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孔子電影觀後感優秀範文

孔子,是我國古代的聖人,所以若是你看了有關孔子系列的影片,你知道該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孔子電影觀後感範文,以供參閱。

觀孔子電影觀後感優秀範文

  孔子電影觀後感1

這個寒假,我看了《孔子》這部電影,對此,我很是感觸.

對於孔子,我們也已經對他的瞭解很少了,我想,我們這些後代,也正是需要去了解這些中華民族上曾經的歷史.

影片中感觸最深的,是理想與現實的衝撞.孔子從政,希望實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卻被現實無情地拋棄.孔子一心只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對可能的困難估計不足,最終只能黯然離去.

孔子到了晚年,認清了理想與現實的關係.他最能影響社會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從政.他的弟子有各種各樣的才幹,可以將他的思想傳播到更多的地方.孔子把精力放在講學上,能夠影響到更多的人,意義要遠大於參政.

聯繫到實際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抱怨身邊的事不如自己所願,不完善,不合理等等,還喜歡去描繪一個理想的情境.可是,這些都於事無補.

現實擺在這裏,我們也只有從思想上轉變,親自去行動,不要總依賴於別人.不要只是替別人着急,看到自己應該做的,才最重要.這樣,把握好方向,有步驟、有計劃、從實際出發,理想纔會越來越近.

這部影片人物刻畫的生動形象,也能讓人深受教育,人們能在這種場景中得到知識.孔子面對貴族與惡勢力不低頭,面對困難不畏縮,面對孤苦不冷漠,我想,他的精神會激勵我永遠向上.

所以,我們這一代新世紀的幼苗,一定要銘記這位開創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

我帶着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衆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着一個時代.

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定淡定的眼神,禮義娓娓道來的神韻,彷彿孔子轉世.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覆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衆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韻,她天生就是一個好演員,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裏.南子這個角色也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覺得可有可無,它一旦不存在,你會覺得缺了很大一塊.孔子其實是驚豔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截斷了即將昇華爲曖昧的一種情愫.南子讓世人看到了孔子並非神,孔子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南子雖然簡單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但巧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實爲一個看點耐人尋味,又怎麼會是可有可無呢.

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爲—《魯.春秋》

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裏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

但不可否認,胡玫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癥結點,表現起來就不會像看歷史書一樣晦澀難懂和索然無味.這部影片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好的,故事情節和表現手法都沒有打水漂.

  孔子電影觀後感2

我帶着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衆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着一個時代。

電影中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爲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爲了理想率領衆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於晚年返鄉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於教育弟子衆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獻祭的戲,十分精彩。朝堂之上發哥舌戰羣儒,圓形的會場,不知道當時是不是這樣的,整個場景很像古羅馬元老院或者現在英國議會,呵呵,對待公山狃這種小人,最經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個話啊”,展現了孔子的從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對話,也可在歷史上找到印證,史書中有關於孔子向老子請教學問的記載,而電影中編劇爲了劇情的需要,讓孔子去回憶他和老子的對話,此情節並無不妥,反而可以從他們的對話中表現了儒道兩家思想的同異。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覆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衆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

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顏回之死,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顏回爲了搶救夫子的書簡,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點讓我很感動,在顏回的眼中,孔子的書簡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細想想,正因爲後來有着無數個顏回,我們現在纔可以領悟到孔子的精神。當我看到孔子抱着顏回的屍體大哭,弟子們勸他:已經三個時辰了,已經緩不過來了。可是夫子依舊抱着,那個場面真的和悲慘。還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實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但是他始終記着夫子的教誨,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記着夫子說過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後,喪徒如喪子,但是夫子沒有讓淚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雖然沒有如償所願,但已得爲仁。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爲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孔子電影觀後感3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

我帶着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衆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着一個時代。

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定淡定的眼神,禮義娓娓道來的神韻,彷彿孔子轉世。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覆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衆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韻,她天生就是一個好演員,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裏。南子這個角色也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覺得可有可無,它一旦不存在,你會覺得缺了很大一塊。孔子其實是驚豔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截斷了即將昇華爲曖昧的一種情愫。南子讓世人看到了孔子並非神,孔子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南子雖然簡單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但巧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實爲一個看點耐人尋味,又怎麼會是可有可無呢。

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爲—《魯。春秋》

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裏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

但不可否認,胡玫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癥結點,表現起來就不會像看歷史書一樣晦澀難懂和索然無味。這部影片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好的,故事情節和表現手法都沒有打水漂。

媒體的擔憂,在現在看來有驚無險,《孔子》並不會因爲阿凡達遭到票房威脅。中國的歷史深得人心,孔子的禮義仁和備受推崇,胡玫的實力也得到見證。

子》上映已經幾天,觀衆的反應截然分爲兩派,以專家學者爲首的一派力挺之,而普通的觀影者則力拍之,他們感到這部影片平平無奇,之前看到發哥又是下跪又是掉淚,以爲會很好,結果看完之後發現自己被髮哥忽悠了。這個結果讓我既有些意外,又覺得是在情理之中。

說是意外,是因爲《孔子》這個電影就類似於丹、易中天的講座,都是想把傳統文化的知識以一種輕鬆的形式傳遞給大家。但于丹和易中天收到的是普通觀衆的熱烈追捧和學術界的陣陣鄙視。具有同樣性質的《孔子》卻得到了相反的待遇。說是情理之中,則是因爲我也算是半個專業人士,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在幾個地方流下了眼淚,我可以說,我確實是被這部影片感動了。

一處是孔子厄於陳蔡,影片設計了一個師徒衆人分一碗馬肉湯的情節,這一情節屬於電影的常用橋段,感人度並不高。但當我看到師徒衆人在寒風中高歌起舞時,我突然想到了那句“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又想到了孔子對顏回的那句評價“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聯想及此,我才恍然,原來這馬肉湯和師徒狂舞的情節正是從這句話中來的。

第二處是子路結纓而死,影片在背景旁白那裏出了個小紕漏,不太符合《史記》的記載。電影裏說的是,子路是爲了保護衛出公出奔才死的,其實在子路趕到之前衛出公早就已經流-亡到魯國了,子路是去討說法的。但我並沒有在意這一點小紕漏,因爲電影中的這一幕勾起了我對子路之死的愴痛之情。孔子曾經說過:“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君子死義,這一句評語足以告慰子路的亡魂,使我們看到儒家士人的剛烈一面。

第三處是顏回英年早逝,古籍中沒有說清楚顏回的死因,只是說他英年早逝。於是,電影就利用了這樣的史實空白,爲顏回找到了一個死因,就是爲搶救聖人竹書而凍死於冰河之中。在電影中,顏回死後,孔子一直緊緊地抱住他的屍體,我以爲,此時應當出現那句著名的“天喪予!天喪予!”了,但並沒有,孔子始終一語不發,呆坐在那裏,茫然如求,若有所思。這一場景使我想起了《詩經·黍離》中的那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毛詩說《黍離》是閔宗周之衰,三家詩卻說是悼亡詩。)孔子愛顏回甚至比愛他的兒子還要多一些,因爲兒子只能傳承血脈,顏回卻可以傳他的大道。而在影片中,顏回愛孔子的大道多過愛自己的生命,現代人可能不能理解,一個人爲什麼要爲幾捆竹簡死去活來。文獻專業出身的人卻能夠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傳承是多麼不易,有時就是靠那幾捆竹簡來存亡繼絕。顏回一死,孔子便覺得是天將喪我。但孔子還說過一句名言:“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其實就和他傳道於天下的精神多少有點違背。真的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嗎?其實,在孔子看來,應該是“生無所息”,君子傳道,死而不已。

第四處是子見南子,這是本片中最大的噱頭,也是最受人爭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