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蠟燭》隨堂練習題

【基礎練習】

八年級上冊語文《蠟燭》隨堂練習題

1.下面字形有誤的一組是()

A.偷襲遮掩腋窩孤零零

B.炸裂驚攏暗淡顫威威

C.舀出僵硬肅穆精疲力竭

D.手臂熄滅閃耀永垂不朽

2.下面字詞與所給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āo削掉削平削減削弱

B.pò迫害飢寒交迫從容不迫迫擊炮

C.mó模型模糊模棱模樣

áo朝鮮朝廷朝聖朝代

【綜合練習】

做好了墳堆後,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裏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蜡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捨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裏摸了半天,摸出火柴來。她把那大蜡燭插到墳堆的頂上,點了起來。這晚上沒有風,蠟燭的火焰向上直升,一點也不搖晃。老婦人對着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圍巾。

炮彈爆炸的當兒,蠟燭的火焰不過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幾次,炮彈落得相當近,蠟燭被爆炸的風吹滅了,有一次,竟給震倒了。老婦人就取出火柴來,很耐心地再把蠟燭點燃。紅軍士兵們目送着她走遠了。他們小聲地談論着,似乎怕驚擾那肅穆的空氣,他們穿過方場,走過橋,趕上他們的連隊,投入戰鬥。

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

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着,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1.閱讀全文,說說結尾兩句話的含意。

2.揣摩下列語句,回答問題。

(1).做好了墳堆後,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裏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蜡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捨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爲什麼要對這支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2).老婦人對着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圍巾。

(這裏又提到圍巾的顏色,有什麼特殊的意味?)

【拓展練習】

一.閱讀

看完電視以後;老王一整夜都沒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漢打電話,直到9點,那端才響起兒子的聲音:“爸,什麼事?”他連忙問:“昨晚的天氣預報看了沒有?寒流快到武漢了,厚衣服準備好了嗎?要不然叫你媽給寄……”

兒子漫不經心:“不要緊的,還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說。”老王絮絮叨叨,兒子不耐煩了:“知道了,知道了。”擱了電話。

他剛準備再撥過去,鈴聲突響,是他住在哈爾濱的老母親,聲音發顫:“天氣預報說,北京今天要變天,你加衣服了沒有?”疾風陣陣,穿過窗戶縫隙乘虛而人,他還不及答話,已經結結實實打了個大噴嚏。”

老母親急了:“已經感冒了不是?怎麼這麼不聽話?從小就不愛加衣服……”絮絮叨叨,從他7歲時的“劣跡”一直說起,他趕緊截住:“媽,你那邊天氣怎麼樣?”老人答:“雪還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襲的清晨,他深深牽掛的,是北風尚未抵達的武漢,卻忘了勻一些給北風起處的故鄉和已經年過七旬的母親。

人間最溫暖的親情,爲什麼竟是這樣的?老王自己都有點發懵。

1.指出上文所敘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文中主要人物。

時間:地點:主要人物:。

2.用文中詞語填空。

(1)老王對兒子的關愛,老母親對老王的關愛,同樣表現爲他們說話時的。

(2)對於父親的叮囑,兒子的態度是;對於老母親的叮囑,老王的表現是。

3.老王爲什麼“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4.“人間最溫暖的親情,爲什麼竟是這樣的”含義是什麼?表現了老王怎樣的心理?

5.老王對兒子和對母親的不同態度,主要是用什麼寫法來表現的?

二.作文

題目:我的另一片天地

提示:同學們除了日常功課的學習之外,還有各種各樣自己的“天地”,請把你那另一片“天地”展示給大家。

要求:寫成一篇記敘文,不少於600字。

第四課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基礎練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1).給予()(2).奇蹟()(3).綴滿()

(4).琺琅()(5).脂粉()(6).晨曦()

2.下列加點詞在句中不含有貶義色彩的一句是()

A.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蹟。這個奇蹟叫圓明園。=

B.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乾乾淨淨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C.先生,以上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全部讚譽。

D.法蘭西帝國吞下了這次勝利的一半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