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九年級語文的期末考試到來之前,同學們要多加準備語文期末試卷來複習, 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九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九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

  九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

一、積累與運用 (30分)

1、將下面一句話書寫在方格中。要求:正確、規範、美觀。(2分)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2、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項是 ( )(2分)

A. 扒竊(pá) 取締(tì) 迥乎不同(jiǒnɡ)

B.嗤笑(chī) 呵責(hé) 尋章摘句(zài)

C. 窺伺(cì) 迸射(bènɡ) 頂禮膜拜(mó)

D.瘠薄(jí) 推崇(chónɡ)風雪載途(zài)

3、選出下列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 、洶猛洪澇,罕見冰雪,特大地震… … 當我們面對這一切的時候,不由生出多難興邦的歷史感慨。

B 、集電話、電腦、相機、信用卡等功能於一體,這款新型手機在生活中的作用被髮揮得酣暢淋漓。

C 、現代社會信息量與時俱進,上網已成爲追求時尚的當代中學生經常掛在嘴邊的炙手可熱的話題。

D 、英國的一項科學研究顯示,播放古典音樂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從而增加酒店收入。

4、下面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2分)

A、我們一定要發揚和繼承山西商人精誠團結、共謀發展的精神。

B、爲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各國疾控部門都採取了強有力的防控措施。

C、乒乓球館設施齊全,可爲愛好者提供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櫃等運動器材。

D、以“激情盛會,和諧亞洲”爲主題的廣州亞運會,既要彰顯廣州特有的文化魅力,又要弘揚奧林匹克。

5、綜合性學習。(6分)

奇妙的漢語魄力無限。讀到詩句“綠樹村邊合”、“春風又綠江南岸”,浮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滿目蒼翠。可還有不少無色的“綠”,如“綠色通道”往 往指爲實現方便、快捷、高效辦事的目標而建立的設施;“綠色關懷”指人類對自然生態環境的憂思和保護意識。顯然,這裏的“綠色”不帶有色彩而有了新意。隨着社會的發展,詞語的意思越來越豐富。請你展開聯想和想象,完成下面各題。

⑴“綠色食品”與“綠色裝修”中“綠色”的意思是 。(2分)

⑵除“綠色”一詞 外,還有很多詞語也有這種現象。按照下面的示例另舉一例。

示例:陽光工程 陽光:指公平、公開、透明。(2分)

⑶仿照下面畫波浪線的句子,再寫一句,表達你對漢語美的感受。(2分)

不斷髮展的漢語,如一幅線條迷人的畫卷,如一首旋律美妙的樂曲,

,令人癡迷、神往。

6、讀下面一則消息,完成後面問題。(2分)

北京時間2月24日凌晨,中國“追索圓明園流失文物律師團”提交的 禁止圓明園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銅像拍賣的要求,被巴黎一家法院駁回了。這意味着,兔首和鼠首將被如期拍賣。對此,中國律師團首席律師劉 洋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力爭讓這次拍賣流拍。這場追索無疑是一次格外艱難的苦旅。甚至,文物現在的持有者法國人貝爾熱此前竟然提出“讓達賴回x藏”這樣荒唐與無恥的條件,以民族利益進行勒索敲詐。新|課| 標| 第| 一|網

請用一句話概括消息的主要內容:

我的概括:

7、名著導讀:(3分)

《水滸》是中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 體小說,它生動的 描寫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特別是通過寫衆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反抗道路,鮮明的表現了“ ” 的主題。《水滸》在結構上,作者採用了先分後合的鏈式結構,在語言上,用的是 ,生動形象,活靈活現。

8、古詩詞名句填寫:(共11分)

(1)__________ ,背灼炎天光。

(2)__________ ,人跡板橋霜。

(3)__________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4) 《江城子 密州出獵》中借用典故,表達希望朝廷能夠重用他,給他機會去建功立業的兩句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新 課 標

(5)愁與恨之類,原是一種抽象的情 意,看不見,摸不着。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虛爲實,語意新奇,描摹愁思的絕妙佳句__________ ,__________。

(6)辛棄疾的'《破陳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一詞充分表達作者作戰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7)古代有不少寫“雪”的詩篇,請你寫出一個含“雪”字的詩句。(課內外均可)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閱讀理解(共60分)

(一) 讀下面兩篇文言短文,回答9--12題。(15分)

【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忠良,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爲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衆議舉寵爲督。愚以爲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乙文】晏子爲齊相,出。其御①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爲相御,擁大蓋,策駟馬②,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③。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④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長八尺,乃爲人僕御。然子之意,自以爲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後夫自損抑⑦。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⑧。晏子薦以爲大夫。

註釋:①御:馬伕。 ②駟馬:四匹馬拉的車。 ③去:離開,這裏指離婚。 ④相:擔任國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東西。⑥自下:謙虛。⑦自損抑:剋制自己,保持謙卑。⑧對:回答。

9、解釋下列短語。(4分)

(1) 簡拔:

(2) 裨補闕漏:

(3) 意氣揚揚:

(4) 名顯諸侯:

10、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4分)

(1)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譯:

(2)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譯:

11、選出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 。( )(3分)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實論證的寫法,思路嚴密;直截了當,讓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簡短精練,含義深刻,含蓄地表明觀點、說明道理,說服力強。

C、甲文乃出師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達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於劉氏父子的真摯感情。

D、乙文非常細膩地敘述了一個故事,雖鮮明生動,但晏子用這樣的手法推薦國家大臣,似乎也不夠慎重。

12、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結合選段,用自己的話說說他們選用人才的標準有何不同。(4分)

答:

(二)閱讀楊建國的小說《美麗的謊言》,完成1 3—17題。(共16分)

東礁島上,只有一名老兵和一名新兵。

島上只有一座航標燈,老兵和新兵日復日、夜復夜地與航標燈爲伴,除了守燈,白天只有聽單調的海濤聲,夜晚只能數滿天的星斗。

三個月後,老兵的一首小詩《望夜空》在當地的《東礁文藝》上發表了。老兵欣喜若狂,新兵羨慕不已。

老兵的小詩後面署有“責任編輯蘭蘭”。新兵好奇地問蘭蘭是男還是女。

老兵說,當然是女的。

新兵臉一紅,囁嚅着問,漂亮嗎?

老兵說,一定漂亮。

一個星期後,老兵親自去了趟《東礁文藝》編輯部。回來時對新兵說,蘭蘭也收到了你的詩稿,蘭蘭還稱讚你的詩寫得有激情。

新兵的臉紅着問,蘭蘭一定很漂亮,是嗎?

老兵爽快答道:當然。

老兵興奮地對新兵說,見到了蘭蘭。

從此新兵感到,彩雲絢麗多彩,濤聲悅耳動聽。新兵盼望滿兩年兵齡,可以一個月上一次岸,那時就到編輯部去看看蘭蘭,那一定是個扎着兩條羊角辮子,長得白白淨淨的瓜子臉的俏姑娘。

一天夜裏,黑黝黝的天空中霹靂轟鳴,狂風如游龍般亂竄,傾盆大雨直瀉東礁島,整個世界如同染了墨般的漆黑。隱約閃爍的只有那座不知聳立了多少年的航標燈。

新兵被炸雷驚起了牀,連喚了幾聲老兵,不見老兵迴應。新兵抓起了手電筒,連雨衣也來不及披就投入了雨幕中,奔向航標燈。

藉着時隱時現的閃電,新兵發現了航標燈下斜倚着一個人,跑近了才發現是老兵。

老兵沒穿雨衣,全身是泥漿,雙眼緊閉,臉色蒼白,額頭上的血水混着雨水直往臉頰下淌。老兵的腳底下是一大攤稀稀的血水,血水向四周漫開,向泥濘滲透,注入黑色的土地裏。

老兵雙手緊緊地抓住了一條從機房延伸到航標燈座的電線的另一端。航標燈沒有熄,老兵卻沒有醒過來,新兵如雕塑般呆立在雨中……

東礁島上多了一座新墳,新墳倚着航標燈。

幾個月後,東礁島上又來了一名新兵。原來的新兵變成了老兵。老兵可以上岸了,他迫不及 待的走進了《東礁文藝》編輯部,指名道姓要找名叫蘭蘭的姑娘。一個年近花甲、老態龍鍾的老頭操着沙啞的嗓門說,我就是蘭蘭。

老兵使勁的搖着頭,死也不相信他就是蘭蘭。直到編輯部主任拍着胸口,以人格擔保說眼前這個老頭就是蘭蘭時,老兵恍如夢醒般點點頭,似自言自語地說,是蘭蘭,是蘭蘭。

東礁島上依舊住着一老一新兩個兵。

老兵繼續寫詩,寫濤聲,寫海鷗、寫戰艦,還寫以前的老兵。

新兵覺得挺好玩的,也跟着寫。

有一天,老兵的詩在《東礁文藝》上發表了。小詩的下面依舊署着“責任編輯蘭蘭”。新兵好奇地問老兵,蘭蘭是男的還是女的?

老兵說,當然是女的。

新兵臉一紅,囁嚅着問,漂亮嗎?

老兵雙眼深沉地注視着大海,注視着航標燈旁的新墳,說,是的,很漂亮……

13、本文爲什麼以“美麗的謊言”爲題?說出你的理解。 (3分)

我的理解:

14、你認爲文中第一個老兵是個什麼樣的人?請結合文中的具體情節,來分析他的性格特徵。(3分)

我的評析:

15、在開頭兩段中,一連出現了四個“只”字,你能品味出它的作用嗎?(3分)

我的品析:

16、認真研讀全文,請從小說構思方面,自擬一道題目,並給出答案。(4分)

題目:

答案:

17、本文選材新穎、寓意深刻,請你就小說的主題談談自己的體驗和感悟。(3分)

我的感悟:

>>>下一頁更多關於“九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