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生活中的禮儀和禮貌教案

公共生活中的禮儀和禮貌教案

公共生活中的禮儀和禮貌教案

一、教學目標

公共生活中的禮儀和禮貌教案

1、引導學生領悟公共生活中的禮貌的重要性;

2、使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堅持不懈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公共生活中禮貌的重要性;

難點:如何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三、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星期一早上的奇蹟”

提問學生:“奇蹟是怎樣創造出來的?”回答是:由於一句簡單的問候語。

(二)、想想生活中的禮貌用語

生活中除了使用問候語之外,還有其他禮貌用語,比如表示謙虛、恭敬等禮貌用語。( 參考作業本p11)提問:“在生活中,如果能運用以上禮貌用語,能爲你在與別人交往時帶來什麼幫助?” 引導學生回答:禮貌增進人際和諧。在生活中講究文明禮貌,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氛圍,使我們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也贏得他人的尊重。

(三)怎樣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提問:“既然文明禮貌這麼重要,那麼怎樣才能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呢?”學生暢談個人觀點,根據學生的歸納總結: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這不僅能“走遍天下”,還能造就幸福人生。

(四)、反思生活中的小事

例如:升國旗、奏國歌時,在上公共汽車時遇到老人或者小孩時,在課堂上想發言等時,自己都是怎麼做的.?完成單元活動設計中:回顧、總結自己的日常行爲習慣。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有好的禮貌,但也可能存在不良的習慣。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還必須改正不良的行爲習慣,哪怕是一個很小的壞習慣。

不良習慣產生的原因:1、社會環境的客觀條件;2、家庭教育環境影響;3、個體心理影響。克服不良習慣的建議:1、明確要改變哪個習慣;2、改變要靠意志;3、打斷自己的慣性;4、必須輸入新的習慣。

(五)、總結

鼓勵學生擁有養成良好文明禮貌習慣的信念,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堅持不懈地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