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爲宋代大詩人蘇軾所作,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寫黑雲翻滾,第二句寫大雨傾盆,後兩句寫雨過天晴。大自然變化多麼迅速,詩人用筆又多麼神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圖、文等各種方式,理解詞語意思與古詩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

3.學習古詩遣詞、用句的準確與生動,積累優美的詩句。

 教學重點:理解古詩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教學難點: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學習古詩遣詞、用句的準確與生動。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情境教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PPT

 教學過程:

  一、以“樓”導入,體會“樓”的美景

1.出示寫樓的詩句,生練讀。體會: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憂國樓”)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登高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送別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相思樓”)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賞景樓”)

2.生有感情朗讀詩句

3.導入課文: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歷史的河流,來到900多年前,和蘇軾一起,欣賞那望湖樓的美景。

出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生說說對課題的理解。

4.生說說對蘇軾的理解。

【設計意圖:以寫“樓”的古詩句導入,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爲學生積累古詩作了鋪墊,併爲望海樓的“樓”境打下伏筆。】

  二、走近望湖樓,感受那“樓”畔的風光

1.出示課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生認讀,學習生字詞。指名生讀課文,初次引導有感情。

2.出示圖文,生觀察,說說看到哪些景物。

3.引導理解課文,生先說說詞語意思,再說說課文大意。

4.再讀課文。

【設計意圖:讀準、讀通、讀懂古詩,是古詩教學最基本的要求。作爲高年級的古詩教學,一定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學習,學會學古詩的方法。】

  三、走進課文,學習遣詞用句的獨特

1.生討論:再讀課文,你覺得那個詞用得好?爲什麼?

2.生彙報,相機指導:

詩中把烏雲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用“跳珠”形容雨點,有聲有色。一個“未”字,突出了天氣變化之快;一個“跳”字,一個“亂”字,寫出了暴雨之大,雨點之急。

“忽”字用得十分輕巧,卻突出天色變化之快,顯示了風的巨大威力。

3.再讀課文。

【設計意圖:品味詞語的精妙是學習古詩的難點,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領悟作者用詞的'精妙,體會古詩的巧妙,更一步加深了對古詩的欣賞。】

  四、總結課文,融入那“樓”的意境

1.總結:詩人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瀉、風捲、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讀起來,你會油然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自己也在湖心經歷了一場突然來去的陣雨,又來到望湖樓頭觀賞那水天一色的美麗風光。

2.再次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古詩教學最難的就是引導學生體會意境,但這一總結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將學生引入情境,直面美景,從而入情入境,熟讀成誦,水到渠成。】

  五、拓展昇華,沉醉於那“樓”的風光

1.引導生理解“醉”:不僅是喝酒之微醉,詩人還沉醉於西湖美景中。

2.出示蘇軾的文章,伴樂朗讀。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二、三、四、五)

3.完成作業

積累古詩:寫“樓”與西湖的。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學生對蘇軾作品的研讀,加深了對西湖詩句的瞭解,再次欣賞了西湖美景,並進一步積累了古詩,起到了舉一反三之效。】

【設計反思:這一教學設計,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古詩的特點出發,引領學生讀好古詩,理解古詩,體會寫法,進入詩境,積累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慾望,從而喜歡上古詩。整個過程,教師只是起到了“導”的作用,領着學生入情入境,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深入,以情入境,以情促讀,從而熟讀成誦。既理解了古詩,又體會了意境,更積累了古詩,達到了學習古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