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包十年讀後感

揹包十年》爲中國職業旅行第一人小鵬所著。該書分三個部分,用100個故事串聯起10年旅途。關於揹包十年讀後感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的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揹包十年讀後感
  揹包十年讀後感篇一

今天終於把同事借我的《揹包十年》看完了,書非借不能讀,在我身上看來是屢試不爽!我不得不很慚愧地面對家裏那好幾本沒看完的新書,不得不承認現在很難靜下心來去看一本好書,但是我知道那個曾經帶給自己無限愉悅的失落世界最終會回到身邊。讀書是這個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

在寫讀後感之前,想先說說另外一件讓我這幾天一直都很難受的事情。一個成天嚷着要去馬爾代夫的陽光男孩,竟然會選擇如此極端的方式毫無預警地離我們而去,認識他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怎麼可能,你是在跟大家開玩笑嗎?那個快樂健談熱愛生活的你怎麼會選擇這條路?甚至我們都無法用人性的複雜性強迫自己去接受這個事實。我寧願讓自己相信這也許是個一不小心的意外。心情是沉痛的,想對你說一路走好,卻不知道該怎麼說!生命的可貴連國小生都知道,可是爲什麼作爲成年人的我們卻一再地視而不見!

大家都應該用自己的方式去珍惜生命。於是有人會這樣:人應該趁着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揹包十年》,不僅僅讓我開拓了視野,每次的閱讀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對話,無數次的共鳴讓我那顆竇性心律過緩的心臟再次給力地跳動起來,我終於感覺自己是活着的。很多時候這種念頭會一閃而過,如果我一無所有,不如去流浪,去擁有自己想擁有的,讓生命在有限的時間裏無限綻放。

“1988年。國小四年級期末考試結束,暑假近在眼前。姑姑問,小鵬,夏天去哪兒玩呀?巴黎、倫敦、紐約……一長串地名脫口而出,就像報菜名一樣。姑姑笑了。之後幾年,我一想起這個牛皮就會覺得臉上發燙。”

小鵬用他十年的時間實現了這個看似吹牛的夢想。兒時的夢想最終得以實現,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小時候當我在電視上第一次看到迪斯尼樂園的時候,當我羨慕《成長的煩惱》中邁克在快餐廳打工經歷的時候,我對自己說快點長大吧,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後來夢想成真了。第一次自助旅遊,背上行囊朝着夢想出發,第一次在酷暑下戰鬥十幾個小時讓汗水澆灌青春,第一次用自己的方式去嘲笑這該死的應試教育,第一次讓孩子們去發現學習的樂趣,第一次爲心愛的電影翻譯字幕。。。小鵬說過:“爲了年華老去時不鄙視自己”。我很慶幸自己能有些東西是可以一輩子去回味的。

“有人說中國人開始揹包旅行就是從陽朔西街開始的,這話有點兒道理。以前中國人想要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遠行,簡直是一種奢望。曾經有一首流行歌曲唱出了這種無奈:“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等社會開放了,大家終於有錢有時間可以去旅遊了,可跟着旅遊團又不舒服,於是那些不想被束縛的旅行者成了揹包客:拿起揹包就走,喜歡哪裏就待在哪裏。”

看到這裏我不禁會心一笑,上學的時候,就愛拿這首歌跟好友調侃。後來桂林終於成爲我第二次自助遊的聖地,當我坐在竹筏上恣意地擁抱灕江沿途的美景時,看到身邊不時路過的豪華遊輪用厚重的玻璃窗將人們硬生生地拉出了大自然的懷抱,我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對的:拿上揹包吧,去看自己想看的風景。

“2002年的那個暑假我又宅在家中,把網站升級到2.0版本。增加了“電影”板塊,又在“旅行”板塊增添了許多頁面。旅行和電影,一直是我僅有的兩個愛好。旅行,讓我可以真切地感受世界;電影,告訴我世界有無限可能。”

旅遊和電影也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兩個部分,當我快樂時,我會去旅行;當我不快樂的時候,我也會去旅行。而電影更像是我的良師益友,讓我學會觀察,聆聽,思索,發現。旅行,讓我用自己的視角去感受這個世界;電影,讓我用別人的視角去探索這個世界。

“那一年的留學時光,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歐洲各地旅行,用遊學來形容可能更加恰當。但由於囊中羞澀,我只能以各種省錢的方式旅行。比如坐一宿夜車就可以節省一天的住宿費用;比如能走路抵達的地方就不會乘坐公交;比如在巴黎的前兩天我只吃了從荷蘭帶過去的一斤雞翅和幾片面包。當時還是冬天,礦泉水一直暴露在冷風中,竟然被凍成了冰塊。但是心中是快樂的,巴黎就在我的腳下,夢想其實並不遙遠。現在想來,那些小小的艱苦與磨難已經變成了寶貴的人生財富。”

曾經我和好友也是這樣流落在香港街頭,所有的疲憊不堪都被一次又一次的全新體驗化爲烏有,我們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們用身體的狼狽迎接每一次即將來臨的興奮。“雙腳放在地獄,眼睛擱在天堂。”

“高迪出生在一個手工藝世家,上代和上上代都是銅匠。追溯更古遠的祖先,甚至還能找到鐵匠、木匠。遺傳基因讓高迪天生具有良好的空間結構能力和雕塑感覺。我甚至相信高迪作爲雕塑家是先於他作爲建築師存在的,因爲那些鐵片、馬賽克、毛石、鏡面、甚至碎瓦殘陶在高迪看來都可雕可塑。我還相信高迪同樣是一個出色的音樂家,因爲我聽到那一塊塊磚瓦是凝固的音樂,那波浪的建築曲線是流動的音樂,那絢爛的色彩是綻放的音樂,一切都是美的旋律。聖家堂是高迪最偉大的作品。他把生命中最後46年都奉獻在這裏。1926年 6月 7日的黃昏,像往常一樣,高迪完成當天的工作從聖家堂到市中心的聖菲利普教堂做禮拜。他漠然於繁華的街道,腦海中仍在構建聖家堂的壯麗——這裏應該用到什麼結構,那裏該用什麼顏色,尖頂的線條是否太突兀……就在一剎那,一輛電車駛過,所有結構、顏色、線條都被封印在他的頭腦中。”“1926年,就在高迪去世後不久,一個日本年輕建築師到巴塞羅那考查地鐵項目。當看到沒有完工的聖家堂時,他驚呆了,我看到東北正面與西北面的半圓形牆面已經建好,但圓頂還沒有完成,擡頭可見灰濛濛的天空。鷹架被搭到了鐘樓頂端,巨大石塊上的浮雕環繞着鐘樓。雨中,我懷着沉痛的心情離開了聖家堂。這個年輕的建築師名叫今井建治,回到日本後仍久久無法忘記聖家堂帶給他的巨大震撼,從此放棄了對地鐵設計的研究,成了高迪的狂熱追隨者。後來年輕人變成了老教授。老教授走上講臺,講的仍是高迪,講着講着,老教授竟盈着淚,說不出話來。他那些自命不凡的學生們聽不下去了,對教授由尊敬變成不屑,一輩子跟在別人後邊,能有什麼出息?有個學生偷偷溜出教室,買了張機票,來到巴塞羅那,要看看高迪到底有什麼了不起。這個學生叫石山修武,當他看到未完工的聖家堂時,感受到的震驚並不比老師少多少。他把聖家堂闡釋爲被現代主義封印了的神話世界,神話世界通過廢墟與現代連接,而聖家堂就是這樣一座活着的廢墟。日本人講話總是這麼懸乎。”

我徹底被這段文字給迷住了,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巴塞羅那膜拜這位後世建築界的"上帝 "。

“很快那座葡萄酒莊園就在眼前出現。她徑直把汽車開進酒莊,隨後用法語問清參觀路線,又用英語翻譯給我們。確定我們明白後,她才揮手和我們道別。我和姚遠侷促得不知該如何表示感謝。老太太說,不用謝,如果她的兒子在中國旅行時遇到麻煩,相信也會有好心的中國人幫助他。因爲 love is a circle,她一臉虔誠地說道。在我的旅行中經常會被各種各樣的人無私地幫助,最好的回報方式應該是把這種愛傳遞下去,去幫助更多人,因爲愛是一種可以循環的能量。在旅行中發現愛,傳遞愛,這是否應該成爲每個旅行者的信仰?”

07年春天第一次自助遊爲了心中一直未能放下的夢想去了香港,當時的我還是個菜鳥揹包客,但是我依然收穫了香港人的熱情和真誠,他們會主動拿出筆和紙爲我們畫出乘車路線,也會打電話向親人諮詢我們的酒店地址,那一刻我們真的很感動,love is a circle。

“有時候想得強烈,當我在希臘小島看日落如血,當我在瑞士雪山俯瞰世界,當我仰視比利牛斯的山鷹,當我傾聽地中海的濤聲……這些時候,我都會強烈地想起你。那是一種巨大的孤獨,因爲我愛的人,愛我的人,不在身邊。”“失戀的痛苦仍舊超越了我的承受極限。我甚至覺得自己無法和你在同一個城市生活,一想起你就會讓我呼吸急促。於是我選擇離開北京。”

讀到這裏,我的思緒也飄向了遠方。08年的秋天,註定是個悲傷的季節。失戀的痛苦讓我一頭扎進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以爲自己沒事,然而沿途的美景卻將心中巨大的孤獨召喚出來,我愛的人不在身邊,那眼前的一切還有意義嗎?感到痛,痛徹心扉,痛到想永遠離開這座城,痛到希望自己能夠永久失憶。白天的我可以假裝堅強,但是晚上呢,終於可以肆無忌憚地徹夜失眠、從夢中哭醒,於是感到害怕,躺在牀上對自己說如果生活已經毫無意義,不如放棄一切去流浪,去尋找自己。不過最終凡夫俗子的我選擇讓時間擺平這一切,然後耐心等待。。。

“對我來說,每次對未知城市的探索都像冒險一樣充滿刺激。但沒有任何旅行者無所不知,也就無法避免旅行中的各種失誤和錯誤。如果是一個人旅行,當錯誤出現時,我想的是如何解決問題,甚至還會覺得興奮。可如果和同伴在一起,我就會覺得內疚,會盡可能事先想得周全一點兒,可這樣也就少了那種無知者無畏的自由。這應該是我喜歡一個人旅行的原因吧。雖然我自覺方向感十分強大,但就像淹死的都是會水的,所以迷路對旅行者來說就像家常便飯一樣普通。迷路時千萬不能慌張,要動腦筋想辦法,最後總能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探索,冒險,迷路,多麼熟悉的字眼呀。對未知的好奇一直也是我的通病,從小就喜歡挖掘非常規路線,偶遇意料外的風景。小時候我總愛拉着妹妹在老漢口的街頭巷尾四處亂竄,那些像迷宮一樣錯綜複雜的老巷子散發着未知的魔力深深地吸引着我,每竄進一個陌生的巷子都充滿了對它到底會通向哪的嚮往。第一次去北京坐地鐵,突然玩心大起,就是很想知道如果從地鐵另一個出口出去到底會到哪,到底會和之前那個出口出來有什麼不同,結果可想而之,那就是大大的不同,出來之後除了完全的陌生、徹底的傻眼之外,最可怕的是問了路人甲乙丙丁居然都不知道我說的目的地在哪,於是我總算對北京龐大的地鐵系統有了一個深刻的瞭解,然後帶着些許的興奮和幸災樂禍繼續尋找那些看上去像老北京的人問路,結果又讓我不經意的發現北方人和南方人對於地名的叫法不同。一位阿姨終於知道我說的地方並且還同路呢,於是她指着前方對我說過了那個巷子口就到了,但是我努力睜大眼睛順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就是沒發現傳說中的巷子,原來北方人管那種稍微窄一點的路口叫巷子,而我們南方人的巷子應該是他們的口中的衚衕吧。有時候我的好奇還體現在對於眼見爲實的執着。09年去成都青城山,明知道08年的地震重創了青城山上的廟宇,卻毅然而然地偏離大部隊拖着疲憊的身軀攀上了最高峯去看那被夷爲平地的殘根斷瓦,感受災難來臨時的驚心動魄。很多時候和同伴在一起,我會盡量去壓制這份好奇心,因爲我知道滿足它們會帶來身體上的狼狽和無法預知的意外,所以今年我也有一個願望就是能夠體驗一次travel alone,做一個快樂的揹包客,盡情享受無知者無畏的自由。

“西貢的夜色讓人驚豔。不過對我來說,這種驚豔並不陌生。第一次是在夜色中抵達麗江古城,溪水、酒肆、紅燈籠讓我誤以爲闖入了世外桃源;第二次是在夜色中抵達愛丁堡,高大嶙峋的哥特式建築像極了蒂姆伯頓的電影佈景。”

蒂姆伯頓是我的老朋友了,那份怪誕和詭異充滿了童趣,怎會讓人不着迷,那麼哥特式的建築也將成爲我下一次的朝聖地。

“一條小河穿城而過,幾隻木船在河水中漂漂盪蕩。河邊有座三層小樓,是個餐館,叫做燈塔屋。如果囫圇着看,燈塔屋圓圓胖胖,長得更像個穀倉。我和小美走上三樓,選了一個可以把河水、古鎮、燈籠店盡收眼底的位置。服務生捧上菜單,細聲詢問我們有什麼需要,面容謙卑,帶着微笑。點餐後小美拿出她的牛皮本子,開始在本子上畫畫。這是她在旅行中一直做的事情,那個本子已經快被長長短短的線條塗滿。她畫牆壁上吸飽鮮血的蚊子,畫越南街頭一晃而過的摩托車,畫衛生間裏的馬桶,畫齜牙爆眼叼着菸捲的魔鬼。有的極其寫實,有的又極其抽象。”

08年去杭州,煙雨渲染下的西湖別有一番風味,手中的照相機根本無法描繪那份絕美,同伴不停地提議搞個單反,但是我更想用畫筆去勾勒那份不可言傳的意境。希望這不只是個美好的願望,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用畫筆去記錄眼前的一切。

“隨着海拔升高,高原反應終於不期而至。開始僅僅是頭痛,彷彿千百雙大手一起擠壓着腦殼,隨後就感覺渾身無力,甚至連舉起相機都感到力不從心。慢慢地,我的聲音在大家的聊天中變得越來越弱,他們的聲音在我聽來也越來越遠,並且失去了前後邏輯。車過五道樑,這裏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帶的 40%,又是凹陷的風口,大多數人到這裏都會出現高原反應。對我而言,則更是雪上加霜,因爲中午吃得太飽了。我感覺胃中一陣噁心,食物翻滾着要找一個排泄的出口,舌根死死地抵着喉嚨,才把這一陣翻涌壓下。這時出現了一段長長的下坡路,身體不由得前傾,右臂靠在前排的椅背上墊着額頭,左手死死地抓着什麼,一直在忍。又是一陣翻江倒海的噁心。身體本能地撲到窗口,頭伸出車外,脖子上的肌肉突然緊繃,像打鳴時的雞脖子一樣了幾下。胃裏的全部食物混合成黏稠的湯液噴濺而出,剩下的酸水從鼻子裏流出來。吐完後馬上清醒了許多。紅姐拿出隨身帶的小藥箱,遞給我暈車藥、紅景天、維生素和葡萄糖,張姐又遞給我氧氣袋。我吞下一大把藥片,但因爲怕產生依賴而堅決沒有吸氧過沱沱河時又吐了一次,把剛剛嚥下去的藥片和水吐得一乾二淨。再後來只能乾嘔,已經吐無可吐。這時同車的其他人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高反症狀。大家各自頭痛,各自堅持,也就都不再說話。車裏一下靜下來,音箱中傳來梁靜茹的《寧夏》。寧靜的夏天……知了也睡了……。”“關於高原反應的幾點建議: 1:提前至少 10天服用高原紅景天 2:進入高原第一天,不要吃太多 3:進入高原第一天不要在超過海拔 4500米以上的地段過夜4:除非要死,最好不要吸氧 5:堅持,一定要堅持,沒什麼大不了”

09年去九寨溝,由於自己的魯莽仗着年輕,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從黃龍山頂衝下來,結果徹底體驗了一把高原反應,太陽穴像要爆掉一樣的痛,反胃噁心,坐車下山的時候也是一樣用前排的椅背上頂着額頭強忍着,據同伴後來說那晚車子在狂風暴雨中艱難地在曲折的山路上前行,其實有點危險,但是那時候的我已經難受得什麼都不知道了。安全到達酒店後睡了一覺居然就好了,但是兩天後回到成都,高燒、嘔吐、腹瀉,一個也沒落下。看來下次去西-藏的話我可得小心謹慎了!

《揹包十年》與其說是一本關於旅行的書,不如說是一本關於夢想的書,讓人找回自我,收穫夢想。於是我開始憧憬去西-藏尋找神祕的拉姆拉錯湖,去南印度體驗當地人的熱情如火,去突尼斯嚐嚐嘴饞到能吃飽的麪包蘸薩辣醬,去撒哈拉仰望星空,去湄公河淋一場酣暢淋漓的大雨,去加拿大金斯頓陰氣森然的Frontenac Club旅館沾染一些鬼氣,去美國紐約百老匯看場地道的音樂劇,去法國小鎮吉維尼欣賞莫奈德花園,去捷克品味波西米亞生活,在骷髏教堂和蠟像館體驗好萊塢式的恐怖,在查理大橋上走九遍勾勒古堡、大橋、老城構成的布拉格,去柬埔寨的蓮花池塘看日出,去南非觀看貫穿天際的彩虹,當然更想遠離文明世界,去天堂島國大溪地感受“一座島嶼從海洋中涌現,花木迎着第一縷陽光發芽”。

  揹包十年讀後感篇二

揹包,想像中總會有一些流浪。流浪的人,心是否有牽掛;流浪的人,心是否會有所屬。這是我一直對身邊或揹包或戶外的朋友,在心底的揣測,和在心底的疑惑。

我就是小鵬所說的那種固定模式的當事人,我不明白,我的牽掛是因何而來,他們的自由又是因何而至。

你的夢想不現實,能看得到未來的生活。或許,沒有不現實的夢想,只有不努力的夢想;或許,沒有沒有未來的生活,有時我們真的無法看到。

流浪本身並不孤獨,行走本身也並不寂寞。孤獨的是流浪的那個人,寂寞的也是行走的那個人。

小鵬初去歐洲,他說他會想一個人;我想,小鵬肯定還會想另外兩個人,不過他沒有寫出來。小鵬應該很想寫出來,不過他不知道如何去寫。

此時瀰漫的中草藥氣息,讓我有一種心神安寧的`享受。真的,我一直很享受中草藥所彌散出來的那種安撫的氣息。它不會讓人浮躁,也不象西藥或是來蘇水那般的冰冷。

朋友送我的《揹包十年》。我第一次翻開讀的是《活着的廢墟》那篇,發現了兩處錯誤。一是“胡楂兒”,想應是“胡茬兒”;另一是那位日本建築師的名字,分別用了“今井建治”和“今井健治”。這或許是我讀書一個苛刻的弊端吧。然後我從最開始以挑剔的眼光開始讀下去,卻並沒有再重新發現其他的錯誤。

小鵬的文字並不是我所喜愛的文風,但這些文字我依然舒服地讀着。

我沒有隨同小鵬一起揹包、行走,我想在小鵬的文字中找尋我自己一直以來所探求的問題與答案。

當讀到“想你的天空”這五個字時,當看到“法蘭克福”這四個字後,瞬間我浮現出了一種不祥的結局。其實也是一直以來我的一個質疑。在這裏,依然是一個孤獨與流浪的結局。

今天早晨的公交車上,我還在對着《揹包十年》想起徐霞客。在想,那時的徐霞客,是一種什麼樣的模式。或許,也是一位揹包客吧。

下了公交車,買了一屜包子與一根油條,邊走邊吃,然後走進了瀰漫着中草藥芬芳的廳廊,在冬日的陽光下讀着《揹包十年》。這些中草藥的氣息,老人,時光;與熙攘,浮躁,我仿若透視而飄浮的異界遊魂,一切與我無關。

中草藥的氣息,浸入揹包的文字,書讀半程,不知小鵬是妥協還是叛逆。畢竟,這前半程的文字,小鵬一定在思念,卻並沒有寫下。

不知爲何,很久以來,我就比較喜歡這種中草藥的芬芳,以及中草藥芬芳裏的那份安寧。

  揹包十年讀後感篇三

每個喜歡旅行的人,都應該都會有一兩本自助遊攻略,我也不例外。不過這本《揹包十年》不僅僅是一本旅遊彙總,更像是作者在在旅行中的成長經歷,漸漸地他把旅行當成了一種職業,一件他願意投入所有時間去成就的一件事。揹包十年,十年的揹包生涯,又有多少人能夠堅持獨自上路,又有多少人能夠堅持最初的理想呢?屈指可數。但是作者堅持了,所以最後他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人生中,被關於旅行的文章迷倒,是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依然清楚了記得當時的情形,那本書中描寫的撒哈拉沙漠的異國情景,讓這個以前對於我來說只是地理課本中可能出現的名詞,變得鮮活起來。從此我一發不可收拾,把三毛的著作全部的讀過了幾次,最後還覺得了解她不夠,在圖書館裏面到處找她的傳記和圖片,癡癡地閱讀。一度我覺得三毛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我希望可以像她那樣遊歷各國,即使喝白開水吃麪包,也要在自己的人生中添上各地繽紛的色彩。

上大學了之後,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去旅遊了,而旅行對於我,最開始新鮮激動到處張望,現在更加能夠在旅行中去過濾自己的憂思,在旅行中放鬆調節自己。貌似去過的地方,細數起來,也不算少了,西安,上海,蘇州,武隆,成都,雲南,都是趁着假期的時候跑出去。剛開始以自虐而自豪,50 塊錢的火車票一路坐到了西安,忽略自己從來沒有單獨坐過火車,忽略了坐硬座的苦,第二天到達西安站的時候還是蹦蹦跳跳地開始一天的行程了,不得不感慨,那時候真是青春無敵。晚上10 點開始爬華山,一直到5 點到達北峯準備看日出,接着又把另外幾個峯爬了一次,直到下午 1 點多下山,整整連續走了,15 個小時,那時候從來沒有想到自己能做到這些。

不過華山的壯麗景色也征服了我,讓我親眼目睹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一腔感情在胸膛裏面激盪,爬山時的苦和累也似乎免得可以忍受了。不過漸漸地,旅行變成了一種調節身心的過程。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可以無目的地走着,注意街邊的小吃、美女、建築,忘記自己身處哪裏、來自哪裏,忘記本來要有什麼工作要完成,這個時候我僅是一個放飛的靈魂,由自己的心引導着走向前方。這種轉變,當然是由於旅行經歷的增加所致,同時也由於閱歷的增加所致。在旅途中,直觀的感受是瞭解了各地不同的文化、風俗、景觀,但是學會了尊重和包容,是在旅途中最大的收穫。

不過跟作者作爲職業旅行者對比,我的旅行經歷太少了,我也不知道因爲三毛所激起的渴望旅行的慾望,什麼時候會消失盡殆。但是,讀了這本書,我明白到,就像作者所說的“我們未必都要成爲職業旅行者,但只要有夢想,肯爲此堅持爲此努力,就一定會在自己的天空中看到彩虹。”我們未必都能成爲職業旅行者,但是我們都應該選定自己的職業,屬於自己的平臺,追求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