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山東師大附中第二次歷史模擬試卷及答案

怎樣提升學習成績呢?當然是要多準備一些歷史試卷練習,這樣歷史成績纔會有提高。以下是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2018屆山東師大附中第二次歷史模擬試卷,希望能幫到你。

2018屆山東師大附中第二次歷史模擬試卷及答案

  2018屆山東師大附中第二次歷史模擬試卷題目

一、選擇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戰國策》載:“秦得蜀後,益富厚,傾諸侯。”造成秦“富厚”的主要原因是

A.重大改革推動發展 B.與民休息政策的推行

C.中央集權制度建立 D.重要水利工程的修建

2.以下爲漢代各農耕區的勞動生產率比較表

農耕區域 年人均耕田數 平均畝產量 糧食總收入量

南方農耕區 23小畝 1.37石 32石

中原農耕區 30小畝 1.5石 45石

西北屯墾區 74小畝 0.4石 29石

此表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A.人多地少制約南方經濟發展 B.中原地區精耕細作技術領先

C.西北與南方生產力水平相近 D.地理環境決定農業生產水平

3.《齊民要術》提出:“凡田地中有良有薄者,即須加糞糞之”、“耕鋤不以水旱息功,必獲豐年之收”、“每年一易,必莫頻種。其雜田地,即是來年穀資。”這反映了古代農業

A.提倡精耕細作 B.適時增加肥力 C.需要大量勞力 D.重視興修水利

4.《耒耜經》記載:“轅有越,加箭,可弛張焉。……所以進退,曰評。進之則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則箭上,入土也淺。……橫於轅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轉也。左右系,以乎軛也。轅之後末曰梢,中在手,所以執耕者也。”關於該農具說法不正確的是

A.適宜小面積的水田操作 B.耕地深淺調節規範化

C.農具構造模式長期沿用 D.江南稻田的插秧農具

5.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對夔州路的主客關係頒佈的專法規定:“夔州路諸州官莊客戶逃移者,並卻勒歸舊處,他處不得居停。又敕:施、黔州諸縣主戶、壯丁、寨將子弟等旁下客戶逃移入外界,委縣司畫時差人計會所屬州縣追回,令著舊業。”材料說明此時

A.官營手工作坊匠戶地位下降 B.農民僱主隊伍無法保持穩定

C.佃農人身依附仍相當嚴重 D.當時政府對人民經商限制嚴格

6.2017年3月9日“千年古港——上海青龍鎮遺址考古展”在上海博物館舉行,展覽再現了青龍鎮人口繁盛、佛寺林立、商貿聚集的舊時風貌,也改寫了上海開埠前是小漁村的說法。根據遺址出土的大量銅器、鐵器、瓷器和佛像等文物判斷,青龍鎮出現的時期是

A.春秋 B.秦朝 C.唐朝 D.元朝

7.觀察《中國古代絲織業中心分佈變遷圖》,依據圖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漢代絲織業中心由都城長安向全國各地輻射

B.唐宋時期的絲織業是發展最快的手工業部門

C.元至清朝蘇州、南京等地也成爲絲織業中心

D.古代絲織業中心多數分佈在絲綢之路的沿線

8.皇室、貴族、官僚、地主都可以用經濟的或非經濟的手段造成巨量的土地集中。但是,王朝更替、宦海風波,都會在短時間內引起所有權的大規模轉移……多產之家往往多妻妾多子孫,而再多的田產也經不起一析再析,幾代之後,集中的土地又會化整爲零。這主要說明了中國古代社會

A.土地所有權在各階層間的流動 B.土地佔有權的非連續性

C.土地兼併現象呈現減弱的趨勢 D.小農經濟不斷受到衝擊

9.東晉南朝時期佛教發展迅速,僅建康城就有佛寺500餘所,僧尼10萬餘人,還擁有大量地產和人數衆多的依附農民,寺院經營農業、商業和高利貸,所有人“皆不貫民籍”。這種現象說明了

A.江南大土地所有制進一步發展 B.農業生產耕作方式發生了改變

C.農副產品商品化程度不斷提高 D.東晉社會階級關係發生了變化

10.明朝後期,嘉善陳氏告誡族人:“宗族傳習不齊,耕讀之外,工商經紀,悉從便業。”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傳統賤商的觀念有所改變 B.讀書風氣日益盛行

C.家族宗法觀念進一步加強 D.抑商政策發生轉變

11.據載,山東濟寧清初開始種植菸草,道光年間濟寧“環城四五里皆種菸草……大約膏腴皆爲煙所佔,而五穀反爲瘠土。”山東壽光等地亦“轉相慕效”,“不數年而鄉村遍植,負販者往來如織。”這反映出當時山東

A.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捲菸技術領先於全國

C.耕織結合的小農經濟解體 D.深受列強販賣煙土的毒害

12.“即使哥倫布沒有發現美洲大陸,達•伽馬沒有繞好望角航行,在以後的幾十年中其他人也會這麼做。總之,西方社會已經達到起飛點,即將起飛;而它一旦起飛,必將掃清海路,不可阻擋地向全球擴張。”對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A.新航路開闢與殖民擴張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B.歐洲向全球擴張的`目的是爲了“掃清海路”

C.哥倫布、達•伽馬發現新航路的歷史不可信

D.新航路的開闢對西方經濟起飛的作用微乎其微

13.某西方史學家提出用“地中海時代——歐洲時代——大西洋時代”的歷史發展次序來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歷史發展次序。這一歷史分期法體現了

A.歐洲在世界近代歷史發展中的中心地位

B.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歐洲擴展的歷史進程

C.海外貿易在西歐資本主義發展中的決定意義

D.人類由分散發展走向整體發展的歷史進程

14.“在重商主義時代,一個幽靈困擾着歐洲,這便是擔心像西班牙一樣因富於黃金,貧於生產,以及由可怕的貿易逆差而被毀滅。”這一認識客觀上

A.刺激了新航路的開闢 B.推動了英國製造業發展

C.促進了西歐的殖民擴張 D.催生了自由主義思潮

15.《劍橋歐洲經濟史》中寫道:“機器都在執行着一種新的紀律。紡工不再能夠像過去那樣在家裏無拘無束地搖車紡紗,織工也不再能夠像過去那樣在家裏自由自在地投梭織布了。現在,他們必須在工廠中按照沒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機器設備所確定的速度工作。”材料反映了

A.工業化限制了人們的自由 B.工業革命改變了生產方式

C.工業化改變傳統家庭結構 D.機器主宰人們的社會生產

16.下表反映的是1851年與1755年相比英國各類男性工人工資的增幅情況(1851年=100),這表明英國

1755年 1851年 增幅%

農業工人 65.46 100 52.8

非熟練工人 47.54 100 110.3

熟練工人 56.29 100 77.7

白領階層 23.93 100 178

所有工人 42.74 100 134

A.經營方式改變 B.貧富差距縮小 C.產業結構變化 D.消費水平提高

17.1852年一位在華英國人在報告中稱,英國商人運往倫敦的中國生絲是以“無用的”曼徹斯特上等棉布包裝的。而在此之前,用於包裝的主要是中國產的土布。包裝布的這種變化反映了當時

A.英國棉布在中國滯銷 B.英國棉布價格更具優勢

C.中國生絲在英國暢銷 D.中國的土布質量粗糙

18.清末有外國人描述洋務企業:“每部門都有一些衣服華麗而懶惰的士紳,各處偃息,或專心鑽研經書。我們向英籍經理詢問,才知道他們是主管官吏們的朋友;雖然對於工作一無所知……但是他們都領薪水,當監督、稽察和上司……機器沒有人看護,壞了沒有人管”。上述現象說明

A.外國資本主義勢力極力滲入洋務企業的管理

B.士子面臨讀經科考和參與洋務的兩難選擇

C.“中體西用”思想因士紳抵制而難以落實

D.官辦經營體制導致洋務企業弊病叢生

19.《中華實業界》評價:“民國政府厲行保護獎勵之策,公佈商業註冊條例、公司註冊條例,凡公司、商店、工廠之註冊者,均妥爲保護,許各專利,一時工商界踊躍歡忭,鹹謂振興實業在此一舉,不幾年大公司大工廠接踵而起。”這表明,民國初年工商業發展的主因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 B.一戰時列強放鬆經濟侵略

C.工商界實業救國運動的推動 D.北洋政府的經濟政策正確

20.下表爲1875—1931年中國棉布供應的來源(百萬平方碼),關於該表說法正確的是

1875年 % 1905年 % 1919年 % 1931年 %

工廠產品 — — 27 1.1 158 5.8 831 28.2

進口貨 457 21.8 509 20.2 787 28.7 300 10.2

手工業品 1637 78.2 1981 78.7 1798 65.5 1815 61.6

總計 2094 100.0 2517 100.0 2743 100.0 2946 100.0

A.20世紀初期中國工業結構不合理 B.手工織布業擁有獨立的市場

C.工廠織布的競爭力弱於手工織布 D.手工織布產量的增加改變了農村的經濟面貌

21.國貨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發端於20世紀初抗議美國排華事件,2年代發展爲具有相當規模的全國性運動,30年代達到頂峯,先後出現“國貨年”(1932年)、“婦女國貨年”(1934年)、“學生國貨年”(1935年)、“市民國貨年”(1936年)。這一現象

A.反映出民族矛盾始終是近代中國主要矛盾 B.體現了國人具有盲目排外的心理

C.有力地促進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團結和覺醒 D.推動了政府對帝國主義態度轉變

22.閱讀1936 年國民政府貿易和生產指標表,對該表中的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棉紗進口 棉布進口 麪粉進口 港鐵進口 機器進口 生鐵產量

下降38% 下降20% 下降15% 增加20% 增加20% 增加30%

A.官僚資本在中國形成 B.國民經濟比例的失調

C.民族工業的日益萎縮 D.爲抗戰奠定物質基礎

23.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國紡織建設公司,董事長由國民政府經濟部部長兼任,下屬85家企業幾乎囊括了紡織業的所有部門,享受着低息貸款、官價外匯、低價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財政及稅利達4378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3.2﹪,並將部分盈利充作軍用。該公司的經營

A.促進了國民政府統治的日益鞏固 B.使官僚資本的膨脹受到抑制

C.導致民營紡織業的發展困難 D.有利於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24.民國建立後,“婚禮鐵路”作爲時髦的象徵,成爲青年男女熱衷的蜜月旅遊交通工具。當時,京滬鐵路公司瞄準了這一市場,爲凸顯“人情味和生意經”,效仿西方推廣“蜜月旅行”。這一現象反映了

A.新式交通改變了人們的觀念 B.民主共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C.對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 D.近代中國交通的殖民地特徵

第II卷 非選擇題(52分)

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25題25分,26題12分,27題15分,共52分。)

25.(25分)海洋與陸地一樣,是人類活動的重要舞臺。閱讀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及接踵而來的葡萄牙人、英國人、法國人等,通過對新土地的殖民和佔有,與土著居民的接觸、交往和融合給歐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還使新舊大陸的物產得以交換和傳播……沒有美洲貢獻的大量金銀與物質財富,沒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墾殖區,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將會緩慢得多……東西兩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會合,開啓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過程。

——黃邦和《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新航路開闢的影響。(7分)

材料二 17世紀荷蘭殖民地分佈圖

19世紀末英國殖民地分佈圖

(2)根據材料二,指出荷、英兩國海外殖民地在分佈上的不同特點。結合所學,分析其體現的不同時代特徵。(10分)

材料三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清王朝內部發生了著名的“海防塞防之爭”。爭論的第一階段,表現爲防俄與防日之爭,其實質是,沙俄和日本誰是中國最大的敵人。第二階段則表現爲傳統與現實之爭,其實質是何以救國,是固守封建禮教典章制度,還是學習西方現代文明。防日與防俄之爭是表象,傳統與現實之爭纔是實質。海防與塞防爭論的結果,清政府選擇了海防與塞防並重。(編者注:19世紀60、70年代以來,俄、英、法、日等國加大對我國x疆、x藏、雲南、兩廣和臺灣的侵略,清政府面臨嚴重的邊疆危機。)

——朱華《簡述晚清海防與塞防爭執內幕》

(3)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引發“海防與塞防之爭”的原因以及爭論帶來的影響。(8分)

26.(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茲查有三品銜商部頭等顧問官翰林院修撰張謇,創辦江蘇耀徐玻璃公司、上海輪步公司,集股一百萬元以上。三品銜直隸候補道嚴義彬,創辦浙江通久源軋花紡織廠,集股在八十萬元以上。二品頂戴安徽候補道許鼎霖,創辦江蘇海豐麪粉公司,集股在六十萬元以上。四品銜候選州同樓景暉,創辦浙江通惠公紡織公司。三品銜中書科中書顧釗,創辦浙江和豐紡織公司。(編者注:紳商指既有功名職銜,同時又經營工商業的社會羣體。材料中的張謇等人便是其傑出代表。)

——《光緒政要•實業》

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晚清紳商與近代經濟發展”自行擬定一個論題,並進行簡要論述。(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邏輯清晰。)

27.(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朝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土司制度,“以土官治土民”。明初沿襲元朝辦法,任用當地少數民族首領擔任土司長官,允許其世襲。永樂年間,西南地區有兩地土司叛亂,明政府派兵平定之後開始廢除世襲土官,代之以由中央任命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即所謂的“改土歸流”。清朝雍正時期,全國統一基本實現,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盛世局面正在形成。同時,內地人民逐漸南遷,西南地區和內地經濟上互通有無,民族融合日益加強。但各土司轄地如同一個個封閉王國,土司對土民進行敲骨吸髓的剝削和壓迫,有的甚至擁兵反叛。因此,有識之士改流的呼聲日益強烈。雍正帝委任雲貴總督鄂爾泰主持改流工作。鄂爾泰採取“剿撫並用”、以剿爲主的方針,在大規模用兵告一段落後,進行了大量的善後工作:妥善安置被革土司,慎重選任新設流官;招撫避亂逃亡、脅從者,加以安置;解放奴僕,推行保甲制度;禁革各種舊制陋規;發展生產,興修水利,開路辦學等。

——摘編自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論考》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雍正時期改土歸流的特點。(6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雍正時期改土歸流的意義。(9分)

  2018屆山東師大附中第二次歷史模擬試卷答案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8分)

1.D 2.B 3.A 4.D 5.C 6.C 7.C 8.B 9.A 10.A 11.A 12.A 13.A 14.B 15.B 16.C 17.A 18.D 19.D 20.B 21.C 22.D 23.C 24.A

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25題25分,26題12分,27題15分,共52分。)

25.(25分)

(1)新航路的開闢打破了各文明之間的隔絕狀態,推動了人類文明的交融和物種的交流,促進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爲人類社會從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創造了條件。(7分)

(2)特點:荷蘭分散佔據海上通道的主要商業據點,多沿海和島嶼;英國海外殖民地遍佈各大洲,據有大片陸地。(2分)

特徵:荷蘭:資本主義處於手工工場階段;海外擴張以壟斷海上貿易,攫取商業利益爲主;積極拓展世界市場。(4分)

英國:處於工業資本主義時代;殖民擴張以拓展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爲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4分)

(3)原因:19世紀70年代中國邊疆危機(或西方的侵略);西方工業文明和海洋文明的衝擊和示範;財政困難;面臨海防和塞防的兩難選擇。(任意兩點4分)

影響:改變傳統的國防觀念,海防逐漸成爲國防重心;加強海防建設,啓動海防(海軍)近代化。(4分)

26.(12分)

示例一: 晚清紳商推動了近代經濟的發展。(2分)

說明:紳商以“實業救國”爲號召,抵制外資侵入,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紳商憑藉政治背景尋求政府支持,擁有資金和廉價設備。投資主要以紡織、麪粉等輕工業爲主,有利於民生擺脫對外資的依賴。受外資、買辦影響,所辦企業多采取近代工廠制度及管理模式。(8分)

紳商是早期工商資產階級的原型,官商中介,從學優則仕到興辦實業,他們完成了近代救亡新儒商的角色轉變。(2分)

示例二:晚清紳商限制了近代經濟的發展。(2分)

說明:紳商經營模式保留農業宗法社會色彩,落後腐朽。延續明清士商傳統,抽資置田,導致資本分散,工商業難發展。企業侷限於輕工業和通商口岸等沿海地區。生產規模小,資金技術人才具有缺陷。不致力於科技、管理創新,缺少發展潛力。(8分)

紳商經營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受宗法思想影響,延續士商傳統,對工商業的近代化跨越產生了消極影響。(2分)

示例三:晚清紳商既推動又限制了近代經濟的發展。(2分)

說明:紳商亦官亦商、亦紳亦商的特徵反映近代社會階層的分化與變遷。經營模式既保留傳統又模仿西方。紳商既受西方思想薰陶,又恪守傳統價值觀念。紳商既與清政府保持聯繫,又與政府爭利,影響近代工商業發展。(8分)

紳商在近代與傳統的平衡中,通過內部分化組合,孕育產生並壯大了民族資產階級。我們既肯定他們對近代化發展的嘗試和勇氣,又要批判他們的妥協與退守。(2分)

27.(15分)

(1)特點:政治與軍事手段並用;區別對待叛亂者與歸順者;政治改革與發展經濟文化並舉。(6分)

(2)意義: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南地區的統治;打破了西南地區的封閉狀態﹐促進了西南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促進了西南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