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集錦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集錦,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集錦

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集錦1

今年暑假,我們響應學院的號召自己組隊,針對志願服務類中的“記錄身邊人的中國夢實踐活動”展開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調查活動。通過連續幾天的走訪與問卷調查,我瞭解到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

這次志願服務活動我們主要通過問卷調查以及村民訪談的形式,認真聽取基層羣衆講述他們的夢想與願望,以及他們對“中國夢”的看法。在志願服務前期我們做了不少的準備,其中擬定調查問卷就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以前只填過或者幫別人發過調查問卷,但從來未自己設計過調查問卷。和我們實踐隊的負責人一起設計調查問卷時,才第一次比較清楚的瞭解到:設計調查問卷時要遵循合理性、一般性、便於整理等原則,以及設計出的問卷要有針對性等,收穫頗多。

在走訪和問卷調查中,我收穫了很多。實踐活動還未開始前,心中一直在打鼓不知道該怎樣與人交流,隨着與村民們的交流,村民樸實的言語讓我感受到了溫暖,同時,也鍛鍊了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讓我逐漸克服了與人溝通的恐懼。從他們樸實的話語中,我看到了當代農民的精神風貌,以及對未來農村發展的殷切希望。每次活動結束後我們都會通過微信、qq等實時通訊工具與實踐隊內的其他隊員進行交流,網絡積極的一面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這次志願服務活動給了我很深的`感觸,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有些東西在學校中是學不到的,當代在校大學生要想更好的融入社會,光靠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理論聯繫實際,不斷的運用現有的知識進行實踐。而大學生實踐就是引導我們當代大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瞭解社會,融入社會的良好方式。通過參加志願服務活動會讓我們的知識得以補充、思想得到昇華。

而作爲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認真學習、多多涉獵,全面發展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和發展,爲實現“中國夢”貢獻一份力量。

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集錦2

經過幾天這樣的走訪,原本就“嬌弱”的我們有些吃不消了,我們一個個疲憊不堪,臉和脖子都曬黑了,有得甚至還脫皮了,但我們大家卻沒有人叫苦、叫累。本以爲滿腹經綸的我們可以藉此大顯生手,可每每遇到實際問題時,我們卻掏空頭也搜索不到答案。時常陷入尷尬之中,也總是在這時,我才真真的意識到自己所到的知識是那麼的有限

儘管我遇到了很多我以前沒有見過的問題,也有很多當場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常也感覺很無助,很尷尬,但是有了一個團結向上的團隊,一切的問題都以不在是問題,一切的不知道也都會變成知道,正可謂的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做事。我們隊每個人都是強悍而又謙讓的人,一起的七天,我想難免會有些摩擦、偶爾也應該有些爭執的,可我們大家好像很有默契是的,即使有不同的意見或見解,都會相互的體諒和比較,最終得到一致的答案。

半個月的暑期社會實踐就這樣的結束了,然而活動的每個場面卻深深的印在我的老海里,雖然是有苦有累的十五天,但我覺得這是一次不錯的經歷,我又結識了幾位新的朋友,開闊了眼界,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也增長了不少才幹。

這次的社會實踐,讓我有着很大的感觸:人的一生中,學校並不是真正永遠的.學校,而真正的學校只有一個,那就是社會。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使促使大學生投身改革建設,向工農羣衆學習,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在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

十五天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們終身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我們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作爲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纔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爲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更爲堅實的基礎。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從實踐中得到鍛鍊。

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將擺正心態,正確定位,發奮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時代的需要,做一個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

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集錦3

社會實踐只是一種磨練的過程。對於結果,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胸襟:不以成敗論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來作爲自己的目標和要求。人生需要設計,但是這種設計不是憑空出來的,是需要成本的,失敗就是一種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預示着的人生的收穫即將開始。

小草用綠色證明自己,鳥兒用歌聲證明自己,我們要用行動證明自己。打一份工,爲以後的成功奠基吧!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沒有人能輕輕鬆鬆成功。

在現今社會,招聘會上的大字板都總寫着“有經驗者優先”,可是還在校園裏面的.我們這班學子社會經驗又會擁有多少呢?爲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的走向社會,並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記得老師曾說過學校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裏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儘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着學生身份。而走進企業,接觸各種各樣的客戶、同事、上司等等,關係複雜,但你得去面對你從沒面對過的一切。記得在我校舉行的招聘會上所反映出來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在校的理論學習有一定的差距。在這次實踐中,這一點我感受很深。在學校,理論學習的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的,而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或許工作中運用到的只是簡單的問題,只要套公式就能完成一項任務,有時候你會埋怨,實際操作這麼簡單,但爲什麼書本上的知識讓人學的那麼吃力呢?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只是古代讀書人的美好意願,它已經不符合現代大學生的追求,如今的大學生身在校園,心兒卻更加開闊,他們希望自己儘可能早地接觸社會,更早地融入豐富多彩的生活。時下,打工的大學生一族正逐漸壯大成了一個部落,成爲校園裏一道亮麗的風景。顯然,大學生打工已成爲一種勢不可擋的社會潮流,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在這股潮流中正悄悄發生着改變。

對於大學生打工,一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許多人的看法不盡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模式,我們有理由走自己選擇的人生路,只要把握住自己,掌握好學習與打工的分寸,肯定能把大學這個人生階段過得豐富多彩。

打工的途徑或者形式多種多樣,只要是對社會有益,對自己積累人生經歷有益,還能夠有少量收入,就可以毫不猶豫的參與其中。

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集錦4

這年暑假,我有幸能參加學校校團委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既已爲大學生,做事就不能虎頭蛇尾,更不能半途而廢。這次社會實踐的內容是:以灣裏鎮爲實踐基地,調查構建和諧社區的情況,爲北京奧運加油助威,同時喜迎我國改革開放30週年。用大學生之行動,逐步瞭解社會,用大學生之所學,回報於社會。從而使大學與社會之間達成另一種和諧。

在社會實踐活動正式開始之前,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全校性的“捐書活動”。在實踐活動正式啓動後,我們開始把這些書分門別類:文學、科技、醫療、農業等。一本本厚薄不一的書籍因“知識”而意味深遠,我們齊心協力把準備工作做好,即使暑期實踐的集中營條件相對艱苦,但大家都一一克服,瞬時間,冷冷清清的宿舍便成了家。

xx年7月9日,早七點,我們帶着準備好的國旗、黨旗、橫幅、畫板和一份“有所爲”的心情來到灣裏社區。並與社區辦事處一起在街道展開了宣傳活動,大家戴着志願者的綬帶和小紅帽,分發着“構建和諧社區,爲奧運加油”的宣傳單,向前來詢問的市民細心講解宣傳的內容和宗旨。在此過程中,我們也發現自身的很多不足之處:知識的匱乏,認識的片面性,語言表達的流暢程度,且在應急問題上顯現出經驗的不足。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發現並解決問題,自我完善,竭力讓實踐落到實處。

之後兩天,我們分別在居民小區裏開展活動,這些小區居住的居民大多是從農村搬遷過來的。雖然樓房別無所異,但是從細節看,還是能發現一些典型性特徵,例如:在一幢樓房下面會時常看到農村常用的煤爐和煤灰,部分門前綠化帶種上了些許的.蔬菜......這說明生活環境可以瞬息萬變,但生活習性的改變還是需要時間的。即使建造了運動場,也要使全民運動起來,在自身物質基礎得以滿足時,也得推動精神文明的進步。所以,居民的“和諧社區”意識是重中之重。

此外,在實踐中,我們也體會到國家正極力關注的“留守兒童”問題,父母在外謀生,家中的老人與小孩相依爲伴。面對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孩子上學接送難,暑期課餘生活難,老人傷病自理難......我們作爲大學生,作爲社會的新生力量,也貢獻出自己的所學所知,教之以幼,分之以勞。

在11日早晨做完活動,我們聚集在灣裏街道的一個政府禮堂裏,舉行了“‘大學生實踐基地’揭牌儀式”。我們爲“留守兒童”送上書籍和文具,他們爲我們獻上花朵,相和相融。這不是一個里程碑,而是我們大學生實踐社會的第一步。

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集錦5

90後大學生,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象徵,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着激烈競爭的年代,再過一年,或是兩年,自己就要走出校門,走向那一片燈火。他們會擔憂自己沒有能力很好的融入社會,害怕自己走出了校門,和社會銜接不上,害怕……有人說過,大學,是一個塑造人的地方。它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當我們在今天這個年代還略帶驕傲的對別人說我有大學上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自己的大學應該怎樣去度過?

暑假,在不知不覺中悄然而至,是的,很多同學還沒意識到,一個學期又結束了。7月中旬,校園裏的荷花開始一朵朵的`綻放,肆無忌憚,一如我們怒放的青春時光。此時的校園,沒有了往日的喧囂,安靜的讓人不知所措。暑假讓校園裏的人陸續的離開,北上或者南下,散落在各地。漫長的暑假裏,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有一些人,帶着對財富的渴望,成羣結伴的踏上了遠去的列車,去淘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又有這樣一羣人,懷揣創業的激情,與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始在如戰場的商場上摸爬打拼。有一羣人,安逸的待在家裏,看自己的書,做自己的事。

一個暑期的活動,流了汗,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我們都跨過去了,在這個短暫的暑期,我們在付出中不斷收穫,不斷充實自我。這次的實踐活動,讓我在社會交往,人際閱歷上向前邁了一步。

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集錦6

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幹、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半個月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着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爲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爲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 ,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幹勁,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穩腳跟,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在這個火熱的七月,我們暫別象牙塔中舒適的生活,帶着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氣,走入社會,瞭解社會,深入社會。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一直是我校大學生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大衆的真實契機。

暑假假一放,經過一番準備,我便來到台州臨海的杜橋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社會實踐。我的實踐時間從7月17日到7月31日。作爲一名大一學生,就快要步入社會的我帶着學習和好奇的心情去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