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背的知識要點總結

背誦是學習高中政治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只有背對了知識點,背熟了知識點,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必背的知識要點總結

  高中政治必背知識

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⒈文化傳播的含義: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爲文化傳播。

⒉文化傳播的途徑: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

⒊傳媒:

①含義:傳播媒介。②傳媒的發展階段:口語→文字→印刷→電子、網絡。③大衆傳媒:含義: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爲大衆傳媒。

優點:依託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光纖通信結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結束,大衆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侷限,彙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爲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⒋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⑴中外交流的意義:①有利於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傳播,增強中華文化的吸引力、影響力和競爭力;②有利於我過吸收其他民族和國家先進文化成果,從而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增強綜合國力;③有利於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理解和友誼④有利於世界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⑵國內兩地文化交流的意義:

①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兩地文化交流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

②兩地文化交流有利於促進中華文化繁榮;

③兩地文化交流有利於增強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宿感,增強了解和友誼,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促進社會和諧,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④有利於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促進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

⒌怎樣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①我們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②在文化交流中,既要博採衆長,取長補短,又要堅持“以我爲主,爲我所用”的原則,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堅持正確方向,反對錯誤傾向: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高中政治知識歸納

(一)關於民族問題

1、由於我國剷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根本原因: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

2、處理民族關係,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3、民族平等原則表現爲: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應盡的義務。(注意:雖然憲法規定各民族一律平等,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歷史遺留下來的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等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各民族間還存在事實上的不平等。)

4、堅持民族團結原則的重要性: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5、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6、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三項原則的關係:互相聯繫、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7、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它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爲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 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注意:不包括司法機關)。 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注意: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權,而不是高度的自治權) 民族區域自治以領土完整、國家統一爲前提和基礎。

8、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佈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係,使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

(二)關於宗教

9、全面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實行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能講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10、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允許範圍內進行。)

1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兩個方面: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是憲法規定的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體現。

12、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並不是要求信教羣衆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黨的領導、遵守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等等。(注意:宗教的本質並不會因此而改變,仍然是唯心主義世界觀。)

13、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我們要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

14、邪教不是宗教,其本質是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的。封建迷信也不是宗教。

  高中政治知識點

1、民主選舉:

選舉方式:(1)直接選舉(縣或縣級以下的選舉) (2)間接選舉(縣級以上的選舉)

(3)等額選舉 (4)差額選舉(人大代表的選舉)

各自優點:直接選舉——使每一個選民都有表達自己意願的機會,選擇自己最信賴的當家人。 間接選舉——適合選民較多、分佈較廣的情況。

等額選舉——可以比較充分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缺點:限制了選民的自由選擇,積極性受到影響。

差額選舉——提供選擇的餘地,被選舉人形成相應的競爭,有助選民瞭解候選人缺點:易導致虛假宣傳、金錢交易。

採取什麼樣的選舉方式,主要是由以下條件決定:

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

我國根據國家性質、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狀況及國情——採用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方式。

2、民主決策:

方式——(1)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通過專家諮詢制度

(3)通過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 (4)通過社會聽證會制度

拓寬民意反映渠道——是決策機關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

公民享有對涉及公衆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 意義:有利於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

有利於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

有利於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

有利於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3、民主管理:

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的民主實踐,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徑。

(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它們都是基層民主自治組織或機構,不是政府機構) 自己選舉當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礎,也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

4、民主監督:

(1)民主監督方式:

A 通過信訪舉報制度 B 通過人大代表聯繫羣衆制度 C 通過輿論監督制度

D 監督聽證明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民主監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2)民主監督的積極作用:

A有利於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

B 有利於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

C 有肋於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 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 有序的政治參與——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