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後感2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百年孤獨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百年孤獨讀後感2篇

百年孤獨讀後感1

在他沉着冷靜地講着一些令人毛骨悚然或者幽默荒謬的故事的時候,他的背後也有一個人,一個如他筆下所寫的那個魔幻現實主義世界中,堅定地站穩現實主義大地的烏蘇拉,她永遠不會像她瘋狂的丈夫奧雷良諾?布恩地亞那樣想:“咱們很快就會有足夠的金子,用來鋪家裏的地都有餘啦。”——對烏蘇拉來說,地就是土地,不是金子鋪成的。正是這個樸素的理念支撐着魔幻現實主義世界的天空。馬爾克斯的妻子也是這樣一個女人,可以說,是她,爲馬爾克斯魔幻現實主義之筆注入了墨。正如作者所說:沒有梅塞德斯,我永遠也寫不成這本書。

梅塞德斯是馬爾克斯的妻子。

那可能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馬爾克斯帶着一家人準備去旅行,就在旅行的`路上,他突然恍然大悟,他應該像他的外祖母講故事那樣寫一本書,寫一部拉丁美洲百年孤獨的歷史,跟着他這個想法而來的就是《百年孤獨》著名的開頭: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然後,他們放棄旅行,一家人的車停在馬爾克斯寫字檯上。

馬爾克斯爲了寫《百年孤獨》,把幾個月前買的一輛小車抵押了出去,把錢如數交給了妻子梅塞德斯,心裏想着還夠六個多月的——他認爲他六個月時間能寫完這本書。結果,馬爾克斯用了一年半時間才寫完這本書。錢用完了,梅塞德斯一聲沒吭。馬爾克斯不知道妻子是怎麼讓肉店老闆賒給她肉、麪包師賒給她麪包、房東答應她晚交九個月房租的——梅塞德斯瞞着丈夫把所有事情都承擔下來了,每隔一段時間還給丈夫送來張稿紙。——少了什麼也不能少這張稿紙。

梅塞德斯當然沒有親筆寫《百年孤獨》,但她和丈夫一起經歷了寫作的過程,馬爾克斯寫完讓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死掉的那章,渾身哆哆嗦嗦地走上三樓,梅塞德斯正在那兒。她一看作家的臉色就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

“上校死了”她說。

馬爾克斯一頭倒在牀上,整整哭了兩個鐘頭。

也是她親自到郵局去把這篇她沒看過的《百年孤獨》手稿寄出去的——她拒絕看手稿,我懷疑她多少也有些膽怯。她邊走邊想:要是到頭來這部小說被認爲很糟糕可怎麼辦?那時候,她腦子的庫房裏是否堆滿了欠下的麪包肉和稿紙? 正如人們評價《百年孤獨》中那些拉丁美洲的婦女們一樣:婦女們不僅保證了這個家庭的不斷香火,還保證了這部長篇小說的連貫性。面對《百年孤獨》,梅塞德斯也應該得到這句話:孤獨的血液。

無怪乎馬爾克斯花了那麼長時間去寫出這本書,它的確與我之前所看過的很多小說都不一樣。情節的高度密集造成了表達空間的壓縮,因爲篇幅擺在那裏。

整本書數十萬字中的大部分是馬不停蹄的快節奏情節發展,而作者的表達並沒有刻意地塞進字裏行間,而是靠着整個情節的情緒基調的不變來達成。小說中情節的發展一日千里,而整本書的情緒卻如一隻巨大的木樁釘進了大地一般紋絲不動。作者正是用這種手法來凸現出這種一成不變的情緒,那就是深深的孤獨之感,也正是因此我感覺到布恩蒂亞家族百年間數代人的性格核心幾乎並沒有什麼改變。這個家族就像河流中的一塊石頭,抵擋得了過去,卻無法與未來同行。

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第二代人中,何塞·阿爾卡蒂奧的死。他被不知從何而來的子彈擊中,血液在大地上流淌,穿過了整個馬孔多,避開了所有人的眼睛,繞過容易被弄髒的地毯,一直流到正在廚房忙碌的烏爾蘇拉面前——烏爾蘇拉纔是這個家族數代人真正的精神支柱。

何塞·阿爾卡蒂奧是第一個死去的布恩蒂亞,流出來的是孤獨之血。火藥的硝煙氣味久久不散,縈繞在他的房子裏,縈繞在他的墓地中,直到很多年後才被香蕉公司用水泥封住。

那一刻,我感覺到了貫穿百年的孤獨那徹骨的荒涼。

百年孤獨讀後感2

這是我讀的第一本沒有序言的書。因爲沒有序所以整本書唯一給出的概括就是“百年孤獨”。“百年”與“孤獨”。

“孤獨”

其實我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在這個家族身上,比起孤獨,我感覺到的更多的是固執。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沉醉於自己虛無飄渺的幻想中,烏蘇爾拉想振新家業,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醉心於情慾,阿瑪蘭妲拼盡全力組織蕾貝卡的婚禮最後卻拒絕了與皮埃特羅·克雷斯的求婚……一代又一代,他們達成妥協,卻鮮少有理解,直至死亡。他們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卻偏偏又無法放下也不可能放下與其他人尤其是自己家人與情人的聯繫。一個學美術的朋友這麼和我說過:“我感到孤獨的時候,覺得牆是單獨的,椅子是單獨的,我也是,一切都是完全立體的,構不成一個畫面。”

百年孤獨裏的人物也是這樣。可他們偏偏放在了一起,離得那麼近。尤其是奧雷利亞諾上校。他從開篇第一個詞開始出場,橫跨大本書。當他死的時候,馬爾克斯的妻子發現他在牀上哭了兩個小時。他是這本書中最孤獨最有代表性的角色。他和身邊的人沒有共同點——除了孤獨,而孤獨是不能相互理解的。上校也是個很固執的人。然而他們的固執又不同於堂吉訶德的固執。堂吉訶德是爲了他騎士的夢想去奮鬥的,雖然他人在這種荒誕的`犧牲中根本瞧不出意義來。但對他來說那是個崇高的目標,他真的熱愛騎士事業,所以他從未親自品嚐過孤獨,他的孤獨是由塞萬提斯來品嚐的。但奧雷利亞諾上校的固執卻不知道爲什麼,也許是因爲自負,也許天性使然,但有一點,他的生存從來都沒有特定的目的性。“我們打了那麼多仗,就爭取到沒讓人把房子漆成藍色。”他不知道爲何而戰。然而他又沒有一絲猶豫地發動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就像他晚年固執的做小金魚,做到25條就融掉,如此循環往復。所以堂吉訶德是荒誕的前進,只是旁人看不出意義,而他是荒誕的循環,連自己也瞧不出意義來,宛如西西弗斯一次又一次將巨石推上山頂,重複的無意義的勞動。然而西西弗斯這麼做是因爲衆神的懲罰,而奧雷利亞諾上校這麼做又是爲了什麼?阿瑪蘭妲晚年也將自己關在屋子裏縫紉,縫好了又拆掉。他們的重複,究竟是爲了逃避孤獨,還是爲了維持孤獨,來維持自己的自尊?然而他們的自尊卻又來自於自卑。上校用一個有一個決絕的命令來掩飾他內心的無力感。於是他們被囚禁在這可笑卻無法擺脫的孤獨中。

“百年”

又一個關鍵詞,因爲百年,所以漫長;也因爲百年,所以有限。我一直不明白,爲什麼馬爾克斯費勁心機去描寫布恩迪亞家循環的魔咒,人物日復一日重複的行爲,相似的名字,相近的性格與命運……漫長百年中不斷的循環往復,最後偏偏說“羊皮紙上記載的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出現,因爲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來終結這一切?也許只有死亡才能結束孤獨?

可當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照妻子話向窗外望去的時候,他看到兩個孩子赤腳待在陽光曝曬的菜園裏,某種神祕而明晰的力量將他從虛無縹緲的拉扯下來,帶領他的孩子去看望冰塊。多年以後,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面對行刑隊的時候,仍將會回想起父親打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也許那是他童年裏唯一溫暖的記憶,雖然那時他還分不清冷熱。我想這種溫情可能是唯一能戰勝孤獨的東西。但比起將愛作爲解決孤獨的藥方,馬爾克斯讓它變成一種更加深刻的孤獨。想愛而不敢卻不能,恰恰加深了他們的孤獨感。馬爾克斯描繪了徹骨的孤獨與溫暖的人情,卻不會給我們解決孤獨的辦法。但我們註定會去反抗,就像註定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