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班會教案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班會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班會教案

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班會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清明節掃墓的注意事項的瞭解,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2、通過對文明祭祀知識的瞭解,提高學生文明祭祀的意識。

二、教學內容:

清明節的由來、文明祭祀的注意事項,提高安全意識。

三、教學過程:

1、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但是,清明作爲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

有這麼一個事例:在清明節期間,那天風大,一對老年夫妻在山坡上祭祀時引發了火災,老兩口趕緊滅火,但由於風大,火勢起來太快,眼看着火勢起來但他們卻無能爲力,情急中,老太太暈倒在了現場。發現火情後的森林消防隊員迅速趕到,從上午9時一直忙到下午,纔將大火撲滅。“那天一是風大,二是那個山坡較陡,下邊的火剛剛撲滅,上邊的火又向下蔓延,給滅火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農民1000多畝的林地被焚燒殆盡。

2、許多不文明、不健康的祭奠方式依然存在,在墓地燃香放炮,可能造成火災,大量焚燒冥錢,紙灰煙霧,極易污染環境;借祭祖掃墓之名,搞封建迷信,荒。唐地給死者送紙紮的“豪宅”、“轎車”、“家電”等,直接造成物質浪費,這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格格不入……

3、祭祀是我們寄託哀思的一種表達方式,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也是教育後人不忘祖先,從先輩們身上汲取無窮的精神和力量的有效形式,有利於後人們建設文明、健康、和諧的現代社會和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講,過清明節,應該摒棄陋習,倡導科學、文明的祭祀方式,讓清明節更文明。那我們應該採取更加節儉和環保的方式來祭奠逝者。

4、開展文明祭祀,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社會新風尚是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創建我們九江這座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所以,在春風拂煦的清明時節,讓我們行動起來,樹立文明祭祀新風,爲構建大氣秀美的新九江,從我做起,從家庭做起,從點滴做起,革除鄙俗陋習,倡導移風易俗,歡度一個文明、平安、祥和的清明節。我這裏有幾種。種文明祭祀的方式現在提供給大家看看:

(1)音樂祭祀:可播放逝者生前最喜愛的歌曲,表達對故人的緬懷之情。

(2)鮮花祭祀:可採用菊花、百合花以及逝者生前最喜愛的鮮花祭掃。

(3)社區公祭:選派專職禮儀師進駐社區,由社區組織轄區居民敬放過逝親屬遺像,敬放水果、果品、氣球等,逝者家屬宣讀祭文,公祭羣衆敬獻鮮花,進行緬懷。

(4)植樹祭祀:以植樹的方式祭奠故人。

(5)簽名祭祀:組織羣衆集體簽名,表達追思祭祖之情。

(6)網上祭祀:通過互聯網表達對已故親人的哀思。

(7)放飛思念:組織居民開展放飛白氣球、放飛思念的活動。

(8)家庭追思會:將逝者生前的照片、錄像資料製作成光盤,組織家庭成員觀看,進行往生回憶。

(9)洗墓祭祀:家屬可將逝者墓碑進行清洗,以表達思念之情。

逝者已逝,緬懷先人的意義在於從先人那裏獲取精神力量,讓活着的人活得更好。因此,破除陋習,文明祭掃,應成爲我們每一個公民的自覺行動。作爲一名國小生,希望我們手拉手,宣傳文明祭掃的新形式。真誠希望今年的清明掃墓祭祀,人們都能從保護環境、保障公共場所安全出發,用文明清新的方式表達對先人的緬懷之情。

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班會教案2

教育目標:

即將到來的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也是郊遊踏青的好時光。清明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被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還列入法定國假日,這體現了國家對傳統民俗節日的重視。然而,青少年學生雖然熱切盼望清明小長假,但據我的初步調查不少青少年學生,對這個節日的民俗意義和相關傳統文化知識卻知之甚少,他們認爲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認爲是封建迷信,而掃墓掃墓時燒紙祭掃先者。因此,知道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要愛護森林。嘗試根據學校、家庭環境,學習設計森林防火措施。通過對火災事件的瞭解,知道發生火災的主要原因,提高學生的防火意識,明確防火自救的重要性。認識各種滅火設備,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識及滅火、防火自救的方法。學會本領,化險爲夷。提高學生的自救意識,培養應變能力。學習利用各種方法查閱、收集、處理信息資料,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獲取新知識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及認真負責的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

教學重點:

1、文明祭祖。

2、知道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要愛護森林。嘗試根據學校、家庭環境,學習設計森林防火措施。通過對火災事件的瞭解,知道發生火災的主要原因,提高學生的防火意識,明確防火自救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的自救意識,培養應變能力。

教學過程:

一、介紹文明祭祖的重要性,不愚昧,不迷信。

二、介紹護林防火的重要意義。

三、列舉事例,說說火災的危害。

四、學習護林防火《十不準》:

1、不準燒山開荒、窖火籽;

2、不準在山上上墳燒紙點蠟、燃放鞭炮;

3、不準在山上煮烤食物;

4、不準在山上燒火取暖;

5、不準在山上吸菸;

6、不準在山上打火把;

7、不準燒田埂地邊;

8、不準在山上燒灰積肥;

9、不準小孩在山邊玩火;

10、不準燒山驅獸和電網狩獵。

五、競賽活動,遊戲激趣,鞏固新知。

1、搶答題。(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

(1)生活中的哪些因素會引起火災?

(2)一旦發生火災,要迅速撥打什麼電話號碼?

(3)撲救時是先救人還是救物?先斷電還是先救火?

(4)電話報警時要注意報清、報全哪些信息?

(5)列舉幾種逃生方法。如:關門求生、從窗戶逃生、安全出口逃生等。

2、判斷題。(學生也可補充題目。)(出示課件)

(1)禁止學生攜帶煙花、爆竹、砸炮、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

(2)有一天,某國小四年級學生到某山林去野炊。

(3)報警時報警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可以不說明。

(4)發生火災時,不要盲目開窗開門,用溼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頭腦,尤其是口鼻部。

(5)家用電器起火,應馬上關掉電源開關,千萬不要往電器上潑水。

3、遊戲:讀一讀防火的拍手歌。(出示課件):

你拍一我拍一,拍完南北拍東西。你拍二我拍二,咱倆宣傳做夥伴。

你拍三我拍三,禁火場所別吸菸。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當會出事。

你拍五我拍五,煙囪壞了快修補。你拍六我拍六,風大失火不好救。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遊戲。你拍八我拍八,電線不能隨便拉。

你拍九我拍九,火警電話一一九。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實。

4、引領學生在校園內考察逃生路線,並製作逃生路線圖和逃生路標。評選出最佳路線圖加以記分。

六、總結:

清明節要做到文明祭祖。火災無情,所以我們要做護林防火的宣傳員,不做護林防火的責任人,儘量避免火災,萬一發生火災,我們要沉着冷靜,用自己學的知識有效地保護自己。最後,祝大家永遠都平安幸福。

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班會教案3

一、設計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生產實習和技能實訓的成效。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各種課外及校外活動。加強中國小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加強學生社團組織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志願服務和公益事業。”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也是郊遊踏青的好時光。清明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被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還列入法定國假日,這體現了國家對傳統民俗節日的重視。然而,青少年學生雖然熱切盼望清明小長假,但對這個節日的民俗意義和相關傳統文化知識卻知之甚少,他們認爲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認爲是封建迷信,而掃墓則是出遊的幌子,至於清明節的來歷、風俗、文化內涵等他們知之甚少。因此召開此次主題班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傳統民族文化、增強感恩思源精神。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此次主題班會,希望學生作爲一個炎黃子孫能全面正確地瞭解清明節,深切感受清明節的文化內涵,積極地過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2、通過此次主題班會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俗、風情和傳統美德。增強學生對孝悌、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理解和昇華在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的基礎上,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精神,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3、通過這次主題班會,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熱愛民族文化,主動地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文化。

三、活動準備

1、組織觀看愛國電影《冼星海》。

2、學生課前蒐集、整理與清明節相關的知識、圖片、故事。

3、佈置每位同學書寫“致已故的親人或某位自己崇拜的人物的三行情書”。

4、每組選若干名學生參加“清明知識知多少” 比賽,準備競賽的題目。

5、製作PPT課件。

四、活動時間與地點

3月30日(週五)下午14:10——14:50,預初(5)班教室

五、活動過程

1、開場

主持人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個靜默的節日,我們紀念遠離的人。

主持人乙:再過幾天就是清明,三點爲清,日月爲明,我們追思逝去的人。

主持人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清明,感受傳統”吧。

主持人乙:那麼,對於清明,你究竟瞭解多少呢?

主持人甲:下面讓我們進入“競答交流”環節,讓大家一起來說說清明節的由來和清明節的習俗吧。

2、活動:競答交流——說一說清明節的由來和清明節的習俗

學生交流:

1、簡述晉文公與介子推的故事(略)

2、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爲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爲同一個節日,成爲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從此,清明節踏青掃墓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自己蒐集、整理並講述清明節的由來更能讓學生深入領會清明節的文化內涵。

主持人甲: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的,最主要的還是祭祖掃墓。

(播放清明節習俗活動影像資料或展示有關圖片,最後播放一組民間掃墓、祭祖圖片或影像。)

主持人乙:看了最後一組圖片影像,同學們有什麼想法?這是封建迷信活動嗎?對待我們的先人我們該不該緬懷,該如何緬懷?

3、活動:小組討論——說一說對待我們的先人我們該不該緬懷,該如何緬懷?

學生討論:(全班同學分成討論小組,並由小組代表回答)

主持人甲:清明祭祖不可少,“掃墓祭祖”可以幫助我們“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理解自己生活和事業基礎的真正內涵,能激發人們勇於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鬥志,更能體現人類生生不息、繁衍永續的精神。掃墓祭祖可以促使我們加深對自己生命原本的認識,讓每個生者都牢記自己身世的淵源、瞭解自己生命的脈絡。總之,面對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達濃濃的思念和真誠的敬意,是我們生活在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動力。

主持人乙:祭祖方式寄託哀思的同時也要愛護城市環境,採取鮮花、水果、網上祭祀等“低碳”的文明祭祖方式,不隨地燃燒紙幣等祭祀用品,不亂堆亂倒等。

設計意圖

在這裏適當指導學生通過自己蒐集講述清明節的由來,能夠讓其更加深入地領會清明祭祖掃墓的文化內涵。

4、活動:三行情書。

主持人甲:在召開此次班會以前,我們班委發起了“三行情書”的活動,希望同學們能夠用“三行情書”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已故的親人或某位自己崇拜的人的哀思,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交流下自己的三行情書。

學生交流:三行情書節選:

宋逸楠 13歲 交大二附中 預初(5)班學生:

每次看到你那蠟黃的手編制的草帽,我會高興的戴上,如今,那帽子早已沒了,因爲它現在化一團氣,戴在我的心頭上。

曾嘉偉 13歲 交大二附中 預初(5)班學生:

每當我在海邊漫步,會有一個身影隨伴着我和我一起面對明天的挑戰,海邊共同立下諾言——不離不棄 永不分散。

張奕昕 13歲 交大二附中 預初(5)班學生:

曾經有您陪伴我度過美好與痛苦時光,您總是在我身邊鼓勵與支持我,您雖然不在了,但我會繼續努力完成我們共同的心願。

主持人乙:沒有我們的祖先就沒有今天的我們,他們還爲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一個家族史就是一個家族的奮鬥史。我們應該紀念他們。除了拜祭我們的先人,我們還要祭拜歷史上爲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

設計意圖

通過“三行情書“的活動,讓學生表達自己對已故的親人或某位自己崇拜的`人物的哀思,這是另一種紀念的方式。

主持人甲:我們在召開此次主題班會以前一起觀看了愛國電影《冼星海》,接下來,請同學們談談歷史上爲我們浴血奮戰的革命烈士與我們現在和諧生活的關係。四人一組交流觀後體會、學生推薦代表談談體會。

5、活動:觀愛國電影《冼星海》後的體驗交流

學生交流:(略)

設計意圖

通過愛國電影的觀看,讓學生明確沒有他們爲我們拋頭顱灑熱血,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和諧,今天的幸福。因此,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學生甲:祭祖掃墓是清明節的主題,但不是全部,還有吃青團、踏青、盪鞦韆、

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你知道這些活動的有關知識嗎?

6、活動:知識競猜

問題設置節選:

有哪些體育活動?

鞦韆最早叫什麼?

盪鞦韆有什麼好處?

蹴鞠是一種什麼遊戲?誰發明的?

什麼叫探春?

爲什麼要植樹?

爲什麼要插柳?戴柳?

祭祖時一般在什麼樹合適?

學生乙:下面全班按課前佈置分成兩組互相提問,答對問題最多的一組獲勝。

學生活動:(略)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以小組競賽的形式瞭解清明節的習俗。通過小組討論辯論搶答的方式有助於學生全面瞭解清明節的習俗,直觀的畫面有利於學生真切感受清明節的氛圍,領悟清明節祭祖掃墓的人文內涵,並在思想上明確怎樣才能過一個文明的有意義的清明節。

7、輔導員總結:

輔導員:通過今天的主題班會活動我們深刻理解了清明節的來歷和節日含義, 中國人歷來注重情感,不忘本,因此我們對先人的祭祀是發自內心的感恩與緬懷。我們相信親人、先祖能夠感受到我們的情意與祭奠,我們華夏兒女也一定會一代代延續而這種溫情。我們還要沿着革命先烈走過的足跡,樹立榜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清明節有它深刻的文化內涵,我們不僅要熱愛它,過好它,還要更好的傳承它。

設計意圖

先由學生總結是檢驗本節班會課效果的有效方法,教師的適時補充與總結讓本節班會課更加完整,讓學生對本節班會課的學習有一個總體上認識。

8、課後拓展

清明節小長假與父母一起祭奠祖先或烈士並寫一篇作文或用一幅美術作品,記述自己過程、見解或感受。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與實際節日結合起來,與課外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感受清明節的文化內涵,自覺地傳承本民族文化。

六、活動反思

清明節前夕學校德育處開展了相關的系列活動,讓學生深刻地瞭解我們的清明節並銘記我們傳統的民族文化,在就此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在班級內召開“走進清明,感受傳統”主題班會,是結合我們班級的具體情況開展的一項活動。課前要求學生充分調查相關資料,課上利用競答交流的形式讓同學們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和清明節的習俗。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俗、風情和傳統美德。有利於青少年對孝悌、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理解和昇華在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的基礎上,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精神,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同時指導學生用“三行情書”的方式追思已故的親人或某位自己崇拜的人物,也是一種低碳、綠色的祭奠方式。最後鼓勵學生清明節小長假與父母一起祭奠祖先或烈士並寫一篇作文,記述自己過程、見解或感受。通過這次主題班會,希望學生作爲一個炎黃子孫能全面正確的瞭解清明節,深切感受清明節的文化內涵,積極的過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但是,在教學後我發現學生們在知識競猜環節,可能是“求勝心切”而導致出現的題目會有些偏、甚至與我們的清明節關係不是那麼密切,這些都是因爲在教學中也許是因爲時間的倉促,沒有細緻地幫助學生全面解讀從清明節的文化內涵有關。因此,我決定在清明節後針對清明節的文化內涵與學生作一次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