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口讀後感

沒有任何藉口讀後感(轉載)

藉口讀後感

我高中的時候,語文學的不好,一個原因是因爲自己喜歡理科,另外的原因則是被理科老師抓了產加各種輔導,考試。有一次學校的教導主任向我的語文老師抱怨我說我“偏科”,我當時的語文老師護着我,說“他不是偏科,是其他課好而顯得語文不好,其實他語文也不錯了。”

我後來知道這些故事,是主任告訴我的,我當時很感激我的語文老師,因爲他爲我找了一個藉口,無論這個藉口是否真的成立或者是否能夠應答主任的質問,這個藉口讓我自己也頗感高興。這個藉口的直接結果導致了我高三徹底放棄語文,因爲我有自己的藉口,反正不需要參加大學聯考,語文自然就無所謂了。現在想起來,如果語文老師沒有給我這個藉口,我會怎麼樣呢?我也許會兢兢業業學習語文,就不會像現在這麼該用語言文字的時候苦於腹中空空了。

到了大學才發現自己的藉口是一個嚴重的扼殺自己能力和潛力的一個毒品,一旦習慣於找藉口,那麼可以逃避很多的事情,可以把一些事情做的更糟糕,可以爲自己沒有100%努力做事情的時候找一個退路。這個習慣一旦形成,而且很難改變,正所謂積習難改就是這個道理,因爲藉口會越來越多,藉口會越來越完美,甚至自己都會被自己尋找到的藉口的完美無缺而感動,可想而知這樣的後果是什麼。

中國的教育一直以人爲本,裏面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藉口”,例如學生上課遲到,只要有好的“理由”,老師也網開一面,多麼有人情的教育體制埃可是仔細思考這個問題就會發現正是因爲有這樣“藉口”存在的空間,本來的硬尺度逐漸在合理與不合理,真實與不真實的“藉口”之間變成了軟尺度,漸而變成了以“人”爲本,就是沒有了衡量標準的社會了。那麼多的官場之間的`請客送禮,收受賄賂,不都是有這樣那樣的“藉口”麼?

我一直在努力減少自己尋找藉口的可能,雖然見效並不大,而且也只是在最近幾年我才逐漸瞭解和學會了“沒有任何藉口”的哲理,這是一個要自己全力以赴去做事情的動力,追求成功並不把自己的失敗作爲一種理所當然的認識,因爲我將不會有藉口來開脫。

失敗是成功之母,我一直在想,我希望成功是一個石猴子,沒有父母

2.

沒有任何藉口讀後感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因爲遲到而把“鬧鐘壞了”當做藉口;作業沒做用“昨天停電”或“不知道有這份作業”來躲過老師的譴責。工人呢?接到上級的命令,卻沒做好,就只好用“這任務太難了,我實在無法完成”來躲藏上司失望的目光。藉口雖然讓我們暫時逃避了困難和責任,獲得了心靈的慰藉。但是,藉口的代價卻無比昂貴,它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一點也不比其他任何惡習少。

不爲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藉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藉口。

《沒有任何藉口》教會了我,遇到怎樣的困難,都不要退縮和氣餒,更不要爲此而去絞盡腦汁地想借口。何不利用這些時間去想想自己該如何完美地解決任務,只要堅持不懈、自己相信自己,迎難而上,一定會做到最好;愛迪生爲什麼會被稱爲“發明大王”?不正是因爲他有不怕困難的勇氣。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不尋找藉口,就是敢於承擔責任;不尋找藉口,就是永不放棄;不尋找藉口,就是銳意進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