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歷史嶽麓版知識點

國中生學習歷史的時候,關鍵在於全面掌握課本內容,那麼嶽麓版的歷史知識點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中歷史嶽麓版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國中歷史嶽麓版知識點

  國中歷史嶽麓版知識點

秦漢時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滅亡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結束了

春秋戰國時期割據局面。(書P44秦始皇像)。

2、秦朝規定全國規範的文字是小篆,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圓形方孔錢。秦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寧。

3、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在大澤鄉爆發,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4、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定都長安。

5、西漢初年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文帝與景帝兩代,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減輕刑罰,提倡節儉,社會比較安定,經濟發展迅速,出現文景之治的局面。休養生息的政策實行,促進了西漢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爲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6、漢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促成大一統局面的出現。

7、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著名學者是西漢時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定都於洛陽。劉秀在位時,政局漸趨穩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國力日益強盛,史稱爲“光武中興”。

9、西漢時的播種工具是耬車;東漢時出現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車;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內冶鐵,比歐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統一的奴隸制軍事政權,第一次實現了對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大統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漢時期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

12、西漢時期漢元帝把王嬙(王昭君)出塞嫁給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從而密切了漢匈關係。

13、西漢武帝時期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標誌,成爲當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經營了30年,幫助西域各族擺脫了匈奴的奴役,恢復和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繫。

14、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往西,經甘肅的河西走廊及當今的新疆地區,遠達中亞,南亞,西亞,以至地中海東岸各國和南歐、北非等地。開闢絲綢之路功勞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張騫。

15、成書於西漢的《周髀算經》和東漢的《九章算術》是著名的數學著作,對世界古代數學的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16、東漢時期著名的醫學家有張仲景和華佗,張仲景寫的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被後代奉爲醫學經典,張仲景被尊稱爲“醫聖”。華佗創制麻醉劑“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術的醫生,被後世尊稱爲外科鼻祖,他還編成鍛鍊身體的“五禽戲”。

17、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張衡發明了能測量地震的地動儀。

18、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道教是東漢時期興起於我國本土的宗教。

19、西漢傑出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是一部不朽的史學名著,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3000多年曆史,《史記》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20、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是我國古代藝術珍品。秦始皇陵兵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藝術寶庫,是秦漢時期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

  國中歷史必備知識點

一、我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雲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北京人生活的時間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隸制王朝

1、約公元前21世紀,禹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這表明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通過推舉選出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叫禪讓制)。

2、約公元前16世紀,湯滅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時盤庚遷都至殷並使統治穩定下來。

3、商朝製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青銅器。(記熟書P12的司母戊鼎圖)湖南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銅器中的精品。

4、約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發兵滅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實行分封制,春秋時期,分封制開始瓦解。戰國時期,分封制逐漸被郡縣制取代。秦時實行中央集權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爲中央政府最高統治機構。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機構:中央實行一省制: 元朝廢除三省,設中書省,爲最高行政機構,設樞密院,爲最高軍事機構,同時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地方實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三、春秋戰國(東周)

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1、東周分爲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開始到公元前476年結束。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是齊國的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爲相,改革內政,使國家日益強大。最後一個霸主是越王勾踐。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韓,史稱“戰國七雄”(各主要諸侯國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東齊、上中下是趙魏韓)。趙、魏、韓是由春秋時期的晉國分裂而來的。

4、秦國成爲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實行商鞅變法,戰國時,地處最西邊的諸侯是秦國。

5、我國最早的音樂教育制度形成於西周。最早出現鐵農具的時期是春秋時期

6、戰國時,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成“水汗從人,不知饑饉”,有“天府之國”美稱。

7、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字源於甲骨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鐘鼎文。雕塑藝術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已發展到很高水平。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商朝。

8、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經》裏;莊子是戰國時道家學派的繼承人物。

9、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詩經》,編訂了《春秋》,其言行記載在《論語》中;戰國時期的孟子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物,他們主張實行“仁政”,認爲“民爲貴,君爲輕”,反對連年不斷的兼併戰爭。

10、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權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現實需要進行改革,以法治國。

12、孫武是春秋晚期齊國傑出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一書;戰國時傑出的軍事家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13、戰國時期,許多思想家對社會變化第一文庫網提出不同的.看法,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國中歷史知識點

文字、孔子、百家爭鳴(P38-39) <識記>

1、文字:(P31)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所以稱爲“甲骨文”。這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來的。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金文: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銘文;

(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統一整理成一種樣式,這種字體稱爲大篆;

(4)竹書、帛書:戰國時期,出現了竹書和帛書;

(5)小篆、隸書:秦統一後,把小篆作爲全國規範的文字, 以後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簡單的隸書。

我國文字的演化過程:

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隸書(秦)

2、思想家老子(P36頁)(識記)

春秋時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他認爲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互相轉化。他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具有樸素辯證 

3、孔子:(P37頁)(識記)

(1)儒家學派創始人,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學說,要求統治者能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學說後來被封建統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漢武帝時成爲我國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對後世影響極大。

(3)教育: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興辦私學,廣收門徒,他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學生對學過的知識要經常複習“溫故而知新”。他還教育學生要養成老實的學習態度。(名言:“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4、都江堰(P27頁)(識記)

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築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既消除了水患,有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爲沃野,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人民。

5、百家爭鳴:(P38-39)

背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思想家發表各自的主張和見解,形成不同的學派,出現“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主要學派、代表人物及主張有:

(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認爲“民貴君輕”,要求統治者輕徭薄賦,實行“仁政”;提出“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還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樣自然資源才能持續利用(具有今天的環境保護思想和“可持續發展”思想)。

(2)墨家:創始人——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支持正義戰爭。

(3)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他主張改革,反對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認爲歷史是進步的,後代總要勝過前代,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思想來源),著有《韓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