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詩選讀後感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因不同的人和事內心會有所觸動,產生不同的想法,這個時候,文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記憶這些感悟。爲了幫助大家掌握感悟的寫作方法,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艾青詩選讀後感悟,歡迎閱讀與收藏。

艾青詩選讀後感悟

艾青詩選讀後感悟1

“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詩人呀,也應該拂去往日的憂鬱,讓希望甦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負傷者的心裏。”

——《艾青詩選》《復活的土地》

《復活的土地》雖然篇幅短小,卻是一首真正的大詩。這首詩,作者以渾樸莊重的語言將中華民族覺醒的樣貌迎接新中國到來的喜悅之感充分的體現出來。

在這首詩寫下的第二天就爆發了戰爭,這是詩人多麼真切的預感。

艾青由一個貧苦婦女的乳汁養育長大,自小就濡染了農民的憂鬱,在抗戰爆發之後艾青立刻投身解放戰爭中,用詩歌訴說着中華民族的苦難。他也十分關注民族的命運,所以才能夠預兆中華民族命運。

《復活的土地》的前三節看似是作者在描繪春天萬物復甦,辛勤勞作,百鳥之鳴的景象。實則是在以春天的到來隱喻着中華民族即將覺醒的事實。前三節的語言風格十分的寧靜愜意,但是在後兩節中作者充分的展現出人民對中華民族覺醒的渴望。

“復活的土地”講的不僅僅是土地因爲春天的到來而復甦,而覺醒。更多的是將土地比喻成中華民族,在這首詩裏,作者更想要體現的是復活的中華民族將要覺醒。詩人對中華民族的感情猶如個體對土地的感情一樣深厚,一樣親切

《艾青詩選》的語言在解放前是詛咒黑暗,嚮往光明。訴說着中華民族的苦難與人民的苦難。解放後,依舊歌頌光明,同時思考人生。而且內容更廣泛,思想更渾厚,情感更深沉,手法更多樣,藝術更圓熟。

艾青的詩,不是簡簡單單的形式化和概念化,而是通過一些具體描寫來體現出自己內心真真切切的愛國情懷。

我愛艾青的詩,愛那樸實莊重的語音;我愛艾青的詩,愛那渴望光明的情感;我愛艾青的詩,愛那心繫民族的博大胸懷。

艾青不是一位清高的詩人,他也從不標榜自己。他是追求自由,保持個體特性的,他是一位擁有自由感的詩人。

艾青詩選讀後感悟2

將《艾青詩選》捧在手中,感受近代歷史的痕跡。

一本橘色的書皮的背後,滿載着中國男兒的堅強,勇敢,他們不屈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們心中。兇狠殘忍的帝國列強對我們國家所犯下的一切罪惡,將無法抹去。艾青以他蒼勁有力的詩句述說着歷史的悲涼。

艾青的《春》:春天了,龍華的桃花開了,在那些夜間開了,在那些血斑點點的夜間,那些夜是沒有星光的,那些夜是颳着風的,那些夜聽着寡婦的咽泣,而這古老的土地呀,隨時都像一隻飢渴的野獸,甜吮着年輕人的血液,頑強之子的血液,於是經過了悠長的冬日,經過了冰雪的季節,經過了無限睏乏的期待,這些血跡,斑斑的血跡,在神話般的夜裏,在東方深黑的夜裏,爆開了無數的蓓蕾,點綴得江南處處是春了。

人問:春從何處來?我說:來自郊外的墓窟。作者將戰爭的勝利比作春天,用了多個那些以及將將土地比作野獸,吸着血,可以從側面寫出敵人的殘忍,激烈,死傷慘重,表現出戰爭勝利的來之不易,是用無數戰士的血液換來的,表達了艾青對勇敢無畏,堅持不懈,愛國的戰士的讚美和敬佩。

艾青筆下的每一段詩歌都訴說了一段故事,表達對戰士品質的讚美,對戰爭的痛恨。最後呼籲人們和平,反對戰爭。讀着艾青的詩,朗誦着艾青的句子,有種濃濃的愛國情誼涌上心頭,眼前拂過戰爭的一幕幕,不禁握起拳頭。

艾青是善良的,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的初心都是善良的,是戰爭的無情,冷漠的改變了他們。人們長時間生活在利益的爭鬥中,死傷不計其數,戰爭,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利益爭鬥。我們應該保持初心,反對戰爭,人之初,性本善。

我和艾青一樣,讓勇敢無畏的人成爲我們的榜樣,讓我們站起來,反正戰爭,不要在利益的世界裏被污穢沾染,我們要保持一顆單純善良的心。

艾青詩選讀後感悟3

詩歌,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表達真摯情感的完美工具。讀完了《艾青詩選》我是真正理解了詩歌的內涵,還有“用生命爲祖國頌唱”的艾青,他的詩歌以其獨有藝術特色和情感內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所讀艾青的詩集讓我有一種靈魂找到歸宿的感覺,就像在黑暗中徘徊,降臨的那一縷曙光照亮了整個前方。謂國人有夢,則中國有夢。

首先,艾青的詩歌蘊含着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懷。從感人深至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讀來感到昂揚向上的《給太陽》再到包含着作家深情,時時刻刻體現着自己希望爲祖國盡一份力的《煤的對話》無不反映着詩人希望警醒世人,希望讓周圍的所有人團結起來爲自己的祖國盡一份力。而這樣的願望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是所有中國人的夢,是所有愛國的青年的夢。同時他對祖國大地的愛也展露在了詩歌之中,他在夢中深情地寫道:“曠野從什麼時候……紫的。”將艾青對祖國土地的熱愛表現的淋漓盡致,對土地的熱愛也是愛情作品中永唱不盡的旋律。這便是艾青那真摯的愛國情懷。

其次,艾青的詩歌也表現於他對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熱烈追求,而這種情感集中表現在“太陽”這個意象上,太陽,光明,春天,黎明等是艾青詩中的“永恆主題”。比如在《向太陽》一詩中,詩人就以“太陽”這個十分獨特的視角歌頌了抗日戰爭給民族帶來的新生:“今天太陽吻着我昨夜流過淚的臉頰……快要佝僂了的背脊”。在這樣抗日的時代,他只是希望用他的詩歌爲人民帶來生的希望,同時憧憬那未來幸福而美好的生活,這是當代每一位中國人的心聲。他引用詩歌中的太陽來喚醒中國人民心中的愛和希望,喚起了廣大而深沉的共鳴,還將在這片灑滿中國人民熱血意志和身軀的土地上連綿不絕的發出迴響。

斯人已逝,詩情永存。艾青的熱血奮鬥與慷慨激昂已經化作了文字留在了《艾青詩選》之中他真摯的.愛國情懷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已經化作詩句,會像春雨一樣滋潤着我們的心靈。

艾青詩選讀後感悟4

早就聽說愛情是著名的詩,閱讀這本《艾青詩選》時還猜想,這次就以一種未知的心態看完了這本書,心中不驚奇琪藝朵朵漣漪。

愛情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艾青的是既有古風又有現韻。把中華上下幾千年的語言文化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化成一種藍色的憂鬱,雖說我可能喜歡樂觀話得豁達的詩,可艾青的一生經過很多波折,可艾青的詩更多的是對祖國的熱愛與報效之心。從中提煉出詩人憂國憂民大情懷。

我很喜歡艾青的現代詩總覺得那些充滿滄桑的文字。讓人讀起來熱血沸騰,任時光荏苒,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是在記憶裏永存。

讀完《艾青詩選》這一本書讓我記憶最深的就是《我愛這土地》。艾青寫這首詩時正難國內當頭,這首詩寫出了艾青的憂鬱。他的憂鬱源自於農民的苦難,這裏有濃烈的愛國之情。

作者用一隻鳥的形象開頭,在個體上面的渺小,短暫與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恆之間,是爲表達自己對土地最真摯深沉的愛。把自己想象成是一隻鳥,永遠不知疲倦地圍繞着祖國大地飛翔,永遠不停歇的爲祖國大地而歌唱。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作爲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積極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也要像愛情那樣愛祖國,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而我們目前能夠做到的,唯有努力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己的力量,要保函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

一生關心勞動者生活的愛情是重要的事,我想我得到的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悲慘生活照,更多的是關於那個時代的思考,以及我現在生活的思考,會深思,就算少了盼望,我也會努力盼望我以後的理想生活。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今天爲振興中華而勤奮努力,明天爲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