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集錦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集錦15篇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

有誰能獨自一人在荒涼的島上度過二十八年?有誰能在荒無人煙的地方獨自尋找各種辦法生存?那就是魯濱孫。

從前,有一個人叫魯濱孫,是個英國人。他很喜歡航海和冒險。有一次,魯濱孫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風,船上的桅杆吹斷了,船也翻了,同伴們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人被大浪衝到海島邊。因爲小島上什麼都沒有,所以,魯濱孫靠着自己的聰明機智,打獵養羊,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在小島上一住就是二十八年。其中困難重重,他忍受過飢餓,還對付過野人,教化星期五,最後終於回國的事。

這本書令我記憶最深的就是魯濱孫在什麼都缺少的情況下每天帶着槍,帶着狗到森林裏去打獵,還到海邊去捕魚,還把捕到的山羊畜養起來,每天都能喝羊奶,吃羊肉。把搬回來的麥子種到圍牆裏,這樣反覆種收,最後能吃上自己種的糧食。他的精神品質也令我敬佩。魯濱孫他不畏艱險在小島上定居下來,知道知足安命,在小島上樂觀向上,勇敢堅強。憑着自己的聰明機智和能幹,在小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如果是我,我是做不到的。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一點兒都不樂觀向上。就在上一學期,在升學考試的前兩大周,老師讓我們做上幾年的國中卷子,做了四套卷子,其中的三套都是考了70多分,沒有考好,只是自己在一邊不高興、灰心喪氣、垂頭喪氣的,並不會找方法,樂觀的面對,找到錯誤的原因,下次避免再次寫錯。但是我沒有這樣。我要向魯濱孫學習,要學會積極向上,克服身邊的困難。

通過學習《魯濱孫漂流記》使我學會了很多,認識了很多。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2

丹尼爾·笛福寫的魯濱孫在荒島求生的情景,還使我歷歷在目,並讓我學會了怎樣生存的本領。

看完這些情景,是我久久不能忘懷,如:他來到荒島沒有食物,沒有衣服更沒有住所,還有他救了星期五,還和星期五救了船長等。

不過最令我不能忘懷的那就是在他在荒島上自己尋找食物,種植食物並且用這些食物做吃的。他拿着槍,帶着狗到森林裏去打獵,或到海邊去捕魚,並且把捕到的山羊畜養起來。後來他竟有了成羣的山羊,可以經常喝羊奶,吃羊肉。搬來的東西里,有一些麥子,他把它們撒到圍牆裏,不久就長出了嫩芽,後來結出了十幾個穗子。他用這點兒麥種反覆種收,到了第四年,終於吃到了自己種的糧食。漸漸地擴大了糧食種植的面積,又增加了幾個羊圈,曬了更多的葡萄乾。

這一段話讓我感受到了魯濱孫很聰明能幹,因爲他知道他這段日子可能要被困在荒島上,所以要自己找食物,不能坐以待斃等着餓死。我是獨生子女,所以生活條件就很優越,我自己一個人在家裏的時候,都不會做飯,每次媽媽出門的時候就給我做好了飯,吃的時候放入微波爐裏面加熱一下,直接吃就行了,或者是自己出去買飯吃。我看了這本書後,和魯濱孫比起來真是差遠了,我要自力更生,父母不在家的時候也可以照顧好自己。雖然不用想魯濱孫一樣去野外生存鍛鍊自己,但是我可以把我能做的事情做好,學會自力更生。

當我們遇到挫折要積極對待,遇到困難,要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不抱怨,不放棄,努力去克服。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3

英國小說家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描述了主人公漂流孤島,戰勝困難,艱苦創業的傳奇故事。小說寫得真實自然且富有傳奇色彩。主人公在孤島上種莊稼,搭木屋,千辛萬苦生存下來,最後於1868年回到闊別28年的英國。看着魯濱孫的經歷,我可以想象到他在孤島生活的艱辛,體驗到他不屈不撓的冒險精神,更使我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愛之火。

生活就像一架鋼琴,有的人在鍵盤上彈出了春天的喜悅,夏天的綠陰,秋天的收穫,冬天的期盼;有的人卻彈出了春天的寂爽,夏天的焦灼,秋天的失落,冬天的悲涼。琴音如何,全取決於彈琴者對待生活的態度。

魯濱剎時生活充滿着熱愛,充滿着無限的憧憬與嚮往。在這個美麗富饒的地球村中,在這個和平的年代裏,生活該是美好的,而且也是“多味”的。那麼我們該如何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呢?答案很簡單。就拿我們的校園生活來說吧,它是美好的,充滿活力,充滿歡聲笑語,但也有傷心與失落……它還是豐富多彩的,可以說處處有美存在,關鍵是我們要去發現,去挖掘,進而用我們的筆表現生活之美。 風吹着,輕輕拂過書桌,桌前的我靜靜地聽着窗外的蟬鳴,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之美。生活是一本豐富多彩的書,每一頁都寫滿了知識和道理,只要善於發現,善於挖掘,善幹領悟,總可以學到各種各樣的東西。生活,這位良師,其實天天跟着你,天天教着你,只是你未發現罷了。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4

在這個繽紛多彩的暑假裏,我讀了一本名叫《魯濱遜漂流記》的書。它出自於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之筆,是一本能給予人堅定信念的書。至今回想起魯濱遜在孤島上的生活經歷,我心裏依然無比佩服。

魯濱遜出生於一個較富裕的家庭,但他爲實現自我的航海夢想,毅然放棄那安逸舒適的生活,去遠航。實現他人生的夢想。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遇上大風暴,全船覆沒,僅有他倖免遇難,幸運的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他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和絕望以後,他憑藉自我的毅力,與大自然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他憑藉自我的雙手與智慧,戰勝了重重困難。他在孤島上生活了28年,多麼漫長,多麼寂寞,多麼難熬的28年呀!這完全是一個勇敢者創下的神話般的奇蹟呀!

我對魯濱遜的崇拜之情與日俱增,因爲我恰恰缺少這種不怕困難,敢於創造的精神。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要出差2天,我必須要自我做飯。可我這種嬌滴滴的“小公主”,平日裏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只明白吃,哪明白怎樣做的臨走前儘管媽媽在三叮囑我飯怎樣做,可我也沒做出一樣能夠下嚥的食物,無奈之下我只好吃方便麪喝飲料來充飢。難熬的兩天最終過去了,爸爸媽媽回來了,我不但沒吃好,還把家裏搞的一片狼藉。

我也深深領悟到:雖然我不可能像魯濱遜一樣面臨着那種困境,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要學會生存的本領。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被困難嚇倒,僅有把困難戰勝,並一向堅持着一種進取向上堅強的心態,這纔是生活的勝利者!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5

昨天中午吃完午飯,不知怎麼的,我突然想把原來買的書拿來看看,便馬上跑到我的“小書庫”(就是幾個箱子)裏亂翻了一陣,最後終於把目光定格在一本《魯濱孫漂浪記》上,本想翻來看看,不過咋天氣好,晚上我纔開始仔細“研究”這本書。

它的內容我之前因爲已經大致看過了,現在就給大家講講吧:小時候,魯濱孫最討厭的就是學習了,他的夢想是有朝一日 能夠坐船去周遊世界。

由於父親不同意,於是他決定等個機會偷偷去。

一年多以後,他的機會來了,有一個朋友邀請他一起去倫敦,魯濱孫欣然同意了。

於是1950年9月的一天,他們正式出發了!

可是,由於風暴的到來,魯濱孫後悔了。經過各種磨難,他來到了巴西 做了一名種植園主。有一天他和幾個朋友聊天,他們建議去買黑人奴隸,大家都答應了。

在途中,他又因爲風暴而住時了一個孤島,經過努力,他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他發現一艘英國船,高興地手舞足蹈,和船長他們征服譁變的船員之後,他也得以回到故鄉。

這本書的內容雖然是虛構的,但我不得不佩服主人公魯濱孫,他用他堅強的意志和對生活樂觀的態度在外整整活了三十五年,我真是太佩服他了!

我一定要向他學習,我所說的學習不只是學他的各項生存技能,而且還有他堅強的意志和對生活樂觀的態度,這也是他能在野外生活的關鍵。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6

我讀了一本名著,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就是《魯濱孫漂流記》,是一本很好的書。

這本書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描述的。主要內容是:魯濱孫是英國人。魯濱孫乘船前往美洲,途中遇到大風,船翻了,同伴們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個人被大浪衝到了一座島上,這是個荒無人煙的一個小島。第二天,他看到船一般浮在海面上,離岸不遠,他就做了個木筏,劃到船邊,把船上有用的東西帶走,還帶了兩隻貓和一隻狗。魯濱孫吧現在的好處和壞處列了出來,讓她沒那麼害怕了。然後魯濱孫在這座荒島上定居了,過着寂寞的生活。他每天上山打獵捕魚。他在島上活了二十六年。有一天,他看到了三十多個野人,脫了兩個同伴,殺死了一個,另一個逃跑了,於是魯濱孫救了他,魯濱孫開始教化這個野人。把他的名字取爲“星期五”。一天早晨,“星期五”叫醒了魯濱孫,有一艘船,船上的水手們綁架了船長,魯濱孫和“星期五”救了船長,船長答應帶他們回英國。魯濱孫最後回到了英國。

作者笛福把人物形象刻畫得鮮明,把魯濱孫的不畏艱險、機智勇敢、堅強、聰明能幹的精神描寫出來,反映出崇高、個性自由、追求、個人奮鬥。發揮個人才智,勇於冒險的時代精神。

我感受到了:遇到困難,不要害怕緊張,可以學習魯濱孫的做法,把好處與壞處對比,或許可以安慰一下自己,沒那麼可怕了。要樂觀面對困難,不要沉浸在痛苦之中。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7

這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個叫魯濱孫的人,他有一次去航海冒險不幸遇難,流落到荒島上,他遇到了重重困難並想辦法克服,他在荒島上生活了26年,後來救下並教化了一名野人,最後因解救英國船長被帶回英國。我讀了這本書後,魯濱孫流落到荒島後,那種不氣餒,努力生存、勇敢、機智、勤勞的精神,讓我們敬佩不已。

魯濱孫對生活、生命的熱愛,充滿着無限的憧憬與嚮往。這不禁讓我想到,社會上一些不熱愛生命、不熱愛生活的人。一些人因爲自己不幸被公司解僱了而煩惱,後來就自暴自棄,有的甚至跳樓。他們從來就沒有爲自己展開新的生活而做準備,他們還有手有腳,還可以去做其它工作。跟這些自暴自棄的人比起來,一些殘疾人就比他們堅強多了。一些殘疾人雖然行動不方便,但他們從沒有放棄過生活,依然在爲自己未來的幸福生活努力、奮鬥……

魯濱孫和殘疾人們都是同一種類型的人,都是爲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着,他們的事蹟讓我感受到了,我們做人不能遇到困難就輕言放棄,要自信、自立、自強、永不退縮。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8

讀了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讓我想起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魯濱遜能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獨自生存二十八年,靠的就是他的智慧和勞動:假如他不去勞動,那麼他只有被食人族吃掉的可能;假如他沒有知識,那麼他只有在荒島上病死的可能。知識能改變命運知識能擺脫困境!有了知識就有了三頭六臂,有了知識就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魯濱遜被困荒島,他沒有悲觀失望,而是積極進取,這也是求生的本能吧。他用自己的雙手在荒野中搭帳篷,掘山洞,打圍牆,爲自己築起一個安全堅固的“房子”,免受食人族的侵害。解決了住的問題。我想換成我,我會嚎啕大哭,我會絕望恐懼……不堪設想。

魯濱孫還得解決吃的問題。他從船上運下來的食品雖然不少,但確是有限的,如果不自力更生,就會坐吃山空。於是魯濱遜又開始自己種莊稼,打獵,圈養家畜。他是那麼勤勞,有智慧。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可我一天到晚就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真的有什麼意外,我會不知所措。

荒島上的天氣變化無常,魯濱遜上荒島的第一年就病倒了,病得很重,一天到晚都昏昏沉沉。他運用了巴西人無論得什麼病都不吃藥,而吃煙葉這個實例,成功地救了自己一命。我想他如果不懂醫學知識,可能會病死荒島了!可我一有頭疼感冒就得媽媽照顧我,給我看醫生,打針吃藥,我對醫學一竅不通。

讀完了《魯濱遜漂流記》,讓我感到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有了知識,智慧和勤勞,在一個荒島上生活二十八年也不是什麼難事。人們只知道生命的神奇,怎知道他經歷了多少坎坷?多少危險?可他百折不撓,這頑強不屈的精神值得世人敬仰和學習!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9

一本好書,能讓人浮想聯翩,能爲人指明人生的道路,也能讓人收穫許多知識。最近就有一本讓我感受頗深的書:《魯濱孫漂流記》。

這本書主要寫了一位出生在衣食不憂的家中的少爺——魯濱孫,爲了自己的夢想,放棄家中的財產以及美好的生活,努力追逐夢想的故事。魯濱孫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了航海,並在朋友的幫助下,開始了他的航海之旅。在一次次磨難中,他有了經驗。不過,災難還是來了。在一次海難中,他幸運的活了下來,並且靠着堅定的毅力和僅剩不多的裝備離開了這裏。宅着期間,他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星期五,還救了一艘船上的船長,他也靠着那艘船回到了家。

如果是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會放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去追逐自己心中的自由與夢想?又有多少人能像魯濱孫一樣堅持到底呢?如果你能堅持下來,那麼你就會經得起風雨,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可你如果從小就是嬌生慣養的少爺,在失去某種對於你意義重大的事或物後,便會一蹶不振,對生活失去信心。

當然,我們也一樣要養成一可獨立自主的好品質,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奮力奔跑,向成功越走越近。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0

暑假裏,我讀了美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深有感觸。

這本書的主人公魯濱遜出生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衣食無憂。他幼年即有着航海周遊世界的理想,但父母極力反對。可是他仍然很固執,19歲時他揹着父母,報名做了水手。一開始還很幸運,而幾天之後,倒黴的魯濱遜遭遇了險惡的風浪,經歷了千辛萬苦之後淪爲了一個海盜的奴隸。但是他很聰明,以出海打魚爲由逃了出來。之後他又遇到了一支船隊,並隨之再去冒險,但是海上暴風又把船給吹翻了。幸運的是,他沒被淹死,獨自漂流在一個荒島上。爲了生存,他探查了這個島,開墾了一片土地,找到了自己需要的食物。不久,他發現一羣食人生番在吃人,就設法救出了一個人。27年後,他終於離開了這個無名島,返回了自己的家鄉——英國。

讀了《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我陷入了深思:如果魯賓遜沒有離開家,那麼他的人生一定沒有那麼精彩,在他的眼中就只有金錢,和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那麼,他也就不會懂得用自己的雙手去製造東西,去捍衛自己的家園。他的精神令我佩服,他勇於向世俗挑戰:離家出走;他勇於和大自然鬥爭:在經過大浪後也沒被淹沒;他勇於行動:在荒島上看見俘虜快被野人吃掉的時候,捨身去救他——一個素不相識的人。

我們也應該向主人公學習,要勇於向困難挑戰,打不垮,壓不彎,壓力越大越要堅強,這樣才能塑造出一個嶄新的自我。勇於鬥爭、勇於行動、勇於挑戰、勇於追求,勇於探索……我們一定要學習魯濱遜堅持不懈,堅定不移的創新精神。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1

在這個暑假裏,我閱讀了許許多多的書,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魯濱孫漂流記》。

這本由英國小說家丹尼兒·簡福所著的《魯濱孫漂流記》,故事精彩離奇,最引吸引人的地方是魯濱孫的性格。他敢於冒險,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即使流落在荒島上,也絕不氣餒。在荒蕪人煙而又缺乏最基本生活條件的小島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許許多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活了下來。沒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沒有食物,他嘗試着打獵,種穀子,養山羊,曬野葡萄乾,他還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做麪包。此外,他還搭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叫“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個忠實的奴僕。就這樣,魯濱孫在荒島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王國。

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個人置身在荒島上,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嗎?不,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沒有辦法像他那樣積極自救;如果我是他,當船在暴風雨中失事的時候,我會像他那樣不向命運低頭繼續遠航嗎?不,面對一而再的挫折,我沒有信心一一去克服。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父母和學校爲我鋪設了成長的道路,我心安理得的'在這條平坦的大道上走了一年又一年,沒有挫折,沒有風浪,而我還整天在抱怨。其實我根本沒有咀嚼過生活中的苦澀,我是幸福的。我們要像魯濱孫學習,學習他刻苦奮鬥的精神。

這本書給了我深刻的印象,我們要感激我們所擁有的。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2

《魯濱孫漂流記》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一個叫魯濱孫的英國人,乘船前往南美洲時,途中遇上大風,船翻了,他被衝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海島,魯濱孫用學到的知識,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獲救的故事。

魯濱孫在荒島上,遇到了重重困難,但他並不沒有退縮,而是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去冷靜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並想辦法克服了這些困難,沒有氣餒,也沒有放棄,頑強地生活了下來,並有了他自己的“小康之家”——房屋、食物、工具……這些東西都是他用那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來的。他在荒島上生活了十八年,這也需要多麼堅強的毅力呀!

現在,我不禁對魯濱孫的崇拜之情與日俱增,是因爲我就缺乏他這種自強自立的精神。記得一次,爸爸和媽媽出差一天,我必須自己做飯,洗碗……雖然走之前媽媽再三叮囑飯的做法,但是,像我這樣天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男孩來說,這簡直是天大的一件難事——結果做的米飯連自己都咽不下去!只好拿出家裏的方便麪和零食來填飽肚子,還把家中搞得一片狼藉。與魯濱孫相比,我真是自形慚穢。任何事情都只能自己面對。所以,如果我再不改變的話,長大後,我將成爲生活的弱者!

不錯,生活中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難,但只要你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堅持不懈,克服困難,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3

魯濱孫一個天生的冒險家,他不甘於平淡無奇的生活,航海之旅的時候落難到一個荒島上,開始了傳奇的生存序幕。

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沒有房子,沒有食物,沒有火,甚至沒有水。魯濱遜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選取了很多葉子在樹上搭建了簡陋的房子,找了一些野果充飢。對荒島有了一定的瞭解之後,他又開始進行糧食播種,建了具有防禦能力的房子,還自己做了很多工具。期間有很多驚心動魄的事,比如與野獸博弈,與食人族過招。所幸的是魯濱遜都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戰勝了這些困難。不但讓自己解決了溫飽問題,還收養了一個名字叫星期五的奴隸。

魯濱孫雖然像回到了原始社會一樣生活,但是他並沒有忘記自己是個文明世界的人。他堅持寫日記,用文字記錄日期,甚至試圖去感化星期五不再那麼野蠻。

後來,通過魯濱遜的耐心等待,他終於被路過的輪船救走,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在這本書裏,魯濱遜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強大和堅韌的品質。就算身處荒蕪,也要開採出自己的新世界!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4

《魯濱孫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的作品,講的是擁有航海夢的魯濱孫,一直想要去看外面的世界,可是遇到父母阻攔。在經過一番猶豫後,他找到了機會偷偷出了海。可是大海也不對他好,每次出海都遇到災難。經過一系列波折,他來到了荒島,認識了"星期五"。二十八年後,他終於離開了"絕望島"。

魯濱孫剛上島,只能在那艘大船上找物資生存。後來他發現了島上的"礦",逐漸豐衣足食,最終成爲富翁。

有這麼一位作家說過:"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應該讀讀《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我完全贊同這個觀點。因爲青少年缺少冒險精神,而魯濱孫就很會"冒險"。這種"冒險"不單單是隻闖蕩世界,還指大膽嘗試。比如,魯濱孫在得了瘧疾後,大膽地用煙燻的方法治療自己,還讀《聖經》,給自己的心靈安慰。

我也會向魯濱孫學習:最近,外婆家買了一個彈跳杆,每次我去那邊,表哥都要給我耍一番。我是多麼羨慕啊!可我又不會,萬一摔倒了,那牙不得掉一兩片呀!可是,我還是站了上去,勇敢地跳了起來。現在,我已經可以放心站上去了。

魯濱孫真是一位好老師,他教育我們:有冒險就有希望!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5

《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是我無意間在我家的書架上發現的。於是我好奇地拿下這本書,一打開,書中的故事就把我深深吸引了。這本書寫了一個名叫魯濱孫的探險家,他乘船在海上碰到大風暴船翻,手下的船員全部遇難,他一人被衝到一個不知名的小島上,在島上他又遇到了野人,奮不顧身救下了“星期五”。過了兩年他又救下了一個船長,那個船長把他們送回了英國……

看完這本書後我在想:是什麼讓他在一個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呢?是一種力量,是人的求生的慾望,但更重要的還有一點,那就是他那堅強不屈的精神和毅力。

這也讓我聯想到了自己,生活在現在社會的孩子們都是以自我爲中心,經常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家裏什麼事都不用做,一天到晚就是學這學那。我記得有一次,吃完飯後媽媽叫我把碗洗了,我就說我不會洗,這是大人的事情,又不是我的事。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個新聞,它是講一個大學生在清華大學上學,成績很優秀,可是入學後不久就被學校退學了。理由是他除了學習什麼也不會做,後來記者採訪他的母親,他的母親說:“在上大學前,一切家務都是我做的,他在家就只學習……”

通過這幾件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人一定要學會自強自立,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要會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向書中的魯濱孫學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有堅強不屈的精神和毅力,這樣才能在社會上生存下去。否則,離開了父母,我們什麼事也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