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騎士觀後感

本年度最震撼我的新聞是挪威於特島慘-案製造者安德斯·貝林·佈雷維克在審判量刑時,多數挪威民衆不贊成他被判死刑。一位挪威人解釋:“我們對這個‘瘋子’的態度,是給予更多的民主、寬容和愛,這些價值觀正是佈雷維克想要破壞的。我們要確保這個‘瘋子’不能改變我們的價值觀。”

黑暗騎士觀後感

但最令我感到莫名的是國人對於倒地老人要不要因爲可能被訛詐而放棄救助的討論,人們把矛頭指向老人,進而吝惜起自己那點可憐的良知,接着就發生了後來的小悅悅事件,原來問題不在是否老人,而在民族共性,我們的價值觀本來就不健全,一點點事情就可能使我們本來的信心脆弱如蘆葦,不待恐怖分子來動搖,我們自己已然委頓了。

今天看《黑暗騎士》感觸很深,我們的社會需要有一種騎士奮而保護和修補我們的價值觀,我們一方面埋怨國家在國際舞臺上扮演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角色,一方面自己漠對世事埋三怨四,關鍵時候不肯伸出援手,國格有賴於人格,我很期盼人人從信任開始逐步建立信仰,讓我從影視作品中看到像《黑暗騎士》一樣的正義力量,因爲我們目前的社會是在是太混亂了,所有的價值體系零散如碎片,只存在於每個人對別人的評價中,而不存在於每個人對別人的行動中,這其中也包括我!

曾經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現在看來多麼恐怖,看完《黑暗騎士》我才漸漸明白要做到耶穌說的“要愛你們的仇敵,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拿你的內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需要多麼堅定的信仰來做支撐,於人來說這是修煉的最高境界,朝着這個方向走,罪惡就會受到震懾,在這樣的道德之線下,人不會慚愧於自己的罪性嗎?

我對挪威的民衆和《黑暗騎士》的編劇導演致以崇高敬意,我多麼希望自己生活在那樣的國度!

打開電視,看到了《佳片有約》欄目介紹蝙蝠俠之二《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立即被特邀嘉賓的評論吸引住了。一口氣看完影片,不禁陷入深深思考,不僅僅是爲了那些發人深思的臺詞和情節,更是因爲它讓人重新審視自己的每一個存在。

1.告別英雄的時代

故事的主要線索仍舊是文學藝術千古不變的話題之一:社會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既然有正義,就一定要有正義的化身。在《黑暗騎士》中,這個正義的化身,應該是非蝙蝠俠(布魯斯·韋恩)莫屬了。

既然要匡扶正義、替天行道,蝙蝠俠就免不了踐踏民主與法制社會裏所必須的程序,就免不了要手上“沾滿鮮血”。而這些,在一個尊重個人權利、個人隱私,並以民主和法制爲準則的時代,無論如何都不是一種值得推崇的行爲。

在餐廳裏,蝙蝠俠、丹特、蕾切爾以及芭蕾舞演員對英雄的問題展開了討論。當身爲檢察官的`丹特用敵人攻到羅馬城下,人們就需要英雄這樣的實例來爲自己英雄情結和行爲辯護時,那個看似不學無術、來自莫斯科的芭蕾舞女演員說:

“我們需要一個像你這樣的英雄,而不是凌駕於法律之上的人(她是指不需要蝙蝠俠這樣的人物)。”

這句看似白癡一樣的話,卻實際上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們依靠英雄的時代結束了。

自洪荒時代起,人類內心就充滿了對英雄的期待。從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到孫悟空,再到美國的超人、蝙蝠俠,無一不是這種集體無意識的體現。然而,當人類社會在民主與法制的軌道上行駛了多年之後,人們開始對英雄的許多行爲產生深深質疑。英雄的正義,不再是天賜神授,他們的行爲,也不是可以隨便以正義的名義行使用。因爲歷史告訴人們:最後一個保護羅馬的是凱撒,可他並沒有把權力還給人們。

故事結尾處,蝙蝠俠孤獨地離我們而去,他走了多遠?會以怎樣的面目重新回到我們中間?沒有人知道。

2.小丑在哪裏

影片中和正義較量的人物是小丑。

市長和戈登警長有這樣一段關於小丑的對白。

市長:我們對他了解多少?

戈登:什麼都不知道,沒有名字,沒有別名。衣服……是戲服的,沒有商標,口袋裏什麼也沒有,除了刀就是紗布。

“沒有人知道他在哪裏,都是他來找我們。”

當蝙蝠俠捉住小丑的小爪牙讓他說出小丑的下落時,那爪牙這樣說。

這個集千萬罪惡於一身的人物,兇殘狡詐,足智多謀。他身着紫色西服,看上去有些高雅,永遠面帶奸詐的笑容。從一登場他就大開殺戒,不僅挑戰正義,也挑戰城市裏的黑惡勢力。

他首先用花言巧語把黑惡勢力的禍水引向蝙蝠俠。開始他似乎是爲了金錢,但是後來他改變了主意,那就是要激發人們心中的那個惡魔,在人們的心中徹底消滅英雄。

他幾乎就要得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