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盡頭的咖啡館》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世界盡頭的咖啡館》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讀後感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讀後感1

聽着《世界盡頭的咖啡館》,思考“我爲什麼來這裏”“你害怕死亡嗎?”“你滿足嗎?”這是第一次看哲學相關的書。

今年23歲還未研究生畢業,沒有正式日復一日的工作,思考這個問題或許尚早,但希望在這個年齡想想我的PFE是什麼?

在此之前我有許多“原來如此的瞬間”,看公衆號時、看欣賞的`朋友社交平臺的發言時、在看完一部剖析人性的電影訪談聽完某句臺詞時,但從未靜下心來思考我的人生意義。書裏有句話,如果我認爲的重要的事情不重要,那什麼是重要的?常常有人從籬笆牆上的小洞窺探別人的生活,卻永遠不會打開這扇門走向這種生活,我們每日都在被反向浪佔據大部分碎片時間,對待自己嚮往的生活只是透過籬笆窺探,好像那只是理想狀態,不會屬於我。

可我們有創造自己人生的能力啊!生命=生存+生活,一天有16h屬於自己,8-10h屬於生存,剩下6h大概率是自己可以支配的生活時間。爲了活下去,大半時間在各大領域謀生,大部分人是不快樂的,因爲我們沒有自由選擇工作的能力,但希望我們能每天用1h做自己喜歡的事,這就是所謂的“正向浪”,剩下的5h自由的在生活氣息中游走,儘量減少在“反向浪”中的時間消耗。

我的PFE是什麼?——未來,能力能夠承載慾望,我可以一項一項的給願望清單劃勾,我單獨的健康的個體能成爲自己想成爲的人。

難得在抗疫期間讀到這樣一本書,未進入職場尚不知該是多麼滿檔的日程,自由的氣息是學生獨有的奢侈品,我該感到幸運啊!每天可以用自由的時間看電影寫影評聽書聽歌,希望我漸漸地可以成爲那隻大海中正向遊走的海龜。

努力走過那扇門並永不回頭。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讀後感2

魯迅是我最喜歡的文學家之一,相信大家對他都是熟悉的。他寫了很多的作品,例如《朝花夕拾》、小說《吶喊》、《彷徨》、《墳》等等。

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小說《吶喊》因爲它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願望。

我覺得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魯迅先生就是以這樣的方式來反映當時社會對文化的輕視和一種可悲的社會現象,對舊時文人迂腐可悲以及自命清高的鄙視。從文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對當時社會的無耐與不滿,以及對當時社會的絕望。

讓我們一起吶喊吧,向社會吶喊,向生活吶喊,把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