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石邑山中》的翻譯及賞析

“浮雲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這兩句是說,太行山山勢逶迤,羣峯錯列,峻峭插天,那高空飄浮流動的白雲,也飛不到山的頂端,不敢去與它比個高低;高插天際的山巒連綿不斷,晚霞忽淡忽濃,忽明忽暗,給重巒疊嶂的山間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前句用“烘雲托月”的手法寫仰望所見。後句寫遠眺情景,“望轉迷”三字玲瓏剔透,生動地寫出詩人身臨其境的感受,將暮色中羣山幽深神祕、變化莫測的景象,描繪得十分逼真。

《宿石邑山中》的翻譯及賞析

出自韓翃《宿石邑山中》

浮雲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

曉月暫飛高樹裏,秋河隔在數峯西。

  註釋

⑴石邑:古縣名,故城在今河北獲鹿東南。

⑵浮雲:飄動的雲。《楚辭·九辯》:“塊獨守此無澤兮,仰浮雲而永嘆。”共:同,與。

⑶山靄(ǎi):山中的雲氣。唐岑參《高冠谷口招鄭鄠》詩:“衣裳與枕蓆,山靄碧氛氳。”望:一作“翠”。迷:分辨不清。

⑷曉月:拂曉的殘月。南朝宋謝靈運 《廬陵王墓下作》詩:“曉月發雲陽,落日次朱方。”暫:短暫,突然。高:一作“千”。

⑸秋河:秋夜的銀河。

  譯文

天上的浮雲不能與此山平齊,山巒雲霧蒼蒼遠望反更迷離。

拂曉彎月暫時飛隱到高樹裏,秋夜的銀河遠隔在數峯以西。

  譯文二

白雲散亂地漂浮在天上,不與山一邊高,山中的雲氣使人難以分辨眼前的景物。

清晨,月亮短暫地穿行在高高的樹林裏,銀河被千千萬萬座山峯阻隔在了西邊的天上。

  簡析

《宿石邑山中》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繪了石邑山的迷人景色。前兩句寫傍晚投宿所見山之景,後兩句寫曉行山中所見天之色。全詩意境幽美,景中寓情,表達了詩人羈旅辛苦,孤獨悽清的`況味。

這首七絕以極簡煉的筆觸,描繪了石邑山變幻多姿的迷人景色。石邑一帶爲太行山餘脈,山勢逶迤,羣峯錯列,峻峭插天。起句“浮雲不共此山齊”,用“烘雲托月”的手法,描寫了這種直插雲天的氣勢:那高空飄忽浮動的白雲也飛昇不到山的頂端,敢去與它比個高低。如果說第一句是寫仰望所見,那麼第二句“山靄蒼蒼望轉迷”,則是寫遠眺情景:摩天的山巒連綿不斷,飄蕩的晚霞忽淡忽濃,忽明忽暗,給重巒疊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望轉迷”三字,玲瓏剔透,活脫脫地寫出了詩人身臨其境的感受,將沉浸在暮色中的羣山幽深神祕、變化莫測的氣氛,描繪得淋漓盡致。此句巧妙地照應上句,正因爲山高雲繞,才使入山的遊人產生“望轉迷”的感覺。同時由“迷”字,又暗示夜暮來臨,詩人將在山中投宿。“宿”字是此詩的題眼,倘若不在此處投宿,後面寫破曉時的景色就顯得無根無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