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一年級品德教學計劃

新學期開始了,國小一年級品德的教學計劃該怎麼寫呢?小編整理了一份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國小一年級品德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到一年級,這些小朋友在情感態度、行爲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 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爲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爲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教學總要求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學措施

  1、通過由淺入深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正確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營造好適合兒童學習與生活的良好環境,多樣靈活地採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以培養兒童的品德和培養兒童的好奇心爲落腳點,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本地區的實際出發,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