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後感【熱門】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昆蟲記》讀後感【熱門】

《昆蟲記》讀後感1

此時的我正沉浸在神奇有趣的昆蟲世界中,一隻只小小的昆蟲帶給了我很多樂趣。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的法布爾,他花了一生時間用來觀察昆蟲,寫出了《昆蟲記》一書。《昆蟲記》使我瞭解了昆蟲界的霸王螳螂,會唱歌的蟋蟀,滾糞球的屎殼郎……其中還涉及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姻、繁衍和死亡,讓我對昆蟲的瞭解更進了一步。忽然,我靈機一動:啊哈!我也抓只小蟲子研究研究吧!恰在此時,一隻小飛蟲進入了我的眼簾,嘻嘻!機會來啦!我趕緊翻了翻口袋,拿出一個小盒子一扣,小飛蟲一下子落入我的魔掌。

哦!這不是小飛蟲,是甲蟲!我驚奇地發現,它的背上竟有兩片硬殼,一張開便是一對翅膀,小甲蟲在盒子裏飛來飛去,卻一次次碰壁。沒過多久,它似乎意識到自己已經無路可逃,可它並不放棄,開始拼命爬起來。我手握放大鏡,興致勃勃地觀察着。哇!它有六條腿呢!可是我有些驚奇,它那細如頭髮的六條小短腿是怎麼支撐起那對它來說碩大的身體的?我先把這難題放在一邊,開始觀察起它的觸角,只見它的觸鬚微微晃動着,好像是小貓的鬍鬚。爲了觀察得更加仔細,我把它放在桌上,用手輕輕摸了摸它,咦?它怎麼不動了?不會死了吧!可不一會兒,它又一次飛快地爬起來。哈,這小東西還挺有心計的,裝死的功夫倒是一流啊!這深褐色的小甲蟲爬起來可不慢,幾秒鐘便爬到了酸奶盒頂上,真想不到,這小玩意兒爬的功夫也是第一!呵呵,真可愛啊!可是它是什麼甲蟲呢?我可真不知道呢!我向外婆借了手機,百度了一下。哦,原來它是菸草甲蟲!我又認識了一隻小蟲——菸草甲蟲!不知不覺中,我收到了一份來自大自然的禮物,成功當了一回“法布爾”,同時也學會了善於觀察,勤于思考。這本《昆蟲記》使我受益匪淺,我以後還要多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有趣。

讀了這本《昆蟲記》,我不得不讚嘆、佩服法布爾爲探索大自然而付出的精神。神奇有趣的昆蟲世界是大自然的完美禮物!

《昆蟲記》讀後感2

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用一生的精力,觀察、收集成千上萬種昆蟲的資料,撰寫成《昆蟲記》。《昆蟲記》被譽爲“昆蟲的史詩”,作者“似哲學家一般地思考,似藝術家一般地觀賞,像詩人一般地表達”所吸引,我被作者的文筆深深吸引。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文學著作,更是一部科學鉅作。這本書字裏行間都透露着法布爾對昆蟲生命的熱愛與尊重,激發了我們對自然科學、生物科學的興趣與熱愛。

書中記載的是生物界中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昆蟲,描述了昆蟲們是如何在大自然中生活的,讓我們瞭解了昆蟲們吃什麼樣的食物,怎樣捕獵食物,如何繁衍後代。

在這本書中,我認爲最有趣的就是蟋蟀。蟋蟀舒服的洞穴十分寬敞,十分隱蔽,內部很清潔,牆壁很光滑。但它是一種不肯隨遇而安的動物,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這個洞穴可以隨這天氣的變化和它身體的增長進行修正和加深加闊,即使在冬天,只要氣候溫和,太陽曬到它住宅的門口,還可以看見蟋蟀從裏面不斷地泡泥出來。

可見蟋蟀是一位勤勞的工程師,我也應該勤勞一點,平時做不出來的題要多練習。我想對自己說;“我要向小蟋蟀學習做一個勤勞上進的人”。

昆蟲的世界真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前,我都不知道螢火蟲是一個兇猛的食肉動物。你別看它外表善良,事實上它十常心狠手辣。它的美餐是蝸牛,它吃食物的方法很特別。螢火蟲吃蝸牛頗有章法,每次先扭動一下,然後總要停一會兒,似乎要看一下這次扭動產生了何等效果一般。螢火蟲在吃蝸牛前,先把蝸牛弄成流食才食用。感謝《昆蟲記》,讓我懂得昆蟲的世界是多麼的豐富神奇!

法布爾爲我們描繪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原來我認爲平常的小昆蟲竟有那麼多的不熟悉,不瞭解的內幕。讀了這本書,我瞭解到了許多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捕食的方式,我要向法布爾學習,做一個善於觀察,認真總結的人。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我讀完《昆蟲記》這本書深刻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後感3

看完《昆蟲記》,這本書讓我着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那麼多我知道的奧祕:蟬如何在清晨破殼而出;螞蟻如何吃蚜蟲分泌物?同樣清楚的是,“棉鈴蟲之子”是錯的。蜜蜂抓青蟲不是當自己的兒子,而是給後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看《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就吸引了我。這是一本描述昆蟲生育、勞動、狩獵和死亡的科普書。純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讓人發笑……多麼奇怪有趣的故事!Fabres的《昆蟲記》讓我覺得沒有夢想。那些具體而細緻的文字,讓我時不時的感覺到放大鏡、溼度、星星、昆蟲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被我忽略太久的昆蟲的身影,以及它們過分的鳴叫,突然聚集起來,我屏住呼吸,然後,和它們一起,穿透了我內心的黑暗。是法布爾,他向我展示了昆蟲在許多問題上與我們人類驚人的相似,比如生死、勞動和掠奪。《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這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一個人很孤獨,很難獨處,很安靜,幾乎與世隔絕。我擡起頭。這個瞬間是從百分位數網複製過來的。請保持這個標記。我真的很想擡頭,像仰望星空一樣對待昆蟲的奧祕。它讓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鮮活的昆蟲世界。

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但是在它生命的開始,它也會被犧牲在最小的螞蟻的爪子下。”蜘蛛織網,“即使有圓規、尺子等工具,也沒有設計師能畫出比這更標準的網”,豐富的故事讓我想象。看着看着,這些蟲子漸漸清晰起來,我想: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污染環境,這些蟲子還會存在嗎?現在的環境會在未來惡化嗎?我仔細思考了他們之間的關係,這次閱讀,《昆蟲記》爲我打開了一扇嶄新的門。

我很佩服法布爾探索自然的精神,這種精神讓我覺得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也讓我感受到作者的獨創性和精妙的觀察力。《昆蟲記》開闊了我的視野,對問題的視角也不同了,對問題的理解也會比以前更深刻。我覺得《昆蟲記》是一本值得我讀一輩子的好書。我覺得不管是誰認真讀《昆蟲記》,讀出其中的味道和感受,他都會知道的更多。 《昆蟲記》 讀後感900字

《昆蟲記》讀後感4

前幾天,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深有感觸。法布爾通過細心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法,向讀者們展現了一個神奇的昆蟲世界。法布爾寫得生動有趣,讓讀者讀得興趣盎然。昆蟲記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非常有趣。這些都靠法布爾的細心觀察,細緻描寫。比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長着三顆大牙。“爲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們才能看懂,比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昆蟲世界非常地神奇!在我沒讀昆蟲記這本書之前,我還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鬆蛾蟲會預測天氣,螳螂會吃。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法布爾寫出昆蟲記都是因爲他仔細觀察,而我,雖然會觀察生活,但是,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我發現了一羣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我仔細地觀察,我發現了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小塊的,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裏,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物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着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神奇。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後感5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以無比的熱情、追求真理的精神,傾其一生心血著成的科學鉅著,是世界公認的青少年科普經典。在他的筆下,昆蟲世界如此千奇百怪、生機盎然,小小的昆蟲恪守自然規則,爲了生存和繁衍進行了不懈的努力。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尤爲出彩,表現出了驚人的靈性。

《昆蟲記》不僅僅是簡單的昆蟲記錄,而且是以人性來關照昆蟲世界,研究的是“生命的活態”、“生命的過程”、“生命與環境之間的有機聯繫”、“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密切交往”,通過小小的昆蟲來反觀人類社會,表現出了深刻的人文情懷。

昆蟲世界,溫馨的場面很是稀少,大多數的戰爭,就能親眼所見,但是,能體現“愛”的場面,有時都沒聽說過,不過,《昆蟲記》中,法布爾卻記載了許多溫馨的場面。

如法布爾在《朗格多克蠍的家庭》這篇文章中中寫道:“那麼,小寶寶是怎麼孵出的呢?我有得天獨厚的機會親眼看見這個過程。我看見蠍媽媽用大鄂小心翼翼地挑起卵的薄膜,把它撕破,扯下,然後把薄膜吞下。再給小寶寶們剝胎衣時,蠍媽媽加倍小心,猶如溫柔慈愛地舔食胎衣的母羊和母貓,儘管工具很粗糙,但是寶寶的細皮嫩肉沒有任何傷痕,也沒有傷筋動骨。

我簡直驚呆了,蠍子是最先近乎我們人類的母愛傳給自己的孩子的,遠在植物區系那個遠古時代,等第一隻蠍子出現時,生兒育女的那份愛心就已在醞釀之中了。生命的孵化已不再危險重重的外部或內部進行,而是在母親的腰間腹下完成了。”

沒錯,哪怕再稀少,昆蟲世界中也有愛,有潮起潮落,有戰爭和拋棄。誰能說他們有,誰又能說他們沒有呢?

我從《昆蟲記》中體會出美妙、樸實和趣味。它既讓我增加了許多有關昆蟲的知識,又讓我從中瞭解到了作者散文詩般語言的美妙。它讓我感受到作者的那股韌勁兒,那種孜孜不倦,那種實事求是的精神,那種不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明明白白就決不罷休的博物學家的感人至深的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6

《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十分着迷,看了它之後我才明白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昆蟲記》是法國文學家法布爾的一部不朽的著作,他用了人生大部分時間來觀察昆蟲,更寫出了十卷觀察後的感言,世界怎能不爲之轟動?《昆蟲記》不僅是一篇文學鉅作,還是一部昆蟲科學百科呢!其實,《昆蟲記》還讚頌了動物生命的宏偉——世界上無處不在的就是生命,往往一些微小的生命容易被忽略,這些小生命就是法布爾所讚美的——昆蟲,它們對我們來說萬般重要,它們的生命也應該得到尊重。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法布爾把昆蟲描寫得那麼真切、美麗、動人,活靈活現,來之於長期對昆蟲生活精細的觀察與研究,準確地掌握了他所描寫的事物的典型特徵。爲了昆蟲學研究,法布爾一生都在貧困中掙扎;都在與傲慢偏見作鬥爭,但他一點也不感到孤獨。因爲他有那麼多的昆蟲朋友,擁有廣闊的昆蟲世界,因此他又比誰都富有。他把大自然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室。葡萄架下,荊棘叢中,田野裏,山坡上,他頂着地中海沿岸強烈的陽光和蚊蟲叮咬,一蹲就是一天。沒有設備,他就用家裏的瓶瓶罐罐造一個昆蟲園,邀請蠍子、金龜子、蜣螂同居一室,他把自己的家變成了“蟲宅”。一個靠自學成才的中學教師,長期堅持業餘研究,既不能成名,也不能發家致富,更沒人強迫他去這樣做,卻窮畢生精力,廢寢忘食,不消遣,不出門,不知時間,不知疲倦,不知艱苦,不知享樂,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源於他自小就萌生的對昆蟲世界的好奇心與深深的摯愛,源於他對科學與真理那種近於殉道者般的獻身精神。

《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昆蟲記》讀後感7

週末,我讀了一本叫《昆蟲記》的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讓我開闊了視野,還讓我學到了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心裏感覺收穫很大。《昆蟲記》是本科普書,作者法布爾向我們介紹了在人們眼裏看起來很渺小的昆蟲。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知道了關於昆蟲的很多不爲人知的事情,比如在田野裏經常閃爍着亮光,大家都知道是螢火蟲的傑作吧!以前,我只知道螢火蟲只吃樹葉、草,讀了《昆蟲記》後,我大吃一驚——螢火蟲竟然是肉食性動物,主要獵物是蝸牛。螢火蟲先用嘴裏的兩顆獠牙向蝸牛注射毒素,再用一種特殊消化液把肉湯液化,蝸牛就這樣成了螢火蟲的美食。螢火蟲會發光是因爲發光帶上面有層白色塗層,是有一種非常細膩的顆粒構成的。然後由白色塗層供了可氧化物質,導管則輸進了氣流,當可氧化物質與氣流相遇,便產生了光。

在法布爾的眼裏,昆蟲也是有情感的,它們的世界與人類世界是平等的,也有着自己的自信、尊嚴和自強。書裏寫了昆蟲們有趣的生活。瞧,螢火蟲捕食:“螢火蟲不慌不忙,有條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還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一下扭的效果如何。”蟋蟀的歌聲:“這時它的鞘翅發出‘利利利’的柔和的顫聲,圓渾、響亮,富有節奏感。整個春天都是這樣唱着,從不間斷。”我看了,忍不住笑了起來,真有趣!

還有一些些在人們眼裏不起眼,甚至有些討厭的昆蟲,也教會了我很多知識,成了我的老師。蠍子,教會了我遇到困難我們不應該亂了手腳,應該積極地想辦法去對付它;蜘蛛,教會了我做任何事都要細心、認真;教會了我做人要熱情,要知道,快樂別人,就等於快樂自己呀!

讀了《昆蟲記》,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奇妙,昆蟲界裏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同學們,讓我們好好學習,長大後去探究昆蟲界的事情吧!完成法布爾還沒完成的事。這個週末我讀了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啊

《昆蟲記》讀後感8

《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法布爾,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我讀得津津有味。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極了!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細心觀察,細緻描寫。“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爲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悄悄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這些細緻描寫,栩栩如生地展現了昆蟲世界的奇妙,使整本書更加引人入勝,也使我大開眼界。在這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更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

作者能寫得如此惟妙惟肖,都是因爲他仔細觀察。而我呢?卻是一個不善於觀察生活的人。看看法布爾,想想我自己,真是羞愧難當。每當老師佈置我們作文時,我總是不知所措,總想不到題材,不是胡編亂造,就是作文書上參考,難怪老師經常說我缺少真情實感。不過有一次還真是例外:那天在去上學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運食物,出於好奇,我便蹲下身來細細觀察,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的。再原路返回,繼續搬。我把這一發現寫成了週記,還被老師大大表揚了一番。讀着法布爾的《昆蟲記》,我終於明白: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我們要細心觀察,對周圍的生活我們更要學會善於觀察,這樣纔會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着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泉源,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深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後感9

《昆蟲記》講述的是一些昆蟲的故事,描述了昆蟲的各種特點,生活地點,成長過程。但是這些文章並不像百科全書一樣,是讓人看不下去的說明文,而是一些令人很感興趣的優秀文章。得到這種結果的最大原因就是《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的妙手。法布爾將自己觀察的每一種生物都描述得像一件藝術品,散發着濃濃的藝術感。

把簡簡單單的一篇文章描述得如此富有藝術感,可不是輕輕鬆鬆的就能完成的,是需要付出很長時間和許多精力,再加上優秀的文學功底才完成的。法布爾從小就喜歡昆蟲,到了成年後就更加喜歡昆蟲。1849年,他被任命爲科西嘉島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師。島上旖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物種,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動物的熱情。1857年,他發表了《節腹泥蜂習性觀察記》,這篇論文修正了當時昆蟲學祖師萊昂·杜福爾的錯誤觀點,由此贏得了法蘭西研究院的讚譽,被授予實驗生理學獎。1860年,法布爾獲得了此類研究的三項專利。他辭去了工作,攜全家在奧朗日定居下來。在這法布爾完成了後來長達十卷的《昆蟲記》中的第一卷。1879年,法布爾買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園,這是昆蟲鍾愛的土地,那兒還有他的書房、工作室和試驗場,能讓他安靜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觀察與實驗中去,就是在這兒,法布爾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和科學札記,完成了《昆蟲記》的後九卷。

爲了研究昆蟲他付出了許多,雖然他的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是它並不放棄,依然勤於自修,擴充知識儲備,精心研究,堅持不懈地觀察實驗,不斷獲得新成果。他一生最大的興趣,就是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着的科學真理。他寫《昆蟲記》時,以“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的標準寫,最終終於寫出了這部好書。因此可以看出他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我們這些後人所學習的。

因此他被世人稱爲“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

《昆蟲記》讀後感10

法國有位傑出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他留下了傳世佳作《昆蟲記》,這部鉅著不僅在文學史上光彩奪目,也在科學史上散發着耀眼的光芒。《昆蟲記》是法布爾用了自己三十多年心血完成的鉅作。書中爲我們介紹了那奇特的昆蟲世界,更彷彿帶領我們深入大自然,去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昆蟲大調查”。

作者在整本書中的語言詼諧幽默,處處都體現出了作者對昆蟲世界的好奇,以及心中的無限的喜悅之情。與其說《昆蟲記》是一部文學著作,更不如說是一部“昆蟲百科全書”書中的一隻只昆蟲,在作者的筆下彷彿就充滿了生機,一幅幅昆蟲生活的畫面彷彿就在眼前出現。作者賦予了各只昆蟲人的情態,以向我們介紹昆蟲的生活習性。

如此一部鉅著,法布爾觀察昆蟲用了50年,寫作花了整整31年。法布爾經常趴在田間地頭,躲在草叢中,深入“基層”來探尋、觀察、發現是昆蟲究竟是怎樣生活的。爲了觀察昆蟲,法布爾經常不顧一切。他忘記了吃飯,更忘記了休息,從早觀察到晚對他來說是常事。從書中的每一行文字,每個段落都能感受到法布爾不懈的努力和堅定不移的信念。

想到法布爾創作《昆蟲記》的過程,再聯繫到我們的生活,會發現如今的人們大多數都不能像法布爾一樣認真仔細,一樣善於觀察了。隨着人們生活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昆蟲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當然,人們也不會細心地觀察,其實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生活意然如此奇妙!

想着想着,我爲思緒又飄到了那一天……

好多年前的一天,我在操場上和小夥伴們玩耍着。這時,我突然看到牆角有一隻螳螂。而我走得更近時,發現這隻螳螂正在吃着另外一隻螳螂!看到這一幕,我的心中十分震驚,更多的還是疑惑不解。回到家後,我趕緊查閱資料,知道了這是螳螂在繁衍後代。這時,我似乎和法布爾有了同樣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只要我們認真觀察,終會有所發現!

昆蟲的世界如此奇妙,只要我們認真現察會發現,生活也是如此奇妙!如此美好!

《昆蟲記》讀後感11

在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一一《昆蟲記》,作者用鮮活的語言、幽默的筆調描述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婚習、繁衍和死亡,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是一本包涵着豐富知識的科普讀物。

要了解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想必要花很長的時間與精力去觀察他。那對於本書的作者法布爾去了解一隻昆蟲的生活習慣,那不是比去了解一個人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嗎?可以感受到這本書的來之不易。在譯後記中,說道:法布爾行走在田間,雙手十分靈巧,時而撥開草葉和石頭,尋找昆蟲的蹤跡,時而趴在地上,盯着昆蟲洞穴如癡如醉地看上半天。法布爾竟然能對這些毫不在值得一提的昆蟲這麼感興趣,是爲什麼呢?

在研究中,他細心觀察每一個小小的昆蟲,他對於一件事情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是什麼勇氣,讓法布爾如此仔細,如此醉心地觀察昆蟲們的習性生活。原來是那顆熱愛科學的心!爲了得出正確的結論,他需要經過無數次的實驗。一次實驗失敗了,轉身又設計下一次。這種嚴謹審慎、堅韌不拔的科學態度是多麼令人佩服!

對於我們,也要學他的精神,對學習也同樣熱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利用時間。總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抱着嚴謹、認真的態度去學習,也會像法布爾一樣大有所爲!

再一說到昆蟲,我就很討厭,比如蚊子、蟬、蜘蛛……但讀了這本書,就會對他們有了其他的瞭解。我就來說說蟬吧,蟬在夏天總是在“唱歌”,雖然在作文中經常寫到蟬總是在夏天唱着交響樂,委婉動聽。但我認爲它越唱就越令人生厭!後來才知道,因爲蟬成長到能叫的時候是要經過很多年的蛻變的,非常不容易。所以一旦能叫就叫得大聲,因爲夏天一過,它們就會死去的。現在就算是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候,蟬天熱的時候正是時機,它們不停的鳴叫是爲了獲得異性的關注,以求配。現在正是暑假,的確蟬唱的很大聲,我只能靜靜的欣賞嘍!

在這本書裏學到了作者法布爾的科學精神,還有小昆蟲有關它們的故事和祕密,世界上還有許多沒被發現的昆蟲,就等着我們去探索和發現了!

《昆蟲記》讀後感12

我讀的那本好書就是《昆蟲記》,那位偉大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著作。這部著作描寫了法布爾窮盡一生所喜愛,所追求的昆蟲世界。哦,法布爾多麼可敬,他爲了昆蟲們可以說是付出了一生,從沒見過這麼執着的人呢。

那本書真的讓我着迷。《昆蟲記》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爲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然後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它以人性關照蟲性,又用蟲性反觀社會人生,將昆蟲世界描繪成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昆蟲記》深刻地描繪許多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蒼蠅等。

《昆蟲記》裏的一段文字讓我感嘆不已,“在這個綠色的小小世界裏,不知道有多少個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在充滿泥濘的池邊,隨處可見一堆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戲追逐着;有着紅肚皮的蠑螈也把它的寬尾巴像舵一樣搖擺着,緩緩地前進。”這段文字令我嘖嘖稱讚,是我最喜歡的段落之一。大概是因爲法布爾寫的十分生動的關係,這些文字好像有生命力一樣,讓我十分着迷,眼前好像也呈現出了許多片段,真是十分吸引人啊。

《昆蟲記》裏有許多描寫各種蟲子的語言,我學習到了關於昆蟲的很多知識並開始喜歡昆蟲,例如,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如果不看它那致命的捕獵工具,螳螂其實也不可怕:苗條的身材身着俏麗的上衣,渾身呈現優雅的淡綠色,還有那長長的酷似沙羅的翅膀,真像一位美少女。例如我還知道了松毛蟲是怎麼產卵和孵化、動物是怎麼催眠狀態自殺的、朗格多克蠍子的毒液有多強,一隻朗格多克蠍子和一隻納尓包那狼蛛這兩隻都有毒刺的昆蟲誰會吃掉誰、金步甲的食物是什麼…… 這些可愛的昆蟲怎麼可能不討人喜歡呢?

《昆蟲記》不僅僅充盈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着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的精神。

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如果沒有那樣的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上將少掉一顆智慧之果。

《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蹟,是由“科學詩人”法布爾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

《昆蟲記》讀後感13

自從我看了《昆蟲記》以後,有兩種蟲子我極其喜歡,一個是倚強凌弱的朗格多克蠍子,一個是紅螞蟻,這兩種昆蟲都是殺蟲高手。

蠍子——暗藏殺器的刺客。

蠍子尾巴上的毒針裏面有麻醉液,一般情況下,蠍子只會死死地用鉗咬死獵物,再細嚼慢嚥;如果遇到更強的生物,比如蟑螂、蜘蛛那種,會怎樣呢?作者拿着蠍子和蟑螂進行PK,一開始,螳螂還是堅韌不拔、寧死不屈,被蠍子紮了一下後,抖抖抖,一刻鐘以後,當場掛掉。再來一位“田王”螻蛄,像皮皮蝦一般模樣的蟲子對手,會不會更勝一籌呢?結果,螻蛄的身體一直在抖,腿一伸一伸的,兩小時以後,氣斷身亡,下場如出一轍。

看來蠍子很牛嘛!其他的蟲子只不過是它的手下敗將、刀下亡魂罷了,佩服,佩服!

再來講講紅螞蟻吧,它可是搶掠高手。

紅螞蟻一不會生寶寶,二不會蓄糧。沒寶寶,搶,殘忍的紅螞蟻奪走了黑螞蟻的蛹,於是蛹長大之後就變成了伺候紅螞蟻的傭人;沒糧食,也搶啊,黑螞蟻的過冬糧食全被紅螞蟻瓜分得一乾二淨,黑螞蟻只能成了可憐的“窮光蛋”。搶掠完畢,迴穴路上遇上了障礙物,本以爲紅螞蟻這下要迷路了吧。不可能!紅螞蟻雖然是近視眼,但是實驗表明,它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方法,找到迴穴的道路。

我覺得,紅螞蟻和蠍子的技能可以配合使用在軍事方面。蠍毒可以裝進子彈,爲什麼我有這樣的想法呢?因爲,當普通子彈射不中人的心臟、大腦時,人還是能上戰場,但用了這種蠍毒子彈後,可以一擊致命,讓敵人死於一“彈”。紅螞蟻的殘忍兇狠可以用在重機槍加特林上,一開戰,成千上萬的士兵,同時發射蠍毒彈,就算是全世界的士兵來攻擊,也扛不住這超級火力啊。

我想,作者法布爾在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堵住他探索的道路。我無法用詞句來形容他對大自然的奉獻,但是從這本書裏,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的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細緻入微的觀察和獨具匠心的構思。

在《昆蟲記》的引導下,我要繼續探索大自然的神奇世界。

《昆蟲記》讀後感14

記得童年時的一天,我正坐在門前發呆。突然,一處草叢中傳來了一陣短促而尖銳的叫聲。我悄悄地向那處草叢移動,想扒開草叢一探究竟。可是,它們好像並不給我這個機會,“沙”的一聲,從草叢中消失了。是什麼呢?這個疑惑一直埋藏在我的心底。至今,因爲一本書,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

這本書名叫《昆蟲記》,又被譽爲“昆蟲的史詩”,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所著。這本書介紹了大自然中十多種昆蟲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及繁洐後代等多方面的知識,是公認的文學經典,魯迅曾把它奉爲“講昆蟲生活的楷模”。通過閱讀,我解開了幼年時心中的疑惑——原來當時是蟬正被蟈蟈追殺時發出來的聲音。這麼說來,當時是我解救了蟬呢!

作者通過細緻的觀察,用生動的語言向人們展現了一幅大自然的美麗畫卷。他把蜣螂比作大自然的“清潔工”,認爲蟬是爲快樂而放聲歌唱,評價黃蜂是一個不知動腦筋的“建築家”,而蟋蟀則是一位有名的田園“小提琴家”。除此外,作者還寫了只有兩三天生命的孔雀蛾,毒性可怕的狼蛛,常見的綠色蟈蟈……他寫昆蟲,並不是呆板的去把觀察過程和有關昆蟲的知識一一擺出,而是像寫一段人生一樣的去寫它們,寫它們像人們一樣的艱辛,寫它們像人類一樣的歡樂。我想這應該是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的原因吧。

對於他人對某種昆蟲給出的評價,法布爾絕不隨意輕信,他總是先行去觀察,再後作結論,並且常常和他人“唱反調”。例如,人們認爲狼蛛是十分討厭的,而法布爾通過觀察,卻評價他們爲“勤奮的勞動者”、“天才的織紡家”和“狡猾的獵人”。還有,面對人們對螞蟻的讚美和對蟬的鄙棄,法布爾卻認爲螞蟻是個“最壞的罪犯”,蟬是個“勤苦的生產者”。你們說,這樣的評價是不是很獨特呢?

久久回味《昆蟲記》這本書,裏面的昆蟲世界是多麼的美妙,而法布爾對昆蟲的細緻觀察和獨特評價,更讓我感受到了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和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昆蟲記》的確是值得我們一生閱讀的好書。

《昆蟲記》讀後感15

《昆蟲記》是法國作家法布爾的經典作品。它不只是一部優秀的科普著作,還是一部清新漂亮的文學作品。

書中記載了很多有趣的昆蟲:勤勞的蜣螂中也有陰謀多端的無恥歹徒,蜣螂的妻子會在入“洞房”之後吃掉自己的丈夫,短少父愛的昆蟲裏也有西緖弗斯這樣的巨大父親,白蠍遭到驚嚇會像自殺了一樣暈倒……

《昆蟲記》不只讓我瞭解了很多昆蟲學問,也讓我改動了對一些昆蟲的見地。以前,我十分厭惡松毛蟲,一看到它就渾身不溫馨。自從看了法布爾筆下的松毛蟲,我非但沒有厭惡,反而覺得它們很心愛。松毛蟲也叫“列隊蟲”,是由於它們總是一條跟在另一條後面列隊,即便只需兩條也是如此。它們很團結,從不打架,就算走錯了房間,主人也不會生氣,而是和不速之客睡在一同。它們也很盲目,爲了避免迷路,它們一邊走路一邊吐絲,回家時只會沿着絲路走。即便連續幾天的花盆上轉圈,它們也不會隨意改動路途。

在《昆蟲記》中,我印象最深化的就是法布爾爲了近距離察看蜂蟎進入蜂巢的辦法,居然在沒有任何維護措施的狀況下去發掘地蜂的蜂巢,巧妙的是它沒有遭到蜂的攻擊,看到這麼友好的掘地蜂,路過的鄉下人還以爲法布爾給他們施了魔法呢。這或許就是法布爾對昆蟲天生的親和力吧。

《昆蟲記》既是一部豐厚的科學鉅著,又是一部文學寶藏,捧讀《昆蟲記》,就像和慈祥睿智的法布爾一同走在林蔭小道上,聽着他用輕鬆詼諧的語調爲你講述神奇的昆蟲世界,有時分也像和嚴謹頑固的法布爾一同坐在荒石園中察看蜣螂推球,舍腰蜂建巢,迷宮蛛捕獵一樣專注而有情味,讓我沉浸其中樂而忘返。我不時在想,做昆蟲學研討或許是未來工作的不錯選項!

《昆蟲記》是一部描寫昆蟲的巨大史詩,既反映了豐厚精彩的昆蟲世界,又折射了社會紛繁人生百態。它意蘊豐厚,似乎永遠解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