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考研西周政治制度的知識點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是考研歷史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知識點,我們在複習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小編爲大家精心準備了歷史學考研西周政治的特點,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歷史學考研西周政治制度的知識點

  歷史學考研重點西周政治制度四大特點

1.分封制

周滅商前後,已開始將子弟分封於新徵服地區,周公東征以後大規模分封,在當時稱爲“封建”,即分封土地,建立國家之意。分封的諸侯要對天子承擔鎮守疆土、屏藩王室、繳納貢物、朝覲述職、發兵從徵等義務,在自己國內可以將土地繼續向下分封給子弟親屬,後者稱爲卿大夫。分封制加強了王室對全國疆域的控制,鞏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2.宗法制

宗法制是古代貴族憑藉血緣關係對族人進行統轄管理的制度,從而成爲統治者維護社會和政治秩序的一種重要手段。它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這一制度在商朝後期已經存在,到周朝變得更爲典型和系統。天子的嫡長子繼承王位,餘子分封爲諸侯,諸侯的嫡長子繼承君位,餘子分封爲卿大夫,依此類推,直至最低層。嫡長後裔稱做這個家族、宗族的“大宗”。嫡長以外各子及其子孫則爲“小宗”。無論經過多少代,大宗始終是本宗族的核心,通過他將始祖的後裔聯結成一個具有實體性的血緣團體。

宗法關係的基本內容,實質上就是大宗或小宗依據自己的特殊身份,對不同範圍內、包括直系與旁系親屬族人的統轄管理。西周宗法制與分封制相結合,親緣關係與政治關係相結合,有效地起到了維繫社會、政治秩序的作用。這也是周朝政治有別於後世的一個重要特點。

3.國野制

從分封制的角度年地,周朝國家管理在平面上可以分爲一系列政治單元,包括王畿和各諸侯國。在每個單元中,又基本上都有國、野兩類政治區域,它們之間是統治、被統治的關係,各自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社會職能。周初分封實際是由統治部族對被征服地區主動進行的武裝拓展。被封者率本族人到達封地後,首先要建立一個名爲“城”的軍事據點,逐漸由點向面擴展,完成對封地的控制。這種城(包括近郊)在當時稱爲“國”,“國”以外的廣大田土則稱爲“野”。國、野之分由此形成。諸侯又向下分封采邑給卿大夫,采邑分爲都、鄙,其中心據點爲都,都外田土爲鄙,性質與國、野相同。

國、野的居民分別稱爲國人、野人。前者是以周部族爲主體的統治部族成員,其上層即貴族,又稱“君子”。他們世代壟斷官職、爵祿,輔佐國君統治國家,是國人的核心。佔國人大多數的下層成員屬於平民(自由民),有自己的經濟、職業(如務農、從事工商業),並對國家承擔當兵作戰的義務,他們作爲國君同族成員,也都擁有干預政治的權力。遇有重大問題,國君按習慣要徵詢全體國人的意思。他們不僅能就重大問題發表政見,平時也可以較自由地批評掌權者,當集團利益受到侵害時還往往起而反抗,廢逐乃至殺死國君,周厲王時的“國人暴動”即爲典型例子。

野人亦稱庶人,主要是被征服地區的傳統居民,包括殷商等諸多古老部族的後裔,還有遷徙到內地的周邊民族成員、流亡人口等。他們是井田制下的勞動者,以助耕公田的方式爲國家負擔勞役地租。

4.禮樂制

禮樂是周朝典制的重要內容,也是其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周朝禮的範圍很廣,由社會習俗直至國家關係、軍隊征伐、典章制度等諸多方面,可謂包羅萬象,典型體現了分封制下等級森嚴的等級制度。

禮的實施與樂密不可分,各種禮都有爲之服務的樂。樂在氏族社會本來都是用以表達情感的文化活動,與禮結合以後,樂的性質發生了較大變化,等級性的內容明顯增強。不同階層的人所用樂舞在規模、人數等方面皆有嚴格規定,不得逾越。

周公被當作古代加工、改造禮樂的重要代表人物,據稱“制禮作樂”是他一生的重大業績之一,也是他被後世尊爲聖人的重要原因。春秋中期以後,隨着社會等級的變動,周代的禮樂文化秩序逐漸瓦解,但經過孔子的再加工和標榜,其中很多具體內容在後世仍然具有重要影響。

  考研歷史學怎麼複習

9月已經開始了,2016考研專業課複習備考也日趨白熱化,複習的緊張度逐步提升。考生需要平衡個課複習時間,合理分配,把握複習的關鍵。下面就分享歷史學複習三大線索,幫助考生更好的備考。

縱:明確時間線索

歷史學本身有一條清晰的時間線索,這也是它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對於時間的記憶是歷史學最重要,也是最令人頭疼的地方。如果只是一味地單純背誦,不僅記憶效果不佳,而且容易記混,況且考研階段的歷史學不同於大學聯考,更多是對歷史來龍去脈和史實背後深刻原因的考查。因此,明確時間軸,弄清楚歷史的來龍去脈並將之內化於心十分重要。需要特別指出的時,學習歷史不能死記硬背,明確時間軸更應該靠理解去記憶。一個檢驗方法就是:從歷史上隨便拎出一個線索,既能向上追溯,又能向下鋪展,如此纔算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橫:進行專題總結

時間軸雖重要,但考試中大多不會直接考察。考研階段的歷史學不再是一味地考歷史進程,而是需要你深刻看待某一歷史現象,甚至需要你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將古今中外有關該現象的知識融會貫通,進行專題考查。因此,勤做專題總結大有必要。例如歷朝歷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民族政策,對外交流等等,社會現象中的任何一個方面都可以單獨拎出來,總結成一個小專題。在考研複習過程中,如果能有意識地去做一些類似的專題總結,不僅有助於加深記憶,還能鞏固知識點,直接應對考試。

深:擴充眼界和知識面

以上兩個方面是分別從縱向和橫向的角度打牢基礎。但是基礎打得牢,應對歷史學考研不是問題,但如果想要得高分,還需要你有意識地去做一些深閱讀,擴大知識面,拓展眼界和深度,這樣才能在答題時答出見解、答出水平,拿高分也就手到擒來了。歸根結底,歷史學是一門人文學科,考的就是知識面和積累,讀書多、積累深厚的人,眼界、學識、氣度皆不同,字裏行間都能體現出來,絕非臨時抱佛腳、突擊背一背可比的。因此,想得高分,須得厚積累。

縱、橫、深三個維度,對於歷史學的考研備考來說是融會貫通、缺一不可的,如果缺失了任何一個方面,都不可能複習透徹、考出好成績。希望大家在複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從這三個方面着手準備,做好最全面的梳理複習,以保考場上的萬無一失!

  歷史學考研複習資料分享

1.《中國古代史》(上冊)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晁福林

2.《中國古代史》(下冊)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施建中

一、中國古代歷史的開端

1、中國遠古時代的人類————(北師P7—P15)

2、氏族公社————(北師P23)

3、中國遠古社會的傳說————(北師P29—P33)

二、夏商西周

1、夏朝的考古發掘和文化遺址————(北師P43—P46)

2、夏朝的鞏固和發展————(北師P46—P47)

3、商族的起源————(北師P47—P49)

4、從盤庚遷殷到武丁中興————(北師P52—P53)

5、周族的興起和滅商————(北師P56—P60)

6、西周後期的社會矛盾及其滅亡————(北師P66—P67)

7、商、西周的制度和社會結構————(商:北師P53—P55)(西周:北師P63—P65)

8、夏、商、西周的社會經濟————(北師P67—P78)

9、夏、商、西周的文化————(北師P78—P87)

三、春秋戰國

1、春秋戰國社會經濟的反展————(北師P114—P124)

2、春秋戰國的改革與變法————(北師P104—P112)

3、春秋戰國社會等級關係的.變化————(北師P112—P113)

4、從諸侯割據到秦統一 ————(北師P98—P104)

5、春秋戰國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北師P124—P134)

四、秦漢

1、秦統一專制集權國家的建立————(北師P144—P149)

2、漢承秦制與“文景之治” ————(北師P152—P159)

3、漢武帝與西漢的強盛————(北師P159—P164)

4、西漢後期的社會危機與王莽改制————(北師P165—P169)

5、劉秀與東漢初期政治————(北師P170—P173)

6、東漢後期的政治危機————(北師P173—P177)

7、漢代的社會結構————(北師P202—P205)

8、秦漢社會經濟的發展————(北師P188—P197)

9、秦漢的農民起義————(秦:北師P151—P152)、(西漢:北師P169—P170)(東漢:北師P177—P179)

10、秦漢的民族關係和對外關係————(北師P179—P188)、(北師P205—P209)

11、秦漢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北師P209—P219)

五、魏晉南北朝

1、曹操統一北方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師P226—P228)

2、魏蜀吳三國的政治與經濟————(北師P7228—P232)

3、西晉的短暫統一及其政治經濟問題————(北師P232—P234)

4、十六國與南北對峙————(北師P7234—P236)

5、東晉南朝的門閥政治與寒人的興起————(北師P236—P237)(北師243)(北師P247—P248)

6、江南社會經濟的發展————(北師P256—P262)

7、北魏統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北師P240—P241)(北師P244—P245)

8、北魏末年的社會矛盾————(北師P245—P247)

9、北朝時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北師P254—P256)

10、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北師P273—P287)

六、隋唐五代

1、隋朝的統一及其政治、經濟和軍事制度————(北師P11—P18)

2、唐朝的建立和“貞觀之治”————(北師P30—P32)(北師P39—P46)

3、唐朝對隋朝制度的繼承和發展————(北師P32—P138)

4、武則天和唐玄宗的統治————(北師P47—P55)

5、唐朝前期的社會經濟————(北師P112—P120)

6、“安史之亂”與藩鎮割據————(北師P56—P63)

7、兩稅法與唐後期的經濟————(北師P109—P112)

8、唐後期的社會矛盾與農民起義————(北師P64—P77)

9、隋唐的民族關係與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北師P88—P102)(北師P132—P142)

10、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北師P143—P169)

11、五代十國的政治與經濟————(北師P78—P87)(北師P120—P1523)

七、宋、遼、西夏、金、元

1、宋、遼、西夏、金的政治制度——(宋:北師P177—P180)(遼西夏:北師P186—P189)(金:北師P202—P205)

2、慶曆新政與王安石變法————(北師P183—P186)

3、北宋與遼、西夏的關係與宋金對峙————(北師P186—P189) (北師P197—P202)

4、宋代經濟的繁榮————(北師P233—P242)

5、元代的統一及其影響————(北師P215—P224)

6、元代行省制度————(北師P216)

7、元朝的民族政策————(北師P217)(北師P219—P224)

8、宋元的科技與思想文化————(北師P255—P268)

9、宋元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北師P240—P241)

八、明清(前期)

1、明初專制集權統治的加強————(北師P275—P289)

2、鄭和下西洋與“南倭北虜” ————(北師P429—P431)

3、明中期的社會危機與張居正改革————(北師P297—P312)

4、東林與復社————(北師P315—P318)

5、耶穌會士與早期西學東漸————(北師P432—P435)

6、明末農民戰爭————佛山人才網(北師P325—P328)

7、清軍入關與清初的社會矛盾————(北師P328—P332)

8、清代疆域的奠定與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北師P341—P348)

9、康乾盛世————(北師P360—P369)

10、清前期的邊疆與民族政策————(北師P407—P416)

11、明清對外政策與朝貢貿易————(北師P419—P435)

12、明清社會經濟的發展————(北師P376—P391)

13、明代的衛所與清代的八旗制度————(明、清:北師P278、 P355)

14、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北師P435—P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