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與上帝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兔子與上帝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兔子與上帝讀後感

兔子與上帝讀後感1

大家都知道,兔子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動物了,它們只吃草,不傷害任何動物。正因爲如此,它受到不少動物的傷害。終於有一天,兔子向上帝訴苦,先後提出了四個要求,分別把它變成鳥、魚、人和上帝,一個比一個過分。

把它變成鳥,卻成了獵人的目標;變成魚,可在大海里,大魚吃小魚的規則是該變不了的,它們整天過着東躲西藏的生活;變成人,人類卻爆發了戰爭,死的死,傷的傷;最後一個要求,兔子讓上帝把它也變成上帝,但上帝說:“上帝只能有一個,上帝多了也會打呀!”這是多麼富有哲理的話。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和兔子一樣,只注重不足,忽略優點。記得有一次上體育,老師讓我們說一個同學的優點,舉手發言的沒幾個。老師又讓說這個同學的缺點,同學們的手齊刷刷的舉起來,他的缺點好像多得數不清。

如果我是那一隻兔子,我會換一個角度去想:如果舉行跑步比賽,那我還比別人跑的快呢!

兔子與上帝讀後感2

原來每個人所渴望的,都是能被世界在乎,能被上帝眷顧。 埃莉諾說,全世界都拋棄了她。

她唯一的,可以稱作親人的摯友,詹尼彭,消失在一個爽朗的清晨,彷彿清夢一場,消失在埃莉諾的世界裏。可當埃莉諾看見自己的小木桌上放着的紙飛機,看見樓梯口的一頂黑色小風帽,以及草坪上大片芳香撲鼻的鮮花的時候,她意識到,這不是夢。

人們說,詹尼彭殺了人,埃莉諾不敢相信,這樣一位善良謙和的翩翩少年,怎會做出這樣的事?

可惜事實如此。埃莉諾說,她又成爲沒有親人的孤兒了。她將自己封閉了起來,她再也感受不到這個世界有任何的溫暖了。

“埃麗諾,振作起來,你還有我!”“你是誰?”“我是上帝,我是一隻兔子。”“兔子?你是上帝?”“對,埃麗諾,你還有我,我就是你的上帝,你瞧,連上帝都還愛着你,你還有什麼可孤獨的?”

是啊,這隻名爲“上帝”的兔子,出現在埃麗諾身邊,給予她在最孤獨時需要的愛與溫暖,無時無刻不鼓勵着她,儘管這真的很不可思議,可這隻名爲“上帝”的兔子,的的確確改變了埃麗諾的一生,她變得重新開朗,歡樂起來。

全世界有成千上萬,甚至幾百、上千萬的孤兒,他們流離在各個街巷,身上穿着僅能起遮蔽作用的破布衣裳,卑微地向每一個過往的行人祈求着一塊被咬過的餅乾或是一塊發黴的饅頭。

他們來自哪裏?

有人因親人的離世而被迫乞討,有的因地震、海嘯喪失家庭甚至喪失行動力。今年暑假的九寨溝地震,幾年前的青海玉樹地震,乃至更久之前的汶川大地震,這些巨大的災難後,家破人亡的孩子們能去哪裏?又有誰去收留他們?可現在的人們啊,卻吝嗇到不願施捨一元錢,可當他們購買上千上萬的品牌服裝,各類手機電腦時,卻是“大方至極”。

我替這些被世界遺忘的孩子們可憐,更替那些愚昧的人們可恥。

那些孤兒們需要的是什麼?是我們每個人看起來似乎不足掛齒的關心與呵護。只是一個微笑,或許他們就不會封閉自我,甚至做出極端的,讓人不願面對的行爲。

不是他們生性孤僻,而是這世界太冷漠。

就像埃莉諾一樣,他們失去了至親、夥伴,在同齡的孩子們還在父母的懷抱中撒嬌打鬧的時候,他們被迫走上了陌生的世界,而他們,又能依靠誰呢?我們身上流淌着相同的血液,難道我們連簡單的一個問候都做不到嗎?即使是撿起了主人拋出的球的'寵物狗,也會搖着尾巴渴望主人的一句讚揚,動物如此,一羣未經世事的孩子又何嘗不需要關愛呢?

《當上帝是隻兔子》中,那隻名爲“上帝”的兔子對埃莉諾的關愛讓我明白,我們也需要做孤兒們的“上帝”,履行“上帝”的義烏,去主動關心,關愛他們的成長,撫慰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來自世界的溫暖。

“總有一個上帝愛着你”,或許,曾經你也遇到過這樣一個“上帝”呢?

兔子與上帝讀後感3

任何生物,只要生存就會競爭。任何生物,都會有優點與不足,都會有利弊的兩面。我們不能只看不足,其忽略了優點。這就是《兔子與上帝》一書給我的啓示。大家都知道,兔子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動物了,它們只吃草,不傷害任何動物。正因爲如此,它受到不少動物的傷害。終於有一天,兔子向上帝訴苦,先後提出了四個要求,分別把它變成鳥、魚、人和上帝,一個比一個過分。但每一次兔子都覺得不滿足,不快樂。它的最後一個要求是讓上帝把它也變成上帝,但上帝說:“上帝只能有一個,上帝多了也會打呀!”這是多麼富有哲理的話。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和兔子一樣,只注重不足,卻忽略了優點。記得有一次,校長給我們上品德課,他讓我們說一個同學的優點,我們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他的什麼優點。校長又讓我們說說這個同學的缺點,同學們的手齊刷刷的舉起來,說了一大堆缺點,簡直是十個指頭也數不完。那位同學難堪地低下了頭。校長語重心長地說:“同學們,他真的就沒優點嗎?因爲大家從一開始只看到他的缺點,卻忽略了他的優點。你們錯了,每個人都有優點,當然也會有缺點,可你們只看他缺點不看優點,說明你們自大。其實你們只要換個角度去想想,相信你們一定會看到他的優點的。”聽了校長的話,我們都陷入了沉思。

真的,凡事,換一個角度去想會有更大的收穫!

兔子與上帝讀後感4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人或兔子都會爲了生存而競爭。因爲競爭、因爲好勝,我們總是隻看到別人或者自己的缺點,而發現不了自己或者別人的優點,這就是我從《兔子與上帝》這篇文章中悟出來的道理。

大家都明白,兔子是世界上最善良、可愛的動物,他只吃草,從來都不傷害任何人,所以經常受到別的動物的傷害,終於有一天,他實在是忍無可忍了,就去找上帝,要求上帝把他變成鳥。他從鳥開始,到魚、再到人,最後要求上帝把他變成“上帝”。

一開始,兔子變成了鳥後,真是開心啊,以爲一切從此改變,可變成鳥後沒多久,兔子就發現天上有老鷹要吃他,樹上有毒蛇要咬他,真是躲無處可躲,藏無處可藏,所以他又來求上帝讓他變成魚;上帝又同意了,立刻又把他變成了魚,可不到幾個月,兔子又來找上帝,認爲水中“大魚吃小魚”,也不好,要求上帝把他變成萬物之靈“人類”;可變成人類後又過了不久,兔子又來找上帝說:“我不做人類了,人類正在互相殘殺,我要做一個偉大而萬能的上帝!”上帝不答應,說:“上帝多了也會打架。”

一年級時上過一堂非常有趣的課,讓我一直記憶猶新。老師先讓同學們指出別的同學的不足之處,同學們說起來就像停不下來的機關槍,“嗒!嗒!嗒!”地說個不停,真是沒完沒了啊。可一會兒,老師再讓同學們說一說其他同學的優點時,這回可不行了,大家是結結巴巴,半天說不出個一二三來,爲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爲我們只注意了缺點,就沒了優點。

大雕刻家羅丹說過:“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兔子因爲發現不了自己的長處,所以就會煩惱,要是兔子當時想:我跑得多快啊,能逃過如此多的猛獸追捕,那麼他就會爲身爲兔子而自豪了。

這個故事更是要告訴我們,我們不能象那隻兔子那樣,我們要不斷髮現別人的長處,更要發揮好自己的長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自信,才能更容易戰勝以後遇到的各種困難。

兔子與上帝讀後感5

無論人或兔子,只要有生存就會有競爭。而任何東西都會有優點與不足,都有利與弊的兩面。我們不該只看不足,而忽略了其優點。這就是《兔子與上帝》這篇文章給我的啓示。

大家都知道,兔子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動物,它只吃草,而從不傷害他人。正因爲如此,它受到了不少動物的欺負。終於有一天,兔子向上帝苦訴,一共先後提出四次要求,分別要求上帝把它變成鳥、魚、人和上帝,要求一個比一個過分。原因是鳥會被老鷹抓,會被毒蛇咬;大海里都有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鬥爭;人類就更不用說了。對於兔子最後一個要求,上帝只說了一句話:“上帝只有一個,多了也要打架。”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像兔子一樣呢?有一次老師給我們上課點了全班最差的一個同學的名字,然後叫我們說說他的優點,我們想了老半天也沒有想出來。接着,又叫我們說那個同學的缺點,大部分同學想都沒有想就說了一大堆。爲什麼同學們會有這樣的反應呢?羅丹也曾說過:“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如果兔子當時想到:我跑的很快,其它動物都抓不到我,它就不會抱怨了。

兔子與上帝讀後感6

似乎我對英國甚至歐洲的小說比較感興趣,如剛讀完的《一天》,這次我在網上搜索英國暢銷書,然後這本書就蹦出來了,像一隻兔子,據說這本書是20xx年英國的最暢銷書,連英國的衛報,泰晤士報都紛紛推薦,於是我看是一種莫名的好奇看了這本書。

一口氣讀完了,我想如果有什麼事情讓我不能一下子看完的話,我一定會很遺憾的,因爲作者莎拉韋曼講的故事會一直縈繞着你,從主人公艾莉的童年到成長,平靜的生活下潛伏着死亡,祕密,謀殺,災難,性,誤解以及悲情。艾莉最好的玩伴隨着艾莉的搬家消失無蹤,一個電話,一封監獄來信,她兒時的玩伴消失二十年後終於重現,然而她應該怎樣去對待和彌補呢?;艾莉的哥哥因爲同性愛人的狠心離去,多年後重新再回到他的身邊時他是否接納了怨恨多年的同性愛人呢?。從童年到成長,從埃塞克斯到康沃爾再到紐約的街道,主人公埃莉和哥哥喬一起並肩走過四十年,兒時玩伴詹妮和喬的同性愛人查理在命運的羅盤打轉,經歷不同的捉弄,然而那隻叫上帝的兔子時隱時現在主人公的眼前,似乎它成爲了主人公心中唯一的精神依靠,愛傷無論經歷多大的困境,總有一隻上帝在愛你。小說的作者莎拉·緯曼筆觸非常的細膩和幽默,似乎在告訴我們:什麼是生活?

首先我想談談我看完整本書的第一感受,那就是有種釋懷的感覺。作者爲了最後的結局讓我們感覺到很完美,刻意在前面埋伏了很多很多的“地雷”,彷彿每一個都有可能會被作者引爆,一引爆就會讓人悲傷地無可復加,彷彿我們的思維,我們的心情都被無形的牽引着,在作者創造的殘缺不全的世界裏,你會有時候爲他們的語言,豐富的心裏活動而發笑,有時候會被突如其來的災難感到無所適從甚至深深爲裏面的人物擔憂,一直牽着你繼續讀下去,直到“晴朗”。

其次我覺得書中的故事所涵蓋的主題非常的多,如家庭暴力,同性戀,恐怖襲擊以及人人之間的相處等問題,向我們解釋生活的含義,就像把很多隻的兔子放在一個獨特的故事當中,從不同的視角在不經意間觸碰到我們敏感的內心。後來感動過後,我開始思考到底我們的生活本質是怎樣子的,我們到底要的是那種生活,我們可以選擇嗎?相不相信上帝?我的上帝愛不愛我?我帶着這些問題再去回想這本小說的故事時,答案其實很簡單:如果你認爲,上帝就是那個住在雲端,用一到十的道德準則約束我們的白鬍子老頭,那麼你就錯了。如果你同時也沒有證據去說明上帝不可以是隻兔子的話,那就請接受一隻兔子給你帶來的溫暖與慰藉。

故事從童年的樹林,大海到美國的SOHO,布魯克林大橋再到911,這些離奇的經歷磨平了他們的棱角,也抹去了往日的傷口,他們無法再置身事外,單單看着別人怎麼生活,他們開始漸漸融入到了那些“屬於與被屬於”的生活裏,曾經的約定,曾經的計較得失,曾經的愛恨瓜葛,但結果我們丟失的卻是我們自己最初的純真與美好,我們現在只剩下等待了,等待詹妮出獄,等待喬恢復記憶,只爲等待守候化石般永恆的至親摯友。有些書迷說的很有道理“其實很簡單,無論你經歷過什麼,它,他,她,誰都未曾離開,只是他們找着了屬於自己的位置,而你要做的就是尊重他們的選擇。”

希望你也和我一樣相信,總有一個上帝在愛你,永遠不要放棄希望。

兔子與上帝讀後感7

“沒有什麼會被遺忘太久,它仍在這兒,但並不屬於你......當悲傷澎湃於胸間之際,溫暖會適時到來,撫平你內心的傷痛。這,就是生活。”這句話出自我前不久看的一本小說的簡介裏。小說的作者是英國作家莎拉韋曼,《當上帝是隻兔子》是她的第一部小說。

小說的書名非常有意思,還記得當初最愛的一首英文歌叫做《當上帝是個女孩》,不得不說,我是被書名所吸引的。但是從翻開書的第一頁起,我就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並不是童話故事但卻有着讓人會心一笑的溫暖的故事。

小說是圍繞着主人公埃莉進行的,描寫了埃莉身邊所有的一切。她的父母、她的哥哥喬和哥哥的同性戀人查理、她的好朋友詹妮、她的同性戀姑姑南希以及的中心的象徵物:一隻名叫“上帝”的兔子。當然作者也給主人公的每一個不同的階段安排了一些不一樣的人。比如說,在埃莉四歲的時候,她和八十歲的鄰居戈蘭先生成爲了忘年之交,她聆聽着這個猶太老人跟她說的一切,這些東西都使她的思想變得比同齡人更成熟。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小時候結交的朋友其實在無形當中會改變你成長的軌跡。

在書中,主人公埃莉是個感覺自己缺少愛的女孩,她渴望被愛,她覺得上帝愛所有的人,但並不愛她,後來她擁有了一隻兔子,起名叫做“上帝”,在她看來,只有這個上帝是愛她的。但是實際上,她的身邊充滿了愛,她的父母愛她,她的哥哥愛她,她的好朋友愛她...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在表現愛。現在的獨生子女不也是這樣的嗎,他們不知道身邊的人對自己的愛,將自己與周圍的事物分隔開來,肆意的揮霍與放縱,最後傷害到的往往不僅僅是自己,還有身邊的人。

“就在那時,我的哥哥拉住了我的手,將我帶進了他的世界。”這是小說中第一個章節的一句話。埃莉和她的哥哥喬之間的感情是整本小說中最濃郁的情感,這是一份任何人都不能參與以及瞭解的親情。在小說進行到最後時,喬失蹤了,後來回來的他卻失去了記憶。埃莉感到痛苦,她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哥哥,那個比任何人都瞭解她的哥哥不見了。她保持冷靜,卻最終還是放棄了僞裝,她一句句說出心中的哥哥,每一樣喜歡的,不喜歡的,看着陷入痛苦的哥哥,埃莉反而感到了輕鬆。這是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部分,也是最讓我感動的部分。在生活中,有這樣一個人,他了解你的一切,你瞭解他的一切,你們互相是彼此的依靠,這種感覺我想應該是每個人都很渴望的吧。

每一本小說都離不開生活,在這本小說裏,作者用她細膩、陰鬱而又幽默的筆觸,在書中傾注了許多的情感,巧妙的捕捉到生活中的點滴小細節,描繪出主人公的童年到成長,塑造了一個個形象生動的人物。書中的情節並不是特殊的或者說是扣人心絃的,但是就是在這種最平凡最簡單的情節當中孕育出來的令人能感受到的獨特,每個人都能從中體會到不同的東西,我覺得這就是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

看完小說的時候,我的心情很平靜,嘴角也保持着淡淡的微笑。下面是書中的一段話,我想這段話也是作者最終想要表達的主旨。

“你相信上帝嗎,阿瑟?”我吃下了最後一塊蛋糕。

“你是問我相不相信雲層深處住着一個白鬍子老頭,他能用一至十的道德準則來評判我們這些凡人嗎?天哪,不,親愛的埃莉,我不相信!不然,就我那些不潔的歷史,很多年前就該被驅逐出這個世界了。但是,如果你問我相不相信神祕的事物,相不相信無法解釋的生命現象,相不相信有某種更爲強大的事物可以解釋所有的不合理,給予我們某種爲之奮鬥的目標,給予我們謙遜的信念讓我們清潔自身重新開始,那麼我會回答:是的,我相信。它是藝術、美和愛的源泉,對人類施以最大的仁慈。對我而言,它就是上帝,就是生命,就是我所信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