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優秀(精選11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優秀,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優秀(精選11篇)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優秀 篇1

教學內容

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40-41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經歷用計算器計算、學習除數是一位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

2、理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爲除數是整數除法的道理,會計算除數是一位小數的除法。

3、在把已有知識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感受知識間的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師生進行小米價錢的談話,鼓勵學生課下調查,並引出本節課的問題。

(設計意圖:關於現實小米價錢的對話,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又自然引出要解決的問題。)

2、教師介紹教材上買小米的事情及有關數據信息,並做簡單板書。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願望。

(設計意圖:口述問題的出處和由來,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二、解決問題

1、師生列出算式,讓學生觀察被除數和除數的特點,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發現“被除數和除數特徵”引出課題,明確學習內容,既有利於知識的學習,也爲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作好鋪墊。)

2、提出用計算器計算的要求,學生算完後,交流並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利用計算器計算既能滿足學生急於得到答案的願望,也爲計算作鋪墊。)

3、啓發學生把21.6和1.8元化成角用豎式計算。交流計算的過程和結果時說說是怎樣想的。教師板書出豎式。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已有經驗解決問題,既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更爲用豎式計算小數除法作準備。)

三、豎式計算

1、教師板書出21.6÷1.8的豎式,提出:怎樣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師參與討論,使學生知道可以把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使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爲整數除法的'道理,促進知識的。遷移。)

2、提出:“豎式計算怎麼辦?”師生討論得出:在豎式直接畫去小數點後,按整數除法計算。最後,學生自己用豎式計算。

(設計意圖: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討論形成計算的方法,體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與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聯繫。)

四、嘗試運用

1、提出“按每千克2.5元計算,21.6元能買多少千克小米”的要求。請一名學生板演。

(設計意圖:給學生創造綜合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空間。促進學生知識整合的能力

2、請板演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重點關注商8以後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在自主嘗試的基礎上,通過交流豐富計算知識,提高計算能力。)

3、提出“每千克小米2.5元,30元能買多少千克小米”的問題,師生列出算式,先討論:把2.5擴大10倍後,30怎麼辦?再鼓勵學生自主計算,然後交流。

(設計意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除數是一位小數的計算知識。讓學生經歷計算方式發展的過程。)

五、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優秀 篇2

教學目標:

a類:

能正確認識11—20各數並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

b類:

1、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認識數位“個位”和“十位”。

2、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

c類:

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繫,形成初步的估計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計數單位和數位是本課教學重點,發展學生的數感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準備:計數器小棒每人20根遊絲每人2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小鳥嗎?海邊的孩子也喜歡小鳥。讓我們一起到海邊看一看,好不好?

2、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請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你能給大家提個問題嗎?

二、操作探索,解決問題

1、解決:沙灘上一共有幾隻海鷗?

先猜一猜有幾隻?

到底誰猜的對呢?

怎樣才能數出準確的數呢?(學生說方法)

教師說明,用一根小棒代表一隻海鷗。

教師圈一隻,學生擺一根。

數一數,你一共擺了多少根?(板書:11)

你猜對了嗎?恭喜你。

想一想:怎樣才能很快地數出呢?

(學生彙報數的方法,並說明理由。)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

1根1根地擺。

2根2根地擺。

3根3根地擺。

5根5根地擺。

10根10根地擺。

(評價學生擺的方法,根據學生擺的情況進行反饋和引導。如果認爲自己擺的方法是最好的,可以接着繼續擺其他的20以內的兩位數,在擺的過程中感受10根一捆最好數)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是幾個十?還有幾根?大家看,這樣一眼就能看出是11了。

(教師演示10根捆成一捆)

說明:1就是1一個一。11裏面有一個十和1個一。11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

板書:一個十(捆成一捆的小棒圖)1個一(1根小棒圖)

2、解決:沙灘上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教師圈一隻,學生擺一根小棒。

數一數,你擺了幾根?

你擺的能讓老師一眼就看出來嗎?說說你的方法。(10根捆成一捆,還剩3根)

教師邊巡視邊反饋。

問:13裏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我們就說13是由1個十和3個一組成。(板書:131個十3個一)

3、解決:礁石上有幾隻海鷗?

邊數邊擺。擺完後問:你發現了什麼?(20根能捆成2捆)

有沒有剩下的?

2捆是幾個十?

20是由幾個十組成的?(板書:20 2個十)

4、小結:同學們,你們太棒了。沒用老師教就知道了一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就是十幾,兩個十就是20。

我們認識了11、13和20。想一想,20以內我們還有哪些數沒有學?

5、數數

正數、倒數11——20。

6、填數練習:有的數字喜歡捉迷藏,悄悄藏了起來,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7、學習數位

同學們,這些數還可以在計數器上表示出來。

藉助計數器介紹數位:右邊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撥11。(一個一個地撥,滿10個後說明在計數器上10個可以進到十位上撥1,個位上是0,繼續在個位上撥1)

每個數位上的數表示什麼意思?

個位上的數表示幾個一,十位上的數表示幾個十。

寫的時候,十位上是1對着十位寫1,個位上也是1,我們對着個位寫1。

撥13。

撥20。

說明:20的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寫0。

師生互動,撥數。

小結:以前我們學習了0到10十一個數字,今天我們又認識了10個新朋友。哪10個?(學生齊數,教師板書課題)

你瞭解它們嗎?

三、鞏固練習,加深印象

1、圈“10”練習。

2、寫一寫,畫一畫。

3、填空。

四、課堂小結:我們今天認識了11——到20十個新朋友。以後我們經常和它們打交道,一定要好好和它們相處啊!

板書設計:

11——20各數的認識

十位個位

11

1捆1根

20

2個十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優秀 篇3

[教學目標]

1、練習用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算。

2、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用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用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算

做第1題:獨立完成,訂正時說說簡算方法。

做第3題:小組活動:比一比

看哪個小組連的又對又快,在做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適用的條件。

二、花圃中的乘法

讓學生獨立完成,重點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個問題爲什麼是計算周長,第2個問題爲什麼是計算面積,體會周長與面積的不同含義。

三、觀察與思考:

本題是一個乘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滲透了一些函數的.思想。

先呈現情境圖,讓學生觀察,再根據圖上給出的信息解決所提出的問題。然後引導學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數與積的變化規律。接着,可讓學生再舉例來驗證自己的發現。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優秀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P59~60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四第1、2題。

教材分析

這個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注重聯繫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數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爲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認識有餘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藉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獲取知識,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爲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

數學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髮現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着分不完有剩餘的情況,藉此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餘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據平均分有剩餘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餘數。

情感態度: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抽象爲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P59情境圖。觀察動畫,引出活動:這些同學在做什麼?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

3、揭示課題: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學例1,複習表內除法的含義:

(1)(課件出示草莓)這是什麼?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學具擺得試一試。(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餘嗎?

(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餘)

(3)(課件演示分草莓)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纔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4)學生彙報,形成板書:6÷2=3(盤)請你再說說這個算是表示什麼意思?

2、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操作)

討論交流:再擺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餘的方法。

(課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剛纔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小組內思考、討論)

出示學生的。表示方法,比較各種表示方法。

小結:在數學上可以這樣表示: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小結: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下1個草莓。省略號表示剩餘,1是剩下的個數,我們把它叫做餘數。餘數表示什麼?

(3)比較歸納,完善認知結構。

(課件出示兩次分草莓的過程和算式)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餘,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餘數。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P60“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餘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麼?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後根據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強調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四、課堂小結、作業: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對自己和他們有什麼評價?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2、作業:練習十四第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6÷2=3(盤)

7÷2=3(盤)……1(個)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優秀 篇5

教學目標:

1.體會有條理數法的多樣性,並能運用有序的數法數出給定圖形的個數。

2.能按一定的規律或分類去數,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3.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

教學重點:

有規律地數,不重複不遺漏。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按一定規律數的基礎上發現數圖形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遊戲設疑,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課前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吧,請你們拿出紙和筆,在紙上任意點出8個點,並將它們每兩個點連成一條線,再數一數,看看連成了多少條線段。

2.師:同學們,有結果嗎?(學生表示:太亂了,都數昏了)大家彆着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用數學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談話引入例題)

人們都說:“蘭州的黃河大橋好!”那麼,你去過蘭州嗎?你們是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去的?

學生回答後,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一列火車從蘭州到打柴溝的途中要停靠永登、天祝2個車站,按照兩站間的.地名不同設置票價,有多少種不同的票價?

1.大膽猜測

2.說說想法

3.可以畫一條線段,在線段上標出4個點,數數共有幾條線段。

4.獨立數,小組討論交流

5.成果彙報(指明代表發言)

6.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優化組合)

第一種是按A、B、c等一定的順序,一次爲左端點,往下數,即按順序數數;第二種是按線段的組成不同來數,即分類數。

7.“一列火車從蘭州到上海的途中要停靠8個站”如果再按此法來數,你有什麼想法?是否有什麼簡捷的方法呢?下面我們就來研究數線段。

三、展開

1.填表

(1)獨立填

(2)分小組交流討論,匯成公認的表格

2.探索規律

提問:從表格中你們發現了什麼?

(1)基本線段=點數-1

(2)第一個加數剛好比點數少1,然後每個加數少1,依次加下去,直到1爲止。

(點數-1)+……+2+1

(3)線段總條數就是1道基本線段所有自然數的和。

3.試做

(1)線段上共有100個點,請問共有多少條線段?(指明學生板演)

(2)師板書:

第一種做法:99+98+97+……+2+1=4950(條)

第二種做法:(99+1)×99÷2=4950(條)

4.師問:我們用哪種方法計算比較簡單?

(用第二種方法比較簡單)

5.我們用“點數×基本線段數÷2”的方法更簡便。

四、自主學習

1.試做求票價題(同桌一個人出題,另一個人解答)

2.途中有幾條線段,你怎麼想出來的?

五、歸納小結

板書設計:

數圖形的學問

化難爲易有序思考發現規律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優秀 篇6

教學目標:

瞭解中括號產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能準確規範計算有關算式題,感受數學符號的奇妙。

教學重點:

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設計與實施,是一段艱難的過程,同時更是一段充滿創造與激情的過程,我們針對本節課,設計了四個教學流程。

一、討論中理解

60÷4+2×3

60÷(4+2)×3

60÷(4+2×3)

通過學生的計算,發現了相同的數字,相同的符號,因爲有了小括號,所以運算順序不一樣了,計算的`結果也就不一樣了。這一情節巧妙地、不流痕跡的引入新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熱情,激發了學習興趣,爲順利傳授新課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在學生動手動腦親自體驗的過程中,理解了中括號的在運算過程中的作用。

二、嘗試中規範

根據運算順序添上小括號或中括號

(1)先減再乘最後除

32 × 800 – 400 ÷ 25

(2)先除再減最後乘

32 × 800 – 400 ÷ 25

(3)先減再除最後乘

32 × 800 – 400 ÷ 25

規範小括號和中括號在混合運算時的解答過程。

三、質疑中發展

航模組的男生有8人,女生6人;美術組的人數是航模組的兩倍;合唱組有84人;合唱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幾倍?

先讓學生觀察這道題,再思考從題中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航模組的男生有8人,女生6人;美術組的人數是航模組的兩倍;合唱組有84人;)

要想知道合唱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幾倍首先要知道什麼?

(合唱組的人數和美術組的人數)

美術組的人數題中直接告訴了嗎?美術組的人數應該怎麼做?

(沒告訴,美術組的人數是航模組的兩倍,列示8+6=14 14×2=28)

合唱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幾倍,列算式84÷28=3

如果列綜合算式84÷(8+6)×2對嗎?(小組交流)

反饋:不對,因爲(8+6)×2是美術組的人數,所以這裏要用中括號。

學生獨立完成算式,後討論在一個算式中,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 ),再算( ),最後算( )

四、鞏固練習

下面的運算對的打“√”,錯的打“×”並加以訂正。

36+65÷5-20

=100÷5-20

=0 ( )

320÷[(24-16)×4]

=320÷8×4

=40×4

=160 ( )

48-(36+350÷50)

=48-(36+7)

=48-43

=5 ( )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優秀 篇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109頁例4,課堂活動,練習二十一。

【教學目標】

1?學生再次經歷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除法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加深學生對算法的理解,提高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水平。

2?通過對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法則的總結,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能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嗎?

學生:能。多媒體出示修改後的例4情境圖,把圖中“每天用86 kg”改成“每天用35 kg”。

學生根據圖意列出算式688÷35,然後獨立計算。

抽學生把豎式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出來並說說計算方法。

多媒體再出示未作修改的情境圖。

教師:發生了什麼變化?

學生觀察情境圖後發現:運來的飼料總數沒有變,每天要用的飼料增多了,要86 kg。

教師:看來養雞場的雞長得越大,吃的飼料也越多,那麼要解決這個問題又怎麼列式?

學生:688÷86。

教師:這個算式的計算和我們前面學習的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除法的計算相同嗎?今天我們就繼續來?

[點評:通過變換情境圖的方式,不但體現了前後知識的內在聯繫,還能引導學生對原有知識的回顧,從而爲新知識的學習作準備。]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4。

教師:請同學們先試着算一算,看你在計算中又能發現什麼新的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彙報。

學生:我們發現用被除數前兩位“68”去除以86,不夠除,這時應該怎麼算呢?

教師:這個問題就是今天我們主要討論的問題,誰能解決?

引導學生結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中遇到類似問題時的解決方法思考後得到:當被除數的前兩位去除以除數不夠除時,就用被除數的前三位去除以除數。

教師:也就是當被除數的十位上不夠商1時,就從被除數的個位上開始除,現在大家能計算了嗎?

學生獨立計算,彙報。

教師:誰能把你的計算過程說給大家聽聽?

讓學生把列的豎式展示出來,結合豎式介紹算法。

學生:從個位商起,把86看成90,可以想到8×90=720,所以覺得商7比較合適,但再算就發現86×7=602,餘數是88,商7小了,再改商8剛好。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教師:看來這些飼料只夠用8天。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討論:280÷35怎樣試商?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再組織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明確:35這樣的除數,個位? 既可以用“四舍”的方法看作30去試商,也可以用“五入”的方法看作40去試商,但無論哪種方法,發現商過大或過小時,都要通過及時調商的方式來找準確的商。

[點評:這個教學環節中通過學生對問題的討論來進行計算方法的探索,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不但能進一步完成學生對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計算方法的認識,還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2?總結算法。

教師:回想一下,我們學習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除法的計算中都遇到過哪些問題?

學生思考後回答。

學生1:在計算中首先要考慮用除數去除被除數的前幾位?

學生2:每次除得的`商應該寫在什麼位置?

學生3:怎樣進行試商和調商?……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問題。

教師:這些問題我們又是怎樣解決的呢?

學生4:先用除數去除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就用除數去除被除數的前三位。

學生5:如果除到被除數的十位,商就寫在十位上,如果除到個位,商就寫在個位上。

學生6:無論在哪一位除時,只要除得的餘數比除數小,這個商就合適了。

教師:我們看看書上的同學們又是怎樣說的。

指導學生看書,並理解教科書上小朋友對話框中的話。

教師:現在誰能說說怎樣計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

引導學生歸納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方法。

[點評:該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以及結合教科書提示,總結歸納出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除法的筆算方法,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三、鞏固運用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480÷3840÷6672÷3480÷32840÷24672÷21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教師:你覺得哪種算要難一些?

學生: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

教師:難在哪兒?

學生: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一眼就能看出商幾,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卻不容易一次就找到準確的商,很多情況下都要調商。

教師:能把你調商的一些好辦法告訴你的小夥伴嗎?

學生相互交流後,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九第1題中的後面3個算式的計算。

2?活動:課堂活動第2題。

(1)學生先獨立思考後,再小組交流。

(2)小組討論組成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使商是兩位數的算式又有哪些?

3?完成練習二十一的1~5題。

學生獨立選擇問題,並解決問題,然後再組織學生彙報,彙報中重點讓學生說解決的方法和計算過程。

學生彙報略。

[點評:這個鞏固教學環節,一是通過兩種整除法的對比,引出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除法計算的難點,並引導學生掌握一些試商的方法,突破本節學習內容的難點;二是用開放性的練習幫助學生提高試商的準確性;三是回到單元主題圖讓學生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其中的問題,不但使單元主題圖得到了充分地運用,還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和數學的實用價值。]

四、課堂小結(略)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優秀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重點:體會優化的`思想

難點: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安排來提高效率?

2、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數學廣角。

板書課題:數學廣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

1)出示情境圖片:

碼頭上現在同時有3艘貨船需要卸貨,但是隻能一條一條地卸貨,並且每艘船卸貨所需的時間各不相同,那麼按照怎樣的順序卸貨能使3艘貨船等候的總時間最少呢?

2)觀察圖,說說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問:要使三艘貨船的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應該按怎樣的順序卸貨?

學生討論

3)可以有哪些卸貨的順序?每種方案總的等候時間是多少?

列出表格,問:從表中你有什麼發現嗎?

引導學生思考彙報

4)找出最優方案

三、鞏固新知:

1、書後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葉同時來到學校醫務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應該怎樣安排他們的就診順序?

2、有210人選舉大隊長,有三位候選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選之中1人,不能棄權。前190張票中甲得75張,乙得65張,丙得50張,規定誰的票最多誰當選。若甲要當選,最少還需要多少張票?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

補充練習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優秀 篇9

一、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因此數形結合思想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也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指出:“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這句話說明了“數”與“形”是緊密聯繫的。我們在研究“數”的時候,往往要藉助於“形”,在探討“形”的性質時,又往往離不開“數”。數形結合具體地說就是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圖形結合起來,使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起來,通過“數”與“形”之間的對應和轉換來解決數學問題。

二、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是在學習乘法和加法的交換律與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讓學生對大量運算中的一類特殊的積和運算進行概括,使學生的計算在積累一定經驗之後上升到一種理性認識,在國小階段滲透恆等變換的思想,從而更好地發展數與代數的運算能力。

三、學情分析

在初步學習了三個運算定律後,當學生碰到“計算下面各題,能簡算的要簡算”此類題時,錯誤就更多了。究其原因,因爲這類題不僅要求學生能明確運算順序,正確計算,而且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覺,能夠進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夠進行簡便運算的部分,併合理地進行簡便運算。要想順利完成這種題,學生必須要透徹理解簡算的原理,完全把握簡算的本質,既不能把可以簡算的題輕易忽略了簡算,也不能把無法簡算的題錯誤地進行簡算。經過整理歸類,我發現學生簡便運算主要是對運算定律混淆不清。

如:18×101=18×100×1=1800

125×48=125×(40+8)=125×40+8=5008

125×48=125×(40+8)=125×40×125×8=5000000

101×52=(100+1)×(50+2)=100×50+1×2=5002

25×64×125=25×(60+4)×125=25×60+4×125=2000

這些錯誤的發生,說明了學生對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這兩條運算定律產生了混淆。這是由於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在表現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學生造成知覺上的錯誤。

四、我的思考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指出:“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這句話說明了“數”與“形”是緊密聯繫的。我們在研究“數”的時候,往往要藉助於“形”,在探討“形”的性質時,又往往離不開“數”。數形結合具體地說就是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圖形結合起來,使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起來,通過“數”與“形”之間的對應和轉換來解決數學問題。

在教學乘法運算定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時出現的各種問題,很多老師都是從“數”的角度來幫孩子加強理解,這對於孩子是有用處的。也有很多老師提出要加強練習,這樣的做法也是有用處的。“練習不等同於重複”,練習不等於簡單機械的重複操練,而是要敏銳發現學生學習的節點,分析成因,找到真正的癥結所在,針對學生的學習困難,設計有價值的課堂教學。“數形結合的思想”是一種數學思想方法。通過“數形結合思想”在乘法運算定律中的教學,使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模糊的問題明朗化,孩子們對知識本質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使他們由最初的迷茫發展至現在的茅塞頓開,達到了非常好的學習效果,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優秀 篇10

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將結合律、分配律的簡便計算應用於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2.借用數學模型(點子圖)幫助學生區分結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質特徵。(結合律是拆數等分成相同的幾組,所以連乘,分配律是不等分分成幾個不同的塊,所以乘加或者乘減。)

3.通過回顧錯題的練習,讓學生自覺用點子圖幫助找錯誤原因,以提高正確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借用數學模型(電子圖)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結合律和分配律知識的本質特徵,讓學生能夠正確區分使用這兩種定律。

難點:正確認識乘法結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質特徵。

教學過程:

一、藉助點子圖幫助學生區分結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質

(一)創設情境,引出點子圖

1.光明學校要組織一些學生參加區運動會的入場式表演,同學們要站成這樣的隊形(PPT出示人站成的圖形15×18),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誰會列算式?

(15×18)

2.如果用一個黑點來代表一名學生,站好的隊形就成了這樣的方陣(PPT出示點子圖15×18)。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由生活中的方陣計算一共要多少名學生,轉化爲點子圖求一共有多少個點,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

(二)展示算法多樣化

1.學生四人一小組,看哪個小組能用盡量多的不同的方法來幫助巧算,並結合點子圖把算式裏的想法在點子圖裏圈一圈,一種方法用1張圖,用彩筆圈點子圖,圈的時候先要想好了再圈。四人一組,討論操作。

2.彙報

(預設)15×18=15×9×2

15×18=15×6×3

15×18=15×(10+8)=15×10+15×8

15×18=15×(20-2)=15×20-15×2

15×18=5×18×3

15×18=(10+5)×18=10×18+5×18

15×18=(20-5)×18=20×18-5×18

學生分別把7種解法的點子圖做個說明。

設計意圖:由於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乘法結合律和分配律之後進行的,一方面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另一方面展示算法多樣化。

(三)分類,觀察分析點子圖及算式,找到兩種定律的本質區別

1.分類

學生嘗試把這些方法分分類並說一說爲什麼這麼分?

2.找到結合律的特點:因爲等分成幾組,所以連乘

觀察結合律的點子圖分析其特點。

學生舉例說明:15×18=15×2×9

15×18=15×6×3

15×18=5×18×3

3.找到分配律的特點:因爲不等分,分幾個不同的塊,所以乘加或者乘減

觀察分配律的點子圖分析其特點。

學生舉例說明:15×18=15×(10+8)=15×10+15×8

15×18=15×(20-2)=15×20-15×2

15×18=(20-5)×18=20×18-5×18

設計意圖:通過分類,瞭解學生觀察算式的角度,分類一共有兩種情況:按方法分成結合律(點子圖的特點“等分”)和分配律(點子圖的特點“不等分”);按拆18和拆15分類。通過比較、引導學生觀察“等分”成幾組只能連乘;不等分,分幾個不同的塊,所以乘加或者乘減。從而找到結合律和分配律最本質的區別。

(四)概括:不同的拆分一定會帶來不同的方法,要時刻想着點子圖

PPT出示:

總結:看來我們在做題的時候,腦子裏得想着點子圖,是等分成幾組,還是不等分分成幾塊,如果等分成幾組就得連乘,不等分分成幾塊就得乘加或者乘減。看來不同的拆分一定會帶來不同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也會有不同的做法。點子圖真是幫了我們的大忙,找到了結合律和分配律最本質的區別。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觀察拆數,讓學生掌握在做相關類型題的時候看着拆數的不同,頭腦中要結合點子圖的'特徵,從而讓學生明確“不同的拆分一定會帶來不同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也會有不同的做法”。

二、回顧錯題,利用點子圖分析錯誤原因

回顧過去的學習出現過的錯誤利用點子圖進行分析

(PPT:錯題1)125×48=125×40×8

(PPT:錯題2)如:125×48=125×(40+8)=125×40+8

設計意圖:用探究到的結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質區別,結合點子圖說明錯誤原因,使學生加深對本質區別的理解。

三、拓展練習

8×12+4×36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總結:今天我們藉助圖來幫助我們研究數的問題,其實不光是點子圖,還有其它圖形也能幫助研究數的問題,希望同學們下次在碰到有關數的問題的時候能夠想到我們的圖形朋友。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優秀 篇11

一、教育目標:

1、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師生氛圍。

2、通過師生交流和討論,明確數學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好數學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方法,明確怎樣做一個會學習的人。

3、通過講故事,讓孩子們明白每天的學習每天的作業都是在爲自己打基礎,學習不是爲他人,而是爲自己而學,每天做事做作業的態度都決定着自己未來的發展。

4、明確數學學習的各項要求。

二、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明確數學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數學學習的方法

1、首先在黑板上寫上了“數學”兩個字,介紹了自己姓“申”,“你知道老師的姓幾劃嗎?” “你用什麼方法知道的?”(數出來的)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一種常用方法——數數,其實生活中很多地方離不開數數的。

2、 “請你猜猜沈老師大概幾歲?” “你爲什麼猜我35歲的?”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哪種方法?用到了觀察(板書:觀察),在數學學習中,觀察是一種常用的並且是相當重要的方法。我們要學會仔細觀察的好習慣。

3、“你爲什麼猜我28歲的?”學生一臉自信說:“老師比我媽媽要年輕,所以猜28歲。”這位同學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哪種方法?用到了比較(板書:比較),在數學學習中比較也是數學學習常用的方法。

4、“你爲什麼猜我30歲的?”學生解釋着:“我知道沈老師的兒子讀幼兒園,所以猜30歲。”請問:這位同學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哪種方法?用到了類推,從沈申老師兒子的年齡推測出老師的年齡,也是學習數學的好方法。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好數學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方法,並告訴學生我的實際年齡,並表揚了那些猜得比較準的學生觀察能力強,有自己的想法,是肯定能夠學好數學的。

5、總結:看來數學跟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學好數學。

(二)講故事,讓學生知道態度決定自己的未來

講故事《木匠的房子》。

一個上了年紀的木匠準備退休了。他告訴僱主,他不想再蓋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過一種更加悠閒的生活。他雖然還留戀那份優厚的報酬,但他該退休了。僱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問他能不能再建一棟房子,就算是給他個人幫忙。木匠答應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經不在幹活上,他不僅手藝退步,而且還偷工減料。木匠完工了。僱主來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誠懇地對他說:房子送給你了,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木匠感到十分震驚,太丟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爲自己蓋房子,他幹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

你就是那個木匠。你每天釘一枚釘子,放一塊木板,壘一面牆,但往往沒有竭盡全力。終於,你吃驚的發現,你將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裏。

如果可以重來……

但你無法回頭。

人生就是一項自己做的工程,我們今天做事的態度,決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聽後,讓學生說說想法,明白什麼?老師爲什麼講這樣一個故事?

我想讓孩子們明白每天的學習每天的作業都是在爲自己打基礎,學習不是爲他人,而是爲自己而學,每天做事做作業的態度都決定着自己未來的發展。希望小故事比說教有力量有效果。

(三)重溫數學課堂聽說讀寫的要求。

一、聽的要求

1、聽講時身體坐正,雙手抱胸,雙腳放平,注意力集中,不隨便交談、打鬧、下位,不做小動作,不伸懶腰,不做與上課內容無關的動作。(訓練坐姿)

2、珍惜課堂每一分鐘,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大膽發言、質疑,不但學懂學會,還要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做到會學。我們是中年級的高段學生,應有選擇地做好聽課筆記,寫在書本上,以提高學習效率。

3、聽同學發言或提問時,做到不觀望、不插嘴、不嘲笑。當聽到見解、觀點一致時,自然地表示認可或讚許;當聽到不同意見時,待同學發言結束後,再提出建議或進行補充,“我補充……的意見”,不允許插話、搶嘴,隨意地打斷同學發言。

二、說的要求

1、課堂上回答提問與提出問題規範地舉起右手示意,不能站着舉手或是邊舉手邊喊,經教師允許後起立站直回答,如果不知道怎樣回答,應禮貌地如實告訴老師:“對不起,我不懂(我沒想好)。”發言完畢,經老師同意後輕輕坐下。

2、答題或提問態度嚴肅認真,立姿自然得體,講普通話,吐字清晰,聲音響亮。

答題形式講究規範,用上“我認爲……”、“我發現……”、“我補充……的意見”等說話形式,做到說話完整,條理清楚,有自己的獨特看法。

三、讀的要求

讀題,聲音響亮,口齒清楚,普通話標準,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四、寫的要求

1、在課堂上做作業時應該聽清要求,明確格式,不擅自離開座位或竊竊私語,保持教室的安靜。

2、作業格式規範、行款整齊,獨立、按時完成。

3、作業若有差錯,需要更改之處,不可亂塗亂改,只須在錯誤部分劃兩條斜線或直線,刪去即可,再在規定區域訂正。

4、作業姿勢要端正,左手按住作業本或是平放桌上,右手離筆尖一寸,胸離課桌一拳,眼離書本一尺,自覺保護視力。

5、作業本要妥善保管,不能亂扔、亂寫、亂畫與撕毀,保持作業本的衛生與整潔。

五、合作學習的要求

1、圍繞主題人人蔘與小組討論,主動有序地發表個人意見,認真聽取他人發言,待同學講完後再補充自己的意見與看法。

2、在班裏發表小組意見時,用上“我們認爲、我們覺得”等說話形式,尊重合作學習的勞動成果。

3、評優獎勵

①課堂作業評比

②家庭作業評比

③課前預習評比

④口算比賽評比

⑤筆算比賽評比

六、課本、本子、鉛筆的使用與保管

1、課本要包上書皮,並在課本的封面的最上端寫上名字。

2、本子:準備一個數學練習本和一個課堂作業本。

3、鉛筆:每天至少帶兩根削好的,用完之後要放在筆盒裏。

4、每節上課之前,要把下節要上課所需要的學習用品準備好。

教師小結:

老師相信:在新的學期裏,同學們都能快樂的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更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