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應試技巧之探討

隨着“應試教育”逐步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多年來,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而形成的一套傳統、滯後的教育教學模式顯然已不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下不少在會考數學獲得高分的學生,在升入高中後,數學成績出現了明顯下降的現象,也說明了我們國中數學教學所存在的弊端.因此,優化滯後的數學教學方法已成爲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筆者認爲,在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國中數學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高中數學應試技巧之探討

一、真正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

自從誇美紐斯創造班級授課制以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一直成爲傳授知識的主要方式.其表現形式就是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它的弊端在於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實,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數學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而且也是一個情感的交流過程.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符合國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善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由於國中學生年齡特點,既有國小生活潑好動、充滿好奇的特點,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徵,因此要善於抓住積極因素,鼓勵學生大膽設疑、探索,使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充滿喜悅,學習的需要得以實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始終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給學生以充分自主的權力,創設一個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合理佈局課堂結構,優化數學教學方式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對教學目的、目標、重點、難點等教學內容把握得十分準確,同時對時間的把握也應十分嚴格,切忌教學的盲目性、隨意性.在教學過程中,從數量上說,教師要少講;從質量上說,教師要精講;從內容上說,學生易懂的堅決不講.整個教學活動,教師既要注重知識的系統傳授,也要注意給學生以想、說、練的機會.

優化教學方式,主要是指應克服以下幾個傳統的教學“誤區”:

1.重內容的講解,輕教材的運用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有不少教師將教材僅僅當成學生的習題集,致使學生不會閱讀課本.教師在教學中,不應該僅僅滿足於學生聽得懂、學得會,而應使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會學”.實際上,教科書通過正文和例題,並結合使用圖表,加強了對教學內容、特點、要求的分析.會使用教材的學生,往往在認識上更深入一層,自己能逐步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同時,教科書還能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探索一題多解(證)、一題多復和一題多用.

2.重結果,輕過程數學

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在教學中,應當注意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提出過程,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更要重視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的展示.在原有的“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不少教師認爲,學好數學就是要將概念、定理、公式記熟.誠然,由於國中數學知識相對較少,上述做法可能對暫時的考試成績有用,但對以後的數學學習卻留下了後遺症.有不少學生在求二次函數y=ax2+bx+c最值時,都熟知結果:當x=-b/(2a)時,y有最值(4ac-b2)/(4a).但卻不會配方法,到高中繼續學習三角函數最值時發生了困難.這都是因爲只重結果,不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帶來的結果.

3.重機械的“題型分類”,輕知識系統的歸納

目前數學教學上的一大弊病就是進行題海戰術,把培養學生的能力變成了機械的分類式思維技巧的教學與訓練.其結果導致了考試死記類型、硬套解題方法,對變換形式的問題便束手無策.在素質教育下,應教會學生知識系統的總結.實踐證明,凡是成績優秀的學生,總是能系統地說出學過的知識系統,在解決問題時,往往能進行縱向、橫向的聯繫,從而靈活地處理問題.

4.重知識的傳授,輕教學的靈活多變

長期以來,不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採用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只注重知識的灌輸,不注意教學教法的改革.他們錯誤地認爲教法的革新是華而不實、譁衆取寵.其實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能起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將枯燥而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講述得情趣盎然、淺顯易懂,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凡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努力鑽研,培養學生能力從而達到取得好成績的方法,都應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三、加強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

在學習上,不少學生除了本身的智力因素以外,另一個主要障礙就是非智力因素上的,諸如學得不好不感興趣,遇到難題,不能迎難而上,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結果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在教學中應重視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

1.運用情感手段強化自我效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表現是人們普遍具有的心理傾向,自我表現願望的滿足,有助於自我效能的增強.在教學活動中,要善於抓住學生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給予鼓勵和表揚.一般地講,恰當地表揚鼓勵能強化自我效能感.這不僅對錶揚和鼓勵的人如此,對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作用.隨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強,學生的自我表現願望得以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愈加濃厚.公務員之家

2.挖掘教材的潛在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順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潮流,人教社編輯出版的九年義務教材在內容選娶編寫體例上較原有教材都有較大變化:突出了基本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增加可讀性,在加強雙基的同時,也注意了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新教材的上述潛在功能,指導學生讀書的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

3.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學習毅力

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也表現在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善於獨立地思考問題,能夠有效地應用原有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爲此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善於引導學生積極地探索和創新.“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成就.”同時,在倡導學生積極創設的過程中,要努力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學習毅力.在授課中應啓發學生多提問,放手讓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思考、分析,並進行自我判定.在學生的探索過程中,應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探索的喜悅.

總之,教學是一項綜合性的創造性活動,教學活動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爲目的,以迎接21世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