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空城計》同步練習題和答案

我夯基我達標

國中語文《空城計》同步練習題和答案

1.小說是一種以塑造__________爲中心,通過__________的敘述和__________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作品。

提示:這實際是小說三要素的考查,注意三者之間的關係。

答案:人物形象 故事情節 環境

2.《空城計》節選自我國古典文學名著__________。這部名著的作者是__________時期小說家__________。

答案:《三國演義》 元末明初 羅貫中

3.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詞的意思。

(1)衆官無不駭然。( )

(2)言訖,拍手大笑。( )

(3)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

(4)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 )

提示:結合上下文,根據具體語境完全可以推測出加點詞的意思。

答案:(1)驚懼的樣子;(2)完結,終了;(3)拍;(4)逃跑,逃走。

4.寫出下列事件的主要人物。

(1)溫酒斬華雄( ) (2)威震長阪坡( )

(3)賠了夫人又折兵( ) (4)白帝城託孤( )

提示:這些都屬於著作中的精彩片段,必須熟悉。

答案:(1)關羽;(2)張飛;(3)周瑜;(4)劉備。

我綜合我發展

一、閱讀理解

(一)閱讀課文,完成5—8題。

5.司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麼?

提示:從司馬懿多疑的性格去分析。

參考答案:司馬懿認爲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會冒險,如今大開城門,一定會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城,定會中計。(或用原文答: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

6.“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這句話表現了司馬昭的什麼性格?

提示:可以與司馬懿作比較。司馬昭能夠如此猜測諸葛亮,說明他沒有他父親那樣的多疑多慮;他不能理解父親的決定,更說明他的單純,是個典型的年輕氣盛的人。[來源:學_科_網]

參考答案:年輕氣盛,無所畏懼。

7.諸葛亮使用空城計爲什麼會獲得成功?

提示:結合諸葛亮在文後對衆人的解釋,和司馬懿對諸葛亮的猜測分析來答題。

參考答案:諸葛亮能準確分析形勢,臨危不慌,做事果斷;對司馬懿非常瞭解;勇敢,有智慧,懂得戰爭辯證法,靈活機動,出奇制勝。

8.想象一下司馬懿知道實情後的內心感受。

提示:此題爲開放性題目,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當時情境,言之有理即可。

參考答案:司馬懿知道實情後,肯定非常懊惱:哎,又中了諸葛亮的詭計!看來,我確實不如諸葛亮。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天下英雄惟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持匙筯,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大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筯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聖人迅雷風裂必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筯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操遂不疑玄德。

9.翻譯下列句子。

(1)天下英雄惟君與操耳!

(2)聖人迅雷風裂必變,安得不畏?

提示:(1)“惟”是“只”的意思,“耳”可譯爲“了”,語氣助詞。(2)“安得不畏”是反問句,“安”譯爲“怎麼”。

參考答案:(1)能夠稱爲英雄的,天下只有劉備和曹操了。

(2)聖人認爲雷聲大作,狂風怒吼,一定會發生變故,怎麼能不害怕呢?

10.曹操認爲可以稱爲天下英雄的是誰?他認爲什麼樣的人才是英雄?

提示:此題只要理解原文的含意,從曹操所說的話中便可得到答案,只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即可。

參考答案:曹操認爲劉備和自己都是天下的英雄;他認爲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人才稱得上英雄。

11.劉備聽了曹操的話,爲什麼“吃了一驚”,還把筷子都掉在地上?

抱負永遠是一種歡樂,是一種如地產一般可靠的財產。——羅伯特史蒂文生

提示:結合文章結尾“輕輕掩飾過了”來理解,分析劉備是裝作如此。

參考答案:一則曹操點出心事怕被殺心驚;二則在曹操面前裝作膽小、糊塗的樣子,以矇蔽曹操。

12.劉備怎樣掩飾“失筯”的緣故?這表現了他具有怎樣的性格?

提示:結合文章內容掩飾“失筯”的緣故便可知是雷聲的幫助;從劉備語言、動作與其內心的不符分析其性格特點。

參考答案:害怕雷聲;狡詐、有心計,善於隨機應變。

二、語言運用

13.聯合國祕書長即將改選之際,人們都想方設法打聽“小道消息”。在聯合國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突然問當時任祕書長的加利:“明年是祕書長選舉年,你是否考慮過將競選連任下屆祕書長?”只見加利微微一笑,慢條斯理地答道:“古埃及有一句諺語:‘舊鞋好穿。’”全場當即爲之一震。

針對記者的提問,加利的回答生動形象而又巧妙得體,他主要表達了兩種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巧妙地運用語言,一語雙關。

參考答案:①參加競選,希望連任;②表達自己的優勢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