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散文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徐志摩散文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徐志摩散文讀後感

徐志摩散文讀後感1

不太喜歡徐志摩,因爲他太過多情。男人多情總是不太好,不管是真情,還是實意,受傷的多爲女人,而女人多情受傷的還是多爲女人。因徐志摩的多情,苦了張幼儀,因徐志摩的多情,苦了陸小曼,可最終,他還是沒有贏得愛人的懷抱,他這一生,也在多情中完結了。

我讀他的詩歌有限,讀他的散文就更少了,上一週讀了兩篇他的散文,只覺得這樣一個人,不論是詩歌創作,還是散文創作,都帶着志摩似的浪漫和多情。不愧是天才的詩人,新手捏來的東西也並不顯生硬和牽強,難怪文章後評中寫道:在別人的委託下,於十分緊迫的時間內寫出這樣的文章實在是難得!且他那篇作品是在泰戈爾來華時做的,本身委託者就有着要他寫出恭迎泰戈爾的意思,可他只輕輕在篇末點了一下,就出了無限深意,看似平淡,實則深情,需細細感受。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張愛玲的散文的。沒辦法,從她的小說到她的散文,無處不透着世俗的真實。而徐志摩太過飄渺了,我想一個男人這樣的性格終究不適合。像柳三變,像秦少游,是對柔情女人的折磨。我還記得他的一首詩《沙揚娜拉》,真是無處不留情,又讓人怪罪不得,因爲他所體現的情那樣直接,那樣的不猥褻,又讓人怎麼生得起氣來呢?彷彿愛一個人真的是理直氣壯的事情,除了當事的兩個人,其他人都是旁觀者,而你又無法否認似的。

多情總是苦

蒼茫人生路

到處都逶迤

我去他不留。

徐志摩散文讀後感2

受專業敘事的“禁錮”久了,一經翻看徐志摩的散文,一股子性靈之氣便悄然滌灌人的身心,它攜着你的手,漸消你的煩雜,使得耳目更新,帶你轉換回一種新的境地。

單單看那文字,那真真切切的實指和沁人心脾的巧妙,便抑不住你對它的喜愛,什麼“迂徐的婆娑裏”,什麼“最豔麗蓬勃的春光”、“最漸緩最豔麗的黃昏”,什麼“體面的襯托”和“俗念的粘滯”都那樣地充滿新意而不矯揉造作,那麼直指人的幻想又不虛與委蛇,那是直達心底的性靈之聲,它使周圍的空氣也變得旖旎,又何談什麼塵俗的煩擾?

如果有人以爲我的這番“誇耀”,不過是出於文藝青年對言辭之美的迷戀,那這人未免膚淺了自己的學識,也膚淺了徐志摩的文字。你看這段“忘卻曾經刳割我靈魂的利刃......忘卻我的深刻的怨與艾;忘卻我的冀與願;忘卻我的恩澤與惠感;忘卻我的過去與現在......”在不經意之間引起人無限的共鳴和無盡的思緒,是那麼地令人心疼,令人悵懷,足可以說明,徐志摩的才華不僅僅侷限於那些風流韻事,還在於他天賦的性靈之氣與後天睿智的沉思。

徐志摩對於教育,對於藝術乃至人類文明的沉思,加深了他在世人心中的刻度,在獨具性靈之美的思索中給人以警醒。“如果教育的目的不僅叫你怎樣到社會上去混一碗飯吃,如果教育的目的是在啓發我們內在的靈性的人格。”那麼就如徐志摩在散文中所說的那樣“我們就得注意到人類共有的藝術,這是人類性靈生活的成績。”因爲只有這樣,“一個民族的文化方纔有向前進步的希望。”這是一個文學藝術家的責任與擔當,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情懷與追尋,它不是虛無縹緲的惆悵,不是閒逸的抒情,它開始有了重量,有了發人深省的刻骨力量。那麼,在徐志摩眼裏,文明又是什麼呢?文明在給予人類保障的同時,又使得“活力之腐敗與人道之醜化”,這是多麼現實的矛盾,又是多麼鏗鏘的痛悟,怪道他會有“忘卻炮烙我靈魂的烈焰,摧毀我靈魂的狂飆與暴雨”之類的呼喚,這何嘗不是從性靈深處迸出的撞擊之聲。

靜下心來吧,讀一篇徐志摩的散文,就像品一盞茶,一盞氤氳的茉莉花茶。他富麗與綿柔的文字,是那麼地動人情思,那麼不惹凡俗,只有來自性靈深處,纔會有這般迷人的幻力吧?

你看那康河的柔波,是撫慰他性靈的回想;那翡冷翠的山旅,是他獨身時自得的尋覓;那巴黎的鱗爪,是他夜裏寂寞追逐的悵惋……這一處處的留痕與印記,何嘗不是他對人世的觀照?徐志摩的才情,就在那自然與美的崇尚中緩緩暈盪開,我只好欣賞,不能模仿。

徐志摩散文讀後感3

初次瞭解到徐志摩,是源於一首《再別康橋》,猶記得那瀟灑的詩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次更深的認識到徐志摩,使自己偶然從同學那裏得到一本《徐志摩散文》,我本來打算:在閒暇之時,讀它消磨時間;在晚上失眠之時,讀它催眠;找不到枕頭時,拿來墊頭……可誰想到,就在我每天漫不經心的讀一些散文時,我漸漸的走進徐志摩,漸漸的開始崇拜他,讀他的文章感覺就像久旱的田地初逢甘霖;行走在沙漠裏,飢渴的旅行者發現綠洲;五歲的孩童在海灘上撿到貝殼……那份欣喜,那份快樂,讓我如癡如醉的徜徉於書裏,自由的翱翔,盡情的品味墨香追尋徐志摩的痕跡,領略一代才子的風采。

他讓我看到自己。“昨天我是個孩子,今天已是壯年:昨天腮邊還帶着圓潤的笑容。今天頭上已見星星的白髮;光陰帶走的往跡,再也不容追贖,留下在我們心頭的只是些揶揄的鬼影,我們在這道上停步回想的時候,只能投一個虛圈的‘假使當初’,解嘲已往的一切,但已往的一切,即使有,也不能給我們利益。因爲前途還是不減啓程時的渺茫,我們還是不能選擇自由的途徑 ———到那天我們無形的解差喝住的時候,我們唯一的權利,我猜想,也只是再丟一個更大的‘假使’。圓滿這全程的寂寞。那就是止境了。”我不也有此感覺嗎?總自己失敗,撞到南牆後,獨自哀嘆“假使當初自己能……結果,也許就不一樣了。”

一聲聲的悔言猶在耳際,我的心無法釋懷那份酸楚,我不斷的告訴自己:不到最後,鹿死誰手還不一定!懷揣着這樣的信念,我整理起那疲憊的行囊,踏上征程,我不知前方等待我的將是什麼,也許只是另一個“假使當初”的伏筆,但我沒有選擇,我只能義無反顧的向前衝!

他讓我明白:做人一定要有原則。他說“不能在我生命裏實現人之所以爲人,我對不起自己;在爲人的生活裏不能實現我之所以爲我,我對不起生命。”在我的朋友圈中,有人說我很隨和,有人說我很圓滑。我時常自我反思:我到底有着怎樣的性格?我寫信問知心友人,友人說“想得太多,太在意別人的感受,總替別人着想,從而埋葬自己”聽到她的回答,自己想想還真有幾分道理。我承認自己是想多了,因爲我害怕,害怕自己無意的一句話會傷害到別人。徐志摩說“一句話可以泄露你心靈的淺萍,一句話可以證明你自覺的努力,一句話可以表示你思想的糊塗,一句話可以留下永久的印象。”

自從讀了徐志摩的《‘話’》後,我想了很久:我就是我我要有自己的個性,我要有自己的原則———“任天堂沉淪,地獄開放,毀不了我內府的寶藏”我無可取代!

徐志摩散文讀後感4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再別志摩。熟悉的筆調還是難以讓人忘懷。

《徐志摩詩歌全集》收錄了徐志摩生前發表的《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雲遊》四部詩集,並整理了他的其它詩篇,合併爲《醒!醒!》。詩人雖然輕輕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卻會永存於讀者心中。

徐志摩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儘管他自己說:“在二十四歲以前,詩,不論新舊,與我是完全沒有相干。”但他一旦拿起筆來,佳作便猶如山洪爆發一般涌現出來。作爲新月派詩人的代表,徐志摩的詩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同時具有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他的詩就是一個五光十色的世界,而他那駁雜的思想也在這個世界中一一體現。他的詩歌寫愛情、寫生活、寫景色、寫人間疾苦。

這裏引用徐志摩的詩:“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愛落葉的癖好。他們初下來時顏色有很鮮豔的,但時候久了,顏色也變,除非你保存得好。所以我的話,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與落葉一樣的無用,至多有時有幾痕生命的顏色就是了。”有着對自己思維方式的反思,人的思維不見得完美,有時只是一種多餘。看似華麗,卻經不起推敲,看似深邃,卻不能傳給後世,也是一種無奈吧!對自己的無奈!

“人類最偉大的使命,是製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飛!理想的極度,想象的止境,從人到神!詩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盤旋的。飛:超脫一切,籠蓋一切,掃蕩一切,吞吐一切。”他可以看出理想的重要,詩的偉大,哲學的美好,他也可以用它的筆驚醒人們,別總關注物質,心靈的美也很重要。詩歌,它可以給你帶來心靈的享受,它是不可或缺。

現在,詩歌已經越來越少,看詩的的人也更少了。的確,詩不能給人們帶來財富,也許你認爲它只是在浪費時間。但你,沒有明白詩的意義。那種對心靈,對靈魂正真的描寫,在詩人的面前,你能看到自己的心聲,也許你一直在影藏它,你不曾發現的你的那份情懷。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遲早有那一天;你願意記着我,就記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這世界上有我,省得想起時空着惱,只當是一個夢,一個幻想;

“也許你沒有志摩的多情善愁,但你也有着你的感受。被讓世俗矇蔽你的眼睛,睜開眼,看看詩的世界。詩歌不是一種任務,詩人不是一種職業,它是一種對自身的覺醒,一中參透。詩歌沒有什麼,只要有那顆嚮往的心,讓我們細細品讀《徐志摩詩歌全集》,發就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情懷。

徐志摩散文讀後感5

從志摩先生談起,心中不由得爲其感慨,他是一位具有一定影響性的文學家,也是一位對生活熱愛的人。1921年開始長期的詩歌創作,後來讀到的詩歌一部分來自這個時期,受英國唯美派詩人的影響,認爲藝術至上。曾經寫過不少優秀的作品,深受讀者的喜愛。

《徐志摩散文集》是一部精選的散文著作,帶給我的當然是少不掉的欣喜,每讀一章都會深陷其中,過後便養成了閒餘中的趣子。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歐洲漫錄”這篇散文,富有幽默感,又不失哲理性和語言剛柔並工的表達。讓讀者深陷其中,體會其中的情感。

對於托爾斯泰的書與人的看法及表達了他的人生觀。對於莎士比亞的回信,更讓讀者瞭解他爲人禮貌,性情溫和的另一面。

可不幸的事情終究會發生,因從南京乘機去北平路途中,飛機失事遇難,他告別了自己光輝的一生。雖死猶榮,用在這樣一位詩人身上,不容置疑。他的逝世是對文學歷史上的一次深痛的失去,一位正處風華正茂的年齡,還沒有結束的人生就這樣畫上了句號。

可他的一生是精彩的,在散文中,與泰戈爾的對話,相當的好,能與這樣一位印度詩人如此聯繫,並與他環遊亞洲,也不失爲一種成就。並影響着徐志摩對於印度洋的恩情。

遊歷學習的志摩先生,寫出了一批感人肺腑的散文,有對於環境,事物的描寫,也有對於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描寫。

在我看來,他所寫的是人所觸的正常感受,只不過是他會用最準確,扣人心絃的語言描繪罷了,體會是深刻的。

如果世界上最後一本《徐志摩散文集》在我的手上,我該會是怎樣的欣喜發狂啊……

徐志摩散文讀後感6

最近有緣在圖書館找到一本。扉頁上有一幀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徐志摩西裝筆挺,衣領雪白,頸下的領帶驕傲地突顯着,完完全全是一副才子的模樣。當我看到他那首膾炙人口的詩,強烈的心靈震撼讓我感到世間竟會有如此巧合。在詩最後的一節中詩人是這樣寫道: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徐志摩傳讀後感。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儘管他才華橫溢,當他在世上只待春秋的時候,意外孤獨地死在了天上,也許這纔是他本來的歸宿。記得有位偉人曾經講過:?理想主義者就是讓自己過得最不理想的人。?

徐志摩的一生就是熱烈而又執着地追求理想的一生。他的詩文中最出色的也就是那些歌頌理想和愛情的作品。尤其是愛情方面,古今中外執著不渝終身高頌愛情的人大有人在,但很少有人敢把浪漫的愛情放在複雜的現實中來不顧一切地追求,並不惜承受世俗的壓力。徐志摩爲追求浪漫的愛情而離婚,爲此和恩師梁啓超師生反目,爲此父母和他一度斷絕關係。徐志摩傳讀後感。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在衆人的唾沫星海里仍固執寫道:?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惟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然而,他那種對理想的執着,對愛情的追求,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態度,那種浪漫的帶着唯美的色彩,由於脫離了客觀現實,猶如空中樓閣,每一次總是以詩人終於沒有找到他理想中的靈魂伴侶而告失敗。康橋美麗的初戀隨着林徽因出嫁而成永遠的心痛,後來的陸小曼不知珍惜鬧出的緋聞更讓詩人愁腸百結。在人間追尋理想屢遭挫折的詩人,最終沒有逃脫把自己融入五彩繽紛的.雲彩的命運。

由於受英國浪漫主義詩風的薰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純正而不輕佻,高雅而不低俗,那種歐化的貴族氣息使得他具有一種迷人的魅力。相比於西裝革履的徐志摩,我更喜歡電視劇片頭中的扮相,那纔是我心目中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徐志摩的感覺。他在讀者中從來就不乏追隨者,眼下,徐志摩也是?小資?一族青睞的中國作家。儘管在他身上也渾身散發着濃厚的資產階級舊文人那種脫離現實超理想主義的氣息,但在客觀上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徐志摩是一個天才。

可惜,天才的詩人只在人間待了短短的34年,他短暫的一生像是一顆倏然劃過的流星,輕輕地來,又悄悄地走,但卻折射出奇異的光芒,叫人永遠懷念,永遠難忘。

徐志摩散文讀後感7

許是因爲他在詩的創作上成就過高而掩蓋了他在散文方面造藝,人們記住徐志摩,多是因爲他的詩,當然我也不例外。今年暑假,有幸拜讀了《徐志摩散文經典》,對他的印象才從最初的浪漫詩人轉變爲一個有思想、有個性,而又熱情高漲的、率真誠實的文學家。

徐志摩的散文的特點便是濃郁,人們總以爲將紛繁的世界寫簡單是本事,殊不知將一件平平常常的事,一個平平常常的場景寫得繁採到極致也是一種本事。徐志摩便是那種能把別人無話可說之事說得天花亂墜,讓你目不暇接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洋洋灑灑,花雨繽紛,但更難得的是這些奇豔瑰麗的文字全都出自他的內心,出自一個"真'字。正如梁實秋所說,徐志摩的散文無論寫什麼,永遠都保持一個親熱的態度,沒有教訓和演講的氣味,而像是和知心朋友談話,毫不矜持地掏出內心的真話。

這本書中,最浪漫的散文《想飛》,讀後讓我感覺到他的散文真的就像在和他親切的談話、聊天一樣,而且他的散文充滿着豐富的想象,有勇敢探索光明的熱情。 其中的《翡冷翠山居閒話》中的一段是這樣寫的:

“在這裏出門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二個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個美的宴會,比如去一果子園,那邊每株樹上都是滿掛着詩情最秀逸的果實,假如你單是站着看還不滿意時,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採取,可以恣嚐鮮味,足夠你性靈的迷醉。陽光正好暖和決不過暖;風息是溫馴的,而且往往因爲他是從繁花的山林裏吹度過來他帶來一股幽遠的澹香,連着一息滋潤的水氣,摩挲你的顏面,輕繞着你的肩腰,就這單純的呼吸已是無窮愉快;空氣總是明淨的,近谷內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那美秀風景全部正像畫面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閒暇的鑑賞。……”

讀裏面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種美的享受,他的表達總是這樣無拘無束。豔麗紛繁。這也正如周作人等所說:徐志摩的散文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是獨樹一幟的,與他的新詩一起形成“雙峯並峙“的局面。其實,情感的真摯,態度的親和,題材的寬廣,表達的無拘無束。豔麗紛繁,像詩一樣“濃得化不開“,構成了徐志摩散文的顯著特色。無論是長篇,如《巴黎的鱗爪》和《秋》;還是短篇,如《醜西湖》,莫不如此。至於《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閒話》、《想飛》……等篇,則早已成爲膾炙人口的中國現代散文的“經典“了……

徐志摩散文選本衆多,這本散文經典是最新的一種,較好的展現了徐志摩各個時期的文采斐然的散文佳作。讀後確實讓人感到:徐志摩以他的文字照亮了社會、照亮了中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