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八歲偷照鏡原文、賞析

無題·八歲偷照鏡原文、賞析1

原文

無題·八歲偷照鏡原文、賞析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賞析

這首詩很多專家認爲是義山十六歲時所作,寫的是一位聰明早慧的姑娘。從詩的內容看,詩人對少女的觀察是細緻入微的。從她八歲開始“偷照鏡”寫起,直到待字閨中,這麼長一段生活經歷,寫的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小姑娘八歲開始有愛美之心,喜歡偷偷地照鏡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畫成長眉了,那時時尚長眉呢。這樣的着眼點,活脫脫寫出了女孩的心理狀態。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就喜歡玩打打殺殺的遊戲,而女孩就想着要打扮自己了。十歲時和同伴到野外踏青,還是無憂無慮的,天真爛漫地,想象着芙蓉花做自己的衣裙,覺着特美。到了十二歲開始學藝,她是多麼地認真專心,套在手指上的銀甲(彈琴用的指甲套)都一直沒脫下來。十四歲的姑娘按封建社會的規矩,要避免見到男性,連最親的人也慨莫能外。女孩失去了行動自由,要躲在閨房內了。她心裏想些什麼?詩人猜測大約想知道何時出嫁了吧。可父母尚無許嫁的打算,年齡大起來了,十五歲對古代女孩來講,已是到了婚後生子育女的`年齡。所以她只能背對鞦韆飲泣了。

從此詩的描述看,這位詩中的姑娘正是詩人初戀對象,因爲只有青梅竹馬的異性,纔可能有如此近距離的觀察,才寫得出如此動人心絃的詩。可惜父母未能如其願,姑娘在“泣春風”,也是詩人在嘆息。“十五泣春風”正是寫出了詩人與姑娘的這段戀愛,沒有結果,從此要勞燕分飛,天各一方了。

有專家研究此詩是自喻少負才華、渴望參與社會政治生活而又憂慮前途,證據是詩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稱:“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論》、《聖論》,以古文出諸公間。”近人韋然超認爲,這是詩人在十六歲時因初戀對象之父母未能同意他們這段婚姻,而寫下的這首詩,不能明題,故稱“無題”。而且在其後的衆多“無題”詩中有相當數量還是在寫他的這段無果初戀。可見這位姑娘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儘管此後詩人結婚生子,與夫人感情深篤,但這段初戀卻深深地埋藏心底,時時以“無題”作詩念之。

無題·八歲偷照鏡原文、賞析2

無題(八歲偷照鏡)原文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無題(八歲偷照鏡)拼音解讀

bā suì tōu zhào jìng ,zhǎng méi yǐ néng huà 。

shí suì qù tà qīng ,fú róng zuò qún chǎ 。

shí èr xué dàn zhēng ,yín jiǎ bú céng xiè 。

shí sì cáng liù qīn ,xuán zhī yóu wèi jià 。

shí wǔ qì chūn fēng ,bèi miàn qiū qiān xià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詩詞賞析:

註釋⑴偷:指羞澀,怕人看見。⑵長眉:古以纖長之眉爲美,《古今注》:“魏宮人好畫長眉。”⑶踏青:《月令粹編》引《秦中歲時記》:“上巳賜宴曲江,都人士於江頭禊飲,踐踏青草,謂之踏青履。”⑷芙蓉:荷花。《離騷》:“集芙蓉以爲裳。”裙衩:下端開口的衣裙。⑸箏(zhēng):樂器,十三絃。⑹銀甲:銀製假指甲,彈箏用具。⑺六親:本指最親密的親屬,這裏指男性親屬。⑻懸知:猜想。⑼泣春風: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⑽背面:揹着女伴。鞦韆下:女伴在高興地打鞦韆。⑾招邀:邀請。⑿裛(yì):沾溼。⒀風蝶:風中之蝶。嬌饒:柔美嫵媚。⒁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煩悶無聊。參考譯文其一八歲小姑娘喜歡偷偷地照鏡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畫成長眉了。十歲到野外踏青,想象着荷花做自己的衣裙,十二歲開始學彈箏,套在手指上的銀甲一直沒脫下來。十四歲時,要避免見到男性,連最親的人也不能見。這時她可能在猜想何時出嫁吧。十五歲時,她背對着鞦韆,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其二隱居的人不因遊賞而感到疲倦,在秋天炎熱邀請賓客時候,無人請我。我在碧竹林中來回走動,惆悵想望,池水清清,但仍是寂寥無人。野地裏的花終被沾溼,風中的蝶強作妖嬈。種種憂愁不能排解,就算你我攜手同行,我還是感到煩悶無聊。賞析《無題二首》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組詩作品,第一首爲五言古詩,第二首爲五言律詩。第一首寫的是一位聰明早慧的姑娘。從詩的內容看,詩人對少女的觀察是細緻入微的。從她八歲開始“偷照鏡”寫起,直到待字閨中,這麼長一段生活經歷,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第二首寫作者因己之“不自聊”雖值秋暑而不邀賓客同遊,以及作者內心的憂愁。其一

無題·八歲偷照鏡原文、賞析3

原文:

無題·八歲偷照鏡

[唐代]李商隱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八歲時總是偷偷地照鏡子,已經能畫纖長的眉了。

十歲時春日踏青郊遊,採摘芙蓉花裝飾自己的裙裳。

十二歲時學習彈琴非常用功,套在指頭上的銀甲也顧不得摘下來。

十四歲時,要避免見到男性,連最親的人也不能見,這時她可能在猜想何時出嫁吧。

十五歲時,她背對着鞦韆,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註釋

偷:指羞澀,怕人看見。

長眉:古以纖長中眉爲美,《古今注》:“魏宮人好畫長眉。”

踏青:《月令粹編》引《秦中歲時記》:“上巳賜宴曲江,都人士於江頭禊飲,踐踏青草,謂中踏青履。”

芙蓉:荷花。《離騷》:“集芙蓉以爲裳。”裙衩:下端開口的衣裙。

箏(zhēng):樂器,十三絃。

銀甲:銀製假指甲,彈箏用具。

六親:本指最親密的親屬,這裏指男性親屬。

懸知:猜想。

泣春風: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背面:揹着女伴。鞦韆下:女伴在高興地打鞦韆。

招邀:邀請。

裛(yì):沾溼。

風蝶:風中中蝶。嬌饒:柔美嫵媚。

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煩悶無聊。

賞析:

從此詩的`描述看,這位詩中的姑娘也許是詩人初戀對象,因爲只有青梅竹馬的異性,纔可能有如此近距離的觀察,才寫得出如此動人心絃的詩。可惜父母未能如其願,姑娘在“泣春風”,也是詩人在嘆息。“十五泣春風”正是寫出了詩人與姑娘的這段戀愛,沒有結果,從此要勞燕分飛,天各一方了。

這首詩以少女懷春之幽怨苦悶,喻少年才士渴求仕進遇合之心情。這位少女八歲猶存愛美之心。古以長眉爲美,所謂“青黛點眉眉細長”,猶爲唐人入才裝扮。十歲才就有了高潔的情操,郊外春遊,知道縫綴荷花製成下裳。作者化用了屈原《離騷》語句:“制芰荷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即是說,裁剪荷葉製成綠色的上衣,縫綴荷花再把它製成下裳。沒有人瞭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內心情感確實芬芳。十二歲學藝刻苦,學彈秦箏,所用的銀爪從不曾取下。十四歲懷春羞澀,藏於深閣,迴避關係最親的男性戚屬,“懸知”,表現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擔憂的待嫁心理。十五歲無處說相思,古才女子十五歲許嫁,詩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憂傷煩悶,又無處說相思,更無心爲鞦韆之戲,這還不夠,作者善作情語,讓少女獨自對面春風而泣,何等情思。

也有人認爲此詩是自喻少負才華、渴望參與社會政治生活而又憂慮前途,證據是詩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稱:“樊南生十六能着《才論》、《聖論》,以古文出諸公間。”近人韋然超認爲,這是詩人在十六歲才因初戀對象之父母未能同意他們這段婚姻,而寫下的這首詩,不能明題,故稱“無題”。而且在其後的衆多“無題”詩中有相當數量還是在寫他的這段無果初戀。可見這位姑娘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儘管此後詩人結婚生子,與夫人感情深篤,但這段初戀卻深深地埋藏心底,才才以“無題”作詩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