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知識點總結

政治這門課程是我們文科生大學聯考必考的一項,想考好政治的學生,平時就要做好知識點的歸納整理,不斷梳理知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知識點總結

  高中政治知識歸納

多彩的消費

1、影響消費的因素

影響消費的根本因素是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

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費水平也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如果預期收入高,消費水平可能就高。 ③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聯繫。人們的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會降低。

影響消費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物價水平。一般說來,物價上漲,人們的購買力普遍降低,會減少對商品的消費。

影響消費的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質量、外觀、包裝、廣告,購買方式,商店位置,服務態度,售後維修和保養等。

2、不同的消費類型

按消費對象分,可分爲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按交易方式分,可分爲錢貨兩清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

按消費目的分,可分爲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

3、消費結構與恩格爾係數

消費結構反映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它會隨着經濟的發展、收入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恩格爾係數是指食品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係數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經濟指標。

恩格爾係數的經濟意義:恩格爾係數過大,必然影響其他消費支出,限制消費層次和質量的提高。恩格爾係數減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

變化原因:①根本原因: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②直接原因: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

4、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爲

①從衆心理引發的消費(消費行爲受到別人評價的影響,受別人行爲的帶動。)——要作具體分析,盲目從衆不可取。

②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消費行爲喜歡追求與衆不同、標新立異的效果。)——有時可以推動新工藝和新產品的出現,但展示個性要考慮社會的認可,還要考慮代價。爲顯示與衆不同而過分標新立異是不值得提倡的。

③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消費行爲出於向上看齊、人無我有的炫耀心理。)——是不健康的。

④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消費行爲講究實惠,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商品。)——是一種理智的消費。

5、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①量入爲出,適度消費(我們要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進行消費,但也不提倡過於節儉。)

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我們要避免跟風隨大流,避免情緒化消費,避免重物質消費輕精神消費。)

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綠色消費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爲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爲的總稱。綠色消費的核心是可持續消費。)

④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的人,難以戰勝困難,成就事業。)

  高中政治知識要點

1、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形成什麼樣的民族關係?處理民族關係,要堅持哪些原則? 答:(1)我國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2)處理民族關係,我們要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2、根據我國多民族的實際情況,我國實行什麼民族政策?爲什麼要實行這個政策? 答:(1)根據我國多民族的實際情況,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2)爲什麼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或:爲什麼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A、客觀必然性: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佈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係,使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

B、優越性: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於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以實現;有利於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3、爲什麼我國能夠真正建立起新型的民族關係?

答:(1)是由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的。

(2)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3)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有法律保障。

(5)與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分不開。

(6)與政府切實履行國家職能分不開。

(7)與我國公民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分不開。

4、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2)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即真實性內容與多樣性形式的統一,公民權利與義務的統一。

5、我國爲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建立哪些政治制度?

答: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

(1)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包括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等在內的基層羣衆自治制度。

  高中政治知識點

1、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原理:

【原理內容】

(1)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和活動,它包括相互聯繫的三個方面:① 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突出表現爲我們通常說的“想”;② 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即通常我們所說的“做”;③ 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即通常所說的決心、意志、幹勁等。

(2)客觀規律、客觀條件始終制約着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3)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還受到一系列主觀因素的制約。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既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要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同時還要端正主觀動機,做到正確地、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2、現象與本質相互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現象和本質。現象是本質的表現,本質總要表現爲現象。

【方法論】要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有認識了本質,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現象,也才能指導實踐。這要求我們要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辨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1)區別:① 含義不同: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② 程度和水平不同: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正確、更可靠、更深刻;③ 作用不同:理性認識能比感性認識更好地指導實踐。

(2)聯繫:① 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② 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到理性認識。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既要大膽實踐,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佔有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又要善於思考,對佔有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4、認識總是發展的原理:

【原理內容】任何一個具體的認識只是對整個世界一個層次,一個方面,一個發展階段上的認識,而世界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是無限的。人們應當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地深化認識,擴展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