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第二課教案(通用11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政治第二課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政治第二課教案(通用11篇)

高一政治第二課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要求:瞭解消費與收入、消費與儲蓄之間的關係;知道影響生活質量的要素;理解適度消費的重要性;明確提倡艱苦樸素的必要性。

2.過程和方法要求:通過閱讀與討論,能夠列舉學生家長中間常見的違反適度消費的現象。懂得如何提高生活質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體驗適度消費的積極意義,培養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要求學生正確理解適度消費的適度影響生活質量的幾個因素。

2.教學難點:對生產與消費關係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案例分析

四、學生分析

高一學生對於消費已經有一定的瞭解。但還存在不合理消費的現象,對於如何提高生活質量也不能全面看待,因此,教學的難度不大,實用性較強。

五、課堂準備

教師:備課、製作課件

學生:調查、蒐集身邊的人不符合適度消費的例子

六、課時安排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討論都市新貴族的現象

(二)、講授新課

師:是不是所有的收入都可以隨意支配的呢?

1、可以用於消費的收入個人可支配收入(板書)

問:如何計算個人可支配收入呢?

李某月工資單的一部分(單位:元)

(1)計算公式:個人總收入(稅收+社會保障金)=個人可支配收入

(2)使用方向:個人可支配收入=消費+儲蓄

(3)決定或影響家庭消費和儲蓄的比例的因素

A、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擁有財產的數量。

B、消費者的年齡和對未來收入的預期。預期未來收入提高時,在當期增加消費,減少儲蓄;在預期未來收入減少時,則在當期減少消費,增加儲蓄。

C、除此之外,社會消費風尚,利率和物價水平等諸多因素,也會對人們決定消費和儲蓄的比例發生影響。

進一步解釋借貸消費

思考討論:兩位老太太的對話

2、適度消費與生活質量(板書)

資料導入: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我國經濟生產發展,GDP逐年增長,人們在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有了明顯變化。如,服裝衣着、食品營養、住房環境、交通工具、旅遊健身等方面的具體事例。組織學生舉例,如上海政府每年增加勞動就業崗位、改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收入等,從中引導學生髮現生產與消費的關係。

(1)生產與消費的關係

A、生產決定消費,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歸根結底是由生產發展的水平決定的。

B、消費具有動力功能,對經濟發展具有拉動作用

案例導入:去年3月,一名記者在採訪上海華東政法學院部分學生時發現,有的學生揹包裏放着一部新款手機、數碼照相機、MP3、PDA、筆記本電腦等時尚高檔用品。學生告訴記者,開學前父母給了1萬元,他用來買了一些用品,又給同學過生日買了一些禮品,請同學吃了一餐飯,現在只剩下300元,以後自己吃飯的錢不知怎麼辦了。

問:消費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具重大的反作用,是不是就提倡把所有的收入都用掉呢?

問:這位大學生的消費行爲對我們有什麼啓示?

(2)適度消費的含義

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指與國情及實際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消費

對個人和家庭來說,是指與收入水平及社會風尚相適應的消費

(3)適度消費的意義

①促進濟發展和增加就業。消費具有動力功能,對經濟發展具有拉動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需求量的增長,必然會推動生產量的增長;而生產的增長,自然會增加就業,減輕社會的就業壓力。因此,適度消費對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增加就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②促進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是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適度消費體現了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改善人民生活的生產目的。適度消費推動社會生產和社會財富的創造,又必將促進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

閱讀與思考:遊客與漁夫的故事

(4)、影響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

A、消費水平是提高生活質量物質基礎。依靠發展經濟提高消費水平,是提高生活質量根本保證。

B、生活質量包括物質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注重精神生活有助於改善生活的質量。

C、閒暇時間的多少也會響生活質量。工作之餘進行文化、娛樂、交往有助於身心健康。

D、良好的生活環境將給人們帶來更高的生活質量

想一想:生活水平提高了是否還需要提倡艱苦樸素?結合學生中的追求名牌現象

3、生活水平提高了還要提倡艱苦樸素(板書)

提倡艱苦樸素不反對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是提倡禁慾主義。而是反對脫離生產和個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消費。艱苦樸素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一種適應時代要求的優良品質。提倡艱苦樸素:

(1)有利於實現我們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

(2)有利於我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3)有助於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提倡艱苦樸素,在生活中要注意克服不良的消費傾向。例如:攀比消費和炫耀消費等。我們要以艱苦奮鬥爲榮,以驕奢淫逸爲恥,從日常的生活消費做起,力養成艱苦樸素的生活習。

高一政治第二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根據對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識記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社會在生產的四個環節及其相互關係,瞭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原因、意義及措施

2.能力目標:培養辯證思維能力和正確認識我國當前爲什麼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洞察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牢固樹立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的觀念,堅定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具有無比優越性

教學重點

1:生產與消費的關係

2:大力發展生產力

教學難點

1:生產與消費的關係

教學方法:

針對本框的知識內容和高一學生特點,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在教學在中採用如下方法:討論探究法,講授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活動:多媒體播放《阿凡達》

過渡語:上課之前,讓我們先來欣賞一個電影片段。播放《阿凡達》片段。相信大家都知道這部電影的名字,看過嗎?在哪裏看的?對,那麼它的製作技術是什麼呢?

學生回答:3d技術

教師活動: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對3d技術的瞭解。或者看過阿凡達的說一說看了之後的感受。阿凡達是至今爲止,製作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3d電影的立體效果和真實感,使觀衆感覺到景物撲面而來,就像進入銀幕深凹處,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清晰的畫面,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也是爲什麼它能成爲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19億、20億、21億、22億、23億、24億美元的影片。與普通的銀幕電影相比,3d電影管在視覺聽覺還是感覺上都上升了一個層次。有了3d電影,我們也能享受到更加清晰、真實的電影畫面。

繼續提問:阿凡達之前也也有3d電影,沒有任何一部電影有阿凡達這般的規模和技術。那麼是什麼讓我們能觀看到如此高質量的電影呢?

學生回答:主要是3d技術的發展和進步

教師: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歸根到底是生產力的大力發展。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的主題: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二)授新

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生產與消費他們的關係是怎樣的。

一.生產與消費

1、生產與消費的關係

1)生產決定消費

教師:從剛纔的事例中,我們已經知道,是生產力的發展纔有3d技術的進步,消費者才能觀看到這樣讓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的3d電影。很明顯,生產和消費,是誰決定誰呢?

學生:生產決定消費

教師:爲什麼說生產決定消費呢?生產決定消費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第一,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

大家都知道在3d技術沒有產生之前,我們是沒有辦法觀看到3d電影的。這和個人的身份、地位和財富是完全不相關的,因爲無論是誰都無法消費到還沒有產生、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教師播放幻燈片3(電視、電腦、空調、飛機),在古代,即使是坐擁江山和美人的皇帝也不能享受這些東西,因爲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不允許,還沒有生產出這些東西。不管你有多少錢,身份多麼高貴,你也沒有辦法去享受根本沒有的東西。所以,我們說——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

第二,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教師: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的同時,還決定消費的方式。網絡對大家來說都不陌生了,我想知道大家平常上網幹什麼?

高一政治第二課教案 篇3

理論基礎

以建構主義理論爲依據,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爲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架設一個合適的平臺,由學生蒐集、分析、處理各種信息資源,擴大自身認知空間,增大其信息量,以支持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從而確立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教師順利實現角色轉變,成爲學生知識意義建構的組織者、幫助者和促進者。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高一思想政治下冊第七課的內容。在第一節分析作爲消費品載體的商品服務市場的基礎上,教材自然過渡到了消費的直接過程和消費者,第二節側重於消費的有關知識,其中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知識結構上重要的一環,是本課的重要內容,也是有關消費者知識的最重要部分,同時又是提高消費者法律意識,向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第七課思想教育的落腳點之一。

【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

高一學生具有理解能力較差、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的特點。他們雖然在國中已學過這方面知識,對這一方面知識有所瞭解,但也只停留在具體知識的記憶上,理解的不是很深。高治學習不但要掌握知識是什麼,而且還要能夠學以致用,並指導實踐。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對學情的具體分析,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機構和途徑

理解: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運用:運用所學知識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透過現實經濟生活中紛繁複雜的現象,認清問題的本質,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並同各種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爲作鬥爭。同時也要遵守社會公德,尊重經營者合法權益。

【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作爲消費者,明確自己的各項主要合法權利,懂得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使本課的重點,這是因爲,從內容上看,掌握消費者的權利是什麼並不會感到困難,而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具體分析侵犯了消費者什麼權利則很重要;從實踐上看,作爲消費者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後,該怎麼解決是本課學以致用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只有從理論上弄清楚怎麼辦,在現實操作上才能更好指導實踐。

教學難點:消費者合法權益產生的客觀依據。也就是爲什麼要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本課的難點,這是因爲學生理解能力較差,思維能力不強,大部分學生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因此上升到理性認識還存在一定困難,所以把它作爲本課的難點。

【教法和學法】

教法:自學指導法

學法:問卷調查法、對比法、把自學、討論、對比和探究相結合

【教學手段】多媒體

現代多媒體技術,爲整合提供平臺,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中綜合、集成、處理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及視頻、音頻等多種信息,形成一種全新的更易於人接受的處理信息的載體。多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衝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提高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有選擇的學習,這樣就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了平臺。因此,多媒體技術是實現研究性學習和基礎性課程教學整合的有效手段。

【教學準備】

一週前佈置預習本框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本框題知識,並思考相關現實問題;蒐集並精選相關時事材料,設計並印發問卷調查,製作多媒體課件,設計教學的流程,整個準備過程爲激發學生課堂思維及進課堂討論創造有利條件(師生共同完成)

【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及資料蒐集情況,把學生分爲四個小組:第一組:消費調查,第二組:爲什麼要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第三組:消費者的權利是什麼;第四組:消費者權利實現的形式和途徑即怎麼辦。然後請各小組選出代表在課堂上展示各組的研究成果。

第一步

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問卷調查應大體涉及:消費者的權益是否受到侵害?受到什麼樣的侵害?怎麼解決的?)由學生針對以上內容設計調查問卷,並進行反饋,從而進行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形成認識:必須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設計意圖:以消費者關心的問題作爲切入點,創建了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自己設計問題,針對不同領域的消費者做出調查,並結合多媒體,演示其成果,比較直觀,使調查結果一目瞭然。學生自然進入學習情境,爲新課教學作了有力的鋪墊。

第二步

由於大部分學生停留在感性思維階段,可能理論上把握不夠準確,在這裏教師加以積極指導,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闡述:

(1)生產和消費的辯證統一關係

(2)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一關係。最後學生概括得出結論:消費者權利的實現不只對消費者本身有利,而且對生產經營者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是有利的。

設計意圖:以多媒體形式展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在這裏媒體展示使整個知識呈現由繁變簡,便於知識掌握。

第三步

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由學生廣泛蒐集與本課消費者權利相關的一些案例,經過整理,剪輯,能夠以最簡潔的方式達到最具有說服力的效果。使學生知道消費者享有的權利有哪些。並引導學生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說明各項權利,弄清消費者的權利與市場交易原則的聯繫。

設計意圖:這裏多媒體它集聲、像、形爲一體,使知識點由抽象變具體,由無形變有形,更加直觀形象。同時學生結合社會熱點問題製作時政課件,發人深省,並提出問題、分析討論,討論中觀點碰撞,從而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步

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基本上能瞭解

①我國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和組織機構,

②知道解決爭議的途徑:

在以上知識的呈現上學生可能只看到權利的維護,而忽視義務的履行,這裏引導學生,作爲消費者要做到權利和義務的統一。

設置討論題:如何看到知假買假(師加以指導,生蒐集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學生主持這部分課堂教學,不僅體現了教學活動的平等性和參與性,而且突出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使教學活動生動有趣。通過放手讓學生大膽去探討、去分析、去發現、去自我完善,提高他們分辨良莠的能力,這本身就是給了學生個性表現與發展的最好空間。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

最後,教師總結,評價(評價本課的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但重在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以便在日後的教學中更好地激勵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高一政治第二課教案 篇4

【設計思想】

通過汽車價格變動這個生活例子來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汽車價格漲跌的等經濟現象,來發現、總結、歸納經濟的常識。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將視頻、文字、圖片資料等信息有機整合,創設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做到教學直觀性、科學性與實效性的統一。

【教材分析】

教材第二課是接着第一課貨幣的相關內容的基礎上編寫的。用貨幣購買我們所需要的商品,毫無疑問會涉及到價格這一消費者最爲關心的因素。經濟生活中價格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材由淺入深地介紹價格變化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影響。價格變化會影響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不同。同時價格變化還會影響相關商品的需求量。價格變化對消費者產生的這些的影響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本節的難點。價格變化還對商品生產者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一系列的影響。本節知識也是新課標中新增內容,教師必須講得透徹,而且也要講得生動有趣。

【學情分析】

高中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抽象思維能力正在發展。對生活中的現象也有一定程度的關注和了解,但可能缺少對現象的本質的、深刻的分析。他們正需要在學習中加深對一些現象的分析,培養和提高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的知識: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含義

(2)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的知識:價格變動對消費需求的影響;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和高檔耐用品需求的影響;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3)通過教學,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聯繫實際問題,針對經濟生活中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解釋導致價格變動的原因,並說明價格變動前後企業的供給量和消費者的需求量都發生了什麼變化。

2、能力目標

本課的教學,着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有透過現實經濟生活中的複雜現象認清問題本質的能力,從而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水平。在學習“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時,讓學生初步瞭解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決定和調整產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及開發新產品是根據什麼來考慮的。通過探究、分析這些問題,有助於提高學生對現實經濟生活的認識和參與日常經濟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在市場經濟生活中,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購買商品是比較經濟合算的,從而可以提高其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也有助於培養市場活動的自主性、競爭性和獨立精神。

【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價格變動對生活、生產的影響。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旨在讓學生了解並掌握這一內容。只有理解和懂得了這一影響,才能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因價格槓桿而引起的一系列經濟現象,深刻理解黨和國家的現行經濟制度政策,提高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因而是重點。

教學難點:需求彈性問題。由於不同的商品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不同,在加上其他因素,如心理預期等的影響,價格變動顯得複雜,而且需求彈性問題是高等教育重點討論的問題,理論性很強,學生現時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和生活閱歷較淺,決定了理解這一問題有不小難度。因此是本框題的難點。

高一政治第二課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課第四框題的教學內容。監督權是我國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權利之一,正確行使民主監督權也是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徑,本節課主要學習民主監督權利的具體內容,進行民主監督的渠道、意義,使學生正確行使監督權。本節課是第一單元的落腳點,同時又爲後面學習“爲人民服務的政府”做好必要的鋪墊,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高一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學生思維活躍、理解能力較強,因此本課應根據學生的特點,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在合作學習中發展、在交流中獲得新知、在思辨中作出正確的選擇,從而樹立正確參與民主監督,共同守望公共家園。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公民監督權的內容;明確公民行使民主監督權利的途徑和方式;理解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意義;懂得公民要負責任的行使民主監督權利。

2、能力目標

能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對民主監督的途徑和方式進行歸納;對進行民主監督的行爲能進行正確的分析,作出正確的選擇;注重聯繫生活實際,提高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民主監督的意義,珍惜自己享有的權利,增強主人翁責任感。

加強法制觀念,養成依法行使政治權利的行爲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公民行使民主監督權利的方式、行使民主監督權利的意義。

2、教學難點:正確行使民主監督的權利。

五、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小組探究學習法、啓發式教學法。

2、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

高一政治第二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發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

2.理解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及如何發展生產力。

3.運用生產與消費的關係,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經濟現象。

二、能力目標

通過對“生產與消費關係”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實例中分析認識生產的決定作用,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的觀察、分析問題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框學習,使學生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初級階段基本路線,認識社會主義根本任務,自覺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

【教學重難點】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教學方法】遵照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運用“探究—交互”式教學,積極採用啓發式、談話法、案例分析法、情緒激勵法。

【教具】電腦多媒體

【教學過程】情境導入: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們前面學習了商品與消費的有關知識,我們知道了商品是生產出來的,有了商品的出現,我們纔有消費,大家看看我們使用的課桌,還有風扇等,都是生產出來後由學校買來供我們使用的。由此可以得出:從生產可以推出商品,由商品可以推出消費,依據數學知識,我們可以從生產推出消費,但是,從我們生活常識和經濟學角度講,能否由生產推出消費呢,生產與消費到底是什麼關係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回答的問題。我們今天就來共同學習第四課第一框——《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二)新課教學

學習導航:必須帶着問題學習:生產與消費的關係是什麼,大力發展生產力(爲什麼,怎麼樣),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是什麼?

1、生產與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

活動一:麪包、家庭居室、電子產品等這些商品從哪裏來的?

師:很好,這些商品是通過生產出來的。人們的消費,從根本上講,不是由主觀願望決定的,而是由客觀的物質生產狀況決定的。

師:要滿足我們消費,就必須發展生產,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這說明了生產決定消費。(板書)

師:既然生產決定消費,那麼生產是如何決定消費的呢?請看圖示(幻燈片展示課本29頁的漫畫“今非昔比”):漫畫中,坐擁江山和美人的皇帝爲何坐不上飛機、吹不了空調?

師:對了,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我們消費的對象,首先必須生產出來,否則就談不上消費。在古代,即使是皇帝也享受不到看電視的樂趣,因爲那是無電視可看。

師:在出行方面,皇帝只能坐馬車,,現代普通人卻能坐上飛機。(幻燈片展示)隨着社會生產的發展,以前,購物在人們的概念中就是要到市場或商場去買,聊天就是和朋友坐在一起邊喝茶邊聊。可是現在購物、聊天這些消費和和娛樂方式已經不再侷限於以前的方式了。比如購物,我們可以網上購物,有很多人就喜歡到淘寶網吧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聊天可以通過QQ、飛信等交流,何時何地任你選擇。由於生產的大力發展,導致我們購物、聊天等消費方式發生了變化,同學們,這一切又說明了什麼呢?

師:對了,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隨着一些產品的出現和廣泛應用,不但改變了以往的生產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和娛樂方式。

師:飛機比馬車快得多,高檔得多。又如20世紀70年代,青年人結婚要置備的是手錶、縫紉機、自行車和收音機,人們把這四樣東西稱爲“三轉一響”。而21世紀,青年人結婚“三件事”是:小轎車、住房、旅遊。現代人的消費質量和水平遠遠高於以前的人,這又說明了什麼?這種變化得益於什麼?

師:很好。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以前由於生產力低下,人們的溫飽都成很大問題,更不要說買房買車了。只有生產力提高了,人們的消費質量和水平才能提高。

師:假設萊特兄弟沒有發明飛機,人們會不會有飛上藍天的衝動或嚮往?這種嚮往能否實現?假設從我們這裏到首都建立起了高鐵,我想同學會優先選擇乘坐高鐵到北京,現代高鐵的出現,促使人們有了乘坐高鐵的強烈嚮往。同學們,這又說明了什麼呢?

師:說明了生產爲消費創造動力。大家想一想,生產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爲了消費,生產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爲了人們高質量生活、高質量消費。也就是說:人們之所以熱衷於某種消費,是因爲生產領域有了突破性發展,使人們產生了這種消費的慾望。同學們你們可以舉一下其他的例子說嗎?

教師總結:通過我們以上分析,我們知道了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消費什麼)、決定消費方式(怎樣消費)、決定消費質量和水平(消費的質量和水平怎樣)、爲消費創造動力(想不想去消費)。總之一句話:人類消費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務都靠生產創造出來,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探究活動:想一想:果戈裏的小說《死靈魂》中有個人物叫潑留希金,他積攢了很多的錢財卻不消費,錢鎖在箱子裏,以至紙幣黴爛變質,用手一碰就化爲灰,地窖的麪粉硬的像石頭,要用斧子去劈。如果人人都像潑留希金一樣會導致什麼後果?消費品就會賣不出,廠家就會虧本,再生產將無法進行,社會也就不前進了。這一結論說明了什麼?

我們一起來看看消費多生產的反作用

(2)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

(過渡)生產是不斷髮展的,隨着生產的發展,消費對象、消費水平、消費方式、消費慾望也就隨着發生變化。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沒有生產發展的歷史,不僅談不上消費,也談不上生存。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也有它的反作用。有哪些反作用呢?讓我們來繼續探究。

師:同學們,如果生產出來的牛奶不消費,將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

師:如果牛奶不消費、都賣不出去,那麼牛奶的價值和使用價值都無法得到實現,只有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過程纔算最終完成。由此可得知:消費是生產的目的。那麼消費對生產還有那些反作用呢?

師:人們有擦鞋的消費需求的出現,促使擦鞋這一產業的出現與發展,再例如,人們消費黑白電視時,希望能看彩色圖象,刺激生產者調整生產,並實現升級,彩電消費成爲熱點時,帶動了彩電業的發展。這說明,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由此可知:消費是生產的動力。

師:過去人們乘坐的是舊式火車,速度慢、環境差,於是人們不斷追求速度快、環境舒適的列車出現,從而促使今天時速高達413.6公里每小時的高鐵出現,並且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這些又說明了什麼呢?

師:爲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爲人們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這些產品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因此,消費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着導向作用。

師:想一想:大家學習累了時怎樣恢復體力的呢?

師:想一想,人們最基本的消費是吃,人們還需要學習。這些消費對生產有沒有影響?生產離不開勞動者,而勞動者智力體力的發展離不開對住房等生活資料的消費。說明消費爲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

總結:以上知識我們可以歸納爲消費反作用於生產: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是生產的動力,消費爲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

師:考考你,有人認爲,只要擴大消費,就能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的發展。你怎麼認識這一觀點的?

師:科學合理的消費對生產起促進作用,不合理的消費對生產起着阻礙作用。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是由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同時拉動,消費、投資合稱爲內需,對外貿易成爲外需。擴大內需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措施和基本立足點,除此之外,對外貿易也能拉動我國經濟增長。拉動經濟增長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不能認爲只有擴大內需才能勞動經濟增長。

(3)社會再生產

從整個社會來看,是否生產出的產品一次性提供給人們消費,這個過程就簡單地停止呢?讓學生進行閱讀討論分析思考,從而引出話題“社會再生產”的概念及其四個環節的相互關係。並對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進行分析和總結,重點指出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中,生產是決定性環節,消費是最終目的和動力,分配和交換是橋樑和紐帶,並用多媒體把這四者的關係展示出來。

2、大力發展生產力根據上面已學過“生產決定消費”觀點,進行設計問題:“要想提高消費水平該怎麼辦?”從而引出第二目內容“大力發展生產力”。

1、爲什麼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文字展示:

①(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4月)2009年世界各國GDP排行前五名,(單位:億萬美元),美國、日本、中國、德國、法國等五國。(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4月)2009年世界各國人均GDP排行,(單位:億萬美元),美國、日本、中國、德國、法國等五國,中國雖然GDP總量位於世界第三,2010年有望超過日本,但是人均GDP排行卻在第97位,這樣一個根本事實,警告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

幻燈片展示:

必要性即原因:現實原因: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這一基本國情,以及爲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要求必須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理論原因:

A.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兩個因素,並且這兩個因素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從而推出要發展大力發展生產力就要改革落後的生產關係。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B.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包括生產者、生產工具、勞動對象,其中生產者是決定因素,生產工具是主要標誌,從而得出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就要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培養人才,重視人才,要大力發展科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只有大力發展生力,才能爲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超發達國家。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才能加快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在同學們充分理解了大力發展生產力之後,引導同學們們思考應該如何發展生產力。

(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2)堅持改革開放,完善各種經濟制度,調整生產關係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調整上層建築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

(3)必須科技爲先、以人爲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科技關鍵靠人才,要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以人爲本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三)課堂總結、點評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生產與消費的關係,以及大力發展生產力問題。讓學生明確生產決定消費,同時消費反作用於生產。我國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現實情況決定了,必須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練一練:

1、出謀劃策:請大家談談我們中部地區應該怎樣大力發展生產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科學技術,走自主創新的道路;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重視人才;利用我們的優勢,發展我們的優勢產業

2、探究活動4(參見教材p30)

3、“不顧生產力發展的可能,提出過高的消費要求是錯誤的;而在生產發展允許的範圍內,一味限制消費也是不對的。”你同意以上觀點嗎?請說明理由(理論:生產與消費)。

我的試講完畢,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點評。謝謝!

高一政治第二課教案 篇7

一、教學設計說明:

作爲政府權力行使的三個環節之一的執行環節——依法行政,體現了政府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本節設計主線是讓學生通過兩段情景材料談談對政府工作人員的這種做法的認識,探究對政府的這種不作爲對人民羣衆、對政府自身、對整個社會所帶來的危害,使學生加深對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的認識。同時提出讓學生思考如何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管理水平以及政府如何做到審慎用權科學民主決策。主要內容是學習依法行政的'原因和意義以及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依法行政的具體要求、政府如何科學民主決策等。

二、研討主題:

新授課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運用。

三、課堂評價:

1、學生參與度:由於學生已在前一天晚上對本課的自主探究學案做了預習,因此學生課堂參與度較高。

2、問題設計:設計編排合理,在課本基礎上對梯度思考有所改進,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有所提高。

3、教師引導:新課導入自然順暢,但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缺乏向縱深發展。

4、課堂對話:教師富有親和力,注重師生互動,課堂氣氛融洽。

5、知識落實:梯度思考回答問題合理,正確性高。注重知識的落實與鞏固。學生記憶較快。

6、總體評價:從教學過程來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較好,識記熟練,探究問題的意識較強,但學生探究時的問題引導有偏離主題的現象。

四、課後反思:

1、成功之處: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實際,通過情景導入,課堂自然順暢,學生鞏固落實較好。最後知識體系構建符合本課的主旨。

2、個人特色:自主學案編排合理,導入自然。教學設計符合學生實際,課堂互動效果好。

3、存在問題:課堂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雖有探究意識,但學生小組在探究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探究過程中,探究任務沒有想縱深發展,不能很好地體現難點突破。

4、對研討主題的反思:在課堂上進行探究,事先一定要學生自主預習,課堂上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引導學生討論的時候,必須要有重點,有針對性。

高一政治第二課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體會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激發愛國熱情,堅定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立場。

(二)知識目標

1、識記國家的本質、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

2、理解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民主與專政的關係。

3、運用生活實際說明我國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分析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意義。

(三)能力目標

從具體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辯證分析能力理論聯繫實際能力和從現象到本質的能力。

(四)內容目標

引述憲法對公民政治權利和義務的有關規定,說明公民有序參與政治生活的意義。

提示與建議

聯繫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觀察身邊的政治生活現象。

活動:從各種媒體的報道中,從對所在社區的考察中,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的積極表現。

討論:有序或無序參與政治生活的代價與後果。

重點

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的廣泛性、真實性,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意義。

難點

民主與專政的關係。

教學過程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這樣性質的國家中,我們公民處於什麼地位,有哪些政治權利、政治義務,如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本課將我國的國家性質、公民的權利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等方面去揭開國家政治生活的神祕面紗。

一、面對新舊社會兩次特大洪災的思考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第4頁材料,同時思考所提出的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

1、從社會制度方面看,兩次洪災發生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中國廢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2、從國家政權方面看,國家政權從掌握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手中,併爲其服務,轉變爲掌握在人民手中,爲廣大人民服務。

二、廣泛、真實的民主

1、國家的基本理論

(1)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討論,從歷史上看,國家是在什麼條件下產生的?它的產生、存在有什麼作用?學生活動:思考問題,討論後作出進行點評。教師點評:國家是由於生產力發展出現私有制,從而產生階級、階級對抗,統治階級爲鎮壓被統治階級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機關。由此可見國家之本質。

(2)從本質上講,國家是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5頁“專家點評”,瞭解國家性質的有關常識。學生活動:閱讀課本。

(3)國體及其決定因素。國家的性質又稱國體,是由佔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性質決定的。(引導學生思考說明什麼問題?)根據國家性質不同,可分爲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屬於社會主義國家。

2、我國的國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我國憲法對國家性質的明確規定。教師活動: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社會各階級、階層在我國社會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關係。請大家思考討論這個問題,並總結我國政權的特點。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

教師總結:國家政權的領導階級是工人階級,階級基礎是工農聯盟。最大特點在於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掌握政權,享有民主,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

因此。政權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高一政治第二課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供求影響價格,同時價格也影響供求。價值決定價格,價值規律內容及表現形式。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價值規律分析現實經濟生活中價格多變的原因,以及運用價值規律分析各種經濟現象。

情感態度目標:培養學生樹立競爭意識和平等觀念。

教學重點:

價格由價值決定,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教學難點;

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教學方法:

講授法、情境法、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設備:

採用多媒體教學。

學生活動設計:

1、課堂活動:閱讀——討論——比較——練習。

2、課外活動:讓學生自己參與經濟活動,感受供求與價格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的,以及商品交換過程中如何實現等價交換。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神奇的貨幣,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上一節課內容。提問(學生答略)。這一節課我們來一起學習第二課、多變的價格。好了,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幾個材料,然後思考幾個問題。

材料一:20世紀80年代,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生產廠商,一時難以滿足人們對彩電的需求,一臺29英寸的彩電售價超過7000元,90年代後期,隨着彩電生產規模的擴大,價格一降再降。29英寸彩電價格如今已跌破2000元。

問:爲什麼80年代彩電價格彩電價格昂貴,而90年代後期彩電價格狂跌了?

材料二:中秋節前幾天,很多消費者買月餅送禮,而此時月餅供應量相對不足,導致供不應求,從而導致月餅價格上漲。中秋節後,月餅價格回落。

問:爲什麼中秋節前月餅價格上漲,而中秋節後月餅價格回落了?

材料三:南通市大潤發超市經常搞促銷活動,營業員不停地叫,大減價,大甩賣,今天是最後一天抓緊時間。此時很多消費者就去購買了。

問;爲什麼大潤發搞商品促銷活動,買的人就多了?

好,看完以上三個材料,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進入今天學習的內容。

影響價格的因素

首先請同學們看書中13頁的四個鏡頭。回答:什麼因素影響了商品的價格?

學生答(略)

教師總結:鏡頭一:有時間,氣候的因素;鏡頭二:季節(時間)鏡頭三:地域;鏡頭四:生產。

教師提問:請學生列舉一些對價格產生影響的例子。

學生答(略)

教師總結:同學們的例子都很正確,像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那麼這些影響價格的因素,是通過什麼來實現的了?

現在讓學生思考材料一、二、三,回答開頭提出的三個問題

學生答(略)

教師總結:同學們回答很好。80年代國內生產廠家難以滿足人們對彩電需求,形成供不應求,導致彩電價格上漲,90年代後期隨着彩電生產規模擴大,形成供過於求,導致彩電價格下跌。中秋節前,買月餅人增多,形成供不應求,導致月餅價格上漲,節日後,買的人少了,形成供過於求,導致月餅價格下跌。大潤發搞促銷,買的人就多了。

總結:供求影響價格:當商品供大於求時,價格會下跌。

當商品供小於求時,價格回上漲。

供求影響價格:當商品價格降低時,會導致需求相應增多。

當商品價格上漲時,會導致需求相應減少。

高一政治第二課教案 篇10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懂得商品價格與商品需求量之間的一般規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

◎瞭解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的影響。

◎瞭解互爲替代品和互補商品的含義。

◎理解商品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影響,既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視頻。

播放視頻(假期商家促銷)

(二)新授課

一、對生活消費的影響

1、商品本身價格的變動會引起自身需求量的變動

(以小明一家假期去逛商場作爲線索,設置四個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

情景一:小明買鞋

多媒體展示特價活動

思考:價格變動和需求量有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

教師分析:通過小明買鞋的活動可以看出價格上漲,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需求量減少;價格下跌,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需求量增多。

學生判斷推導圖形(需求曲線圖)

結論一般來說,商品價格與需求量呈反方向變動。

2、不同商品價格變動對消費需求影響程度不同

情景二小明奶奶和媽媽

多媒體展示圖片

思考:結合情景二材料價格變動對哪些商品影響大?哪些影響小?

學生回答:……

教師:針對學生的見解作點評,漫畫說明價格變動對不同商品的消費需求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響較小,對高檔耐用品的需求量影響較大。

學生推導判斷圖形,判斷A是生活必需品;B是高檔耐用品

結論:不同商品價格變動,需求反映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需求彈性小;高檔耐用品,需求彈性大。

3、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消費需求的影響不同

情境三小明和爸爸看車展

多媒體展示、播放視頻

思考:

1、油價漲了,人們做出怎樣的選擇?

2、汽油和天然氣是什麼關係?汽油和汽車是什麼關係?

3、在這些關係當中,它們的價格變動和需求量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呢?

學生回答:……

教師分析:汽油和天然氣是互爲替代品,汽油和汽車是互補商品。要掌握這兩個基本概念。和掌握互爲替代品的價格變動和需求量呈同方向變動;互補商品的價格變動和需求量呈反方向變動。

學生推導圖形,分辨互爲替代品和互補商品的價格變動與需求量關係圖形。

二、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情境四:小明爲爸爸出謀劃策

思考:結合材料,分組討論爲小明爸爸爸爸出謀劃策

學生回答:……

老師分析:(歸納省略)

1、調節產量

教師:價格上漲——有利可圖——擴大生產——供過於求——價格下降——無利可圖——縮小生產——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生產者可以根據價格來調節產量。

2、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

教師:爲了生產產品,要投入生產要素。當一些生產要素之間可以相互替代時,爲了降低生產成本,哪種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生產者就會增加這種要素的使用量;哪種生產要素的價格上升,生產者就會減少這種要素的使用量。

3、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重要體現。

教師: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教師:因爲價值決定價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爲基礎實行等價交換。生產者根據商品的價格作爲基點,調節產量和生產要素的投入正是價值規律的發生作用的體現。

課後小結

一、價格變動對生活消費的影響

1、商品自身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商品價格上漲,需求量減少,反之,則增大。

2、價格變動對不同商品需求影響程度是不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彈性較小,高檔耐用品的需求彈性較大。

3、商品需求量也受到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互爲替代品和互補商品。

二、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產量

2、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

3、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重要體現。

板書設計

《價格變動的影響》

一、對生活消費的影響

1、商品本身價格變動會引起自身需求量的變動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

(1)生活必需品

(2)高檔耐用品

3、商品需求量也受到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

(1)互爲替代品

(2)互補商品

二、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產量

2、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

3、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重要的體現。

高一政治第二課教案 篇11

一、教學內容及分析

本框題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教版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二課《多變的價格》第二框的內容。主要講述了價格變化對於人們日常生活和對生產者的影響。

《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的主題爲“生活與消費”,講到“消費”這一話題必然會涉及到價格問題。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影響價格的因素》,這爲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而且後面還承接着《多彩的消費》這部分內容,所以本框題在教材中佔有不容忽視的地位。同時,本框題內容比較生活化,是現實的經濟生活和抽象的經濟理論相連接的橋樑,所以它對學生現實的經濟生活也起着很大的指導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商品價格與商品需求量之間的一般規律;

(2)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

(3)瞭解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

(4)瞭解互補品和替代品的涵義;

(5)理解商品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2、能力目標

(1)能夠運用商品價格變動影響消費者需求的有關理論,分析相關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2)能夠初步根據商品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對如何搞好企業的生產經營提出合理建議的實踐能力;

(3)能辯證看待商品供求與商品價格的關係,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懂得在市場經濟生活中,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購買商品是比較合算的,提高其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2)以樂觀、積極的態度看待經濟生活中的物價變動,培養市場活動的自主性、競爭性和獨立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

難點:價格變動對生產活動的影響

四、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瞭解了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對價格變動的經濟現象有了一定的認識;另外,學生通過自己平時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夠大致瞭解某些商品價格的變動給生活和生產經營帶來的影響。這些都爲本框題教學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五、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中強調一下的理念:構建以生活爲基礎,以學科知識爲支撐的課程模塊;強調課程實施的開放性與實踐性;教學過程要符合“三貼近”原則等,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引導和啓發,使學生從生活經驗的認識上升到理論知識高度,爲此,我將採用教師啓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的方法。

六、課時安排

1課時40分鐘

七、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由iphone7價格的變動對手機需求的影響,來導入新課。

(二)進行新課

一、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價格變化影響消費需求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討論後發言。

教師點評:一般來說,商品價格上漲較高時,人們的購物需求就減少,反之,則增大。因此,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暮春買毛衣,夏末買涼蓆,春秋買空調”等反季節消費現象。你們還知道有哪些類似消費?爲什麼這樣消費?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討論後發言。

教師點評:這樣能節約資金,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教師活動:但生活中也有一種“買漲不買落”現象。請看圖片,展示關於房價上漲的圖片。學生活動:學生就所提問題展開討論,並發表見解,

2、不同商品價格變動對消費需求影響程度不同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看圖片,判斷這些商品分別屬於什麼商品?價格變動對它們的需求影響相同嗎?

學生活動:學生就所提問題展開討論,並發表見解,

教師活動:針對學生的見解作點評,說明價格變動對不同商品的消費需求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