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班數學教案5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小班數學教案5篇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多種感官感知1、2。

2、能從許多物體中取出數量爲1、2的物體。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教學準備:

1、積木及各種文具,紙盒子1個,有一面留一個洞,能伸進一隻手。

2、每個幼兒1、2點卡各一張。

  活動與指導:

1、教師將一塊積木放在桌子上,問幼兒:桌子上有幾塊積木?然後手裏拿一支鉛筆,問幼兒:我手裏的東西和桌子上的積木一樣多嗎?都是多少?教師手裏拿兩塊積木,問幼兒:老師手裏有幾塊積木?

2、分別出示畫有1個、2個實物的貼絨圖片,讓幼兒說出其數量,教師將其放在貼絨板上,讓幼兒分別在實物上方貼上相應的點卡。

3、幼兒根據點卡上的圓點數,分別從一堆物體中拿出相應數量的實物。

4、教師敲擊琴鍵1次、2次,幼兒根據發出的聲音次數,舉起相應數量的圓點卡片。

5、遊戲:摸一摸,這是多少?事先把長短不一、大小不一的文具和積木放在盒子裏,讓幼兒不用眼睛看,從裏面摸出1、2件東西,摸好後未拿出來時要說出:所拿物體的名稱、數量和特徵,如:我拿的是一塊大(小)積木或一支長(短)的鉛筆。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爲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雙"和"對"的含義。

2、能找出身邊成雙成對的東西。

3、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活動準備:手套、鞋子、筷子、襪子、茶杯一對、耳環一對、小熊玩偶一對、操作材料、貼紙等。

活動過程:

一、分類遊戲,引出"雙"、"對"的概念。

1、教師展示手套、鞋子、襪子、筷子等。

教師:請你們幫老師整理一下這些東西,好嗎?把相同的東西放在一起。

(將手套、鞋子、襪子、筷子等全部打亂放在一起,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進行分類、配對。)

2、觀察分類好的物品,初步瞭解"雙"、"對"的概念。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分好的東西,說出分類的理由。

(引出"雙"、"對"的概念,讓幼兒瞭解一雙或一對由兩個組成,理解"雙"、"對"的概念。)

教師:我們把他們叫做"一雙手套"、"一雙鞋子"、"一雙筷子"。

二、分類遊戲,進一步瞭解"雙"、"對"的含義。

1、教師展示茶杯、耳環、玩偶等物品。

教師:請小朋友再幫老師整理一下這些東西,儘量將這些東西也配成一雙或一對,並且說說分類的理由。

2、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成雙成對的物品都是有關聯的,

我們將這兩樣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稱作"一雙XX"或"一對XX"。

三、找找身邊成雙成對的物品。

1、教師:除了老師準備的東西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成雙成對的東西呢?

(比如:身體,教室環境等)

請小朋友找找,什麼東西可以成雙成對的。

2、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麼多成雙成對的東西,他們雙雙對對多漂亮啊!

四、幼兒動手操作,進一步強化本活動中所學經驗。

1、教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操作材料,我們大家帶動動手將它們進行成雙配對。

2、教師展示幼兒操作材料,分組進行操作。

3、幼兒成果展示。

教師小結: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可以成雙成對的不僅僅是那些物品,我們人也可以成雙成對,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出去試一試吧!

五、結束部分

遊戲《成雙成對》。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上下、裏外、前後”所表示的具體的空間方位。

2、通過玩遊戲的形式,練習使用“上下、裏外、前後”等詞彙來準確描述空間位置,鞏固方位概念。

3、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玩偶一隻,《我的數學》第15、21頁。

活動重難點:

重點:知道“上下、裏外、前後”所表示的具體的空間方位。

難點:用“上下、裏外、前後”等詞彙來準確描述空間位置。

活動過程:

一、知道用“上下、前後、裏外”等方位詞所表示的具體方位。

教師拿一個盒子,藏起小熊,例如:

藏在盒子的下面,藏在盒子的後面,藏在盒子的裏面等等。

二、玩“獵人找小熊”的遊戲。

1、今天我們要來玩“獵人找小熊”的遊戲,這個遊戲怎麼玩呢?

請一個自願的幼兒當(第一次也可以是老師先來當)獵人,閉上眼睛,並從1數到20(老師幫忙數)。

請一位幼兒找個地方將小熊藏起來,不能超出教室的範圍。

扮演獵人的幼兒數完20後,張開眼睛開始找小熊。其他人不能說話,但可以用拍手的方式暗示獵人。當獵人離目標近時,大家就使勁拍手;離目標遠了,就輕輕拍手。

2、找到小熊後,獵人就說剛纔小熊藏在哪裏。老師引導幼兒使用“上下、裏外、前後”等詞來描述空間位置。

三、請幼兒練習《我的數學》第17頁。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體驗物體從短到長的順序關係。

2、能根據全範例,用重疊對應的方法,按長短給5根小棒排序。

3、願意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小棒排列的順序。

二、活動準備:

多用插板、白磁板、底卡9《金箍棒》、磁貼:金箍棒長短排序5個、底卡10《水果排排隊2》、磁貼:大小水果排序卡蘋果或桃子5個。

三、活動過程:

1、介紹情境,引出問題

師:(出示底紙9《金箍棒》和長短排序卡磁貼)一羣小猴來到花果山找孫悟空學本領,孫悟空拔下幾根猴毛吹了口氣,變成了金箍棒。大家看看一共有幾根金箍棒?這些金箍棒一樣長還是不一樣長?哪根短?哪根長?怎麼看出來的?(指導策略:提問時可邊說邊用動作比劃,幫助幼兒理解:長、短的含義。)

師:這5根金箍棒該怎麼發才合適呢?最短的一根發給誰?(請幼兒自由表達得出一致意見)

2、演示規則

師:(邊說邊演示)好,那我們就把這根最短的金箍棒放到最小的這隻猴子手裏(放入框條)。金箍棒正好跟這個框條一樣長,不長也不短。其他幾根金箍棒該發給誰呢?等一會兒請小朋友自己把這些金箍棒按從短到長的順序,一根一根地放到框條裏,發給這些小猴子。每一根都要不長也不短,正好放進框條裏。你會做了嗎?等所有的金箍棒發完了,還要按順序按說一說金箍棒是怎麼排的?

3、介紹鞏固組活動

師:今天孫悟空還準備了一些水果,要招待這些猴子們。小朋友們看一看這個《水果排排隊》的活動,大家還記得是怎麼玩的嗎?今天孫悟空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張新底紙,請小朋友一會兒從小紅旗開始,照着範例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好前面三個水果,然後再想一想,剩下的水果怎麼接下去排呢?排完以後再說一說,水果是怎麼排隊的?金箍棒和水果排排隊的遊戲結束後,請小朋友要記得把玩過的學具收拾整齊。

4、幼兒分組操作

師:現在請小朋友不搬椅子,輕輕跟老師走過來,找個位置坐下,等老師說遊戲開始了,小朋友們就可以玩遊戲了。

觀察指導:教師重點觀察金箍棒組,看幼兒是否理解操作規則,適時進行個別指導提問:你先排的是哪一根?再排的是哪一根 ?最後排哪根?爲什麼?在巡視中,教師還應觀察幼兒,進行個別指導。

5、提示常規及整理

師:,做完的小朋友,可以跟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的金箍棒或水果是怎麼排隊的?然後請小朋友按順序把自己使用的學具材料收到籃子裏,最後請小朋友們在檢查一下,地板和桌子上還有沒有沒收好的學具材料。

6、交流及評價

交流——師:剛纔你是怎麼給小猴子發金箍棒的呢?誰願意上來把剩下的金箍棒發完?(請個別幼兒上來完成排序)他排的對嗎?他是怎麼排的?(總結幼兒的.回答:從短排到長)

評價——師:今天哪些小朋友學會了把金箍棒從短排到長?排好以後你告訴小猴們金箍棒是怎麼排的嗎?你是怎麼說的呢?哪些小朋友是先收好學具材料後,再到其他組玩的?(教師集體表揚)結束活動。

(參考通向數學教師指導用書)

教學反思:

本次的數學教學活動,目標的制定,很符合幼兒實際發展水平,活動準備也很充分,導入環節教師出示孫悟空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導入,孩子們很感興趣,孩子們的目光直接就被教師的遊戲情境吸引過來了,爲後面的活動環節做了很好的鋪墊,總得來說本次組織的數學活動還是挺順利的,不過再好的活動也有不足之處,首先在第一環節教師演示規則,在這一環節中我演示的不夠規範,還有對於小班的年齡特點在認識從短到長的順序關係上,教師在演示規則中應該給幼兒排序從短排到長的全範例,而我恰恰做得相反,打亂了順序進行排序,所以導致在幼兒操作環節,發現大部分幼兒的操作結果沒達到其中一個教學目標,這是其中的一個不足處,還有一個就是在幼兒操作環節中,教師的觀察指導做得不夠細心,所以以上產生的教學問題,我在今後的組織活動中,會針對這些問題,再次做一個反思,把這些問題糾正成優點,今後我會認真的準備好每一節數學活動。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設計背景

在小朋友喜歡的食物中找出餅乾 ,問小朋友如何分呢?

活動目標

1、 讓小朋友們摸一摸餅乾的形狀。

2、 小朋友們看見餅乾不搶不爭。

3、 人大一點的小朋友分餅乾。

4、 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 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

1、 認識圓形和正方形。

2、 讓小朋友感知餅乾的形狀。

3、 找出生活中常見的圓形和正方形。

活動準備

1、 準備餅乾食物。

2、 準備圓形和正方形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 課前做遊戲:

手指遊戲組織上課紀律。

二、 新授:

1、 創設情境:

嘟嘟龍和小朋友一起分餅乾。

2、 引導幼兒按照圖形的形狀進行分類。圖形分爲圓形和正方形。

3、 分發圖片感知餅乾的圖形特徵。

4 、分發餅乾讓小朋友享受勞動成果。

教學反思

1、讓幼兒學會發現生活中的圓形和正方形。

2、讓幼兒自己勾勒出心目中的圓形和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