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期末考試試卷答案

期末複習是期末考試取得好成績的有力保證。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思修期末考試的試卷答案,歡迎大家的閱讀。

思修期末考試試卷答案

1.大學生怎樣儘快適應大學新生活?

在學習要求,生活環境,社會活動都有變化的大學中首先要認識大學生活的新特點。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學會過集體生活也要獨立: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提高獨立生活能力。 樹立獨立生活的意識。虛心求教,細心體察。大膽實踐,不斷積累生活經驗,實力新的學習理念。樹立自主學習的理念。樹立全面學習的理念。樹立創新學習的理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培養優良的學風。勤奮。嚴謹。求實。創新,樹立遠大的理想。

2.結合實際談談學習“思修”課的意義和方法。

這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綜合性,實踐性於一體的學科。

意義:

(1)有助於當代大學生認識立志,樹德和做人的道理,選擇正確的成才之路。

(2)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掌握豐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識,爲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養打下知識基礎。

(3)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擺正“德’與“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備,全面發展。方法:注重學習科學理論。注重學習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養的基本知識。注重聯繫實際注重行知統一。

3.談談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及重要意義的理解?

科學內涵;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解地用黨的指導思想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

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

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這四個方面內容相互聯繫,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有機統一的整體。

重要意義是黨在思想理論建設上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我們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分析當前形勢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等社會方面,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思想理論基礎,是激勵全民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維繫全民族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應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要求,適應現階段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要求也是引領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本指針。

4.什麼是理想什麼是信念?

理想;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和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鬥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並身體力行的心理態度和精神狀態。信念是對理想的支持,是人們追求理想目標的強大動力。

5,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才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奮鬥目標

提供人生的前進動力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引導大學生做什麼人 走什麼路 爲什麼學

6.如何認識個人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關係?

7.聯繫實際,談談大學生如何實現自己的崇高理想?

(1)立志當高遠。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

(2)認清實現理想的長期性,艱鉅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實現是一個過程,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要正確對待實現理想過程中的順境和逆境,善於利用順境,勇於正視逆境和戰勝逆境

(3)在實踐中化理想爲現實。

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係(思想基礎)

堅定的信念(重要條件)

勇於實踐,艱苦奮鬥(根本途徑)

8.什麼是愛國主義?如何理解其科學內涵及優良傳統?

科學內涵:愛國主義體現了人民羣衆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係,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

他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係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範,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優良傳統:熱愛祖國,矢志不渝。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維護統一,反對分裂

同仇敵愾,抵禦外侮。

9.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有那些內容?

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一致性

愛國主義與用戶祖國統一的一致性

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要弘揚愛國主義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愛國主義。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弘揚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

10.什麼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是什麼?

民族精神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爲本民族大多數所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範,精神氣質的總和。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

內涵:愛國主義。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11.什麼是時代精神?內涵是什麼?

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是體現民族特質,順應時代潮流的思想觀念,行爲方式,價值取向,精神風貌和社會風尚的總和。

內涵:改革創新是核心

改革創新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然要求;

是建設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的迫切要求;

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

12.做一個忠誠的愛國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1)自覺維護國家利益

就要自覺承擔對國家應盡的義務

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

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進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

民族區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xx國家法》

(3)增強國防觀念

(4)以振興中華爲己任

13.什麼是人生觀?什麼是人生價值?

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着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對生活的態度

人生價值:一種特殊價值。是人的生活實踐對於社會和個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義。

14.人的本質是什麼?如何理解?

本質: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任何人都處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人。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他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15人生態度與人生觀是什麼關係?如何端正人生態度?

關係:人生態度是人生觀的重要內容

人生態度是人生觀的表現和反映

端正:人生須認真

人生當務實

人生應樂觀

人生要進取

16.對人生價值評價要堅持那幾方面的統一?

能力有大小和貢獻需盡力相統一

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相統一

完善自身與貢獻社會相統一

動機與效果相統一

17.人生價值實現的條件是什麼?

(1)社會條件

要從社會客觀條件出發

人生價值目標要與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一致

(2)個人條件

實現人生價值要從個體自身條件出發

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強實現人生價值的本領

立足於現實,堅守崗位做貢獻

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

18.什麼是健康?怎樣協調自我身心關係?

一般說來,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質基礎,心爲身的精神機能,二者相互作用,作爲有機統一體對人的生活實踐產生影響。一個健康的人,不僅要有健康的生理,還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謂“身心健康”。

協調身心關係以及身心與外部環境的關係以保證人自身系統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關鍵環節。一個人自覺地調試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夠爲人生價值的實現創造良好的自我環境。

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②掌握應對心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③合理調控情緒。

④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進人際交往。

19.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應堅持的原則是什麼?

平等原則。平等待人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前提。

誠信原則。誠信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保障。

寬容原則。寬容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必不可少的條件。

互助原則。互助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必然要求。

20.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

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關鍵在於把握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

a正確認識個體性與社會性的統一關係。(人的個體性與社會性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

b正確認識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統一關係。(人的需要的滿足,只能藉助於社會,憑藉一定的社會關係,通過一定的社會方式實現,受社會物質和精神文化發展水平的制約;社會需要是個人需要的集中體現,是社會全體成員帶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c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一關係。(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個人應自覺地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當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自覺服從社會利益)

d正確認識享受個人權利、自由與承擔社會責任、義務的統一關係。(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爲社會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