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葉聖陶讀後感(精選1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崑曲葉聖陶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崑曲葉聖陶讀後感(精選15篇)

崑曲葉聖陶讀後感 篇1

我第一次與聖陶見面是在民國十年的秋天。那時劉延陵兄介紹我到吳淞炮臺灣中國公學教書。到了那邊,他就和我說:“葉聖陶也在這兒。”我們都念過聖陶的小說,所以他這樣告我。我好奇地問道:“怎樣一個人?”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訪問聖陶的時候,我覺得他的年紀並不老,只那樸實的服色和沉默的風度與我們平日所想象的蘇州少年文人葉聖陶不甚符合罷了。記得見面的那一天是一個陰天。我見了生人照例說不出話;聖陶似乎也如此。我們只談了幾句關於作品的泛泛的意見,便告辭了。延陵告訴我每星期六聖陶總回甪直去;他很愛他的家。他在校時常邀延陵出去散步;我因與他不熟,只獨自坐在屋裏。不久,中國公學忽然起了風潮。我向延陵說起一個強硬的辦法;——實在是一個笨而無聊的辦法!——我說只怕葉聖陶未必贊成。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贊成了!後來細想他許是有意優容我們吧;這真是老大哥的態度呢。我們的辦法天然是失敗了,風潮延宕下去;於是大家都住到上海來。我和聖陶差不多天天見面;同時又認識了西諦,予同諸兄。這樣經過了一個月;這一個月實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我看出聖陶始終是個寡言的人。大家聚談的時候,他總是坐在那裏聽着。他卻並不是喜歡孤獨,他似乎老是那麼有味地聽着。至於與人獨對的時候,自然多少要說些話;但辯論是不來的。他覺得辯論要開始了,往往微笑着說:“這個弄不大清楚了。”這樣就過去了。他又是個極和易的人,輕易看不見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報》副張,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從家裏捎來給我看;讓我隨便放在一個書架上,給散失了。當他和我同時發見這件事時,他只略露惋惜的顏色,隨即說:“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慚愧着,因爲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於天性,並非閱歷世故,矯揉造作而成。他對於世間妥協的精神是極厭恨的。在這一月中,我看見他發過一次怒;——始終我只看見他發過這一次怒——那便是對於風潮的妥協論者的蔑視。風潮結束了,我到杭州教書。那邊學校當局要我約聖陶去。聖陶來信說:“我們要痛痛快快遊西湖,不管這是冬天。”他來了,教我上車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車站這一類地方,是會覺得寂寞的。他的家實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裏管。我常想,他好像一個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離不開家裏人。必須離開家裏人時,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

孤獨在他簡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時,本來是獨住一屋的,卻願意將那間屋做我們兩人的臥室,而將我那間做書室。這樣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樂意,我們不時到西湖邊去;有時下湖,有時只喝喝酒。在校時各據一桌,我只預備功課,他卻老是寫小說和童話。初到時,學校當局來看過他。第二天,我問他,“要不要去看看他們?”他皺眉道: “一定要去麼?等一天吧。”後來始終沒有去。他是最反對形式主義的。那時他小說的材料,是舊日的儲積;童話的材料有時卻是片刻的感興。如《稻草人》中《大喉嚨》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們都醒在牀上,聽見工廠的汽笛;他便說:“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經想好了,來的真快呵。”那篇的藝術很巧,誰想他只是片刻的構思呢!他寫文字時,往往拈筆伸紙,便手不停揮地寫下去,開始及中間,停筆躊躇時絕少。他的稿子極清楚,每頁至多隻有三五個塗改的字。他說他從來是這樣的。每篇寫畢,我自然先睹爲快;他往往稱述結尾的適宜,他說對於結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說月報》;照例用平信寄。我總勸他掛號;但他說:“我老是這樣的。”他在杭州不過兩個月,寫的真不少,教人羨慕不已。《火災》裏從《飯》起到《風潮》這七篇,還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時我親眼看他寫的。在杭州待了兩個月,放寒假前,他便匆匆地回去了;他實在離不開家,臨去時讓我告訴學校當局,無論如何不回來了。但他卻到北平住了半年,也是朋友拉去的。我前些日子偶翻十一年的《晨報副刊》,看見他那時途中思家的小詩,重唸了兩遍,覺得怪有意思。北平回去不久,便入了商務印書館編譯部,家也搬到上海。從此在上海待下去,直到現在——中間又被朋友拉到福州一次,有一篇《將離》抒寫那回的別恨,是纏綿悱惻的文字。這些日子,我在浙江亂跑,有時到上海小住,他常請了假和我各處玩兒或喝酒。有一回,我便住在他家,但我到上海,總愛出門,因此他老說沒有能暢談;他寫信給我,老說這回來要暢談幾天才行。十六年一月,我接眷北來,路過上海,許多熟朋友和我餞行,聖陶也在。那晚我們痛快地喝酒,發議論;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亂走,他也跟着。到了一處,朋友們和他開了個小玩笑;他臉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聖陶不是個浪漫的人;在一種意義上,他正是延陵所說的“老先生”。但他能瞭解別人,能諒解別人,他自己也能“作達”,所以仍然——也許格外——是可親的。那晚快夜半了,走過愛多亞路,他向我誦周美成的詞,“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沒有說什麼;那時的心情,大約也不能說什麼的。我們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這一回特別對不起聖陶;他是不能少睡覺的人。他家雖住在上海,而起居還依着鄉居的日子;早七點起,晚九點睡。有一回我九點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燈,關好門了。這種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對的。那晚上伯祥說:“聖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來真是不知要怎樣感謝纔好。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沒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卻全是我的懶。我只能從聖陶的小說裏看出他心境的遷變;這個我要留在另一文中說。聖陶這幾年裏似乎到十字街頭走過一趟,但現在怎麼樣呢?我卻不甚瞭然。他從前晚飯時總喝點酒,“以半醺爲度”;近來不大能喝酒了,卻學了吹笛——前些日子說已會一出《八陽》,現在該又會了別的了吧。他本來喜歡看看電影,現在又喜歡聽聽崑曲了。但這些都不是“厭世”,如或人所說的;聖陶是不會厭世的,我知道。又,他雖會喝酒,加上吹笛,卻不曾抽什麼“上等的紙 煙”,也不曾住過什麼“小小別墅”,如或人所想的,這個我也知道。1930年7月,北平清華園。

崑曲葉聖陶讀後感 篇2

“五一”期間,我讀了葉聖陶爺爺寫的《一粒種子》這篇童話故事。

故事講了國王得到了一粒神奇的種子,他把種子種在白玉盆裏,澆着金缸盛着的水,每天早上親自把盆子從暖房裏搬出去,晚上又親自搬回來。二年過去了,種子沒有發芽。國王生氣了,把種子扔了。後來富翁、商人、士兵得到了這粒種子,但種子還是沒有發芽。最後,這粒種子被農夫得到了,農夫每天照常工作,沒過幾天種子開花了,散發出迷人的芳香。

我們班裏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就象葉聖陶爺爺筆下的國王,走路怕摔跤,吃飯怕噎着,獨立能力和動手能力都很差。而有的同學爸爸媽媽象葉聖陶爺爺筆下的農夫對待種子那樣讓自己的兒女去學去做,這樣他們就會象那粒種子那樣開花結果。我的爸爸媽媽就象葉聖陶爺爺筆下的富翁,讓我學這學那,在雙休日裏興趣班總是很多,我希望興趣班少一點,這樣就能擠出一點時間看看書看看電視或玩一會兒。

如果我是葉聖陶爺爺筆下的那粒種子,我一定要讓農夫種,該耕就耕,該鋤就鋤,該澆就澆,那該多好啊!

崑曲葉聖陶讀後感 篇3

今天,我讀了葉聖陶老先生寫的專集裏一個叫《最有意義的生活》的故事。主要講了一塊小青石和小黑石被水衝到了石灘上,他們的生活平靜極了,舒適極了,可是小青石討厭這樣的生活,它希望自己成爲水晶,瑪瑙,鈕釦,但小黑石覺得它這樣就很好了,很滿足了。過了幾天,石灘前來了一羣工人,把小青石撿走了,可小青石變成了鋪路石。終於,它明白了,這纔是最有意義的生活。

看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在平時的生活中做一些對他人有幫助的事,不能一心只想着自己,給予是快樂的,這纔是最有意義的生活。

崑曲葉聖陶讀後感 篇4

好同學周彥送我一本《葉聖陶作品精選》,在這個寒假裏我有幸拜讀了它,其中讓我最爲感動的是描寫“燕子”的故事,故事講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一隻小燕子離開媽媽的懷抱獨自去空中自由的遊逛,可突然“砰”的一聲一個泥彈打中了小燕子的背部,小燕子筆直的落在了地上,它受傷了,傷心的哭着要媽媽。這時柳樹聽見了安慰的說,可伶的小朋友啊,可惜我手臂太短扶不到你;池塘的水聽見了也安慰的說,可伶的小朋友,可惜我不能到岸上去幫助你療傷;蜜蜂知道了也安慰說,可伶的小朋友,可惜我的翅膀太薄不能抱你回去……

這一天,一個叫青子的小姑娘正好放假,她來野外採花,看見了這隻受傷的小燕子,只見它羽毛上有血,青子急忙放下花小心翼翼的抱起了小燕子,幫它洗去羽毛的上的血,並將它帶回家,這時的柳樹,池塘的水,蜜蜂全都放心了,因爲它們知道青子是一位仁慈的小姑娘。青子回家將小燕子受傷的的事告訴了她的好夥伴玉兒,她們一起細心的照料起小燕子,弄好吃的給它,陪它聊天,給它唱歌,知道小燕子想媽媽還幫它寫尋人廣告。在青子和玉兒的努力下,小燕子終於又回到了媽媽的懷抱裏。之後的每年春天小燕子總會給青子和玉兒帶各種美麗的珊瑚和貝殼。

看了這個故事我有許多心裏話要說,當小燕子受傷的時候,有困難的時候,有那麼多的人想幫助它,特別是得到青兒和玉兒細心的照料,當任何一個人有困難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像他們一樣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給他們以溫暖。同時我們也應該像小燕子一樣得到別人幫助後要學會報答和感恩,我想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纔會和諧。

崑曲葉聖陶讀後感 篇5

寫作文一直是國小生頭疼不已的事情,記憶中自己也曾爲寫作而大傷腦筋。如今,看着生活越來越豐富的孩子面對寫作依舊一籌莫展,不覺有點奇怪,但是看了《葉聖陶叫你寫作文》一書,茅塞頓開!

寫文章要有感而發,是無可厚非的,而抒發感慨也需要合適的文字來表達才行。現在的孩子,除了應付好課堂教學內容外,大部分時間都停留在電視,電腦,手機旁,所有的思維都已經被高科技的數碼產品束縛,不需要思考,只需要盡情的發泄就行。於是,閱讀,離他們越來越遠,哪怕只是堆砌好詞佳句也不是他們的特長,何況是發表由衷地感慨呢?這就涉及到了文章題材的問題。要寫出好文章,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地有感觸。很多孩子都只是幹看着題目發呆,就是因爲缺少生活經驗,缺少閱讀體會的結果,,如何寫好作文呢?

一、指導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積累書本上的知識。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把博覽與精讀科學地結合起來,博覽就是讓學生廣泛涉獵一些精彩而有意義的故事、趣聞,先進人物的事蹟,古今佳話,名言警句等,並要求他們寫摘要或做成剪報,把需要保存的資料分門別類地積累起來,以便作文時隨時查閱,精讀就是要求學生對一些優秀的文章或名篇,要細讀,潛心揣摸,體會別人是怎樣圍繞中心合理地安排材料,佈局謀篇的,對於其中好的章節、句段,特別是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要重點讀,甚至熟記於心,我還要求學生在閱讀時要勤動手,多寫讀書筆記,這樣,學生書讀多了,從中涉取了更多的知識,還開闊了眼界,豐富了語言,也學到了他人的一些寫作技巧,寫作時,學生自然覺得思路開闊,得心應手。

二、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我們知道,只有積累了豐富的寫作材料,才能爲文章的內容提供取之不竭的源泉,否則,"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學生要寫好作文,僅僅靠書本上的知識積累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還是生活的積累。新大綱對中年級就提出了這樣的寫作要求:"留心周圍的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因此,作文教學中,我很注重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如校園內甘爲人梯、嘔心瀝血的教師和那許許多多勤奮好學、勇於攀登、聰明活潑的學生;校園外,那些戰鬥在各行各業不辭辛勞、樂於奉獻的叔叔阿姨,以及各種各樣紛繁複雜的事件,還有日月山川、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等,都可以從一定的角度,以一定的方式攝入我們的腦海,成爲編織文章的素材。每次作文前,我都要根據本次作文的需要,要麼讓學生先去生活中觀察,要麼引導學生到實踐中去體會,要麼打開他們記憶的閘門,去回憶,追尋過去的往事。作文時,先引導他們說,再指導他們寫。這樣,就解決了學生作文空洞無物的問題。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的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爲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學生作文難的問題,結合作文教學,我不僅組織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還借科技課、勞動課,結合其它科的教學,指導學生做小製作,小實驗或其它實踐活動。每次活動前要求學生留心觀察,活動中,我還給學生作適當的觀察指導,活動後,讓學生把印象最深,自己覺得最精彩,最有趣的寫下來。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通過讀文章,我知道了怎麼教學生寫好作文,通過自己的整理出的以上幾方面的努力,學生言之無物的難題得到了解決,學生會普遍樂於作文。相信他們以

後寫出的'文章不僅有內容,而且真實感人,生動有趣,

崑曲葉聖陶讀後感 篇6

在暑假裏,我看了一本難以忘懷的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國小生葉聖陶讀本》。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篇葉聖陶的佳篇名作,而然他讓我覺得最有道理的一篇就是《最有意義的生活》,這篇文章大概意思是這樣的:青石和小黑石在岸灘上已經有一年光景了,一天,青石覺得不耐煩了,對小黑石說:“唉,這裏太安靜了,在我們周圍都有很多的小石子成爲了珍珠,瑪瑙,它們不都是去了城裏的珠寶店嗎?”小黑石卻不以爲然,幾天後,果然有一些工人把它們鏟走,不過,小黑石卻跌落在了草叢中。在城市裏,有許多青石都被工人們和泥一起攪拌,最後,它成爲了一條路上的一顆石頭。許多年過去了在小青石上面,有很多人走過這條路,小青石爲自己可以爲別人奉獻而感到無比的幸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件物品,它的性質是天生就穩定不動的,就像文中的青石,他最後成爲了小路上的一部分,而它覺得,這樣的生活纔有意義,因爲,它幫助了大家,如果這一條路上缺了青石,可能人們走起路來就沒有那麼順暢,在生活中也一樣,如果你樂於助人,心裏就會比吃了蜂蜜還要甜。

青石是石頭,珍珠,瑪瑙也是石頭,同樣是石頭,它們的待遇就不一樣,如果你是石頭,你願意成爲哪一種呢?

崑曲葉聖陶讀後感 篇7

寒假期間,我讀了《國小生葉聖陶讀本》這本書。葉聖陶先生筆下文章優美,使人感慨萬千。

這本書寫的都是葉聖陶美麗的童話、詩歌和散文。讓我印象最深的一篇童話是《 小黃貓的戀愛故事》。

《小黃貓的戀愛故事》講了一隻小黃貓喜歡上了一隻鵝,它們天天在一起愉快的玩耍。後來,鵝深深的愛上了小黃貓。小黃貓說愛它的潔白的羽毛、美麗的眼睛、頭頂的鵝冠,鵝全部給了它。可是,鵝不見了。小黃貓瘋狂的尋找。後來,鵝又出現了,跟小黃貓說它們還是做朋友好。這件事從此不了了之了。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覺得小黃貓是代表了一些愛慕虛榮,貪婪索取的人,而它這種不好的品質被善良的鵝發現了,滿足它的慾望後離開了。這篇文章用童話來嘲諷現代人們的貪婪,無知。

崑曲葉聖陶讀後感 篇8

“讀文章,寫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去看,光憑手寫,還要用嘴念。”這句話是敬愛的葉老先生說的。今天,我讀完了這本書終於明白了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就說葉老的名作《稻草人》吧!比如開頭就那麼有趣:“田野裏白天的風景和情形有詩人把它寫成了美妙的詩,有畫家把它畫成生動的畫……那麼,還有誰把田野裏夜間的風景和情形告訴人們呢?有,還有,就是稻草人。”這第一小節顯示出稻草人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使我們知道接下來是寫稻草人爲什麼在葉老先生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和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它那麼有地位。

不僅如此,葉老先生在後面的句子裏差不多都用了擬人手法比如:“這使稻草人感到無限驚恐,心想:禍事真的來了,越怕越躲不過。”等這些句子都是使我越來越敬佩這位作家了,雖然他早已去了另一個世界,但是,他的人品與作品都永遠記在我們的心中。

崑曲葉聖陶讀後感 篇9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這個假期,我讀了葉聖陶老爺爺寫的《稻草人》。讀了《稻草人》這本書後,我感受到葉聖陶老爺爺有一顆童心,他的文章充滿了童趣,有許多奇思妙想,總是使我讀完後回味無窮。

《稻草人》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會牢牢地抓住我的心。裏面的一些人物到了那裏,遇到了什麼,遭遇了怎樣的經歷,我也深有同感。不禁要帶着敬意讚頌葉聖陶老爺爺完美而細膩的描寫,這些淺淺的文字真是充滿了魅力啊!

我最喜歡《眼淚》也篇文章。有個人整天跑來跑去,要找同情的眼淚。他跑過大街、馬路,去了各種地方,都沒找到同情的眼淚。很多人都笑他傻,他始終不灰心。終於,他找到了同情的眼淚,來自一個孩子。孩子不忍看媽媽把雞殺死,同情的眼淚便奪眶而出。我認爲找同情的眼淚的人不傻,因爲同情的眼淚是不少人缺少的。我也喜歡《地球》也篇文章。起初,人們生活在地球上,十分安樂,後來發生了災難,樹上人們可以採摘的果子一個都沒了,人們只能靠自己耕種來獲取食物。柔弱的人拿不動鋤頭,力氣大的人便好心地送食物給他們吃。文中力氣大的人很善良,他們助人爲樂,這種品質也使不少人缺少的。

《稻草人》是一本很不錯的書。使每位讀者的心中都有一雙幻想的翅膀。

崑曲葉聖陶讀後感 篇10

26歲的我終究是想寫些什麼?可是,又不知從何寫起。有時真的羨慕葉聖陶,他能那麼從容自在、悠閒的寫着他各種各樣的書。爲什麼說起葉聖陶呢?那是因爲自小有讀一些葉聖陶的選編輯,偶然讀起《朱自清散文集》的時候,其中就有一篇《我所見的葉聖陶》。

文中從“我”從朋友口中聽說的葉聖陶,和因爲葉聖陶的名氣而熟知葉聖陶的名字。對其人格沒有一點的瞭解。到初見葉聖陶,看出文章中“我”對於名氣鼎盛的葉聖陶心中有着一股尊敬或是崇拜,或許葉聖陶那樣的人本就十分值得人尊敬和崇拜。“我”與他爲友後,感受到葉聖陶是一個寡言的人,卻也是一個十分正直的人,尤其是“我”唯一一次看見他發怒,便是對風潮妥協者的唾棄。再到“我”約葉聖陶到杭州去教書,與他相處的日子,深刻的感受着他對寫文章的執着,以及他不喜歡形式主義的場面。

他最愛的就是寫小說,從沒有停歇過。後來,葉聖陶終是回去了。朱自清在文章中寫到“在杭州呆了兩個月,放寒假前他便匆匆的回去了,他實在離不開家,臨去時讓我告訴學校當局,無論如何不回來了。”然後又敘述了葉聖陶近兩年的行程。後又說到。一次路過上海,朋友餞行,葉聖陶也在。這段文章中體現了葉聖陶的生活十分規律,卻爲着朋友遲歸。體現了葉聖陶對友誼的重視。朱自清後來只寫到“一眨眼三年,沒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卻全是我懶。我只能從葉聖陶的小說裏看出他心境的變遷。”文章就結束了。

對於葉聖陶我大約只能從各各文人的筆下而得知了,又或從葉聖陶自己寫的文章中去體會。不過我讀的這些書真的是葉聖陶當初寫那些語句嗎?我從書中瞭解的葉聖陶、朱自清便是真實的他們嗎?想着這些問題我又疑惑了。

崑曲葉聖陶讀後感 篇11

我剛開始讀它的時候我並不是耐着性子去讀的,覺得《稻草人》這本書並不是我想象的那麼好看。後來我就沉下心來讀,發現這本書原來挺好看的。

這本書寫了許多個故事,每個故事都那麼吸引人,每個故事的情節都那麼豐富精彩。讀着讀着我好象被書吸進去了一樣,再配上一兩副簡單的插圖好象親眼看見了故事裏的事情。

這些故事裏我印象最深的是《富翁》主要講了在一個地方那裏人人都是富翁,都很有錢。因爲每個人都很有錢,所以就沒人種地,沒人做衣服,最後那裏的人最後都活活餓死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光有金錢是不行的還是要勞動。

讀了着本書我覺得葉聖陶真不愧是大作家、大文學家。

崑曲葉聖陶讀後感 篇12

《稻草人》這本書主要寫了一些勵志故事,鍛鍊我們意志的,孩子的童心必須要接觸的文章。

我要學習《稻草人》書上的寫作手法,寫作手法有:比喻,擬人,排比,比擬,擬物等等,應有盡有,書上才顯得親切,活躍,引人深思。在這本書上,有着許許多多華麗的語句,這些語句是在我們寫作中需要掌握的。

童心是天真無邪的,童心是小鳥,羽毛很美麗,飛來飛去在那四季的懷抱裏。葉聖陶老先生的作品不愧被流傳千古,他的“神筆一揮”,就透徹的描寫出了童心。

如果葉聖陶老先生還在世,我一定要拜他爲師。

崑曲葉聖陶讀後感 篇13

葉聖陶經典童話,《燕子》主要說了一隻小燕子出來玩,不知哪飛來一顆泥彈,打中了它的背,它從樹上掉到了花旁邊。很多朋友來幫助小燕子,可是都不行。青子把小燕子帶回了家調了好吃的東西給小燕子吃和住,還幫小燕子登了廣告尋找小燕子的媽媽,最後媽媽看到廣告找回了小燕子。

文中的第一段令我印象最深刻,因爲作者把景物寫的很美,把美麗的花形容成天空的繁星放出閃閃的光;頑皮的風推着搖着,花怕羞,輕輕的搖動腰肢,擺動的真有點兒累了,作者用擬人句形容了花被風搖動時的可愛。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上星期我們去珠海海邊,挖螃蟹。海水退潮時,岸邊有許多小螃蟹的洞,我們是用專業的挖螃蟹工具挖的,我爸爸挖了很多隻,最後因爲它是在海水中生長的,我們把它放回了它的家“沙灘上”

從《燕子》這個故事中,我上網查到“鳥需巢,蜘需網,人需友誼”,我認爲沒有什麼比友誼更重要的,我會珍惜身邊的每一位朋友。

崑曲葉聖陶讀後感 篇14

《一粒種子》講的是一粒非常寶貴的種子,先後落到了國王、富翁和士兵那裏。他們都把種子看得很嬌貴,精心呵護,想讓它開出美麗的花朵,結果種子怎麼也不發芽。後來,種子被一位農夫撿到了,便把這粒種子和其它種子一起埋到地裏,對這粒種子和其它種子一視同仁,一起澆水、一起施肥。不久,這粒種子便開出了美麗的花朵。

從這篇故事中我明白了對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它的生長規律,做事情要掌握合適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崑曲葉聖陶讀後感 篇15

《稻草人》展現了人民的苦難,氣氛顯得低沉和悲哀,構思新穎獨特,描寫細膩逼真,富於現實內容。

從葉聖陶童話的基調看,多數童話都採用了民間故事中常用的反覆變奏手法。雖然其童話中包括童話固有的奇幻色彩,但多數細節描寫都以寫實爲主,故事中的幻想也是在寫實基礎上產生的,這樣的寫實,在一般童話中很難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