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和平讀後感600字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這是戰爭的固有屬性。政治往往要比戰爭理智精明的多。而戰爭本身往往是充滿偶然性的,暴力的。其中人的感情是關鍵的因素。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到的戰爭與和平讀後感600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600字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600字(一)

《戰爭與和平》給了我許多東西,包括宇宙萬物運行的道理、人生的啓發以及心靈上的慰籍。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彼埃爾這個人物,並在精神上把他當作一個知心朋友來對待。他隨和、善良、落拓不羈、貪享受卻又沒有貴族老爺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裏以至於顯得魂不守舍,這些特點都讓我感到親切。娜塔莎很可愛,不過略顯輕浮了些,所以一經阿納托裏誘惑便放棄了對安德烈的愛情。經歷了戰火洗禮後的娜塔莎沉穩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時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潑與快樂。安德烈則是另一種性格,他冷峻、聰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彼埃爾的那種寬容氣度,所以常常後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結局來安排他,畢竟在臨死時他徹悟了。

《戰爭與和平》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呢?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它不是傳奇,不是長詩,尤其不是歷史記事。《戰爭與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達和能夠在其中表達他所要表達內容的那種形式。”他說的是實話。孟子也曾有過類似的言語:“吾辭達而已矣。”辭能達意,就這麼簡單。托爾斯泰認爲,文學只是表現思想的一種形式,作爲形式,它遠不如內在的靈魂重要。後人讀《戰爭與和平》,往往呼爲史詩,那樣其實正好違背了託翁的意願。真正讀懂《戰爭與和平》的人,最終會發現,這是一部思想的結晶,卻非文學。而小說的作者托爾斯泰,則純然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了。難怪著名作家高爾斯華綏說,如果要舉出一部符合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這個定義的小說,我就要選擇《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600字(二)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這是戰爭的固有屬性。政治往往要比戰爭理智精明的多。而戰爭本身往往是充滿偶然性的,暴力的。其中人的感情是關鍵的因素。

在現實中消滅敵人的軍隊和意志力往往要考慮自己的消耗,要考慮自身是否會被敵人消滅,還有當敵人的防禦強於進攻時產生的間歇,這樣戰爭也不會向極端發展。綜上考慮由於自身的顧慮和客觀的情況可能會使戰爭進程充滿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好像使我們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義。實事也說明在很多的情況下真正的戰爭(即是兩方的真實的撕打)並沒有發生。應該認爲戰爭中進行的軍事行動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爲真正的戰爭進行的所有的準備,包括軍事動員,物資運輸,軍隊的調整集結。二是真正的戰爭,真正的撕打。可以知道在兩方的力量相差懸殊時,當一方認識到對方的軍事力量遠遠超出自己的力量時,就自動的放棄抵抗。這也是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其實戰爭進程已經開始了。

這種不確定性並不與戰爭的目的即使敵人無力反抗矛盾。因爲當一方不爲消來敵人做準備或決心不進行決佔而對方抱有積極的目的時刻消滅對手時,這一方在戰爭中必然會處於不利的局面,因爲他在戰爭中在沒有判定出對方不進行決戰的情況下做出了消極的不決戰的決心,這樣在戰爭中他必然處於慌亂並且不能集中力量,最大限度使用力量。這樣的結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使敵人無力反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摧垮敵人的意志力這個戰爭目的雖然不是每次戰爭都要達到的目的,但是它自戰爭一開始就存在於所有的軍事行動中,只是由於政治目的或其它原因緩和或是遏制了。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600字(三)

無論是《戰爭與和平》,還是《安娜.卡列寧娜》,托爾斯泰一貫秉承他的風格—把筆墨放在生活富有卻內心空洞黑暗的貴族和受盡壓迫的奴隸身上,這應該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係,出身貴族的他早已看透所謂上流社會並且能深切體會到下層社會的疾苦,可以說他本人對貴族生活深惡痛絕,所以才寫出了那樣深刻的文字。

《安娜.卡列寧娜》中男主人公伊萬諾維奇青年時善良正直,卻在慾望驅使下佔有了卡秋莎,並最終拋棄了其母子。後來的日子他從不曾想起這些年少時的事情,也不曾懺悔,無憂無慮地流連於酒宴舞會,偷情、酗酒、追求貴族小姐,紙醉金迷,墮落不堪。直到有一天他作爲陪審團審判了自己淪落在風塵之中的初戀情人卡秋莎。然而,由於他的漫不經心,致使這個無辜的女子被判流放西伯利亞。他也正是在流放之前去探望她而慢慢厭惡了現有的生活,開始懷疑一切的一切所具有的真正價值。最終,卡秋莎流放,他變賣家產相隨。

西伯利亞的風,寒冷萬分,夾着雪花、走在冰上。遠東的冬天,眼淚也許在流出眼眶前就已經結成了冰。他開始想象自己那從未謀面的孩子,也開始每天如僕人般照顧着妻子,希望博取她的原諒。我想,他在內心深處是愛她的,可是她還是一直拒絕他的求婚,她不希望他的生活因此受到影響,他的名譽土崩瓦解,她只能把愛藏起來,讓初戀的愛人永遠在心中的某個角落靜靜綻放,純真美好。

一路上,他經歷了很多。貴族的心死了,作爲平常人的心靈又復活了,靈魂也跟着復活了,人生亦得到救贖。最終的結局亦喜亦悲,卡秋莎找到歸宿,伊萬也開始了新的生活。其實人生就是這樣,永遠沒有十全十美,就像一句西方諺語:“你不是上帝!”

每個人的心裏都有黑暗與沉淪,只有洗淨這些不見光的污垢才能改變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