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學設計

  【單元分析】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

本單元的些文章都是作者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人、物、事和自然風情,閱讀中可以感受到人物內心世界的豐富情感。文章選取體現了散文的多種樣式,或敘事、或描寫、或抒情、或表達人生思考、或描繪風土人情,但均是作者內心獨特的感受,語言質樸華麗等特色依主旨、文風而定,師生通過本單元學習必將有新的收穫。

  【學習目標】

1.品讀文章“平淡有味”的語言。

2.領悟作者的喜愛與想念之情。

  【學習重難點】

1.品讀文章“平淡有味”的語言。

2.領悟作者的喜愛與想念之情。

  【學習設想】

新課標提出“欣賞文學作品,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閱讀文章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從中獲得對生活、人生的有益啓示。”

汪曾祺的散文娓娓道來,如話家常,看似平淡無奇,實則顧盼有情。學生閱讀時,往往忽略這樸素文字後暗藏的款款深情。因此設計本課時,就把品味“淡而有味”的語言爲突破口,運用圈點批註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循序漸進地設置教學環節。整堂課引領學生去“學習一篇散文,運用一種方法,品味一種風格,獲得一些學法,感悟一種情懷,得到一點啓發”。

  【課前準備】

1.課前預習,積累有關“雨”的古詩詞

2.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對象爲八年級學生,學生此前已經學過不少散文,本單元再學這些散文,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要在七年級的文學教學的基礎上, 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學語感 ,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賞析語言。

  【課前調動】

上課之前,我們先做個飛花令遊戲好不好?

接下來要進入的是我們今天的飛花令比拼,今天的主題字是“雨”。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樣是雨,在不同詩人筆下有不同的感悟。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設計意圖:詩詞導入法營造一種美的的氛圍,激起學生走進昆明的雨、走進文章的'強烈願望)

出示目標: (齊讀)

  二、初讀感知

1.默讀課文,瞭解內容

在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有什麼特點呢,你能用文中一兩個詞語來說說嗎?

2.思考:

昆明的雨給了作者太多美好的回憶,作者只是想念雨嗎?還有什麼景、事或人呢?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美點尋蹤、詩意再現等,引導學生在對文字的默讀品味的過程中,體會感受作者借昆明的雨,借雨中的景物人事傳達給我們的美感和詩意,深沉的情思。

《昆明的雨》看是寫雨,其實描繪的是一幅畫中的故事,一段懷戀的時光,一段由雨而生的淡淡的鄉愁,以及雨中美景陶醉的閒適恬淡之感。作者對昆明的雨是一往情深。其中是喜愛、留戀、懷念,是對一去不復返的時光的感嘆與惆悵,更是在表達懷鄉的情愫。因此趁着學生纔有的感受尚在,讓學生直接再次感受)

  三、品讀悟情

讀完文章,我們發現汪曾祺的散文有美景,美食,美事,還有什麼美?

我們來聽聽名人對汪曾祺的評價:

當你讀他的散文時,就好像在聽一位老人嘮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燥,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僅是這樣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膚淺了……他文章全篇的謀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標點的鍛鍊都是蘊含着深情的。

——王安憶評汪曾祺散文

1.品讀,合作探究

下面請大家帶着自己的閱讀體會進行小組的合作學習圈點勾畫,用批註的方式,品味文中 “平淡有味”的語言。

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單

【河東新鳳凰,我是朗讀者】我們組選擇的語句是:

(請以朗讀者的身份,讀出你喜歡的語句)

【分享鳳凰美,共品讀書味】小組發言人分享討論結果:

(請用最美的語言爲你們喜歡的句子寫一句頒獎詞)

【走進多彩鳳凰 聆聽不同聲音】其他小組補充:

(設計意圖:汪老的散文淡而有味,需要不斷地朗讀、玩味。充分利用課後的閱讀提示及課文旁的批註(本文沒有)。在課堂上既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沉浸於課本好好“讀”、個性地“讀”,又要讓學生帶着學習任務有目的地“讀”,從而做到收放自如。爲了引導學生動情地品味語言,而不是漠然地在文本的表面滑行,我用心設計了一些活動,給學生提供儘量多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才華",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使閱讀成爲賞心悅目的享受,成爲學生自我表現的舞臺.在小組討論階段,教師參與小組學習,並對小組學習的過程做必要的指導、調控)

2.方法指導伴前行

作者爲何要寫這篇文章呢,表達對昆明的喜愛和想念之情。可怎麼樣才能寫出這些情感呢?

山之精神寫不出,以彩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

——清·劉熙載

說說你的理解,以小見大,我們要表達一個大的主題時往往藉助一個小小的事物來作爲載體。

下面,我想問,雨季之精神寫不出,以什麼寫之?

師:對,用雨季中的景、物、人寫之。

昆明的一草一木,生活中“凡人小事”,寫出了雨中的點點滴滴,看似散亂,東一筆西一筆,但無一不滲透着作者對往事的思念和懷戀。

我們通過學習《昆明的雨》後,瞭解到了作者運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以及形散而神不散的結構特點。

【品讀這類散文的方法】

批註聚焦淡而雅,一圈一點文裏行。

凡人俗事有寓意,家常俚語藏深情。

(設計意圖:教師的責任在於扶,在於精講點撥,引導學生明確閱讀思路和閱讀方法,應避免面面俱到,重在引導學生把握閱讀方法和學習方法,提升閱讀能力)

  四、拓展閱讀

下面就讓我們用同樣的學法品讀兩篇文章。

瀏覽兩篇文章,讀後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回讀批註, 找出文中“淡而有味”的語言,體會作者對生活的感受。

1.默讀課文,瞭解內容

2.小組合作,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靜心默讀相關語句,並自主批註賞析,老師巡視在學生之中,用心觀察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批註理解,不恰當的地方及時進行提醒和糾正,及時關注學情,關注到每一位學生)

3.全班彙報,分享收穫

(設計意圖:散文閱讀教學,實質上是建立學生已有的經驗與“這一篇”所傳達的作者獨特的經驗的鏈接。好就是人們常說的“文字就是思想”。通過前面的指導,學生已經掌握了品味語言的方法和步驟,此環節採用小組學習,班內交流,給與學生充分展示和合作交流的機會,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力求體現以課文爲載體,以方法爲引領,以訓練爲主線,以提高學習效率爲目的的教學流程)

  五、讀寫創造

【視頻欣賞:舌尖上的中國】

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想念過去的味道。那臨沂人的家鄉味是什麼呢?

模仿作者平淡質樸,如話家常的語言風格,選取自己家鄉的特色食物,寫幾句有滋有味的文字。

(設計意圖:散文教學中最自然最美妙的實踐方式就是品讀語言、抒寫心聲。語言教學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頭戲。我們要以學生的語言實踐爲核心,來探討語言教學的創新設計。在多樣的讀寫創造活動中,豐富情感,增強描繪生活的能力。活學活用,既訓練了學生對語言的把握,又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六、總結昇華

圖書編者想借這些文章告訴我們什麼呢?

初讀選文感覺文中的菌子、鴨蛋、豆汁平淡無奇,可細細讀來卻發現字裏行間飽含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懷舊之情。

下面我提議全體起立帶着喜愛想念之情讀讀老師寫的這首小詩

(女) 我想念

好吃的的乾巴菌

(男) 我想念

肥得流油的鹹鴨蛋

(女) 我想念

散發着酸香的老豆汁

(男) 想念是那淡而有味的文字

(女) 想念是那遮不住的悠悠鄉愁

圖書編者想告訴我們做人就做汪曾祺這樣的人,讓我們像汪曾祺一樣,愛美食,愛美景,愛家鄉,愛上詩意的生活。

(設計意圖:這是對課文內容的總結,也是對學生情感體驗的昇華!相信經過這樣的朗讀體悟,學生對於汪老的文字會有更深刻的印象,隨後的書目推薦又將課堂延伸到了課外,使得這場雨真正浸潤在學生的心裏)

  七、推薦閱讀

讀到這兒,如果你還想念他淡而有味的文字,課後老師推薦大家閱讀這兩本書:

《人間草木》

《故鄉的食物》

(設計意圖:通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每一個孩子都愛上讀書。把語文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以主題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以海量閱讀豐厚學生的文化素養,以語文活動豐富學生的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