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觀後感精選15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攀登者》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攀登者》觀後感精選15篇

《攀登者》觀後感1

電影《攀登者》,20--年國慶登上銀幕,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1週年,這部電影選擇這個時候上映,獲得高票房是勢在必得的。劇情講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上世界之巔-珠穆拉瑪峯的故事。第一次中國登山隊隊員登上了珠峯,因相機和人命的取捨,導致沒能拍攝到登頂的畫面,而沒能被國際認可,帶着這樣的遺憾,中國登山隊20--年後整裝重發,9名登山隊員成功登頂,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實力。劇中,第一次登上珠峯的3名隊員,由於沒有得到國際上的認可,有的選擇逃避,有的選擇堅守,但心中的執念讓他們沒有放棄二次登上珠峯,登山過程中“第三女神”並沒有眷顧他們,雪崩、暴風,凍傷,隊長的意外受傷,氣象工作人員的迷路,年輕隊長的臨危受命,選擇標杆還是放棄生命,肺水腫等等,每一秒,他們都在死亡的邊緣徘徊,一個國家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他們犧牲小我利益,完成國家賦予的使命,是真正的英雄。

查閱了珠峯的相關資料,1961年,珠穆拉瑪峯以南劃分給尼泊爾,以北屬於中國。今天的中國從百廢待興、一窮二白髮展到今天成爲繁榮昌盛、國力雄厚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70年來不論在哪一個歷史階段,中國的外交始都不斷爲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貢獻,所以對珠峯這樣的劃分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情懷和和平的外交政策,我爲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攀登者》觀後感2

你們聽說過珠穆朗瑪峯嗎?我相信你們肯定聽說過,因爲它是世界最高峯,在1960年的時候,我國的國家登山隊曾經去攀登過珠峯,當時因爲沒有照片,而不被國外認可。

這部電影根據中國登山隊兩次攀登珠峯的真實事件改變。在開篇時,國家登山隊在1960年第1次去攀登珠峯,因爲當時沒有影像資料,而被國外提出異議。1975年,中國重新組建了登山隊,第2次攀登珠峯。

在電影中主角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就是1960年攀登珠峯的一名隊員。當時攀登上珠峯的只有三個人,他們隊伍剛出發時有9人後來犧牲了6名隊員。1975年,他還在鍋爐房裏當鍋爐工人時,突然收到了國家登山隊的一封來信,讓他去國家登山隊報道,他熱淚盈眶。

國家登山隊重新招收了許多的隊員,也有一些人在訓練中因爲不達標而被淘汰。最後登山的時候,不少隊員在中途犧牲了,前後兩次任務失敗了。

當時國家氣象局檢測出來已經沒有窗口期了,在他們正準備放棄此次計劃的時候,幫助登山隊登頂的氣象組卻報告說還有一次窗口期。於是他們又一次向山頂衝刺,最後終於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峯頂,還準確的拍攝了360度的照片,將中國國旗插上珠峯,並向全世界公佈了測量的珠穆朗瑪峯新高度:8848.13米。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永遠都不要只聽別人說的話,要遵循自己的想法和觀察,這樣子你才能成功。正如電影中一直堅持不懈的方五洲,他正是因爲堅持,才最後成功的攀上了峯頂。這樣子的事例還不夠鼓舞你嗎?快快變成一個努力的人,去幹好自己想幹的每一件事吧。

《攀登者》觀後感3

星期天上午7點50分,我們全班在電影院觀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

在觀影期間,我都沒有離開座位,哪怕是一分一秒。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我就坐了多長時間。

這其中,令我印象尤爲深刻的是在第二次中國從北坡登頂珠峯時,遇上了十級大風。

當他們歷經千辛萬苦,穿過冰塔林,爬上北坳,到達大風口後;氣象組突然向大本營彙報:大風口有可能出現十級大風,建議突擊者立即後退。可副總指揮卻命令大風來臨之前,登上大風口。因爲他太想讓西方登山界早些承認,中國人爬上了自己的山。可風實在是太大了,突擊隊只好就地露營,準備調整一晚,明早出發。當他們以爲一切都很順利時,卻沒想到,一陣大風突然刮過來,捲走了他們的帳篷和隨身物品,還差點帶走了他們的一個隊友。隊長將攜帶的摺疊梯展開,並用繩子固定好,可這也並不安全,梯子在半空中上下翻動,有好幾個人因爲沒抓牢,差點被捲走。情況很不樂觀。可在這時,他們發現,繩子在石頭的棱角上越磨越細,最後“嘣”的一聲,斷了。石頭也被這股勁從土裏拔了出來,並以極快的速度朝着他們滾落下來。隊長眼疾手快,又套住另一塊岩石,並且用盡渾身力氣,在最後一刻使梯子掉轉方向,避開了滾落下來的石頭,才保住了全隊的性命,自己的胳膊卻因此受了傷。

這一小段電影,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人不能意氣用事,不然,便會讓自己和他人陷入危險,就像影片中的副總指揮一樣。

《攀登者》觀後感4

今天提前觀看了電影《攀登者》,坦白說它帶給我的震撼真的不止一點點。這是一部獻禮片,對此類影片似乎總有種模式化的印象,即“意義”是大於“好看”的,可是《攀登者》恰恰打破了,它調動起了你所有的情緒:緊張、懵懂、心疼、難過、釋懷、振奮……再聯想到真實的時代事件,場燈亮起時,你還在那個故事裏。

對於珠峯,作爲普通人其實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約存在於地理課本和風光紀錄片,登山,那就更遙遠了。從普及知識意義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1960和1975兩年的登山,前因後果明瞭。前一次未能留存影像的遺憾,由此引發的國際爭議和國人懷疑,你會和主人公一樣覺得憋屈。適時出現在臺詞和字幕上關於珠峯的地理、氣象等知識,你會更明確攀登珠峯的困難程度和首次北坡登頂成功對中國領土主權的重要意義。

再來講講片中兩段感情,在我看來是有着對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纓相識多年,雖中有分離但不曾忘記,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國樑和黑牡丹在珠峯大本營相識,有點一見鍾情的味道,年輕人的互生情愫雖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時候,他會默默給她拍照,洗出來放在房間的牆上,她會給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會因一點私心給他添了麻煩,當然還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兩人都青澀的可愛。這樣在完成國家登山任務過程中萌發的愛情之芽,並沒有最終得到花開圓滿的結果。

《攀登者》觀後感5

每次跟爸媽去爬虞山,是件非常愜意的事。一開始我總是步伐輕快,逐漸變得氣喘吁吁,繼續艱難地堅持,終將會到達山頂。那一刻,舉目遠眺,一切美景盡收眼底,頓覺心曠神怡。

今天下午,爸爸帶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攀登者》。看完走出影院,我才發現,原來“登山”沒有我想象中的那般美好,特別是攀登世界第一峯——珠穆朗瑪峯。等待攀登者的是深不見底的冰縫,極低的溫度,能把人吹到幾公里外的狂風……生命在這一切面前會顯得尤其脆弱。

但是,山就在那,外國人還質疑中國人爬不上自己的山。面對如此艱苦的條件,方五洲,曲松林,傑布三個人歷盡千辛萬苦,在隊員搭起的“生命階梯”的幫助下,於1960年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峯。但是,又因爲丟了照相機,拿不出證據,被外國人嘲笑。十五年後,又經歷了無數人的犧牲,中國登山隊再次登上珠峯峯頂,向全世界宣告珠峯的中國高度!

一個登山英雄因沒有影像資料被人侮辱,其實方五洲是爲了救曲松林才丟了照相機,這座“大山”壓了曲松林十五年……

山就在那,攀上去,山就在腳下。

其實,不僅僅是電影裏,我們每個人的眼前都有一座座山。就說我自己,除了學習之外,還在攀登着的山——鋼琴。每天固定時間練習,因爲我堅信只要不懈努力,總有一天會到達登峯。俗話說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不也是因爲這一句話,成了唐朝著名的大詩人。

相信,我們都可以成爲勇敢的攀登者,一起加油!

《攀登者》觀後感6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了一部感人的電影,名叫《攀登者》。這部電影講的是方五洲、曲松林、傑布和一位隊長,他們一起攀登珠穆朗瑪峯,在攀登過程中,他們遇到了雪崩,隊長在這次雪崩中不幸的犧牲了。臨終前囑託他們說:“不要管我,你們一定要爬上珠峯,我們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經過艱苦的努力後他們終於登上了珠峯。他們挖出來一個化石,並且把國旗埋在了雪中。可是還少了一個證物,就是用攝像機拍下三百六十度的視頻。原來方五洲在救曲松林的時候被迫丟掉攝影機,因此攀登珠峯這個事實受到了全世界的質疑。

十年後中國再一次組建登山隊,方五洲爲突擊隊長,傑布爲後勤隊隊長,曲松林因爲在上一次登頂的時候受了傷,被截了半條腿,因此不能登山,被任命爲副總指揮,楊光擔任攝影師。

第一次向山頂發起衝鋒時,由於天氣預報小組預測晚了,錯過了窗口期,因此他們玉帶了雪崩,差點沒了命,第一次攀登失敗。

第二次,楊光申請自己帶,最後終於得到了許可,當他們登上第二臺階時,楊光被氧氣罐砸倒到懸崖下,所以第二次衝鋒也失敗了。

一年一般只有一兩個窗口期,正在衆人垂頭喪氣的時候,氣象小組得出三天後很可能有短暫的窗口期,方五洲等人聽到這個消息後,再次燃起熱情,向山頂發起第三次衝鋒,經過艱苦的奮鬥,他們終於登上了峯頂,並且拍下了三百六十度的攝影。

看完這部電影,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我們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我最喜歡的一段是最後他們登上去後,興奮的用通話機說道:“報告大本營,報告北京,現在是北京時間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七日十四時三十分,中國登山隊,九名隊員,成功登頂”

《攀登者》觀後感7

看完《攀登者》,憑藉自己微薄的徒步登山經驗,對這部影片產生一些疑問:第一,請對雪山的認知不要僅停留在雪崩,因爲正常遭遇雪崩唯一的結果就是無一幸還,這也是爲什麼梅里雪山一直禁止攀登的原因;第二,我敢肯定沒有哪個成熟的領隊可以完成方五洲那一系列騷操作中的任何一個,優秀的領隊憑藉的是理性的頭腦而非戰狼式的身手,並且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正確的抉擇和冷靜的判斷帶領隊員衝頂並安全下撤(如果能成功登頂就更棒了),此處可以參考《絕命海拔》,一個領隊的決策會給全隊帶來怎樣的結果;第三,全篇用了太多藝術的誇張手法來表現登山,而對真實面臨的困難很少描述,當年北坡比南坡更難攀登,面對蘇聯臨時撤走技術支援,沒有受過專業登山訓練的中國登山隊依靠簡陋的裝備,克服惡劣的氣候條件架起“中國梯”成功登頂,當時吃的什麼,用的怎樣的裝備,揹負多重的物資,只有克服這些令人信服的困難,才能讓觀衆真正體會到登山英雄的壯舉多麼令人驕傲;第四,把李國樑屍體拉回大本營的橋段太假,參考韓國電影《喜馬拉雅》,就能知道從珠峯運屍體是有多困難,這也是登山路上隨處可見屍體的原因;第五,大部分死亡都發生在下撤途中,電影對下撤無任何描寫也令人失望;第六,沒有進行專業登山訓練的隊醫和氣象學家可以跟着登山隊上到海拔七千多米,以及得了肺水腫還能堅持走到北坳,簡直是對那些訓練多年的登山者的一種侮辱。整個電影拍的太浮誇讓人看着及其尷尬,以至於正片部分還不及片尾那一小段登山隊原型的影像資料。

《攀登者》觀後感8

國慶節馬上就要到了,電影院在國慶節這個檔期安排了三部很好的電影。今天我跟朋友一起去看了其中的《攀登者》。本來就是已經一個月沒有見的朋友,我們一起去吃飯,吃完飯以後就想找個電影看一下。初步選擇是想看《我和我的祖國》,但是好像所有的場次都是被包場的那種,所以就選擇了《攀登者》。

影片主要講述了中國登山隊登上珠穆朗瑪峯的故事。在1960年中國第1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峯的時候,由於雪崩丟掉了攝影機,所以沒有留下相關的視頻證據。導致國際的登山協會不承認中國登上了珠穆朗瑪峯,這件事情也對當時登上珠峯的三位登山者造成了很大的遺憾。事隔15年以後,中國登山隊重新組建,決定完成測量珠穆朗瑪峯高度的一個勘測任務。只要準確測出了珠穆朗瑪峯的高度,就可以改寫歷史。

重新組建的這隻登山隊,前後一共進行了三次登山活動,前兩次都以失敗而告終。在他們登山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大風暴、雪崩和危險的風雪天氣,而且還要小心冰山中的裂縫。在第1次登山過程中,他們在路中遇到了十級的大風暴。其中有一個隊員爲了保護女隊員,犧牲了自己的一條腿。在第2次登山過程中,那個攝影師爲了保護攝影機而犧牲了自己。兩次登山結束以後,氣象局宣佈已經沒有很好的天氣可以讓他們再次登頂,宣佈他們撤退。最後又根據新的氣象的指導,而登上了頂峯。

他們在從第2臺階到峯頂的斷崖上設置了一個梯子。影片的最後說,這個梯子在此後的'30年內幫助了無數人登上了珠穆朗瑪峯的峯頂。

在登上峯頂以後,登山隊隊長拿出了中國國旗,將它插在了珠穆朗瑪峯的峯頂。備用攝像機拍下了這歷史性的一刻。同時中國隊也勘測到了珠穆朗瑪峯當時的高度,也在世界的歷史上畫上了一筆。

《攀登者》觀後感9

《攀登者》講述的是爲彌補1960年中國登頂所留下的遺憾,1975年,由“一代攀登者”方五洲(吳京飾)、曲松林(張譯飾),“二代攀登者”徐纓(章子怡飾)、李國樑(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兩代攀登者組成的中國“最強攀登聯盟”,舉國之力,向珠峯發起衝頂挑戰。

在攀登過程中更是不斷遭遇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時刻,多次命懸一線。在種種困難面前,衆人未曾妥協,選擇團結一心,帶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展露骨子裏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

“不到長城非好漢,登頂珠峯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隊員們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來,讓世界見證中國奇蹟。“衝頂中國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他們在挑戰人類極限,他們在書寫中國輝煌。山高絕頂人爲峯!如果奇蹟有顏色,那麼它的顏色必須是中國紅。

這是一種堅持,一種信仰,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新中國成立x週年,70年春華秋實,70年不屈不撓,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閃耀在天空,它承載了我們對祖國的熱愛。爲了共同的信仰,多少人前赴後繼拋頭顱、灑熱血。這些感人淚下的故事,讓我對愛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懂得了愛是一種力量,愛是一種承擔,愛是一種榮耀,愛是一種回報,愛是一種奉獻……今日的我們更要向愛護生命一樣,愛護五星紅旗,因爲它神聖不可侵犯。接過長輩的旗幟,樹立遠大夢想,爲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學習。

《攀登者》觀後感10

9月19日,電影《攀登者》同名主題曲於零點正式上線,該曲由國內著名詞作家陳濤、著名作曲家王備共同創作,並邀請樂壇實力唱將譚維維深情演繹。歌曲大氣磅礴,詞曲具有深厚感染力,“背朝燈火,面朝星光,下一步就在前方”、“必定有我,登上絕頂,只爲國旗飄揚”歌詞中更是透露出中國攀登者勢必登頂的決心和信念。

正如歌詞所說,天地蒼茫,哪是方向。在登山途中,等待這羣攀登者的是無所不在的危險,而其實在綠幕包圍的拍攝場裏,演員的登山戲,也是一項攻堅戰。最爲主演,吳京是串起這支登山隊的靈魂人物。

1960年和1975年,中國人兩次登頂珠峯,他扮演的方五洲都擔任了隊長的角色。前後20xx年的堅持,方五洲非登不可的理由,除了心中那份國家榮譽感外,還有對隊友的那一句承諾,一句承諾,一份信仰。方五洲犧牲了自己的青春還有愛情。

在此前發佈的預告中,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和章子怡飾演的徐纓,兩人之間的感情線已經十分明朗,從青澀少年到成熟中年,他們是隊友是情侶是艱難年代裏那抹最甜蜜的色彩。但如虹的音樂視頻好像泄露了兩個人的情感走向。

那座無形的山,那羣集結對抗雪崩的人,那座通向登峯的中國梯,9月30號,攀登者的故事即將上演。

《攀登者》觀後感11

月底了,跟老公吵着鬧着要去看電影吃牛蛙。老公無奈,唯有滿足。自家車開去修玻璃了,便開車爸爸的車來到了臨港,終於看到了心心念唸的《攀登者》。

電影的宣傳由來已久,一直非常期待。其一,參考這兩年的電影,吳京出品,必屬精品;其二,是對攀登珠峯的好奇。曾教過課文《攀登珠穆朗瑪峯》,攀登者們在第二臺階,克服重重險阻,終於在隊長搭建人梯後,終於登頂成功。文字難免有些遙遠,好奇便一直留存。

電影看完後才發現課文描述爲1960年攀登珠峯的經歷,電影講述的則是1975年的第二次攀登經歷。電影中,對於第一次登頂的簡單交代,讓課文得到了印證。這是一種神奇的感覺,猶如20xx年,親自站在兵馬俑坑前是的感覺如出一轍:面上平靜,內心卻波濤洶涌,終於親身看了歷史,走近了歷史,滋味無以言表,激動暗藏胸中。

《攀登者》本身題材新穎,但是劇情剪輯上,情感鋪墊太多冗長,套路太多,缺少新意,雖也有點點感動,卻遠沒有觀看《流浪地球》時的激盪澎湃。胡歌與井柏然塑造人物也同樣不自然,強推到觀衆面前,感動自然也就微薄了。但最後一幕看到1975年中國給出珠峯新高度8848、13米時,讚歎、感動、驕傲之情油然而生!

即使電影不夠出彩,但仍是要感謝,對於攀登珠峯如此題材,真正是第一次。最後,補上一句:我支持每一個用心做電影的人物,謝謝他們的用心!

《攀登者》觀後感12

近幾天在電視上觀看了19年國慶獻禮片《攀登者》,頗受感動。

電影《攀登者》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峯。然而因爲雪崩,登山隊員方五洲不得已丟掉了攝影機,就因爲沒有留下影像資料,這次登珠峯甚至不被國際認可。

從1960到1975,中國的攀登者們遭到了15年的質疑與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們的遺願如猶在耳,第二代攀登者們再次出發,向着世界第一高峯發起衝擊。極度冷冽的風雪,氣象專家多次建議停止攀登,雪崩襲來被吞噬淹沒或跌入山谷,山間縫隙甚至要靠登山隊員冒死縱身一躍……一系列的艱難險阻,

終於登頂了,終於留下了影像證明。這個“終於”來之不易。看到預告裏“爲國登頂”這四個字我挺驕傲的。真的,作爲一箇中國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運動員憑藉着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創造了奇蹟,他們在極其嚴寒和飢餓的條件下忍受着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的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峯之巔。

現實生活中,中國的登山者在珠峯搭建的“中國梯”,讓後來許多國家的登山隊員順利登上世界最高峯的。然而,幾名登山隊員也爲此付出昂貴的代價,部分登山員因嚴重凍傷做了截肢手術,落下終身殘疾。就是他們的團結拼搏無畏艱險,映照着中國人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希望這種精神,也在一代一代人身上繼續傳承下去,生命不止,奮鬥不息!

《攀登者》觀後感13

一場電影開始了。

銀幕上映呈現了一座高大的雪山,壯麗而巍峨。他像一把尖刀一樣,直衝雲霄,刺破青天。他,就是世界上最高峯——珠穆朗瑪峯。

在1986年,中國,想要征服這座山,卻顯得那麼不容易。8898米的高山,山頂寸草不生,一眼望去,只有黑白藍三種顏色。黑色的是突出的石頭,白色的是雪,藍色的是天,有時還看不到天。看起來一片和諧的景象,爬上去,繞山攀登,行走起來卻危機四伏。冰雪下藏着冰淵,稍有不慎,就會掉入其中,永遠出不來。如果擅自行動,就會迷失在一片白茫茫的雪中。還有令你摸不透的雪崩、暴風雨。但卻有一種鳥,每年遷徏的過程中,都要從珠穆朗瑪峯上飛過。當然,也有同伴因此死去。

我們中國人就像這種鳥一樣,憑着自己頑強的意志,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不畏艱險,登上了世界屋脊,可這卻不被世界承認。原來在攀登的過程中,爲了救一個隊員而失去了攝像機,沒有留下證據。我們又只好灰頭土臉的重來。“你們爲什麼要攀登?”“因爲山就在那兒。”曾有人這麼問登山隊的隊員們,他們就憑着這句話的勇氣,歷盡千辛萬苦,再一次地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峯頂。他們憑着堅強的意志以及驚人的體力完成了對世界最高峯的挑戰,向世界證明了,

中國人,登上了世界最高的地方。

攀登,要有耐心,只要一失足,身後就是萬丈懸崖;攀登,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也許你頭上就是峯頂,但卻半途而廢;攀登,雖然充滿了危險,但登上峯頂的那種感覺,是光榮的。

這就是攀登者們。

《攀登者》觀後感14

此次電影《攀登者》的演員陣容可謂實力超強,不僅擁有吳京、章子怡、王景春、成龍組成的“三帝一後”,還有張譯、井柏然、胡歌等演技與人氣兼備的優秀演員加入其中,被觀衆譽爲“國民免檢陣容”。片中吳京不僅與章子怡合作浪漫情感戲,還與張譯飾演的曲松林上演了一段糾葛曲折的生死兄弟情,吳京表示這部戲可以結交張譯這個新朋友是最開心的一件事兒:“我們經常聊戲聊到夜裏兩三點,都把自己最真實的情感投入到了角色中。”張譯則坦言:“他真的特別認真,你能看到他對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自我要求特別高。”飾演徐纓的章子怡對於片中與方五洲兩人的情感關係也分析道:“愛情是我們登山的動力,而不是阻力。片中他們通過攀登珠峯也讓存在兩人之間的‘那座山’消失了。”

作爲影片的靈魂人物、兩次衝頂珠峯的隊長,戲中吳京飾演的方五洲也成爲井柏然、胡歌等飾演的“二代攀登者”們的精神導師,他在片場認真的敬業態度也讓同劇組的演員紛紛表示欽佩:“戲內是導師,戲外也是,他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吳京稱章子怡胖妞”、“吳京解釋張譯腿瘸”等熱搜榜上頻頻登頂的趣味話題,也體現出“攀登聯盟”這個大家庭溫暖又歡樂的融洽氛圍。在如此高熱度的網絡討論下,電影《攀登者》同名主題曲上線發佈也爲影片再添話題,有網友留言評論稱:“譚維維的歌聲大氣、清澈,有力量感,聽後能讓人感覺到影片中冰霜凌厲的場面,以及攀登者勇攀高峯的腳步與決心,已開啓單曲循環。”隨着國慶檔的臨近,《攀登者》自9月9日開啓“海拔”預售後,影片預售總票房突破近4000萬,位列同檔期預售總票房第一、首日票房第一,穩定領跑國慶檔。

《攀登者》觀後感15

珠穆朗瑪峯(俗稱珠峯)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峯,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峯。

影片開始便看到中國國家登山隊員遭遇了雪崩,許多隊員都長眠於皚皚白雪之中,影片主角方五洲爲救曲松林(兼職攝影師)而丟掉了攝影機,最終中國登山隊於1960年5月25日登頂珠峯,並在峯頂留下證物。由於沒有留下影像資料我們遭到了國際登山界的質疑,西方登山界有人拒絕承認我們登上珠峯。

影片中的一幕引起了我的思考,一個學生問方五洲人爲什麼要登山?方五洲回答道人類是註定要走向未來的,我們就要在這個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走向未來。顯然這個解釋不足以讓我冒着生命危險去像中國登山隊員那樣登頂珠峯,但當我瞭解到當時的背景後便不這麼想了。當時新中國剛剛從戰爭中走出來,許多國家都想在我們身上謀求利益,中國與尼泊爾在珠穆朗瑪峯領土劃分上無法達成共識。因爲從人類歷史上來看,一直有一個天然的法則:誰先到達一片無主之地,誰就擁有這片土地的主權。這次登頂讓中國在之後的談判中佔據主動權,從此珠峯北面屬於中國。這次登山關係到我國的領土主權與民族尊嚴,中國登山隊員爲國登頂,寸土不讓,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土地與尊嚴。

人爲什麼要登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登山,我們登上的山名字叫做生活,我們可能並不像中國登山隊那樣勇敢與堅強,但我堅信,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即便是一隻烏龜我們也能走到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