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冊期會考試語文試卷

一個學期一次的期會考試馬上就要開始了,同學們正在進行緊張的複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上冊期會考試語文試卷,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一上冊期會考試語文試卷

高一上冊期會考試語文試卷 篇1

第I卷

一、(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頹圮(pǐ) 漫溯(sù) 菲(fēi)薄 掐(qiā)死

B、團箕(jī) 步履(lǚ) 窒(zhì)息 飼(cí)養

C、撰(zhuàn)寫 執拗(niù) 秈(xiān)米 秩(zhì)序

D、包身契(qì) 斂裾(jū)一椽(yuán) 蕈菌 (qín )

2、下列詞語字形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書生意氣 懲誡 中流砥柱 悽婉迷茫

B、風華正茂 諂媚 屏息以待 隕身不恤

C、桀驁鋒利 焦灼 短小精悍 膽顫心驚

D、屠戮婦嬰 斑斕 睡眼惺忪 頹廢色彩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沉默不一定是金,我們要充分顯露自己的才華,增強自信,韜光養晦。

B、在醫患信息嚴重不對稱的今天,如果沒有更多醫生從良心與行動上給予揭發,患者也許將永遠處於"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的境地。

C、突然,一個影子如白駒過隙般地一閃而過,快捷如飛。

D、我本來就對那裏的情況不熟悉,你卻硬要派我去,這不是差強人意嗎?

4、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句是( )

A、當時一位熟人給調到北京工作,要將全家遷去,想把他養的小狗送給我,因爲我家裏有一塊草地,適合養狗的條件。

B、電子工業能否迅速發展,並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去,關鍵在於能不能加速訓練並造就一批專業技術人才。

C、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電腦已成爲人們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們的學習和工作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D、爲了避免再次發生類似的錯誤,我們一定要從這次事件中吸取教訓,並切實加以改正。

5、下列句子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從《懺悔錄》的作者這裏得到安慰,學到了說真話。(巴金《再訪巴黎》)

B、“不要灰心嘛,”張老師安慰她:“誰沒遇到過挫折和失敗?”

C、接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灣。

D、人們按照托爾斯泰的遺願,在一個遠離塵囂的地方,在他親手種植的小樹林裏埋葬了他,他的墓“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二、(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9題。

漫說姓名文化

當我們熱熱鬧鬧地討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時.我以爲,其實遺忘了最大的一筆遺產,這就是姓名文化。姓名文化經數千年積累演變,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文化系統,蘊涵着豐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資源、歷史積澱、社會符號、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養成果。這一文化系統不但影響了其他民族.也輻射至周邊地區。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這個根是民族、國家和省籍、家鄉不能替代的。在我們的5000多個姓氏中,大多源於上古,幾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變歷史。從先秦姓與氏的“別婚姻”“別貴賤”,到秦漢的姓氏合一,再到中華民族大家庭內許多民族紛紛採用漢姓,每個姓就是一部歷史。

根的意識曾是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根的文字載體就是綿延不斷的譜牒,根的終極意義是宗親歸屬感。從前,譜牒和宗親的廣博關懷可以讓人千里之外也互爲依託;現在,宗親仍可以令個人與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裏,尋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這宗親早已不是血緣之親,而是一種天然存在的橫向聯繫。

在姓氏文化濃濃的薰陶下,不管走在哪裏,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們知道了主人姓氏的歸屬;遠遠看見“隴右名望”,我們也明白了這一村的大姓是什麼。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寄身於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中,無形的姓氏文化則保存在有形的匾額和石刻裏。

我們的人名文化歷史也很悠久,內涵更爲豐富。從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後來的“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幣”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戰國時期打破禁忌,好以賤醜隱疾爲名,再到西漢以後尊崇聖潔文雅爲風尚;從新莽禁用雙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時代形成的以輩次命名,再到清乾隆欽定孔子後裔輩次用字30個,非但組成了綿延不絕的人名歷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轉變中顯示了我國曆代官風民俗。人名文化還包括字、號,還有學名、小名、諢名,互補互襯,傳遞出長輩的期待、自己的志向和旨趣。

我們的人名文化最講究避諱,“爲尊者諱,爲親者諱,爲賢者諱”是避諱的基本原則,反映了我國文化傳統的道德觀念。其中,家諱、內諱是家庭之避諱,國諱、憲諱、聖諱,屬於社會之避諱。在避諱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諱,最爲普及。避諱的方法可以改字、空字、缺筆、換音。那個時代,家諱這一顯示民族倫理精髓的避諱最爲頑強。

姓名文化,作爲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是一種活的傳承,而這傳承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我們所有人都是這傳承的載體,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對其興衰負責。如何傳承我們的姓名文化,這個問題需要我們每個人思考。

(選自《文匯報》2008年2月12日,有刪改)

6.下列對“姓名文化”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姓名文化是一種經過數千年積累和演變,蘊涵着豐富內容的獨特的文化系統。

B.姓名文化是一筆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對其他民族和周邊地區都產生了影響。

C. “爲尊者諱,爲親者諱,爲賢者諱”是姓名文化避諱的基本原則,反映了我國文化傳統的道德觀念。

D.姓名文化是一種活的傳承,我們每個人都是它的傳承者,都應對它的興衰負責。

7.下列對“人名文化”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們的人名文化歷史悠久,內涵也更爲豐富,商代天干地支可以入名。

B.春秋戰國時期好以賤醜隱疾爲名,西漢以後入名以尊崇聖潔文雅爲風尚。

C.南北朝就盛行二字人名,說明二字人名歷史悠久,一直備受古人推祟。

D.我們現在流行的以輩次命名的傳統,在唐宋時代就已經形成了。

8.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在我們源於上古的5000多個姓氏中,幾乎都存在着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變歷史。

B.綿延不斷的譜牒上的文字記錄的是人們的原始之根、文化之根,它能給人一種宗親歸屬感。

C.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歷史更悠久,所包含的內容更豐富,它傳遞着長輩的期待和自己的志向旨趣。

D.人名文化最講究避諱,避諱包括家庭避諱和社會避諱,顯示民族倫理精髓。

9.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如今,宗親仍可以讓人們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世界裏獲得一份精神的慰藉,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現代社會裏人們對自己原始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認同。

B.人名的走向轉變中顯示了我國曆代官風民俗,從乾隆欽定孔子後裔輩次用字30個這一現象可以看出,清朝是我同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個朝代。

C.在春秋戰國時期前,有“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幣”入名的禁忌;後來,這種入名禁忌被打破。

D.作者之所以認爲姓名文化是我國最大的一筆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主要原因是沒有任何一種文化遺產像我們的姓名文化那樣與我們所有人都息息相關。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2題。(9分)

馬周,博州荏平人也。貞觀五年,至京師,舍於中郎將常何之家,時太宗令百官上書言得失,周爲何陳便宜二十餘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問何,何對曰:“此非臣所發意,乃臣家客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間,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謁見,與語甚悅,令直門下省。授監察御史,累除中書舍人。

周有機辯,能敷奏,深識事端,故動無不中,太宗嘗曰:“我於馬周,暫時不見,則便思之。”十八年,歷遷中書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職兼兩宮,處事平允,甚獲當時之譽。又以本官攝吏部尚書。太宗嘗謂侍臣曰:“周見事敏速,性甚慎至。至於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稱朕意。既寫忠誠,親附於朕,實籍此人共康時政也。”

(選自《貞觀政要》)

1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A. 令奏之,事皆合旨 令:命令

B. 授監察御史,累除中書舍人累:連累

C. 令直門下省 直:直接

D. 深識事端,故動無不中 深: 很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甚獲當時之譽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B、乃臣家客馬周也

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C、太宗怪其能

秦舞陽色變振恐,羣臣怪之

D、既寫忠誠,親附於朕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太宗求賢若渴,對於自己看重的人能委於重任,十分信賴。

B.馬周機敏善辯,辦事謹慎周到,評論人物又能秉公直言,因此而官至吏部尚書。

C.馬周對太宗的心理十分了解,每次奏對,都能讓太宗滿意。

D.馬周看問題全面深刻,能說會辯,親近、忠誠太宗,因此深得太宗讚賞。

第II卷 (共114分)

四、(24分)

13、翻譯上面文言文中的句子。(10分)

(1)時太宗令百官上書言得失,周爲何陳便宜二十餘事(3分)

(2)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間,凡四度遣使催促。乃謁見,與語甚悅(4分)

(3)朕比任使之,多稱朕意(3分)

14.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後面的問題。(8分)

《海》

臧克家?

從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顏色;

從一陣陣的清風,

嗅到了你的氣息;

摸着潮溼的衣角,?

觸到了你的體溫;

深夜醒來, ?

耳邊傳來了你有力的呼吸。

① 由遠而近、從白天到夜晚,大海給詩人的感覺不盡相同,請問詩人分別從哪幾個角度寫出了他對大海的感受?(4分)

答:

②詩人運用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4分)

答:

15.填空題(6分)

(1)《大衛?科波菲爾》的作者是英國作家 ,《雨巷》的作者是我國現代詩人 。

(2)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 。

(3) ,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9題。(共18分)

樹上的天使

【美國】瑪雅?瑞諾德斯.拉特森普小丹譯

又來了,這些煩人的松鼠!我拽過枕頭,狠狠地矇住自己的臉,試圖阻擋頭頂上傳來的噪音。然而,那些聲響就如同魔音入腦般揮之不去。“該死的松鼠!”我暗暗咒罵。

每到半夜,屋外的松鼠們就開始搬運它們的美食——山核桃。而我卻每每被山核桃砸落在屋頂上的聲音吵醒,然後無奈地睜着雙眼,聽着頭頂上山核桃不斷砸落在屋頂,再“咕嚕嚕”地滾落到地面的聲音。

天知道我對此刻的情形有多麼的恐懼,我簡直快要崩潰了!因爲每到這個時候,我的腦子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如雪片般飛來的賬單以及我已經拖欠了房東許久的租金。就在昨天,我剛剛向房東保證,會盡快結清所有的欠款並支付下週80美元的租金。房東答應了,但我想,她的耐心會很快宣佈告退。我是個初出校園的毛頭小子,一點賺錢的門路都沒有,而我頭頂上還有惱人的松鼠讓我不得不在半夜保持清醒。

無奈之下,我惟有打開《聖經》尋求幫助。忽然,我看到這樣一段話:“不要爲明天憂慮。看天空中的飛鳥,它們既不播種也不收穫,天父照樣養活它們;野地裏的百合花從來也不紡織,天父還打扮它們,給它們美麗的衣裳;地上的小草今天還在,明天就被扔進爐子燒了,天父還給它們青翠的外衣,更何況你們呢?豈不是比它們貴重得多嗎?”

我暗暗祈禱:主啊!既然您能餵養飛鳥,還有那些松鼠,我相信您也會保佑我的。最後,在被衆多瑣事折磨得筋疲力盡之後,我終於昏昏睡去。

第二天,我起了個大早,趕去教堂。會餐後,一位老婦人問我,能否送她回家。她告訴我,她的卡車壞了。

“當然可以。”我說。

在去她家的路上,她問我:“你喜歡吃山核桃嗎?”

山核桃?!我僵硬地笑了笑,反問道:“你爲什麼這麼問?”我的耳邊又響起了那些山核桃砸落的聲音。

“我以20美元一袋的價格將它們賣給一家農場。”她回答道:“如果你喜歡,我可以低一點的價格賣給你一袋,以報答你送我回家。”

就算白送我也不要。“不了,謝謝。”我說。我將她安全地送到了家,然後驅車返回。

一到家,我便倒在了牀上,我太累了,也許我該午休片刻。但又一次,松鼠的騷動聲在我頭頂響起。這還沒到半夜呢!我憤憤地想,它們就不能讓我有片刻的安寧嗎?

突然,就像被一個山核桃猛地砸中了腦袋,我靈光一閃:我明白了,財富就在我頭頂上!我從牀上一躍而起,衝出屋子。我看到了,就在我的窗臺下,已經積了厚厚的一大片山核桃。20美元一袋,我欣喜地想,只要賣出四袋就夠付下週的房租了。而事實上,地上的山核桃的數量已足以讓我清償所有的債務。

幾年時間很快過去了,我的生活正慢慢好轉。而真正讓我對生活充滿感恩的,並不是那些山核桃,而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它們就住在樹上,它們告訴我們:上帝就在我們身邊。

16、“我”爲什麼覺得山核桃砸落在屋頂上的聲音像“魔音”?(4分)

答:

17、文中劃線的兩處,分別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4分)

(1)你喜歡吃山核桃嗎?

答:

(2)我僵硬的笑了笑

答:

18、文中寫閱讀《聖經》這件事與山核桃有什麼聯繫?請簡要分析。(4分)

答:

19、最後一段寫“生活慢慢正好轉”並讚美松鼠是“天使”有什麼作用?(6分)

答:

六、語言表達(12分)

20、“荊軻刺秦王”發生於公元前227年。想象一下,事後如果你是秦國記者,請用一句話簡要報道此事(不超過十五個字):(4分)

公元前227年×年×月, □□□□□□□□□□□□□□□

21.對聯知識(4分)

《詩經》、《孟子》、《水滸傳》《紅樓夢》等文學名著薰陶了中華民族,使華夏文化積澱了深厚的底蘊。請選擇你熟悉的一部中國文學名著,結合作品內容或你的感悟,補全下聯。(注:要按對聯的要求答題,否則不得分)(4分)

上聯:讀《水滸》,明俠肝義膽;

下聯:□□□,□□□□□

22.“2010年大學聯考作文錯一字扣1分。”教育部考試中心出臺的新規定引起了考生和家長的極大關注,請你根據提供的情景各寫一句話。要求:語言準確、生動、得體,每條字數不少於30字。(4分)

(1)情景一:表示驚訝

答:

(2)情景二:表示欣喜

答:

七、作文(60分)

2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首詩這樣寫道:“一個微笑,花費很少,價值卻很高,給的人幸福,收的人回報。一個微笑,僅有幾秒,就轉瞬即逝,留下的回憶,終生美好。”可是,在文明進步的今天,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增大,有人評價說:“這是一個‘微笑缺失的時代’”。

你是在微笑着面對生活的嗎?你的心中留下了他人微笑的痕跡嗎?請拿起你手中的筆,記下這動人的瞬間吧。

請以“微笑”爲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選;②立意自定;③文體不限。

【參考答案】

1、C (A、菲(fěi)薄 B、飼(sì)養D、椽chuán、蕈xùn

2、D (A、懲戒 B、殞身不恤 C、膽戰心驚)

3、B (A 韜光養晦,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C白駒過隙,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D差強人意大體上能使人滿意,)

4、A (“適合養狗的條件”,句式雜糅)

5、A (B “安慰她”後面的冒號應爲逗號。 C 應爲英國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 D應爲最後的句號在引號之外。

6.C (在原文中,此句表述對象是“人名文化”,而非“姓名文化”,概念的外延擴大了)

7.C (從原文“新莽禁用雙字”可知,“二字人名……直備受古人推崇”有誤)

8.B (A“在我們源於上古的5000多個姓氏中”曲解原意,原文第2段的表述是“在我們的5000多個姓氏中,大多源於上古”。 C“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歷史更悠久”誇大其詞,原文第5段的表述爲“我們的人名文化歷史也很悠久”。D從原文第6段可知,“顯示民族倫理精髓”的只是“家諱”,並不包括“社會避諱”)

9.B (“清朝是我國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個朝代”的推斷缺乏事實依據)

10.D (A令:使,讓;B累:連續,積累;C直,通“置”,安置;也可認爲是“值”,似乎更合理。)

11.A (A第一個“之”助詞,的,第二個,用在主謂之間,不譯;B“乃”動詞“是”

C兩個“怪”都是意動用法“以……爲怪”D介詞 ,對於)

12、B(“因此而官至吏部尚書”錯,文中無此信息。選C也可以,因爲馬周沒有討好皇帝的意思,他只是“有機辯,能敷奏,深識事端”,才受到皇帝的賞識的。但評分時按B給分。)

13、(1)當時唐太宗下詔讓百官上奏談論朝政得失,馬周替常何陳述了有利於國家百姓的二十多件事情(3分)

(2)唐太宗當天就召見馬周,過一會兒還未到,總共四次派使者去催促。等到馬周前來拜見,太宗與他談話談得非常高興(4分)

(3)我近來任用他所推薦的人,多數都能合我的心意。(3分)

14、(1)分別從視覺、嗅覺、觸覺、聽覺四個方面寫出了他對大海的感受。

(2)擬人;這首詩反映了詩人對大自然壯觀的驚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學,表現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15、狄更斯、戴望舒、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16、這種聲音讓“我”無法正常休息(2分),這種聲音讓“我”清醒地想着自己的債務,以至於幾乎崩潰。(2分)

17、(1)老婦人希望“我”喜歡吃山核桃,以便便宜賣給“我”,表達自己的謝意。(2分)

(2)“僵硬”是“我”聽到山核桃就聯繫到“魔音”而討厭,“笑”是出於對老婦人的禮貌。(2分)

18、閱讀《聖經》是爲了尋求心靈的安慰,讓“我”暫時擺脫山核桃的噪音帶給我的恐懼(2分);書中“不要爲明天憂慮”的箴言爲下文“我”送老婦人回家的事和“我”發現山核桃的價值做了鋪墊(2分)。

19、照應標題和前文(2分);欲揚先抑,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2分);松鼠幫“我”渡過了難關,讓“我”明白了“永遠不要絕望,機會可能就在身邊”的道理。(2分)

20、(謀刺我王之燕匪被當場斬殺;燕國刺客荊軻被擊斃於咸陽宮)(事件2分,立場2分)

21.(1)答案示例1:品《紅樓》,識假意真情。答案示例2:覽《論語》,知古聖今賢(4分,聯句完整方能得分)

22.(1)情景一:表示驚訝

答:啊,這是真的嗎?那可真是一字千金,這可給大家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廣大師生一時間能不能適應呢?(2分)

(2)情景二:表示欣喜

答:啊,這真是太好了,這規定可以改變長期以來忽視母語的現象,學生應該要重視語文基本習慣的養成。(2分)

23、略

附參考譯文:

馬周,博州茌平人。貞觀五年,他到京師長安,住在中郎將常何家裏。當時唐太宗要百官上書講政事得失,馬周替常何陳述了有利於國家百姓的二十多件事情,讓常何上奏朝廷,事事都很合太宗心意。太宗奇怪常何會有這樣的才能,便問常何,常何回答說:“這些並不是我想出來的,而是我家裏的一位賓客叫馬周的人代我寫的。”太宗當天就要召見馬周,馬周還沒有趕到,便派使者催促了四次。到謁見時,太宗同他談得很高興。便把他安置在門下省,授予監察御史的官職,後來升遷到中書舍人。

馬周機敏善辯,長於陳奏,對事情瞭解得很清楚,所以講的話都符合實際。太宗曾說:“我對馬周只要一刻不見面,就很想念他。”貞觀十八年,馬週一直升遷到中書令,兼任太子左庶子,身兼朝廷和東宮的官職。他處理事情公平允當,很受當時人讚譽。後來又兼代吏部尚書職務。太宗曾對侍從的大臣說:“馬周看問題敏捷,辦事慎重周到。至於評論人物,能秉公直言,我近來任用他所推薦的人,多數都能合我的心意。他對我既忠誠又親近,我定要依靠他來共同地把政事辦好。”

高一上冊期會考試語文試卷 篇2

一、積累與運用(8分)

1.填空題(6分,每空1分)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頤《愛蓮說》)

(2)蒹葭萋萋,。所謂伊人,。 (《詩經·》 )

(3)東晉陶淵明是一位精神上超脫世俗利害,淡然自足的詩人,在《飲酒》中他寫了“,”的詩句,表達自己身居世間而對爭名逐利的官場冷漠和疏離,獲得了寧靜的生活。

2.選擇題:依次填入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作爲一條商業通道,“絲綢之路”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商業貿易上,可實際上,它的歷史作用卻遠遠超出經濟交流的。而今天,“絲綢之路”所經地帶又重新成了的所在。

A.界限 舉世矚目   B. 界限 舉足輕重

C.範疇 舉足輕重   D. 範疇 舉世矚目

二、閱讀(62分)

(一)閱讀下文,回答3-7題。(15分)

(1)在國外時看到,人們對時事做出價值評判時,總是從兩個獨立的方面來進行:一個方面是國家或者社會的尊嚴,這像是時事的經線;另一個方面是個人的尊嚴,這像是時事的緯線。回到國內,一條緯線就像是沒有,連尊嚴這個字眼也感到陌生了。提到尊嚴,英文是"dignity",這個詞不僅有尊嚴之義,還有體面、身份的意思。

(2)中國歷史上有過皇上對大臣施廷杖的'事,無論是多大的官,都可能受到如此當衆羞辱,高官尚且如此,遑論百姓。除了皇上一人,沒有一個人能有尊嚴。有一件最怪的事是,按照傳統道德,挨皇帝的板子倒是一種光榮,文死諫嘛。說白了就是:無尊嚴就是有尊嚴。此話如有任何古怪之處,罪不在我。到了現在,已經不用見官下跪,也不會在屁股上挨板子,但還是缺少個人的尊嚴。

(3)每到春運高潮,大家就會在傳媒上看到一輛硬座車廂裏擠滿了人,廁所裏也擠了人。談到這件事,大家會說國家的鐵路需要建設,說到鐵路工人的工作難做,提到安全問題,提到所有的方面,就是不提這些民工這樣擠在一起,好像一個團,完全沒有了個人的尊嚴──彷彿這件事很不重要似的。當然,只要民工都在過年時回家,火車總是要擠的;誰也想不出好辦法。但個人的尊嚴畢竟大受損害;這件事總該有人提一提纔對。

(4)另一件事現在已是老生常談,人走在街上感到內急,就不得不上公共廁所。一進去就覺得自己的尊嚴一點都沒了。現在北京的公廁正在改觀,這是因爲外國人到了中國也會內急。假如外國人不來,廁所就要臭下去;而且大街上改了,小衚衕裏還沒有改。北京的某些街道很髒很亂,總要到某個國際會議時才能改觀。不雅的景象外人看了丟臉,沒有外人時,自己住在裏面也不體面──這後一點總是被人忘掉。

(5)作爲一個知識分子,我發現自己曾有一種特別的虛僞之處,假如我看到火車上特別擠,就感慨一聲道:這種事居然可以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土地上!假如我看到廁所特髒,又長嘆一聲:唉!北京市這是怎麼搞的嘛!這其中有點幽默的成份,也有點當真。我的確覺得國家和政府的尊嚴受到了損失,併爲此焦慮着。當然,我自己也想要點個人尊嚴,但以個人名義提出就過於直露,不夠體面──言必稱天下,不以個人面目出現,是知識分子的尊嚴所在。當然,現在我把這作爲虛僞提出,已經自外於知識分子。但也有種好處,我找到了自己的個人面目。但中國忽視個人尊嚴,卻不是我的新發現。從大智者到通俗作家,有不少人注意到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現象:羅素說,中國文化裏只重家族內的私德,不重社會的公德公益,這一點造成了很要命的景象;費孝通說,中國社會裏有所謂"差序格局",與己關係近的就關心,關係遠的就不關心或少關心;結果有些事從來就沒人關心。龍應臺爲這類事而憤怒過,三毛也大發過一通感慨。指出這個現象的人,或是外國人,或曾在國外生活過,又回到了國內。沒有這層關係的中國人,對此渾然不覺。環境髒亂的問題,火車擁擠的問題,社會秩序的問題,人們倒是看到了。但總從總體方面提出問題,講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尊嚴。其實這些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削我們每個人的面子──對此能夠渾然無覺,倒是咄咄怪事。

(6)人有無尊嚴,有一個簡單的判據,是看他被當作一個人還是一個東西來對待。這件事有點兩重性,其一是別人把你當做人還是東西,是你尊嚴之所在。其二是你把自己看成人還是東西,也是你的尊嚴所在。擠火車和上公共廁所時,人只被當身體來看待。這裏既有其一的成份,也有其二的成份;而且歸根結蒂,和我們的文化傳統有關。

(7)說來也奇怪,中華禮儀之邦,一切尊嚴,都從整體和人與人的關係上定義,就是沒有個人的位置。我的想法是:一個人獨處荒島而且誰也不代表,就像魯濱孫那樣,也有尊嚴,可以很好的活着。這就是說,個人是尊嚴的基本單位。知道了這一點,火車上太擠了之後,我就不會再擠進去而且渾然無覺。

(有刪減)

3.閱讀第(1)段,請寫出“獨立”一詞在文中的含意。(2分)

4.選擇題: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項是()(3分)

A.作者以春運高峯民工在車廂內擁擠處境爲例,指出完全沒有個人尊嚴是很重要的事。

B.作者認爲北京公廁與街道景觀的改善是管理者顧及城市和國家在外人眼中的印象,而不是國人個體的尊嚴。

C.作者說“找到自己的個人面目”的意思是我看到了自己曾經的虛僞。

D.“人”和“東西”是區分有無個人尊嚴的判斷依據。

5.閱讀第(4)段,請概括“一箇中國特色現象”的實質。(2分)

6.結合全文,闡述第(2)段中作者論說古代中國的內容在文中的作用。(5分)

7.從全文來看,以下對文章內容與結構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本文開頭作者闡明對時事作出價值評判的兩個方面既有國家和社會尊嚴,也有個人的尊嚴。以此明確個人的尊嚴在價值判斷中應有的位置。

B.作者列舉的現代中國社會缺少個人尊嚴現象多是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爲常的事例,這些事例不僅論證國人缺少個人尊嚴的觀點,也具有喚醒國人正視問題的啓蒙作用。

C.作者通過比較一些學者和作家評價中國社會特有的現象論斷,認識到中國傳統的文化心理造成國人認識個人尊嚴問題的阻礙。

D.文章最後,作者強調個人是尊嚴的基本單位。所謂“基本”,指的是一切尊嚴的定義除了從整體和人與人的關係上定義,還必須從個人上定義。

(二)閱讀下文,完成8—11題。(15分)

馬纓丹翻身

林清玄

(1)臺北市區的安全島上,行人道旁,開滿了一大片紫的、黃的、白的、紅的小花,繁華美麗。

(2)近一看,才發現是馬纓丹花,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馬纓丹竟已瀰漫了整個城市。

⑶馬纓丹攻略了城市,使我感到驚奇,那是因爲馬纓丹原是鄉間極爲粗賤的花,蔓生於田野、坡地與林間,雖然它的花朵很美,有如散落的小星星;它的花期很長,從春天可以一直開到冬天 。但是,它一向不爲人喜。

⑷馬纓丹不受歡迎,有很大部分來自它的名字。在鄉下,我們叫它“死人花”,那是因爲馬纓丹的花會發出一種怪味,似香非香,又經常蓋滿了墳地。其次,是它的生命力太強了,稍不留意,就會搶去作物的生機,對於這種除之不盡的花,鄉人都會感嘆地說:“有夠臭賤!”

⑸像馬纓丹這種花,在臺灣鄉下是不登大雅之堂,既不會被植於花園,也不會被種於庭院。

⑹與馬纓丹一字之差的金合歡 ,又叫做“馬纓花 ”,待遇是大有差別的。鄉下人認爲,有如煙火盛放的金合歡,充滿了喜氣;而同樣盛放如煙火的馬纓丹,則充滿了穢氣。

⑺馬纓丹不管別人的眼光,自興自謝,猶枯猶榮。

⑻小的時候,我對這些被人離棄的花,有着難言的同情,常常剪下滿滿的小花,丟入庭前的水缸,水缸霎時熱鬧,映着天光雲影,使我不禁爲那不凡的美而癡了。

⑼美麗的馬纓丹只有天地,沒有是非。俗人俗眼看這種花,只是泄露了自己的粗鄙,於馬纓丹又有何損失呢?

⑽在城市裏,我經常漫步於馬纓丹盛開的街頭,這使我感到喜悅,也感到澄明。喜悅的是,馬纓丹終於翻身了,曾有更多更多的人欣賞到馬纓丹的美,趨近一聞,它有獨具的味道,非香是香,在強調風格與自我的城市,馬纓丹的確是風格獨具、自我強烈的花。

⑾使我感到澄明的是,時間與空間的對待並不是單一而絕對的。三十年前的鄉間看見的,是粗賤醜怪;三十年後的城市,卻是繁華美麗的。我們的人生不也是這樣嗎?在某一個時間點上,我們的美與價值被忽略了;但只要我們堅持着美與價值,在另一個時間點上,我們的光輝就會確立。在某一個空間上,被視之爲怪的,像竹林七賢、揚州八怪,歷經千年之後,人們才大夢初醒,看見他們的先。

⑿內心澄明的人,不會爲一時一地的評價,或一時一地的曲解,而改變自己美好的初衷。千山飛越、萬里孤鴻。在旅途上,人們往往要從縹緲的鴻影、雪泥的鴻爪去意見鴻,但能意見者衆,能意會者寡;能一瞥者多,能驚鴻者少。

⒀有人欣賞,我能站在都城最熱鬧的街頭,與人心心相印;無人欣賞,我也能站在最孤寂的荒地,與天地精神相照。

⒁我是一枝非凡的馬纓丹,有的人認爲我不宜供養佛堂,我知道那是他們的鼠目蛙見;我不在佛堂供養,我在山間供養,佛無所不在,無分別見。

⒂我是一枝美麗的馬纓丹,有的人認爲我不能作爲情人愛的信物,我知道那是他們的意韻不足;我不成爲花束做信物,我立於永恆之河邊見證。

⒃我是一枝清雅的馬纓丹,有的人認爲我不宜作爲茶道的瓶花,我知道那是他們的道未會通;我不只在花瓶、不只在茶堂,在天地的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清雅。

⒄或者叫我馬纓丹,或者不是。

⒅我是散落的點點繁星,你走過的風中,一直都有我的消息!

8.本文“馬纓丹翻身”的說法貼切生動,請具體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

9.聯繫全文,分析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0.根據對第(11)段劃線句的理解,從古今中外名人中舉一例進行分析。(4分)

11.本文結尾使用人稱轉換,作者借馬纓丹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態度?(3分)

(三)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2-14題。(7分)

嚴鄭公①宅同詠竹

杜甫

綠竹半含籜②,新梢纔出牆。

色侵書帙③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注】①嚴鄭公:即嚴武,受封鄭公。 ②籜(tuò):筍殼。 ③帙(zhì):包書的布套。

12.本詩就體裁而言,屬於詩。(1分)

13.對這首詩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首聯寫新發之竹,作者化靜爲動,用“含”、“出”把竹的生長過程寫活。

B.頷聯選取竹“色”給人的感受,着力寫竹陰的涼爽怡人,讓讀者彷彿置身於竹蔭中,品着清涼的美酒。

C.前兩聯從視覺角度寫竹,頸聯增加了嗅覺角度的描摹,都表達了對竹的讚美。

D.本詩寫物抒懷都緊扣竹的特點,風格上體現了杜甫一貫的沉鬱頓挫的詩風。

14.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箇中有我也。”鑑賞這首詩最後一聯的藝術手法以及表達的情感。(4分)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回答15-18題。(12分)

種樹郭橐駝傳

柳宗元

⑴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雲。

⑵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爲觀遊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⑶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爲哉!”

⑷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

⑸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爲官戒。

15.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名我固當(2)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

16.下列句中加點詞用法不同的一項是()(2分)

A.駝業種樹非有能碩茂之也

B.病僂,隆然伏行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

C.旦視而暮撫而木之性日以離矣

D.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以夭梅病梅爲業以求錢也

17.把第(4)段畫線句譯成現代漢語。(4分)

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18.柳宗元在散文創作中主張“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現實,富於革除時弊的批判精神。聯繫第(3)、(4)段,分析本文是如何由種樹聯繫現實的。(4分)

(五)閱讀下文,回答19—22題(13分)

冷泉亭記

白居易

⑴東南山水,餘杭郡爲最;就郡言,靈隱寺爲尤;由寺觀,冷泉亭爲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遁形。

⑵春之日,吾愛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夏之夜,吾愛其泉渟渟,風泠泠,可以蠲煩析酲,起人心情。山樹爲蓋,岩石爲屏,雲從棟生,水與階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於牀下;臥而狎之者,可垂釣於枕上。矧又潺湲潔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見輒除去。潛利陰益,可勝言哉?斯所以最餘杭而甲靈隱也。

⑶杭自郡城抵四封,叢山復湖,易爲形勝。先是領郡者,有相里君造虛白亭,有韓僕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觀風亭,有盧給事元輔作見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後作此亭。於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謂佳境殫矣,能事畢矣。後來者雖有敏心巧目,無所加焉。故吾繼之,述而不作。

⑷長慶三年八月十三日記。

【注】①四封:四邊疆界。②領郡者:擔任州刺史的人。③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

19.本文體材爲“記”,請寫出國中課文中所學的一篇“記”。(2分)

20.閱讀第⑵段,請賞析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3分)

21.根據文意,請分層概括冷泉亭“最杭州甲靈隱”的原因。(4分)

22.本文題爲《冷泉亭記》而在文末寫“虛白亭”等四亭,簡析作者這樣寫的用意。(4分)

三、作文(50分)

請以“向遠處看”爲題,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文章(詩歌除外)。

參考答案

一、1. (1)濯清漣而不妖 (2)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秦風 (3)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2. D

二、(一)3. 對時事作出價值評判的兩個方面,地位同等,但不可相互取代。4. C

5. 一個有中國特色現象的實質是體面是給外國人的,國人有尊嚴的生活被輕視。

6. 作者以古代中國大臣當衆受廷杖羞辱,喪失個人尊嚴和“文死諫”的無尊嚴反是有尊嚴的政治現象,論證中國人不論貴賤都少有個人尊嚴的觀點。(2分)結構上,自然引出現代社會的問題,古今形成比較,(1分)從而說明缺少個人尊嚴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影響深遠,致使國人習以爲常,對待個人尊嚴麻木無覺。(2分))7. D

(二)8.運用了擬人手法。馬纓丹過去被視爲粗賤穢氣、難登大雅之堂,現在卻受到人們喜愛,種滿臺北市區。生動形象地將馬纓丹的際遇擬作起伏的人生,表達了作者的唏噓。

9.說明馬纓丹不受歡迎的原因。行文結構上欲揚先抑,先寫人們過去對馬纓丹的厭棄不屑,爲下文表達對馬纓丹的喜愛讚美之情蓄勢。

10.舉例正確1分(如舉“竹林七賢”、“揚州八怪”,必須具體到個人)。分析扣住其在某個時空點上,價值被忽視埋沒,時移世易之後價值被肯定(分析準確詳細3分;僅照搬原文說理語句,人物事例不展開1分)。

11. 追求清雅澄明脫俗的美好內心世界;毫不在意別人的評價和曲解;堅持自我,不改初衷。

12. 律詩/近體詩13. D

14. 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1分),借惜竹表達應當尊重天性,順應物性之自然(1分);希望統治者呵護人才,讓人才得以施展抱負(也可以理解爲作者以竹自況,期待朝廷能提攜自己,使自己能實現報國的理想)(2分)

15. (1)確實,的確 (2)大概16. A

17. 我們老百姓停止吃飯來慰勞公差尚且沒有空,又用什麼來使我們的生產繁榮、使我們的生活安樂呢?所以就困苦又疲乏了。(得分重點:飧饔、何以、蕃、安、病)

18. 本文運用類比手法,借郭橐駝談種樹之法在於順應樹木生長的規律,類比到爲政治民應順應民意,使民修養生息。借“他植者”過於殷勤的種樹方法最終失敗,類比官吏們繁政擾民的現實,表達了強烈的諷刺和批判。

(五)

19.《小石潭記》《岳陽樓記》《桃花源記》三篇任寫其一。

20.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寫出遊者在冷泉亭中可得親水之樂,表達作者對亭中悠閒逸樂生活的歡喜。

21.冷泉亭的草木茂盛,泉水清冷,令人神清氣爽;奇佳的地理位置,使遊者得親水之樂,寄託高潔超脫的志趣;清冷柔滑的泉水,使人見之去俗。

22.從宏觀上揭示冷泉亭的美妙,說明冷泉亭和其它四亭相望,構成不能再有任何增減的佳境。也藉此說自己作爲地方官不再建亭的原因。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