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

國小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探究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係的過程,並能運用這個規律確定積的小數位數。

2、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驗證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滲透轉化思想。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探究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係。

教學準備:

PPT。

課時安排: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單位轉換:填一填

0.5米=()分米3平方分米=()平方米

0.08平方米=()平方分米

2、口算:

20×40= 4×6= 7×6= 8×9=

2×4= 0. 4×6= 7×0.06= 0.8×9=

[設計意圖]在接下來的新知探究環節,我要讓孩子自主探究出0.3×0.2的計算方法,其中就用到通過單位轉化將小數轉化爲整數來計算;小數乘整數是學生第一課時學的內容,複習這一知識,爲研究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奠定了基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廣場圖)同學們看,這是一張會寧縣城的街心廣場圖,從圖中你得到哪些數學信息了?

(板書)廣場花壇瓷磚

長:30米3米0.3米

寬:20米2米0.2米

2、他們的面積你會算嗎?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

3、交流:誰來說說你算到的結果是多少?(完成板書)

要算廣場和花壇的面積,很簡單,算得都不錯。瓷磚的面積你算到多少呢?是怎樣算的?

4、這樣,同學們在小組內先交流一下,聽聽同伴的方法是不是有道理。

5、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計算0.3×0.2的方法?你聽明白了嗎?

6、學生交流:0.3米=3分米,0.2米=2分米,2×3=6(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0.2×0.3=0.06(平方米)

是啊,根據這樣的方法,我們發現0.2×0.3=0.06,真了不起!

7、從老師摘錄的數據中,你有沒有發現這組數據比較特殊,他們的長之間有什麼關係?寬呢?

8、引導學生觀察廣場和花壇的數據:30變成3,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20變成2,也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結果600變成6,就縮小到原來的一百分之一。聯繫這個規律,你能說說還可以怎樣得出瓷磚的面積嗎?

9、施工人員覺得用長0.3米寬0.2米的瓷磚太小了,想改成長0.5米寬0.3米的瓷磚,這樣每塊瓷磚的面積又是多少呢?(學生獨立計算)

10、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板書算式、結果)

11、回過頭再來看看我們課開始時口算的幾道小數乘法題,

觀察0.2×0.3=0.06,0.5×0.3=0.15等一些算式,老師發現一個問題,都是小數乘法,爲什麼有的結果是一位小數,有的結果卻是兩位小數呢?你有什麼發現?把你的發現和同桌交流一下。

12、全班交流:原來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中小數位數有關,到底有怎樣的關係?

完成這張表格:

算式

第一個乘數的小數位數

第二個乘數的小數位數

積的小數位數

0.2×0.3=0.06

0.5×0.3=0.15

7×0.06=0.42

0. 4×6=2.4

現在看起來更加清楚了,說說你發現什麼了?

13、到底同學們得出的這個結論是不是適用於所有的小數乘法呢?請大家舉個像這樣的例子驗證一下,看看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之間是不是存在着這樣的關係。(交流)

(學生舉不出0.5×0.2這樣的例子,就由教師引出,討論。)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聯繫舊知,運用轉化的策略算出0.3×0.2的結果,在學生初步會計算0.3×0.2的基礎上,及時鞏固計算0.5×0.3的結果,然後引導學生觀察一組算式並質疑“同樣都是小數乘法,爲什麼有的結果是一位小數,有的結果卻是兩位小數”,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在學生根據表格體會到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係後,創設了驗證的環節,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這個結論的認識。運用猜想――驗證――概括的模式,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發展。

國小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小數點搬家”這一童話故事,使學生探索出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2、能靈活運用探索出的規律。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學具:

數字卡片。

一、導入課題:

導語:我們已經瞭解了一些有關小數的知識。小數中一個最重要的符號是什麼?(板書:.)今天,我把這位客人請進了課堂,看看它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小數點可真是個調皮的小傢伙,它告訴同學們,今天,小數點要搬家了,這是怎麼回事了,同學們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課件播放童話故事)

二、童話激趣,發現變化。

1、動畫:

2、(flash動畫)小數點來到森林裏玩,看見山羊開了一家快餐店,山羊愁眉苦臉地坐在窗前。小數點看見快餐店門前的價格牌(¥288),上面有它的好朋友數字,就跳了上去(¥288.)過了一會兒,小數點覺得很奇怪“沒有顧客?爲什麼會這樣呢?”小數點想了想,說:“我要搬家了!”於是小數點搬到了8和8的中間(¥28.8)。這時就有一些動物來快餐店了。

師:爲什麼會這樣呢?(價格便宜了。)

3、(flash動畫)小數點笑着地說:“看來我搬家很值得,那我再搬一次吧!”(¥2.88)。不多久,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極了。小數點開心極了,想着“我真是個天才!”

師:山羊的快餐店,原來是一個客人都沒有,可是現在生意興隆。這又是爲什麼呢?你能再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嗎?(生說)

那麼從原來的288到28。8再到現在的2.88又是怎樣變化的呢?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嗎?(生說)

假如小數點再往左搬一次家成爲0.288,與原來的288相比發生了什麼變化?(生說)

這些變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規律呢?請同學們在組內探討。

4、小組彙報:

彙報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老師總結一下。

5、是不是對所有的數都適用呢,我們能想法驗證嗎?小組交流

來了這麼多客人,山羊真開心呀,可月底一算,虧本了,熱心的小數點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往右搬,根據剛纔的故事,你能猜出小數點右移的變化規律嗎?你來驗證想法嚴整自己的猜測。

小結:現在我們又知道了小數點右移,原來的數就會擴大。(板書:右移擴大)

小數點這樣跳來跳去,嚴重的影響了山羊的生意,我們把它放在一個合適的地方。(結合生活實際,數學與生活相結合)

通過剛纔小數點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數點移動引起數的大小的變化規律,小數點真是個神奇的小傢伙,這個規律是什麼樣的呢?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以“神奇的小數點”或“小數點的自述”說一說。(通過學生構思數學作文,整理變化規律)

三、初步應用。

你想試試嗎?(遊戲)

拿出你的數字卡片,擺一個的三位小數(9.879)擴大10倍,100倍1000倍。1000倍(引導學生在缺的數位上補0)

擺一個最小的兩位小數(0.12)縮小10倍。20倍(學具袋裏的0不夠用,引導學生幾人合作,共同完成)

四、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1、我做小法官

(1)0.8的小數點向右移動3位,原數就縮小了1000倍()

(2)3.69擴大2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

(3)把23.05的小數點向左移動5位後,再向右移動三位,這個數就變成了230.5

(4)去掉1.04的小數點,這個數就擴大100倍()

2、下面的數與0.285比,擴大或縮小了多少倍。

3、小花貓要去水果店買水果,可不會做題,過不了河,你能幫助它嗎?

4、小花貓說謝謝,可到了水果店一看,水果店的標價有點奇怪?你都知道這是多少錢嗎?你能找出最貴的兩種水果嗎?

五、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國小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商不變的規律。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3、通過體會變與不變的數學現象,引導學生感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商不變的規律。

教學難點:

歸納商不變規律的過程。

教具準備:

投影片、卡片。

教學過程 

一、以疑激趣,導人新課口算(投影片出示)

(1)2412=

(2)2400012000=引導學生大膽猜測第(2)題的結果。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思考它與第(1)題有什麼關係,這節課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評析:提出新穎的、有一定難度的、與新知聯繫密切的問題,讓學生產生疑問、猜想,有效地激發學習動機。]

二、探索發現規律

1、觀察算式,說出各部分的名稱。2412=2被除數除數商

2、觀察算式,分類整理。學生口算下列各題(卡片):

(242)(122)=

(244)(124)=

(243)(123)=

(2410)(1210)=

(24-8)(12-8)=

(246)(126)=

(242)(122)=

(243)(122)=

(245)(125)=

思考:與2412=2相比,上面哪些算題的商沒有變化?再根據商的變化情況給這些題目分類。

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商不變的這組題目,再次提出問題:商不變,誰在變?(被除數、除數在變)你能根據被除數、除數的變化情況,再一次把這組題目進行分類嗎?爲什麼這樣分類?組織學生在小組討論後,分成下面兩類:

第一類:(242)(122)=2

(245)(125)=2

(2410)(1210)=2

第二類:(243)(123)=2

(244)(124)=2

(246)(126)=2

教師陳述:被除數、除數都乘幾,可以說被除數、除數都擴大了幾倍;被除數、除數都除以幾,可以說被除數、除數都縮小了幾倍。板書:擴大縮小

3、觀察算式,發現規律

(1)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以2412=2爲標準,分別觀察上面兩組題目的被除數、除數是怎樣變化的?

(2)學生討論彙報:

生1:我發現被除數、除數都擴大2倍,商沒有變。追問:都是什麼意思?

生2:都的意思是被除數擴大2倍、除數也擴大2倍。

引導:被除數、除數都擴大2倍,可以這樣說: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2倍。

生3:我發現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10倍,商不變。

生4:我發現被除數、除數同時縮小3倍,商不變。

組織學生用完整的話說出上面的規律,並與書上的規律比較。

板書:在除法裏,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3)組織學生舉例驗證,並板書課題:商不變規律。

(4)討論:爲什麼(24一8)(12一8),(242)(122),(243)(122)的商發生變化呢?在同時、相同的倍數下面畫着重號,引起學生重視。

[評析:有目的地放手對一些算式進行各層次的分類,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從而概括得出商不變的規律,構思新穎、設計巧妙、步步深入、層層逼近,充分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緊密結合,體現了講一點而學很多的教學策略。]

三、反饋練習,深化認識

1、以故事激發興趣,加深理解。師生一起欣賞一段錄像故事《猴子分桃》。花果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那兒住着一羣猴子。有一天,猴王讓小猴分桃子。猴王說:給你6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子。小猴子一聽,連連搖頭,心想每隻小猴才分到2個桃子呀,不行,太少了!太少了!小猴子喊了起來。猴王緩了口氣說:那好吧,給你60個桃子平均分給30只猴子怎麼樣啊?小猴子得寸進尺,撓了撓頭試探地說:大王請開恩,再多給點行不行呀?這時猴王一準桌子顯出慷慨的樣子:那好吧,給你600個桃子去平均分給300只小猴子,你總該滿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引導:同學們也笑了,誰的笑是聰明的笑?爲什麼?

引導學生思考:2400012000等於多少?根據是什麼?

2、口算。

3、根據312002600=12很快說出下列各題的結果。

31226= 3120260= 156001300= 31200026000= 15600013000=

4、搶答。

(1)在一道除法算式裏,如果被除數除以5,除數也除以5,商( )。

(2)在一道除法算式裏,如果被除數乘10,要使商不變,除數( )。

(3)在一道除法算式裏,如果除數除以100,要使商不變,被除數( )。

5、已知4812=4,判斷下列各式是否正確。如果不對,怎樣改一下就對了。

(1)(485)(125)=4( )

(2)(483)(124)=4( )

(3)(484)(124)=4( )

(4)(486)(126)=4( )

(5)(483)(123)=4( )

(6)(484)(124)=4( )

(7)(482)(122)=4( )

(8)(482)(122)=4( )

6、填空,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1)9030=(90口)(302)

(2)(405)(20○5)=2

(3)(1200口)(40005)=3

(4)(120004)(40004)=3

(5)(12000口)(4000口)=3

7、小遊戲找朋友。

方法:一位同學手執328=4的卡片,說:願意和我做朋友的請到臺上來。對手執(324)(84)的卡片反問:你怎樣改動一下,我們就可以成爲好朋友?還可以怎麼改呢?在做過一些類似的活動後小結:祝賀你們找到了這麼多的好朋友,願我們班成爲一個團結協作的大集體。

四、課堂總結提問: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總結:同學們通過認真觀察、思考、比較,在被除數、除數的變化申看到了商不變的規律,這種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方法會使我們變得越來越聰明。

國小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5、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養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圖片、題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你們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嗎?(出示六種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

2、你還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嗎?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1

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

特快列車1小時約行160千米。

1)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怎樣列式?如何計算?

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彙報

問:30小時行多少千米?

練一練: 184= 243= 252= 146=

2)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怎麼列式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比較兩種方法,你認爲哪種方法簡便?

練習: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麼?

師生歸納總結口算方法;一位數與幾百幾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數,再在乘積的後面添上一個0。

板書課題:口算乘法

三、鞏固新知

1、練習六第1題。將得數寫在樹葉旁邊。

2、練習六第1題和第2題。應用乘法口算解決實際問題。

3、練習六第4題和第5題 口算練習(略)

四、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五、作業

第48頁6――9。

國小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會使用計算器。

2、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教學重點:

認識並會使用計算器。

教學難點:

會利用計算器探究一些數學規律。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1、教師取出電子計算器,讓學生也拿出自己的計算器。教師:猜一猜,今天,這一節劉我們一起學習什麼?學生:認識計算器。

2、教師:你知道如何使用計算器嗎?

二、引導探索

1、讓學生說一說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計算器的方法。

集中說明一些功能鍵的作用。

①開關及清除鍵。按一下此鍵,打開計算器,再按一下就關贛計算器。

②運處符號鍵。只要介紹“+、-、×、/“鍵的使用方法。

③數學鍵數字鍵的使用。如按1 2 。顯示屏就顯示“1 2”。

④等號鍵按下數字鍵及運算符號鍵後,按下此鍵,顯示屏就顯示出輸入算式的計算結果。

⑤小數點鍵按下此鍵,就呈現一個小數點還可以向學生介紹如:時間鍵、日期鍵、括號鍵、存儲運算鍵等。

3、嘗試練習。

(1)計算25×4 操作過程:輸入25→×→4→=,屏幕上呈現100,就是計算的結果。

(2)計算一份菜單的價錢。

①呈現:酒;14元 涼拌豆腐:3元

肉絲:5元 青菜:3元

清蒸魚16元 三鮮湯:12元 甜點8元

②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

③反饋計算結果。

4、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1)呈現計算題。

①1+2+3+4……+98+99+100

②999×9 9999×9 99999×9

(2)讓學生獨立用計算器計算,教師巡視課堂。

(3)反饋計算結果。

(4)引導提問:通過計算,你有什麼發現(特別指導觀察第②題中各算式的計算結果,並進行比較)?你有什麼感想和體會?發現:積的個位都是1;積的位都是8;中間幾位數都是9,9的個數比第1個因數中的9個數少一個。接着,讓學生說一說以下幾個算式的結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過以上活動,讓學生觀察計算結果、發現規律,同時突出了運用簡便方法計算很可能比計算器還要快定眯,充分體現了計算方法的靈活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堂活動課本第36頁的“練一練”。

板書設計:

神奇的計算工具

計算器的組成。

屏幕、數字鍵、功能鍵、運算符號鍵等

國小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2、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係,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樹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相交現象的正確理解(尤其是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相交現象的理解)。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水彩筆,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紙片,雙面膠。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64~65頁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畫圖感知,研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導入: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直線,知道了直線的特點,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直線的有關知識。

(一)學生想象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紙,如果把這個面兒無限擴大,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麼樣子的?在這個無

限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又出現一條直線。想一想,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是怎樣的?會有哪 幾種不同的情況?(學生想象)

(二)學生畫出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各種位置關係

師:每個同學手中都有這樣的白紙,現在我們就把它當成一個無限大的平面,把你剛纔的想法畫下來。 注意,一張白紙上只畫一種情況。開始吧。(學生試畫,教師巡視)

二、觀察分類,瞭解平行與垂直的特徵

(一)展示各種情況

師:畫完了嗎?在小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們組誰的想法與衆不同?(小組交流)

師:哪個小組願意上來把你們的想法展示給大家看看?(小組展示,將畫好的圖貼到黑板上) 師:仔細觀察,你們畫的跟他們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可以上來補充!(學生補充不同情況)

(二)進行分類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畫出來這麼多種情況。能把它們分分類嗎?在小組中交流交流。 (小組討論、交流)

1、小組彙報分類情況。

預案:

a、分爲兩類: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b、分爲三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c、分爲四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一類,交叉成直角的一類。

當學生在彙報過程中出現“交叉”一詞時,教師隨即解釋:也就是說兩條線碰一塊兒了。在數學上我們把 交叉稱爲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並在適當時機板書:相交)

2、引導學生分類。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分爲相交、不相交兩類。

3、(學生說出自己小組的分法後)師:對於他們小組的這種分法,你們有問題嗎?

設想:當出現“b”情況後,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通過想象直線是可以無限延伸的,並把直線 畫得長一些,使學生明白,看起來快要相交的一類實際上也屬於相交,只是我們在畫直線時,無法把直 線全部畫出。

當出現“c”的分法時,開始同“b”的做法一樣,先使學生明確快要相交的一類也屬於兩條直線相交的情

況。再使學生明確分類時要統一標準。相交的一類,快要相交的一類,不相交一類,這樣分類是以相交與否爲分類標準。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據兩條直線相交後所成角度來分類的。二者不是同一標準,所以這種分法是不正確的。從而達成分類的統一,即相交的一類、不相交的一類。總之,在分類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弄清看似兩條直線不相交而事實上是相交的情況。先想象是否相交,再請一兩名學生動手畫一畫,從而達成共識。

三、歸納認識,明確平行與垂直的含義

(一)揭示平行的概念

師:那剩下的這組直線相交了嗎?(沒有)想象一下,畫長點,相交了嗎?(沒有)再長一點,相交了

嗎?(沒有)無限長,會不會相交?(不會)

(邊提問邊用課件演示)

師:這種情況你們知道在數學上叫什麼嗎?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板書:互相平行)知道爲什麼要加“互相”嗎?

(學生回答)誰能說說什麼是互相平行?(學生試說不完整的概念)

小結:在同一平面內,畫兩條直線會出現幾種情況?

(二)揭示垂直的概念

師:我們再來看看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你們發現了什麼?(都形成了四個角)

師:你認爲在這些相交的情況中哪種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個直角)

師: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況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銳角有的是鈍角。

師:你是怎麼知道他們相交後形成了四個直角呢?(學生驗證:三角板、量角器)

(板書:成直角、不成直角)

師:像這樣的兩條直線,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 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什麼是互相垂直。(學生試說後指名回答)

(課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四、練習鞏固,深化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

1、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垂直與平行的現象,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學生舉例後教師可適當添加一兩個 沒想到的例子。

2、我們看看運動場上還有這樣的現象嗎?(出示主題圖)

3、我們看看幾何圖形中有沒有垂直和平行的現象?(出示幾何圖形)

五、拓展延伸,發展空間觀念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出示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條直線。

1、擺出兩根紅色小棒與綠色小棒平行,想象有多少條直線跟綠色小棒平行。觀察發現規律。

2、擺出兩根紅色小棒與綠色小棒垂直,想象有多少條直線跟綠色小棒垂直。觀察發現規律。

六、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個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少1這一規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培養學生髮現與應用規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生經歷間隔排列規律的探索過程,找到兩種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物體少1這一規律。

【教學難點】

學生能用恰當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規律。

【課前準備】

每小組若干小棒和圓片,課件,表格。

課前談話,感知規律:

師:今天在這裏上課和我們平時有什麼不同啊?

(預設:學生:教室大,有很多老師來聽課,座位進行了調整)

師:今天的座位安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學生初步感知間隔排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1、尋找規律:

出示例題裏的場景圖

師: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這幅圖中有這樣三組排列。這些排列都蘊涵着規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找規律。

師:每幅圖中兩種物體是怎樣排列的?

師:這屬於一種間隔排列,圖1中夾子排在開始和最後,我們把它看作兩端的物體,手帕排在中間,我們把它看作中間的物體。

誰能說說下面兩幅圖中,兩端的物體和中間的物體各是什麼?

2、探究規律:

師:看到這三組排列,你還想提出什麼問題?

課件出示:每組排列中兩種物體的數目有什麼關係?(先獨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組裏說一說)

兩端的物體 數目 中間的物體 數目

夾子 手帕

兔子 蘑菇

木樁 籬笆

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在小組裏說一說。

小組彙報。

二、動手操作,驗證規律。

1、師:是不是這樣排列的兩種物體都有這樣的規律呢?下面我們動手驗證一下。

2、動手操作:

課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幾根小棒,在桌上擺成一排,再在每兩根小棒中間擺1個圓。數數小棒的根數與圓的個數,看看有什麼關係。

3、集體交流:

師:誰來和大家說說你是怎樣擺的?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其實這裏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兩端的物體,圓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間的物體。像這樣排列,它們都有這樣的規律: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

三、聯繫實際,應用規律。

1、列舉規律:

師:生活中你見到過有這種規律的現象嗎?

2、應用規律:

(1)基本練習:

①出示一組排列。

填空:兩端的物體是( ),中間的.物體是(),( )比()多1個。

②這根繩子被打了6個結,這根繩子被分成了多少段?你是怎麼想的?

③經過了15個白天,那麼經過了多少個黑夜?

(2)變式練習:

①間隔問題:(課件出示劉翔跨欄圖)

師:看!這是誰?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一舉奪得男子110米欄的冠軍,成爲中國人心中的驕傲。其實在劉翔的運動場地上也有我們今天研究的規律呢。

出示:110米跨欄,10個欄中間有多少個間隔?

②鋸木料問題:想想做做第2題

把一根木料鋸3次,能鋸成多少段?

引導學生用圖表示出鋸木料的過程,再結合所學的規律來分析。

③圓周問題:

欣賞:西湖蘇堤春曉圖

師: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美在於西湖的美,前人在蘇堤的岸邊栽了一行柳樹,再在每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這樣就有了桃柳夾岸,桃紅柳綠之說。

如果在西湖的一週栽75棵柳樹,每兩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可以栽桃樹多少棵?

a:質疑:有的同學說74棵,有的同學說75棵,還有的說76棵,那像這樣栽柳樹和桃樹,它們的棵數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b:探究規律:你們能想辦法找出來嗎?在小組內試一試。

c:彙報小結:誰給大家介紹介紹你們小組想到的方法,你們發現了什麼?

小結:把桃樹和柳樹像這樣栽成一週,桃樹和柳樹的棵數怎麼樣?那在西湖的一週栽75棵柳樹,中間間隔着栽桃樹,可以栽多少棵桃樹?

d:對比聯繫:

師:前面發現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而在圓周上,它們爲什麼又是相等的呢?

(課件演示:把直線轉化成圓周,兩端的物體重合)

④機動練習:

師:國慶節就要到了,學校計劃在校園主幹道一邊按照一一間隔的規律來擺設鮮花美化校園。(課件出示圖)

有25盆藍花,猜猜看有多少盆紅花?你是怎麼想的?還有其他的想法嗎?

師:大家想到了三種方案,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看來,你們要是做美化設計師還是挺稱職的。課後大家可以利用今天學的規律來設計美化教室或者自己的臥室。

四、總結評價。

師:今天我們研究了一些排列的規律,當我們面對新的事物或者更復雜的情況時,要學會尋求方法來探索規律解決問題。

國小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8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2、能運用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進行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總結規律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發現並掌握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位置的移動爲什麼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複習舊知。

出示題目:比較大小:0.26和0.260 1.500和1.5 1.42和14.2 50.2和5.02。

學生完成後,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在一個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變數的大小,其原因在於沒有移動小數點的位置。而後兩題,因爲小數點的位置發生了移動,所以數的大小也發生了改變。

2、導入新課。

小數點的位置移動了,小數的大小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小數點移動帶來的小數的大小變化。

板書課題: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二、探索發現

第一環節 探究規律

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43頁情境圖,讓學生根據連環畫的內容,講一講這個故事。

指名回答,老師板書:0.009m、0.09m、0.9m、9m。

引導學生思考:小數點移動與金箍棒的長短有什麼關係?

2、小數點移動後引起小數怎樣的變化?

把0.009m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小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

(1)0.009m等於多少毫米?(板書:0.009m= 9mm)

(2)移動0.009m的小數點。

向右移動一位,變爲多少毫米?大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板書:0. 09m= 90mm,擴大到原來的10倍)

向右移動兩位,原來變爲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麼變化?

(板書:0. 9m= 900mm,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國小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具體的分類活動,整理圖形,認識不同類別圖形的特徵。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到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及三角形穩定性,認識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目標:在圖形的認識的活動中,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探索的過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技能目標:能根據圖形的特徵,將圖形按一定的標準分類。

教學重點:

能夠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圖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體會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和三角形的穩定性。

教學準備:

由硬紙片做成的各種平面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引入新課。

展示課件,提問:我們以前已經學過哪些圖形?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畫出或找出相應的圖形模型。

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據各圖形的特徵進行分類呢?教師板書課題:圖形分類

(一)分一分:讓學生獨立嘗試分類,採用標號的方式進行。(也可以畫出圖形來分類)。並與同桌交流分類的方法。

彙報與交流:分小組彙報分幾類及分的理由。

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

(1)立體圖形;

(2)平面圖形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線段圍成的)。

師:剛纔我們分出的平面圖形還能再分類嗎?試一試。

1、平面圖形(根據是否線段圍成)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五邊形…) 圓形

2、平面圖形(根據角的數量或根據邊的數量)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

3、平面圖形(根據是否有直角組成)

長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師生共同小結分類的方法。

二、實踐活動:(探究四邊形和三角形的特徵)

1、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活動四邊形和三角形。

師:拉一拉,你發現了什麼?同桌交流。

2、彙報與板書。

小結:平行四邊形易變形,不具有穩定性。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3、展示課件。觀賞這些圖形的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鞏固與應用。

斷一斷

1、梯形和平行四邊形都是四邊形。( )

2、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都具有穩定性。( )

3、由四條邊構成的圖形是四邊形。( )

畫一畫

1、請你用一根線段把一個正方形分成兩個相同的三角形。

2、請你將下面圖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可抽生回答。或採用集體回答的方式。

五、作業

1、用你自己的方式,畫出圖形分類表。

2、完成校園作業本13頁。

板書設計:

圖形分類

立體圖形

圖形: 曲線圍成的圖形

平面圖形

線段圍成的圖形

我們發現:四邊形具有不穩定性,三角形具有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