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中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作用的方法

一、“導”在以惑爲誘,創設良好氛圍

有關國中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作用的方法

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運用以惑爲誘,激起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讓學生親近數學.教師可以在新課前幾分鐘採取各種形式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引導他們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例如,在教學“平方差公式”這一節課時,在新課前,先組織一次別開生面的師生“搶答”活動:(1)讓學生口算下列各式:

52-42=?,102-92=?,

202-192=?,你發現了什麼規律?把你發現的規律用簡練的語言寫出來;(2)不用計算器,請你直接寫出100002-99992的結果.依次由學生答出,看誰答得快.結果當然都是老師取勝,而老師的“神速”判斷更使學生大惑不解,好奇心也促使他們迫不及待地要知道老師的“妙法”,因而激發學生學習這節課的興趣.教師順勢引入教學內容:此列數都有一定的特徵,根據這些特徵來計算就會迅速而又準確.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講一個數學故事,或介紹一位數學家,或出一道趣味數學題,或提出一個使學生感到疑惑而又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注意,都可以使他們在興趣盎然的心理氛圍中,跟着老師進入新知的探索學習過程.正是這樣一個蓄意製造而引起迷惑的的問題情境,巧妙地引發了學生的認知衝突,讓學生在惑中頓悟,疑中開悟.

二、“導”在挾舊奔新,促使知識遷移

數學知識系統性很強,教學中新知識往往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擴展、延伸或組合.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的來龍去脈和相互聯繫,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去抓住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或轉折點,挾舊奔新,學習新知識,形成新技能.

三、“導”在體驗過程,形成數學思維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種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不僅要展示數學的一些現成結果,還要展示這些結果的形成過程,即在教學中要重視概念的抽象過程,公式的推導過程,法則的歸納過程,規律的概括過程,結論的綜合過程,思路的'分析過程等.學生通過這個過程,理解數學概念是怎樣形成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獲得和應用.在一個充滿探索的過程中,讓已經存在於學生頭腦的那些不完整的知識或體驗上升發展爲科學的結論,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從中感受數學發現的樂趣,並能逐步形成數學的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完成有理數的加法、減法、乘法的法則之後,請學生將這些知識聯繫起來總結收穫.其中,有學生提出:既然有理數的加法、減法、乘法都有相應的運算法則,想必除法也不會例外吧!對此,教師應該給予讚賞性的肯定,索性取消了進行練習課的打算,改爲要求學生自主探索“有理數除法的運算法則”.於是,馬上給學生提供切入思考的依據——引例:“某商場一年共盈利4.5萬元,那麼該商場平均每月盈利多少萬元?”.在學生順利解決這一問題後,教師又組織學生出謀劃策,討論接下來該怎樣去發現並掌握“有理數的除法法則”,學生借鑑先前學習的運算法則,在教師的指導下分三步走:建立猜想——舉例驗證——出題應用.於是,學生在小組中一步一步展開了自主學習,最後如願以償,發現並掌握了“有理數除法的運算法則”以及“除以一個數(不等於零),等於乘以這個數的倒數”這一條運算規律,可謂事半功倍.所以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作了恰到好處的點撥,學生始終循着自己的思考在積極主動地發現、探索,深刻地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他們經過自主探索,“再創造”了數學知識,其成功後的喜悅定然也能激勵他們再去“再創造”新的數學知識.相信這些樂於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會越來越多,認識會越來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