起頭來,用各種辦法教她的哥哥寫字;爲了減輕家裏負擔,一個人偷偷地跑到江南去撿銀杏賺錢;爲了省錢給奶奶看病,甚至故意考差來退學……葵花的舉動讓我感動,更讓我汗顏。我們沐浴着家人的無限的愛長大,就像生活在蜜罐中一樣,但是,還常常羨慕別人吃得比自己好,穿得比自己漂亮,挑三揀四。什麼時候想到家人爲生活付出的艱辛?什麼時候想到爲家人分擔一絲憂愁?甚至什麼時候對家人懷有一份感恩之心?

青銅和葵花的生活是窮苦艱難的,但他們又是幸福快樂的,因爲他們懂得愛,懂得感恩。讓我們都懷有感恩之心,做感恩之事吧,我們的生活將會永遠幸福而充實。

青銅葵花讀後感5

書藉,就像是一片清可探底的海洋,你只有知道每一滴水所存在的含義,才能探索知識的寶藏。

週末,我在家中打掃衛生,搬開那一大摞的雜誌,我的眼前突然一亮,那是一本年代久遠,封面泛黃的書,我輕輕吹開書面上的灰塵,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幅美好的畫面:兩旁的蘆葦映襯着碧水,白雲在湖中盪漾,遠方飄來一艘小小的木船,船上的男孩撐着篙,他身旁的小女孩,雙手輕輕觸碰着水面,漾起陣陣漣漪,陽光撒在他們的身上,一切都顯得如此靜謐美好。

翻開書,我便在一瞬間沉浸在純淨唯美的文字間,這本書寫得真摯深沉,書中的主人公葵花在年幼時便失去了母親,而父親也在她七歲時失足落水,從此下落不明,看到這兒時,我爲葵花的命運感到了沉重的悲傷。後來,她就在老榆樹下與青銅相遇了,他與她,註定會相遇。這個文淨而又瘦弱的女孩,終於有了愛她的哥哥,媽媽,爸爸,奶奶,此時,我真替她感到高興,彷彿我就是她一般。

青銅也是一個不幸的孩子,在他三歲那年,因爲一場火災,奪走了他的聲音,大麥地的人都看不起他,但他依舊活得很快樂,在遇到葵花以前,他沒有什麼朋友,葵花教會了他許多東西:信任、寬容、友情以及愛。

整本書中,他們其實遇到了許多不幸,他們經歷了蝗災,洪水和失去親人的痛苦,他們在風雨中互相依偎,堅強面對,12歲那年,城裏的人想把葵花接走,無力掙扎之後,兩雙緊握的手終於分開了,青銅不顧父母的阻攔,日日夜夜登上大麥地最高的草垛,遙望着那片葵花田,守侯着他與她的那份約定,過了很久,透過那雙含滿淚水的雙眼,他看到那個小小的身影,正在向他跑來,他看得分明,那就是葵花,他張開嘴巴,用盡了平生的力氣,大喊了一聲:”葵-花-!”淚水和思念泉涌而出。從此,大麥地都知道了兩個名字,青銅與葵花。

合上這本書,心中思緒萬千,不僅是感動,也有那麼一絲的憂傷,生活永遠是坎坷的,每一個拐角處都充滿了艱辛,每個人都從青銅葵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是,困難永遠都是暫時的,只要你敢面對他,肯定他,困難也會是個很好的朋友,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困難,就不能感受到幸福,如果想要擁有幸福,必定要接受困難的磨練。對於<青銅葵花》這本書,曹文軒先生是這樣解釋的,在:“享樂主義氾濫的今天,它無疑是另一種聲音。它進行的是一種逆向的思考。是對苦難與痛苦的確定,也是對苦難與痛苦的詮釋。”

每一本書都有存在的價值,正如痛苦都是幸福的道路。

青銅葵花讀後感6

一戶農家的兩個少年經受苦難,遭遇火災、水災、蝗災的摧殘,在風雪、嚴寒、飢餓中挺立——他們就是青銅和葵花。

小女孩葵花,從城市跟隨爸爸來到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在她5歲時爸爸意外死亡使她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生活在大麥地的小男孩青銅,在一場大火中失去了語言。從城裏來的葵花被貧窮但善良的青銅一家收養,葵花就變成了青銅的.妹妹。

青銅爲了讓葵花上學,自己留在家中幹活。葵花想要照一張相片,全家人編織蘆花鞋賣錢滿足她的願望。青銅更是默默地呵護着葵花。葵花晚上寫作業要去別人家“借燈光”,青銅就捉來螢火蟲爲她做了十盞南瓜花燈。葵花報幕時沒有美麗的裝飾品,青銅做了一串冰項鍊給她。葵花看馬戲沒有好位置,青銅默默地頂了葵花一晚上……

不僅是青銅,葵花也爲這個家和青銅付出了很多。爲了多賺一些錢,省錢給奶奶看病,一個人偷偷跑到江南撿銀杏。考試故意考不好,是爲了省學費錢。千方百計教她的哥哥—啞巴青銅學寫字,是爲了不讓別人瞧不起哥哥……

葵花12歲時,她又回到城市,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葵花臨走的那一天,青銅從心底裏喊出這個名字:“葵——花”。

我很感動,又很痛苦。我爲青銅和葵花的真摯情感動容,爲他們的分離感到不忍心,爲他們經歷的苦難感到心痛。苦難幾乎是永恆的,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苦難。苦難絕非是從今天開始的。但這痛苦是美麗的,我們需要勇敢的面對。青銅一家在面對困難時沒有低頭,而是竭盡全力地去努力生活,他們雖痛,卻也快樂着。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國家強大,人民富足的時代,是多麼地幸福快樂。既不像青銅那樣上不起學,又不像葵花那樣艱難地學習,學校有着先進的教學技術,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這樣的生活呢?有什麼理由向父母挑剔吃穿,不好好學習呢?我們應該努力學習,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像文章結尾寫到的羅曼·羅蘭的一段文字: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

青銅葵花讀後感7

暑假裏,學校佈置閱讀《青銅葵花》這本書。我是流着淚一鼓作氣看完這本書的。然後在暑假裏我又把這本書讀一遍又一遍。從來沒有一本書,讓我這樣愛不釋手。 書中主要寫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一個不會說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善良的青銅家認領她,葵花和青銅成爲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在苦難的生活中,哥哥青銅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着葵花,幾乎爲她奉獻自己的一切:爲葵花上學,青銅放棄自己的上學夢想;爲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甚至在寒冷的冬天賣掉自己腳上的蘆花鞋;爲葵花晚上寫作業,聰明的青銅捉來螢火蟲做十盞南瓜花燈;爲讓葵花看馬戲,青銅頂着葵花默默地站立一個晚上;爲避免葵花捱罵,青銅勇敢地代妹妹受過;爲葵花報幕時的美麗,青銅心靈手巧地做一串閃亮的冰項鍊…… 當我合上書時,青銅和葵花的影子就一次次跳到我的眼前。

雖然生活是貧苦甚至是痛苦的,可是,就在戰勝苦難的一次次經歷中,青銅、葵花的心才走得越來越近……天災的痛苦,反而讓青銅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同心協力,艱辛卻又是快樂生活着! 可是我們呢?稍有不如意,不是想辦法去解決,而是衝着爸爸媽媽大喊大叫,甚至會抱怨個不停。同樣的少年,讓我發現我的自私、我的幼稚。媽媽常說我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當時還反駁:“我們哪裏幸福?整天累死!”現在想想,學習上的這點累與青銅葵花一家遇到的天災相比,算得什麼?慈祥而又讓人敬佩的奶奶,寬厚善良的爸爸媽媽,就是大麥地原本讓人憎恨的嘎魚一家,後來也讓人喜歡,因爲他們心中的“善”又回來…… 也許,生活可以讓我們一路坎坷,不住跌倒摔跤,甚至鮮血淋漓。但是,只要我們眼中有人,心中有愛,我們就沒有什麼不可以!正如作者曹文軒在書的封底所寫: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纔有的。

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纔可能成爲強者! 所以,當我們今後再

青銅葵花讀後感8

葵花,這個太陽的追隨者,擁有溫暖人心的外貌。然而,冷系的青銅則永遠閃爍着清冷與古樸。兩個完全不相干的實物,卻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道壯麗的風景線。也許,這就像故事裏的兩個孩子一樣,青銅、葵花,自古以來就是一段傳奇的神話……

《青銅葵花》這本書主要講了城市裏的女孩葵花,隨父來到大麥地。一個特別巧合的機緣,讓葵花成爲了鄉村男孩青銅的妹妹。他們倆一起玩耍,一起成長,本以爲會這麼幸福地生活下去,可無情的命運將12歲的葵花又召回了城市。從此,青銅變了,他常常會一天都坐在葵花消失的地方等待……終於,在綻放着朵朵迷人的葵花田裏,他們再次相聚。

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描寫了青銅、葵花是怎樣在貧窮的家庭中生活的。它又是一個悲慘的故事。葵花爸爸的突然去世,青銅奶奶的不幸離世……這一系列的悲劇,讓我不禁爲青銅與葵花打抱不平:他們只是兩個幼小的孩子呀!他們不應該遭遇、承受這麼多的苦難!他們應該幸福快樂地生活!

然而,書中有一段話卻是這樣寫的:“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纔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纔可能是一個強者。”

是啊!我們都忽視了苦難的重要性。現在,隨着生活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家長爲孩子們創設着優越的學習、生活環境。可有誰想過,當苦難來臨時,我們這些在蜜罐裏泡大的孩子是多麼的脆弱、多麼的不堪一擊!比如最近我看到的一則新聞:在浙江的一所學校裏,一個班級的班長因不滿意老師將他與幾個成績差、又討厭的同學排在一起,竟從四樓跳了下去。就這樣,一個鮮活的生命離我們而去!多麼令人悲傷的消息啊!不僅如此,有些學生又因爲考試成績太差,壓力太大等原因,就隨意地離家出走,更有甚者選擇了自殺……如果你仔細思考,就會覺得他們的做法很可笑。這些小小的苦難,怎麼能與你寶貴、美好的生命相提並論。

其實,苦難也是重要的,也是值得歌頌的,就像造形美觀的礦石、珍貴的寶石和化石等,都是在億萬年的熔岩中形成,它們經受的“磨難”也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無法逃避的,我們只有學會去面對苦難,像許多偉大的人物一樣,像青銅、葵花一樣,樂觀積極、堅強不屈、堅持不懈……纔有可能成爲一名真正的強者!

不經歷苦難,就不算是真正的強者!也許有一天,你也會像青銅與葵花一樣,在金燦燦的葵花田中,收穫着自己的幸福……

青銅葵花讀後感9

《青銅葵花》是曹文軒寫的純美小說系列中最令人喜愛的書,這是一本小時候我纏着媽媽買的書。每當我再次翻開時,就會有一滴滴晶瑩的淚珠落下來,那是被青銅與葵花的堅強所感動了。

葵花,在她幼時,母親便去世了。相繼,父親跌入河中,從此,葵花成了孤兒。

青銅,在一場大火中變成了啞巴。

他們兩個一個住在城市,一個住在鄉下 。

在葵花的父親跌入河中後,青銅一家領養了葵花。葵花與青銅開始兄妹相稱。到上學的時候了,因爲青銅家很窮,大家都供青銅上聾啞學校的錢拿來給葵花讀書。

青銅在冬天的風雪天裏去賣蘆花鞋時,青銅竟然把自己穿着的蘆花鞋也賣掉了,赤着腳在冰天雪地裏跑回了家;爲了讓葵花更清楚地看到精彩的馬戲表演,青銅竟然讓葵花騎在自己的脖子上看了整場馬戲,而自己卻累得幾乎癱倒在地上;爲了給葵花找吃的,在蘆葦蕩裏抓野鴨時,青銅竟然被鋒利的蘆葦茬幾乎扎穿了腳板;爲了……

對於這本書,我更多的是感動、佩服。

感動那青銅與葵花之間的關心,葵花每一次上學下學,都會有一個身影——青銅陪伴着她。

佩服那在痛苦的時代裏,青銅與葵花則是用最燦爛的笑容把痛苦送走。

葵花是一個很善良、乖巧、懂事,令人喜歡的小姑娘。在書中,她奶奶生病住院了,葵花就想要輟學,給奶奶省醫藥費。她無意中想到了一個辦法:我把所有的科目都考砸!一個多麼令人同情而又憐愛的小姑娘啊!

奶奶終究還是死了,而葵花呢,最後也被接到城裏去住了。在葵花要走了的時候,奇蹟發生了。青銅竟然喊着:“葵花!”那是愛的聲音!看到這兒,就算冷血動物也會流淚!也會感動!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會有每一個時代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纔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忍耐和風度,長大時可能是一個強者。

這本書深深地感動了我,因爲在這本書裏有感嘆,有歡笑,也有眼淚。

青銅和葵花,他們真是一對很好的兄妹。哥哥,妹妹乖巧懂事,是他們用愛的網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的感人故事。青銅和葵花那種樸質的美,體現在他們的善良上,純真的心靈上。只要擁有了愛心,就算日子過得再苦再累,心裏也是充實的、幸福的。

評語:小作者用流暢的語言,濃濃的筆調,抒發了自己對閱讀的所思所感,感悟到人世間的真善美。生活中不能缺失“愛”,讀者也能從文中得到“啓迪”。

青銅葵花讀後感10

曹文軒的《青銅葵花》確實是不錯的小說,不論從文筆還是故事來看。相比於沈從文筆下如詩如畫的湘西風景、悽美愛情,曹文軒筆下的大麥地卻有着近於透明的純純的景、純純的情。青銅是一個啞巴,葵花是一個孤兒。在一個天氣惡劣的日子裏,葵花的爸爸獻身在開滿葵花的河上;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裏,葵花被青銅一家領回家。於是,簡單、樸素、艱苦、深刻地,他們開始了至純至真的兄妹生活。

喜歡曹文軒筆下偶爾定格的畫面,帶着點永恆感:青銅趕着水牛下河解救無助的葵花;葵花怯怯地坐在大榆樹下等大麥地的人來領養;天色漸黑時,青銅牽着牛在前,葵花坐在牛背上,爸爸媽媽揹着小包袱攙着奶奶在後,他們領葵花回家;大水過後,青銅葵花在只剩四堵牆的家裏圍困大鯉魚,水花四濺,笑聲清脆;爸爸和青銅葵花坐在新建的茅草屋頂上望着遠方,不說話;青銅幫葵花編的南瓜花燈亮在全村人眼裏,爲葵花穿的冰凌項鍊閃耀着比淚花還晶瑩的光芒,給南下的葵花點亮的紙燈籠在河邊久久守望······還有那片大葵花田、那片大蘆葦地、那條清澈動人的河、那胖乎乎的野鴨與機靈的鳥······孩子的童真世界不正是世俗的我們所欲追求的永恆嗎?純的,真的,善的,美的,還有愛。

我得坦露一點的是,在看了前幾章後,我相當庸俗地把後面的故事情節想象成十幾年後兩人發展起的一段曠世唯美戀情。故事卻沒有如此發展。看完小說後,我一邊狠狠批評自己的俗氣,一邊不斷想着那出塵的青銅葵花。

在現代光怪陸離的社會裏,是否還剩有一個角落給人們的心靈盛裝純粹美?或者這樣說,人們的心靈是否還留有一個角落給自己儲存一方純美的天空?總會有的,對不?可幸我身邊的人,他們都有着青銅一般的執拗和葵花一樣的堅強,來固守心靈一塊淨土,躋身熙攘的社會。也有何不可呢?過得好不好、幸福不幸福,還真的不是看生存環境,而是看生活心境,就像青銅葵花一家——大麥地最窮的一家,也是笑聲最多的一家。

所以······加油哦。像葵花一樣,用燦爛的笑臉,仰向光輝的太陽。

然後,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