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片葉子的讀後感(通用14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後一片葉子的讀後感(通用1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後一片葉子的讀後感(通用14篇)

  最後一片葉子的讀後感 篇1

事情是這樣的:蘇的好朋友瓊斯不幸染上了肺炎,在他們住所的窗外有一叢常春藤,經過風雨的洗禮,它的葉子已經所剩無幾了。瓊斯認爲當常春藤的最後一片葉子落光後,她的生命也即將結束。蘇爲此絞盡腦汁也不能打消她的想法,只得向樓下的貝爾曼先生求助。貝爾曼是一個畫家,他知道後,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在常春藤的葉子落光的時候,當女孩認爲自己必死無疑的時候,這個老畫家爲了讓女孩重新燃起希望之火,他冒着風雨把葉子畫在了牆上,爲此他染上了肺炎去世了。

讀了它,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想到了這個老畫家多麼偉大。他,一個普通的畫家,爲了救一個本身已經放棄了希望的女孩,付出了生命。我彷彿看到他畫完葉子以後臉上那燦爛的微笑。他終於可以了卻了他的心願。那就是,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完成他的驚世之作。在我看來他做到了。我想如果他還活着的話他也會這樣認爲的。

我從心底佩服貝爾曼先生,同時也爲瓊斯先前的心理感到可悲。人在什麼時候都不可以放棄希望。像我們班的一個女同學,她對自己很不自信。在一次跳山羊中,她靠着老師和同學們的不斷鼓勵下,她最終跳了過去。所以說,在我們身邊,也同樣需要像貝爾曼先生那樣的人來隨時爲我們點燃希望之火。這樣,我們的生活纔會蒸蒸日上。

從每一件小事,從每一句話語,從每一個眼神中,我們正在一點一點地建立我們的自信。所以,我們要小心地做事、說話、不要爲此打消了別人的信心。一個人都沒有了自信,什麼事也做不好。

在讀這篇文章時,我一直疑惑:爲什麼貝爾曼先生會死呢?因爲我當時還不知道他是爲了畫一片葉子而死的,更不知道那竟是他畫上去的。直到我看到了文章的最後一段話。這段話觸動了我的心。這句話是蘇對朋友說的,她說:“有些事我得告訴你,小白鼠(瓊斯)貝兒曼先生今天在醫院裏死於肺炎。他只病了兩天。第一天早晨,看門的人發現他在屋子裏病得很厲害。他的鞋和衣服都溼透了,冰涼透骨不知道他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裏幹什麼去了,只發現了一盞燈籠,還亮着;還有一架梯子顯然是剛用過;還有幾把丟在一邊的刷子;一個粘滿黃、綠兩種混合顏色的調色板,還有……親愛的,你看一看窗外吧,牆上那最後一片常春藤葉!你難道沒想到麼?爲什麼風吹雨打它都一動不動呢?噢。親愛的這就是貝爾曼先生的驚世之作?那天晚上最後一片葉子落下去時,他又把它畫在牆上。”

我想如果像老畫家貝爾曼先生這樣的人再多些,我們的生活就會有更多的“驚世之作”。

  最後一片葉子的讀後感 篇2

這個故事大概很多人都看過,它講的是一個小鎮中住着很多的藝術家,其中有一個叫瓊珊的畫家得了肺炎,她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便看着窗外的常春藤,她相信,等到樹上的葉子都掉完了,她的生命也就結束了。不久,樹上就剩下一片葉子了,瓊珊一定要看着那片葉子掉下來,她纔會閉上眼。晚上狂風大作,那片葉子仍舊沒有掉下來,瓊珊又挺過了一天。天公不作美,第二天又下起了大雨,早上,那片葉子還是掛在那裏一動不動。醫生來看瓊珊,說她已經度過了危險期,並告訴瓊珊的室友,樓下的那個老畫家得了肺炎死去了。這時,室友告訴瓊珊,那片一直不掉的葉子,是老畫家夜裏聽到雨滴的聲音,拿着調色盤,在牆上畫的葉子。

看完以後,我先是震驚,而後感動。只是鄰居,只是同一個小鎮上的鄰居,竟然會爲了樓上年輕人的生命希望,在牆上繪出最後一絲希望,最後得了肺炎,失去了生命。大家都知道,病人的心態很重要,但瓊珊總會以葉子的生命期限作爲自己活下去的希望,葉子總會掉完的,那瓊珊的生命也就很快結束,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我看到的結局不是瓊珊死了,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雖然還是有人死去,但這個人是會被感激的。

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在你情緒最低落的時候幫助你,在你即將墜入深淵的時候拉你一把,在希望很渺小的時候鼓勵你吧,不管是誰受到這樣的關愛,都會很感激的吧。就像我在學校摔倒的時候,我的好朋友會來幫助我,那時我感受到的是朋友之間那深厚的友誼。就像好朋友傷心的時候掉了眼淚,反之,我也會去安慰她,給他最大的慰藉,讓他知道他還有很多朋友會關心她。這些事情在學校裏經常發生的,只是一句話,便能感到溫暖,只是一分鐘,就能讓朋友開心,這難道不值嗎?

要相信這世界上至少會有一個人能夠像老畫家一樣爲了朋友付出一切,這世間永遠不會缺少愛,如果沒有愛,汶川地震的時候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捐款,就不會有那麼多志願者。還記得那句歌詞“就因爲愛,彼此無聲信賴 ,就因爲愛,至少還有一個信念不會更改”,就因爲愛,所以纔有了一切。

世界就算大的無邊,也不會有一個地方缺少愛。

  最後一片葉子的讀後感 篇3

貝爾曼先生窮盡一生的追求,最後的傑作卻成了挽救瓊珊小姐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根稻草有些特別,是貝爾曼先生的選擇挽救了瓊珊小姐,這個選擇一經作出就意味着有一個人要付出生命的代價。貝爾曼本可以選擇不作這幅“傑作”,爲此可以活得更久一點,那麼瓊珊小姐也會因最後一片葉子掉落而死亡。然而,在艱難的抉擇面前,貝爾曼選擇了犧牲自己!

或許有人認爲貝爾曼先生作出這樣的選擇是正確的,畢竟他已經活了大半輩子了,而瓊珊小姐還很年輕,生命的花朵纔剛剛綻放,然而,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文中一直提到貝爾曼先生的傑作,卻從未提起他將從何時開始作,這個未了的心願一直支撐着他,即使身患重病也沒有輕易放棄生的希望。

在貝爾曼先生知道瓊珊小姐會因藤葉落光而死亡時,他對瓊珊的想法感到可笑。這時他再次提到了自己的“傑作”,表現出了貝爾曼的掙扎。“我以爲它昨夜一定會掉落的,我聽到了颳風的聲音”,從瓊珊小姐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知道昨夜颳風了,這也暗示了貝爾曼先生會有的悲慘結局。

第二天,瓊珊小姐脫離了生命危險,與此同時貝爾曼先生也在醫院去世了。在頭一天晚上貝爾曼先生在哪裏?作者早已經給出了暗示,貝爾曼先生的鞋和衣服溼了,散落在地上的畫筆,一盞燃着的燈籠┈┉但是,作者並未清楚的交代貝爾曼先生真正的死因。或許是因爲肺炎,淋了小雨後病情加重?或許是作畫前喝了幾口小酒,不小心從梯子上摔下?或許┉┈可無論如何貝爾曼先生都去世了。

本文在高潮中結束,未明寫瓊珊小姐知道真相後的反應,也沒有過多的去評價貝爾曼先生,但是貝爾曼先生光輝的人性卻體現得淋漓盡致。沒有過多的描寫死因和場景,只是寥寥幾筆寫出了發現貝爾曼先生的地方畫筆散落一地,顏料遍地都是┈┉也許他從未想過自己一生的傑作竟是一片葉子,這片給瓊珊小姐帶來生的希望的葉子。也是這片葉子,完成了貝爾曼先生最後的心願!文章在悲喜交融中完美結束。

無論是貝爾曼先生自願選擇犧牲了自己,還是瓊珊小姐重燃生的希望,都啓示我們:生命是重要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要因外物的影響而輕易放棄生的希望!

  最後一片葉子的讀後感 篇4

今天,我讀了《最後一片葉子》。故事講的是年輕的女畫家喬喬生病了,她的好朋友蘇蘇照顧她。蘇蘇請伯曼當她的模特畫插圖畫,蘇蘇把喬喬得肺炎的消息告訴伯曼。喬喬躺在病牀上數着葉子說:“最後一片葉子落下來,我的生命也結束了。”又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第二天早上,喬喬發現最後一片葉子頑強地掛在樹枝上。喬喬覺得生命有希望了,第三天聽說伯曼爺爺死了。他在風雨交加的那個夜晚畫了生命中最後的一幅傑作——就是那片葉子。

我覺得伯曼爺爺和蘇蘇都很善良。爺爺用自己的生命畫了一幅畫,這片葉子讓年輕的女畫家喬喬看到了希望,看了這個故事我很感動。

  最後一片葉子的讀後感 篇5

這篇故事是歐亨利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故事中有三個不得志的藝術家,瓊斯、蘇、老貝爾曼,瓊斯得了重病住在醫院裏,這是個秋風蕭瑟的季節,瓊斯已經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她每天數着病房窗外一棵常春藤樹上的葉子,用樹上剩餘的葉子來計算自己還能再活幾天,這天,樹上只剩下4片葉子了。她的朋友蘇和貝爾曼非常關心她,爲了給瓊斯生活下去的勇氣,在大雨滂沱的夜裏,在樹上的葉子飄落完後,老貝爾曼拿着他的畫筆,冒着雨在窗外牆壁上畫了一片葉子,瓊斯看到樹上的最後一片葉子一直不落下,重新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氣,病情一天天好轉。老貝爾曼因爲淋了大雨,得了肺炎,很快就去世了。

這是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可以看到貧困潦倒的小人物之間無私的友情,生命的領悟不能寄託在樹葉上,瓊斯荒唐的想法導致了自己的朋友貝爾曼付出了生命。所以,在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應該用積極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消極,要勇敢的`走出困境,因爲每天都是一個新的起點。

  最後一片葉子的讀後感 篇6

有時候我在想,人的一生究竟怎樣纔有意義,有沒有一種形象的事物可以來比喻我們的一生?

偶爾,我覺得人生像蠟燭,要燃盡自己的每一束光芒,光明磊落的活着。偶爾,我覺得人的一生像道路,有暢通也有擁堵,有平坦也有坎坷。

不過,讀完《最後一片葉子》,我覺得,人生更像一片葉子,正如文章裏說的一樣“看呀!經過了漫長一夜的風吹雨打,在磚牆上還掛着一片藤葉。它是長春藤上最後的一片葉子了。靠近莖部仍然是深綠色,可是鋸齒形的葉子邊緣已經枯萎發黃,它傲然掛在一根離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

貝爾奧是一片博愛的葉子,他用心靈的畫筆畫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葉,讓瓊西從絕望中看見希望,再次點燃了瓊西生命的火焰,自己卻掉落,枯萎。瓊西是一片堅強的葉子,在貝爾奧的關心下,她也一定會成爲那片在風雨中搖曳,但永不屈服的那片葉子。

人生是有缺憾的,而不是完美的,一片葉子,哪個不曾有污點。貝爾奧就是一個失敗的畫家,火氣十足,瞧不起別人,但他在自己生命將終的時候,卻用那份深深的愛讓另一個生命獲得了重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人生是主動地,不是被動的,遇到困難何不放手一搏,瓊西就是在這生與死的抗爭中,樹立起信心,作出努力,果然枯萎的生命終於又重新勃發了生機,她完完全全康復了。一片葉子,如果害怕烈日,風雨,怎能遮風擋雨。: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關鍵是看自己有沒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對它,克服它。

雖然時間是個冷漠的東西,它不會爲了某一個人而停留片刻。

但它還是很公平,給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定的時間,有些人無法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時間,只是渾渾噩噩地得過且過,才使得時間悄悄地溜走,最後落得虛擲年華的一聲長嘆。

浪費時間的人爲什麼往往只有等到那時才懂得‘珍惜時間的重要性’呢!

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你熱愛生命嗎?那麼請珍惜時間,因爲時間是組成生命的重要材料。古語有云:草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還有人曾經說過:“誰能以深刻的內容充實每個瞬間,誰就是在無限地延長自己的生命。”這幾句話使我受益匪淺,真的很有道理。

我覺得,既然上天創造了人,讓人變得有思想,就該把光陰牢牢抓住,不要虛度。利用這麼多的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不是更加好嗎?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價值。

朋友們,讓我們都來珍惜時間吧,做時間的主人,不要做時間的奴僕。不要等到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若你現在正面臨生死考驗,請你跟時間賽跑,不要學畫家瓊西那樣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吧!

  最後一片葉子的讀後感 篇7

前兩天,我看了一本名叫最後一片葉子的故事書。故事裏有一個可愛又美麗的小姑娘喬安妮,她不幸得了肺炎,生命垂危。醫生無奈的告訴她的朋友,藥物已經失去作用了,只能等待奇蹟的發生。喬安妮的信念越堅定,她生存下去的希望就越大。這讓喬安妮很失落。她病房窗外有一株長春藤,隨着季節的變化,長春藤的葉子漸漸飄落。喬安妮陷入無盡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她甚至想:當最後一片長春藤葉子掉下來時,自己也將灰飛煙滅,隨它而去……

與她同住一個病房的畫家貝爾曼是一個極富愛心的老人,他觀察到喬安妮已經失去與病魔作鬥爭的勇氣了,當最後一片長春藤葉子掉下去時,喬安妮一定會絕望而死。爲了挽救喬安妮年輕的生命,貝爾曼老人不顧自己也命不久矣,用盡餘力在牆上畫了一片永不凋零的長春藤,這一片永不凋零的長春藤點燃了喬安妮心中的希望,她有了活下去的信念,並勇敢的戰勝病魔,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以前我也經常和媽媽交流各種各樣的問題。媽媽曾對我說:“面對每一件事物,我們都應該想到它們積極健康的一面,而不是一味地去挖絕它們消極的一面。”這個道理雖然我也懂,但並不是很清晰。讀了這篇故事,我對媽媽的話有了更爲深刻的認識。生活中,只要心存信念,總有奇蹟發生。雖然希望很小,但它永遠存在。喬安妮的故事將伴隨我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坎坷,讓我們可以健康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最後一片葉子的讀後感 篇8

在茫茫的黑夜中,除了無助,什麼都感覺不到。但是當我們看到一絲光明,往往會重新站起來,拼命地向光明走去,因爲我們看到了希望。

故事裏的主人公瓊珊得了肺癌,並且她認爲自己的生命會隨着窗外那株常青藤的葉子的掉落而結束。當常青藤的葉子一片片落下時,蘇珊就認爲自己又向死亡近了一步。這就是沒看到任何希望的蘇珊,她越來越消沉,對未來不抱任何希望,認爲自己沒救了,即使醫生費心治療也沒有任何起色。

她是非常消沉了,沒救了。但是在最後一片葉子落下時,一位失意的老藝術家爲他畫上了一片青中帶黃的葉子,讓這片葉子永遠會不掉落。當蘇珊看到這麼頑強的一片葉子後,她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她相信自己可以活下去,於是蘇珊的病情開始好轉了……

我們應看到希望,只有這樣才能繼續走下去。三國時期,曹操的軍隊在一片荒漠中行軍,但是水源不足,士兵們乾渴難耐,很多士兵都已經走不下去了,軍心渙散。情況十分危急!這時候曹操想了個注意,說前面有片梅林,再走一會我們就可以吃到梅子了。他的士兵想到馬上就可以吃到解渴的梅子,不知不覺的就有了力氣,最終走出了荒漠。其實前面根本沒有梅林,只是士兵們看到了希望才擺脫了困境。於是,本來預期走不出荒漠的隊伍,卻最終因爲一絲希望走出了荒漠。

在我們的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挫折,會陷入被動,但即使這樣,我們依然要心存一絲希望,因爲這一絲希望,至少我們還有成功的可能!

  最後一片葉子的讀後感 篇9

今天哥哥買了一本書,裏面有很多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最後一片葉子》。

《最後一片葉子》講的是幾位畫家之間溫暖而又淒涼的故事。

瓊西不幸患了肺炎,她傷心失望,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她還說窗外最後一片葉子落下的時候自己也會離開這個世界。但是,瓊西最終堅強的活了下來,因爲最後一片葉子始終牢牢的抓着藤條,沒有落下。

她被那片葉子那堅韌不拔的精神鼓舞着。

瓊西安全的度過了危險期,這讓我很高興。但是,一想到可憐的貝爾門爺爺爲了瓊西,在夜晚冒雨爬到高處畫畫,並因此患肺炎去世時,我的心裏就很難過。

貝爾門爺爺用自己的行動把希望傳遞給了瓊西,使她重新獲得了生活的勇氣!

我認爲貝爾門爺爺送給她一份禮物,一份像生命一樣珍貴的禮物。

  最後一片葉子的讀後感 篇10

最近,我讀了一本小說,名字叫最後一片葉子,是一篇很感人的小說。

這篇小說主要講一個女孩子得了重病,找醫生來看。醫生看過之後,指着窗外的一棵樹,說:“當那棵樹的葉子掉光時,你就會死。”然而,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那棵樹上的葉子仍然沒有掉下來,可她得知了一個消息,給女孩看病的醫生卻死了。爸爸告訴她:“那最後一片葉子是醫生畫上去的。”女孩子很感動,流下了眼淚,病也好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才能讓一切事情變得美好。我也有這樣的經歷,下面,就讓我們一一道來。

那是我8歲那年,我打算畫一幅關於小兔子的畫。可是,我總是把小兔的耳朵畫成東倒西歪的,很難看。這時,我對媽媽說:“畫兔子好難呀,還不如畫烏龜呢!”媽媽聽了,搖搖頭說:“畫小兔子雖然難,可是,當你能夠自信地畫,自信地想自己一定能畫好時,就不難了。”我聽了媽媽的話,頓時充滿了自信。我極爲認真地畫着,雖然兔耳朵還是不太直,但是也進步了許多。

通過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一個人要充滿自信,才能做好一切事情!

  最後一片葉子的讀後感 篇11

美國作家歐·亨利寫的《最後一片葉子》這篇文章,讓我很受感動。

《最後一片葉子》描述了三個不得志的畫家――女畫家瓊斯和蘇,還有60多歲的老畫家貝爾曼之間發生的事。一年秋天,肺炎突發,有很多人染上了這種疾病,瓊斯也是其中一個。瓊斯住院後,蘇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她。但是,瓊斯一直認爲自己沒有希望,她覺得窗外常春藤上的葉子全部掉下來的時候也就是她去世的時候了。蘇把瓊斯的事告訴了樓下的老畫家貝爾曼。

貝爾曼聽後在窗戶外面畫了一片有些泛黃的葉子,令瓊斯有信心讓自己能活下去。可是貝爾曼卻在那一晚因爲畫葉子染上肺炎,兩天後就去世了。

貝爾曼的精神是多麼得讓我們感動啊,他不顧自己去安慰患病的瓊斯,真是太值得我們學習了,我也要做一個像他那樣充滿愛心、熱心幫助別人的人,願世界充滿愛!

  最後一片葉子的讀後感 篇12

“等到最後一片葉子掉下去,我也該去了!”“因爲我想看最後一片葉子掉下去,我等得不耐煩了,也想得不耐煩了,我想擺脫一切,飄下去,飄下去,像一片可憐的疲倦葉子那樣!”這是美國作家歐*享利《最後一片葉子》的一個淒涼畫面。

主人公是瓊西、蘇、貝爾曼。它描寫患肺炎的窮學生瓊西看着窗外對面牆上的常春藤葉子不斷被風吹落,她說,最後一片葉子代表她,它的飄落,代表自己的死亡。貝爾曼,一個偉大的畫家,在聽完蘇講述完室友瓊西的故事後,在最後一片葉子飄落,下着暴雨的夜裏,用心靈的畫筆畫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長春藤葉。《最後一片葉子》充滿了感傷氣氛,讀了它,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細細地回味一下,我發覺其實不是藤葉的數量決定瓊西的生命,而是她的心理決定着她的生命。她原本消極的心理讓醫生也對她沒有信心,當她把自己消極的心情改爲積極的心態後,醫生和蘇都對她抱有了生的希望。果然心態決定了她的生命,她活了下來。原來,心情的不同可以改變一切,相信在生命中如此,在別的方面也是這樣。面對困難,只要我們正視困難,滿懷希望,就可戰勝困難。就好比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健康成長,從心開始,國小生時期正處於人的行爲、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由於身心變化比較快,加之文化知識和社會經驗不足,國小生很容易產生不健康的心裏,導致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在這一時期,我們要在開展賞識教育的同時還應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引導學生正視眼前的困難,教育他們學會在摔倒之後如何站起來,如何在摔倒中吸取教訓,汲取力量,使摔倒的地方成爲重新站起和前進的起點。這樣,摔倒越多,吸取的力量也就越多,就像小溪東流,越流越寬廣,最後成爲大海。通過增強學生的抗壓能力,使自己心理上逐漸強健起來,心中萌生希望之嫩芽,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心若在,夢就在!人生如夢亦如歌!

  最後一片葉子的讀後感 篇13

這幾天看到深秋的落葉,不知不覺想起從前讀過的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子》。

瓊西不幸患了肺炎,她傷心失望,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她每天數着病房窗外一棵常春藤樹上的葉子,她說:“最後一片葉子落下來,我的生命也結束了。”在大雨滂沱的夜裏,在樹上的葉子飄落完後,老貝爾曼拿着他的畫筆,冒着雨在窗外牆壁上畫了一片葉子,瓊斯看到樹上的最後一片葉子一直沒有落下,重新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氣,病情一天天好轉。老貝爾曼因爲淋了大雨,得了肺炎,很快就去世了。這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看到貧困潦倒的小人物之間無私的友情,瓊斯荒唐的想法導致了自己的朋友貝爾曼付出了生命。

在我們生活中難免遇到挫折,應該用積極的態度來對待,不消極、不放棄,要勇敢的走出困境,因爲每天都是一個新的起點。

在別人遇到困難不如意時,我們伸出援手,幫一把,許多的事就會迎刃而解,貝爾曼生命的最後畫出了挽救了他人生命的葉子,這何嘗不是一副傑作呢?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最後一片葉子的讀後感 篇14

很久以前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個小女孩,那是一個看似平庸卻很有內涵的姑娘,她跟我講了許許多多她的經歷,雖然沒有那麼多的艱辛困苦,卻也是充滿坎坷,特別是在情感的道路上好像非常不如意,那時我每次聊天我都在她一旁默默的坐着,靜靜的聽着她娓娓道來,每一次陪她聊天都像在經受歷史的折磨,陪着她哭陪着她笑陪着她唉聲嘆氣陪着她歡天喜地,雖然我們都知道她說的都已經是過去的事,可是說的人很認真聽的人也很投入,那時是我在與她一起回到了過去。這個故事也許會就這樣持續下去,她只是一個講故事的人,而我只是一個聽故事的人,雖然可以一起追憶過去,但是永遠不能把一個人的故事變成兩個人的。我們原本可以把另外一個聽故事的故事變成一種永恆,這個故事的內容就是有一個人在講故事,還有另外一個人在聽她講故事。但是這種應該的持續卻實在不能夠進行到底。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

我偶爾再讀這篇《最後的一片常春藤葉子》,突然想起了那個女孩,但是我卻怎麼也想不起她原來長的什麼樣子。爲什麼會對這個女孩有着這樣隱隱約約的印象,只是因爲她當時站在生活歧路,我當時真的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她,讓她再次鼓起正確面對生活的勇氣,但是當時我最終卻沒有辦到。我真的沒有小說中那個畫家的奉獻精神,也沒有他犧牲自我的勇氣,最重要的是因爲《最後的一片常春藤葉子》裏的主人公有着強烈的求生慾望,而我接觸的這個小女孩卻選擇了自我放棄。我想她也在等着冬天裏那片常春藤的葉子帶來的希望,但是她也不知道這種希望能夠來自哪裏。最後的一片常春藤葉子記述的只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那就是你可以等待一種命運的寄託,但是你依然要有自我拯救的願望。否則就算有人願意給你那篇常春藤的葉子,最終你也等不到它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