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國學達人挑戰賽題庫

國學是重塑中國企業文化的優秀基因,蘊涵着豐富的“財富哲學”。2016年山東國學挑戰賽即將開始了,同學們趕緊來報名參加吧!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推薦的是國學達人挑戰賽題庫及答案!

2016國學達人挑戰賽題庫

1.簡述《桃花源記》的思想內容。

文中虛構的“世外桃源”,既有儒家幻想的上古之世的淳樸,也有老子宣揚的“小國寡民”社會模式的影子,其中鄉村景象的描繪,又用作者的田園詩意境相似。可以說,它既是作者依據他的社會理想所作的美好想象,也代表了那個動亂時代廣大民衆對太平社會的嚮往。

2.簡述庾信前後期詩風的不同。

庾信以出便西魏爲界,分爲前後兩個不同的創作時期,特色明顯不同:

(1)前期生活在南朝,多綺豔之作,辭藻華麗,善用對偶,代表作是《奉和山沲》。

(2)人北方後,因羈旅他鄉,身處異國,時刻有一種故國之念、歸家之思,情緒低沉、蒼涼,代表作是《擬詠懷》。

3.簡述“永明體”(新體詩)的歷史地位。

(1)新體詩(永明體)的出現是詩歌發展的必然,也是詩歌發展的必然要求。魏晉以後,詩歌向美文發展,要求的辭采、用典等都業已具備,但需要音律的配合,永明體的出現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

(2)永明聲律說爲齊樑詩歌的藝術形式提供了新的貢獻。因爲規定詩歌語言的聲韻聲調,使詩歌具有諧美的音樂性,使詩人能有意識地掌握運用聲律,增強藝術效果,具有非常積極的進步意義。同時,它的出現也爲唐代近代詩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和創作上的基礎。

4.簡述南朝樂府民歌的藝術特色。

(1)格調明快、清新,不僅再現了江南的自然風光,同時也表現了南朝婦女的浪漫情懷和對美好愛情的追求。

(2)語言清新流暢,多用雙關語和諧音,比較含蓄、婉轉,耐人尋味。

(3)形式上,多爲五言四句,語短情長。

5.簡述北朝樂府民歌的內容。

(1)反映北國風光、塞外人情。

(2)反映北方的尚武精神和豪俠之氣。

(3)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

(4)反映婚姻與愛情。

6、簡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內涵

答:此處的“罷黜”和“獨尊”,不是指禁止其他學派的存在,而是在官學中只以儒家爲尊。此處的“儒術”,已經是根據漢帝國長治久安的需要,兼容了法家、名家、陰陽家等學派的合理成分的新儒學這是中國學術文化和政治文明一次成功的轉型

7、董仲舒學說和思想的特點是什麼?

答:第一、以革除“秦敝”,重振王道,追求國家長治久安爲目標。

第二、在闡述其思想源泉和理論依據時,充分尊重孔子思想的原意,並從歷史(縱向)和現實(橫向)兩個層面的對比分析中揭示漢朝健康發展所需要正視和解決的問題,並提出解決之道。

第三、其學術、思想在理論和運用兩個層面都深刻而系統。但理想主義氣息過重,所以使他曲高和寡。

8、朱熹是如何論述“民富”與“君富”的關係的。

答:

(1)“民富,則君不至獨貧;民貧,則君不能獨富。有若(孔子弟子)深言君民一體之意,以止公之厚斂,爲人上者所宜深念也。” 民富具有邏輯上的優先性。

(2)“富其君者,奪民之財耳,而夫子尤惡之。”批判鞭撻那些爲了滿足君主私慾而恣意搜刮百姓的官員。

9、民本主義思想在朱熹的政治生涯和學術思想中有何鮮明體現

答:

(1)朱熹的“天理”所欲去的“人慾”首先是針對以皇帝爲代表的上層統治階級而不是廣大民衆的。

(2)朱熹爲官始終注重民生疾苦,注重社會財富的分配和司法活動的公正合理。

(3)朱熹最痛恨和一有可能便予以制裁、約束、引導的都是那些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觀念上對普通民衆巧取豪奪、濫施淫威的社會階層(貪官污吏和豪強、奸商)。

(4)朱熹的教育活動全面體現孔子的“有教無類”原則。

(5)朱熹的教育思想中的富人教育觀十分珍貴。這是實現他的民本主義願望的一種內在要求

(6)宋朝皇帝普遍濫用大赦,朱熹對此表示反對。但其出發點主要是體恤貧弱民衆的疾苦。

(7)朱熹爲官的風格是“親民”和“愛民”。當然民衆也敬愛他。

10、老子在《道德經》第22章中曰:“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請你加以簡要的解讀?

答:老子告誡人們,委屈反而能保全,彎曲反而能伸直;低窪反而能充盈,陳舊反而能更新;少取反而有收穫,貪多反而會迷惑。其實這是老子希望人們牢記:“物壯則老”、“否極泰來”、“物極必反”的道理,在生活中應當採取一種低姿態,切莫強勢以對,“強兩者不得其死”。

11、老子在《道德經》第42章中曰:“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答:老子這段話,是典型的唯物辯證法思想,是中國人最崇尚的人生哲學,即事物或因外部條件有所不足反而促其發展良好,事物或因外部條件很好反而成爲其發展的束縛。比如兩棵樹,一棵缺乏人照理,飽經風霜雨雪,反而有了更強的生存能力;一棵被人細心呵護,百般照料,反而變得嬌弱,經受不起風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因此,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而內因纔是變化的根本。

12、老子在《道德經》第8章中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句話對你有什麼啓迪?

答:老子讚賞“水”的性格、品德和行爲。指出水具有滋潤萬物,又不與萬物相爭的品格。他認爲人類要效法“水”的品德,做到如水般的胸懷,寬廣無邊、清湛悠然;學習流水的心態,擇谷而據、謙虛卑下、不與人爭;爲人重信,如潮汐一般,起落守時。當然,像水以一樣甘居 “柔弱”,並不是要人們虛弱、脆弱、懦弱,而是要柔韌,因爲“柔韌”內含一種不斷積蓄髮展壯大的力量,勢必將來會戰勝強大。

13、老子在《道德經》第19章中曰:“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這句話對你爲人處事有什麼啓發?

答:爲人要行爲單純,內心淳樸;做事要減少私心,降低慾望。在老子看來,人不能過於思想複雜、心計太深,而貪慾太多會帶來無窮的痛苦合悲傷,如果能減少慾望,順應自然而不強作妄爲,身體和心靈就會安閒自在。而且貪慾過多,不僅會導致痛苦,而且會導致罪惡。正所謂“有求必苦,無欲則剛。”

14、老子在《道德經》第58章中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請簡述其中所蘊含的辯證思想。

答:在老子看來,福禍相因,福中潛伏着禍的種子,禍中常有福的因素,福禍是相依相生的。人生中,總會有低潮與高潮。在失落困頓中,我們不能只看到當下的艱難,被眼前的困境所威嚇,而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那樣就必定能擺脫困境;在春風得意時,也不能被一時的鮮花、掌聲、讚美衝昏了頭腦,而應該放下光環,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那些容易讓人迷失自我的名譽、地位,一邊再接再厲,獲得更大的成就。

15、莊子認爲,做人當“外化而內不化”,即內直外曲,這對你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有什麼思考?

答:莊子主張的“外化而內不化”,實際上強調,外化只是手段,內化則是目的。所謂“外化”就是爲人處事要圓潤,做到寬以待人、樂於助人、微笑示人、真誠動人;“內不化”就是要堅守原則,保持人格的獨立,不媚俗附貴,不趨炎附勢,以不偏不倚的態度保持內心的純正。

16、老子在《道德經》第49章中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對於善良的人和不善良的人,我們都要平等的對待他們。尤其對於不善良的人,我們更不要鄙視他、拋棄他,而要誘導他、勸助他改邪歸正,以促進人人向善,從而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

17、你如何理解理解老子的“道常無爲而無不爲”這句話的?

答:人們順從了自然大道,就會無災無害,甚至會永恆不朽;違背了自然大道,就會受到自然的懲罰,走向自已意願的反面。自然有其自身的規律,人爲地去改變它反而只能帶來惡果,要遵循自然,反對人爲束縛。

18、莊子在《至樂》篇裏所說的“至樂無樂,至譽無譽。”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做人要學會寧靜致遠、淡泊名利、榮辱不驚;慾望過多、追求過度,必然導致物極必反、樂極生悲。

19、莊子認爲,做人要“與時俱化”、“與物俱化”,請簡要說明其中的內涵。

答:就是要求人們隨時空的變化、事物的發展而變化發展,切莫固步自封、保守僵化,或逆潮流而動,不按規律辦事。

20、我國有哪些主要的地域文化?

答:歷經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澱,在中華文化的大家庭內部逐漸成長起了吳越文化、荊楚文化、嶺南文化、關東文化、齊魯文化、秦晉文化、海派文化、京派文化、伊斯蘭文化、藏傳佛教文化以及巴蜀文化等成員

21、巴蜀神話與遠古傳說中主要蘊含了哪些哲學、史學內容?

A、對生命永恆的想象和具體實現辦法的設計;

B、對創造美好生活的記錄;

C、大蛇崇拜(蚩、禹、蠶、蜀、巴等,都與蛇形長“蟲”有關)。

22、什麼是現代新儒學?

答:現代新儒學,是指五四以來,在強烈的民族危機刺激下,一部分以承續中國文化之慧命自任的知識分子,力圖恢復儒家傳統的本位和主導地位,在現時代新的生活方式之下對傳統儒學進行重新詮釋,並以此爲基礎來吸納、融合、會通西學,建構起一種“繼往開來”、“中體西用”式的思想體系,以謀求中國文化和中國社會的現實出路。

它主要是一種哲學和文化思潮,同時也包含着社會政治的內容。

23、現代新儒學思潮大致可以分爲哪三種類型?

答:一種是狹義新儒家,以接續孔孟道統,復興儒學爲已任,以服膺宋明理學,特別是儒家心性之學爲主要特徵。其中包括梁漱溟、熊十力、徐復觀、唐君毅、牟宗三等人;另一種是廣義新儒家,以馮友蘭、賀麟、錢穆爲代表;甚至一些不公然承認自己是新儒家,但其思想信仰已大部分認同儒家學說,力圖以儒家思想爲主體,吸收、融合西方哲學,謀求中國社會和哲學文化現代化的,也可寬泛地歸入其中。再一種則是儒家解釋學者,他們已放棄道統觀念,從不同的視角詮釋儒學的現代學術價值。

24、儒學的發生、發展大致經歷了哪六個時期?

答:

儒學大發生、發展大致經歷了6個時期:

先秦爲儒學的形成和初步發展時期;

兩漢爲儒學經學化的時期;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爲儒學的玄學化和儒釋道三教融合的時期;

宋明爲儒學理學化的時期 清代爲儒學的綜匯期

五四以後爲儒學的重構時期,亦即現代轉型時期。

25、現代新儒學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答:1920—1949:現代新儒學發展的第一階段

1950—1979:現代新儒學發展的第二階段

1980—2004:現代新儒學發展的第三階段

2004—至今:現代新儒學發展的第四階

26、“復興儒學”的含義是什麼?

答:所謂“復興儒學”,是指儒家思想不僅沒有過時,而且還代表了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發展的未來方向,因而通過弘揚、復興儒學,不僅可以解救中國,甚至可以解救世界。“復興儒學”的主張奠定了現代新儒學的總基調和總方向。

27、什麼是“儒家資本主義”?

答:所謂“儒家資本主義”,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學概念,針對東亞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思想文化特徵,是指中國傳統儒學的家族主義對經濟的影響。其實是對與歐美資本主義相比具有種種不同特徵的東亞地區工業文明體系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臺灣和地區的總稱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