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通用9篇)

作爲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精選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通用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通用9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2、使學生在探索、認識24時計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計時法在生活裏的應用,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

3、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理解24時計時法,會正確運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明確兩種計時法的異同。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實物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 課前談話:

同學們喜歡看電視嗎?都喜歡看哪些節目呢?

2、有沒有看過春節聯歡晚會啊?什麼時候有?對,在每年的大年夜,和爸爸媽媽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邊收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等待新年的到來,那是多麼令人激動的時刻啊!想不想再回顧一下那時的情景?

①多媒體播放新年即將來臨,全場倒計時的場面。

②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0點鐘聲敲響,猴年第一天開始了!)

③也就是說一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板書:半夜12時 0時

3、新年的第一天,你做了什麼事情覺得很有意義,到現在還記得的?跟大家講講,好嗎?

4、過渡:可能有些同學那天過得不是特別有意義,或者已經忘記了,想在明年春節的時候給自己計劃一下嗎?你可以把最想幹的兩三件事情寫下來。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學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

1、學生填寫時間安排表。

2、全班交流:

(1)哪位同學想來介紹?

①一生在實物投影上邊講邊撥鍾,師口述:從0時起一天開始了。

②師:一整天結束了嗎?(把時針撥到0時)舊的一天結束的同時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③從這位同學撥鐘的過程中,你發現時針在鐘面上走了幾圈?一共有幾小時?(板書:兩圈 24個小時)

(2)誰也想來介紹一下?

請學生把安排表放到實物投影上說一說。

3、兩位同學寫的時間怎麼不一樣呢?

隨機揭題:其實,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計時方法,像上午7時,下午3時(板書)等這種計時法叫做普通計時法,(板貼:普通計時法),另外一種叫24時計時法(板貼:24時計時法),它們都是記錄一整天中某個時刻的方法。

4、改寫:

這是普通計時法,你能用24時計時法把它改寫一下嗎?

這24時計時法,誰會改寫成普通計時法?

5、讓我們從屏幕上再來看看它們是怎樣計時的?

多媒體演示,師講述:

半夜12時 中午12時 半夜12時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比較兩種計時法的異同。

現在你能從圖上發現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聯繫和區別了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

生交流師板書:

①普通計時法有時間詞,24時計時法沒有時間詞;

②從普通計時法換到24時計時法,第一圈,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第二圈,時針所指的時刻還要分別加上12小時;從24時計時法換到普通計時法,第二圈時時針所指時刻減去12小時。

板書成: 第二圈

+12

普通計時法 24時計時法

有時間詞 -12 沒有時間詞

半夜12時 0時(24時)

(二)師生對口令

過渡:下面我們來個對口令,我說一個時刻,你能判斷它用的是哪種計時法並把它轉化成另一種計時法嗎?

題目:上午9時 凌晨3時 晚上9時 14時 7時 半夜12時 下午5時 22時

三、運用拓展

1、我們的手錶上都有時針和分針,可是這些鐘面上卻少了時針,你能根據下面這些時刻給鐘面畫上時針嗎?

7:00 下午1:00 21:00 24:00

2、 在我們生活中,你在哪裏見到過24時計時法?

師:對,24時計時法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你瞧——多媒體隨機出示

A、電子錶

B、圖書館借書時間表、肯德基營業時間、節目預告

3、看來,生活中我們離不開24時計時法,你能根據圖中的情境說說鐘面上的時間嗎?(可以用24時計時法,也可以用普通計時法。)

4、現在的人們離不開鐘錶,可是很早以前並沒有鐘錶,那時的人們又是怎樣計時的呢?讓我們跟隨電腦博士回到古代去看一看吧!(多媒體出示)

師介紹:在古代,原始人只知道用日和夜來表示時間;後來,人們利用測太陽影子的方法來確定時間,這是日晷,由 “晷針”和“晷盤”組成,晷盤上刻有24個等分的刻度,晷針垂直在晷盤中央。當太陽照着晷針,針影隨太陽的運轉而移動,刻度盤上指示出刻度來,便知道了時間,但它只能在晴朗的白天應用,陰雨天和夜間就不行了。因此,人們又發明了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來計算時間,這就是銅壺滴漏,我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而且應用也很普遍。再後來,人們發明了鐘錶,計時就越來越準確了,也就有了我們今天學習的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想知道其它計時器的使用方法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後到網上或書上去查一查。

四、總結反思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呢?還有問題嗎?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起始課.百分數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特別是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與分數有着密切的聯繫,但它的意義與分數又有所不同。學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六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也具備了初步的自學能力,因此,如何激活學生的相關經驗,適時進行數學化,讓學生完成百分數意義的建構,是本課教學的關鍵。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依據課標要求及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知道百分數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瞭解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區別,並能正確熟練地讀寫百分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思考、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讓學生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概括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密切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能用數學語言描述和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藉助生活經驗,通過生活實例來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初步理解百分數

師:昨天我們進行了數學第二單元知識的測查,老師特別統計了一下這次考試的情況,請看:

數學第二單元知識測查情況:

90分以上的30人,佔50%

80分以上的18人,佔30%

70分以上的6人,佔10%

60分以上的6人,佔10%

師:你從中瞭解到了什麼信息?

生:我知道了這次測查,90分以上的人數比較多。

生:我知道了70分和60分的人數一樣多。

師:在這條信息中出現了一種我們沒有學過的數,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數嗎?

生:百分數

師:在生活中,你們見過百分數嗎?請說一說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生1:我看到匯源果汁中,原果蔬汁含量100%

生2:我搜集到一件衣服的標籤,上面寫着:含棉60%

生3:社會書中寫着:

(師評:你們真是些細心的孩子!)

師:究竟什麼纔是百分數呢?下面讓我們共同來研究百分數。(板書課題:百分數)

[反思:本課教學前,我們剛剛進行一次數學測查,我抓住學生急於知道測查結果這一心理導入新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建構百分數的意義

師:老師這有一條信息:

出示:某國小六年級的100名學生中有三好學生17人

師:根據這條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六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佔六年級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師: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17÷100=17/100

繼續出示:五年級的200名學生中有三好學生30人。

師: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生:能求出五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佔五年級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師:列式

生:30÷200=3/20

師:同學們根據這兩條信息提出了問題,老師也想提一個問題,哪個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佔的比率大呢?

生:六年級三好學生人數佔的比率大。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把3/20通分後,變成15/100,這樣我就知道了六年級三好學生人數佔的比率大。

師:像17/100、15/100這樣分母是100的分數就是百分數。(板書:分母是100)

師:17/100是表示誰是誰的17/100呢?

生:17/100是表示六年級三好學生人數佔六年級總人數的一百分之十七。

師:15/100呢?

生:15/100表示五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佔五年級總人數的一百分之十五。

師:它們都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

生:百分之幾。

師:像這樣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還有兩個名字,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書:百分數的意義)

師:我們已經瞭解了百分數的意義,你能用百分數的意義來說明我們班昨天測查的情況嗎?請小組同學互相交流。

彙報:

甲:50%是表示90分以上的學生佔全班總人數的50%。

乙:30%是表示80分以上的學生佔全班總人數的30%。

丙:10%是表示70分以上的學生佔全班總人數的10%。

丁:10%是表示60分以上的學生佔全班總人數的10%。

師:你還能用百分數的意義說明你課前蒐集的百分數表示什麼嗎?

生1:原果蔬汁含量100%,是表示原果蔬汁佔匯源果汁飲料的10%。

生2:我搜集到這件衣服的標籤上面寫着:含棉60%,是表示棉的含量佔這件衣服所需材料的60%。

生3:社會書中寫着:

師:運用百分數,有什麼好處呢?

生:百分數便於比較數量的大小。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百分數的含義,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在寫百分數時,要用到一種特殊的符號,我想這部分知識大家通過自學就能學會

[反思: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我經過了反覆的推敲,由完整地出示兩條信息,變爲逐一出示信息,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完全具有發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學生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爲建構百分數的'意義做了鋪墊。]

2、自學百分數的讀、寫法

師:請同學們看書第105頁,自學百分數的讀、寫法。

彙報:

生:我知道這種特殊的符號叫百分號。

生:寫百分數時,只要在分數的分子後面加上百分號就可以了。

師:在自學的過程中,你發現百分數與分數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了嗎?生1:我發現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

生2:我發現百分數的分子在大於100時,不必把它化成帶分數。

生3:我發現百分數不用約分。

生4:我發現讀百分數與讀分母是100的分數也有點不同。讀百分數時讀作:百分之幾,而讀分母是100的分數時,卻要讀作一百分之幾。

(師評:同學們看書看得真仔細)

師:那麼,百分數與分數是不是隻有這些區別呢?

[反思:這一環節中,充分發揮了課本的示範作用,同時,學生自主探索、獨立學習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3、探究百分數與分數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師:請看:下列三句話中的分數,哪些可以改成百分數?哪些不能?

(1)修了一條路的3/5。

(2)楊樹的棵數是松樹的1/4。

(3)一根繩長5/8米。

生:我認爲3/5、1/4可以改成百分數,而5/8米不能改成百分數。因爲百分數只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它不能表示具體的量。

師:你們同意他的看法嗎?

師:的確,百分數只能表示誰是誰的百分之幾,而不能表示具體的量這是百分數與分數的最大區別。

師:同學們對百分數已經有了很多認識,其實,百分數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下面,我們再看一看,百分數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

[反思: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出示信息:

(1)我國的耕地面積約佔世界的7%。

(2)我國的人口占世界的22%。

看了這兩條信息,你想到什麼?

生:看了這兩條信息,我知道了中國人多,而耕地面積少,所以我們要節約資源。

2、出示兩種衣服的標籤:A含棉100%B含棉75%

師:如果你是顧客,你會買哪一種,請說說你的想法。

生:我會買含棉100%的,因爲它穿起來舒服。

生:我會買含棉75%的,因爲它不縮水。

3、先讀出下列百分數,再用合適的百分數填空。

100%2%120%90%10%

(1)小汽車的速度是卡車速度的()

(2)六年一班有58人,今天全部出席,出席的人數佔班級人數的()

(3)這次測驗,不及格人數只佔總人數的()

(4)我班在植樹活動中栽了一些樹苗,成活的棵數佔總棵數的(),死亡的棵數佔總棵數的()。

師:你是怎樣選擇這些百分數填空的呢?

生:小汽車的速度要比卡車的快,所以小汽車的速度是卡車速度的120%。

生:六年一班的同學,今天全部出席,所以出席的人數佔班級人數的100%

生:這次測驗,不及格人數只佔總人數的2%,我是先看第(4)小題,因爲樹苗除了成活的,就是死亡的,所以成活的棵數加上死亡的棵數應是100%,這樣,成活的棵數應占總棵數的90%,死亡的棵數應占總棵數的10%。

師:你們不僅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還很善於分析問題。

[反思:通過三道習題的設計,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滲透了德育教育.並對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思維的靈活性給予評價。]

(四)全課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百分數的分子在大於100時,不必把它化成帶分數。百分數不用約分。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只能表示誰是誰的百分之幾,而不能表示具體的量。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便於比較,所以在生活中應用廣泛。

師:我們對百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今後我們還將利用百分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

整體反思:

百分數與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又爲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知識做好鋪墊。因此,本節課我做了精心的設計,並將我的教學設想應用於教學實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本節課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爲學生積極、主動、自主的探索提供條件。在初步感知百分數及建構百分數意義的過程中,精心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並讓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處理這些事實,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2、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在抽象出百分數的概念後,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3、充分發揮課本的作用,學生能看懂學會的,教師就放手,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百分數讀寫法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學,不僅學會了百分數的讀寫,還通過觀察,發現了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即: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百分數的分子大於分母時,不必化成帶分數,百分數的分子、分母不必約分。這些知識的獲得,是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判斷得出的結論,從中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確數和近似數的含義。

2.掌握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學會用“四捨五入”的方法省略“萬”或“億”後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3.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近似數和精確數,會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我今年三十五歲了,度過了一萬多個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師介紹自己的這兩個數字中,你認爲哪個數字描述得更精確?爲什麼?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實時指導,引導學生得出:三十五歲更精確,一萬多個日日夜夜是個近似(大概、大約)的數。

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近似數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一)認識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6情境圖。

2.初步感知。

讓學生讀一讀兩個情境中的信息,聯繫情境中的內容想一想:如果讓你把劃線的四個數字分一分,你想怎樣分?爲什麼?

學生獨立思考後,教師組織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數是近似數嗎?

教師在學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明確:220萬和1902萬是近似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數量,有時不需要用精確的數表示,而只用一個與它比較接近的數來表示,這樣的數是近似數。

(2)讓學生結合具體例子說說生活中的近似數。

(二)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7“20xx年某市人口情況統計表”。

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據,並讀出這幾個數。

2.藉助直線理解找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1)教師出示一條直線:

38萬 39萬

(2)在直線上描出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

提問: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大約在直線的什麼位置?分別把它們描出來。

學生嘗試在教材的直線上進行描數。

教師投影學生完成的結果:

38萬 384204 386685 39萬

(3)觀察直線,探究找近似數的方法。

提問:觀察直線上384204和386685這兩個數,它們各接近多少萬?

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交流情況。

組織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邊,接近38萬;386685在385000的右邊,接近39萬。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萬;386685千萬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萬。

教師對以上兩種方法都應給予肯定。

3.介紹“四捨五入”的方法。

(1)教師介紹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要把這個數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並把它後面的尾數省略。尾數的最高位上的數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數的各位都改寫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數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數的各位改寫成0。

(2)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數的近似數。

先讓學生獨立寫,再組織彙報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運用“四捨五入”的方法來求它們的近似數的。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板書: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頁“試一試”。

(1)課件出示題目。

(2)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交流彙報。

(3)提問:怎樣將一個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近似數?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歸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練一練”。

這道題是結合生活情境來區分精確數和近似數。其中,56785和1617是準確數,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數。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四”第5~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彙報。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內容:人教版第五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幾分之一,並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這類分數的大小。

2、使學生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讀、寫幾分之一這樣的簡單分數。

3、結合觀察、操作、比較等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和同伴交流數學思考的結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使學生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小朋友,你們參加過秋遊活動嗎?覺得好玩嗎?小明和小芳也參加了秋遊活動。

[課件出示兩人蔘加秋遊分東西的場景:4個蘋果、2瓶礦泉水、1個蛋糕]

他們倆帶了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該怎麼分呢?你能幫幫他們嗎?

2、指名一位學生分蘋果。(如果學生分成1個和3個,問:如果分得公平些,該怎麼分?如果學生分成每人2個,問:你爲什麼這樣分?)

[課件演示:4個蘋果每人分到2個]

數學上把物體分得一樣多,叫做?(板書:平均分)

3、指名一位學生分礦泉水。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兩個人,該怎麼分?

[課件演示:2瓶水每人分到1瓶]

4、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樣分?

[課件演示:不平均分蛋糕](學生否定)

那該怎麼分?用這張圓形紙代替蛋糕,誰能上來分給大家看看?(指名摺紙)

這位小朋友是怎麼分的?每人分到了多少?(引導學生說出半個)

半個該用什麼樣的數來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一)感知1/2

1、教師提出用什麼樣的數來表示半個,如果學生能說出用1/2表示,教師加以表揚。[課件:1/2]那另一份呢?(1/2)

[課件: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2、它指的是誰?

3、你能說說剛纔我們是怎樣得到這個蛋糕的1/2的嗎?

4、揭題:像1/2這樣的數就是分數。(板書:分數)

(二)折1/2

1、想不想自己來創造一個1/2呢?拿出長方形紙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塗上顏色。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巡視同時把學生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反饋交流。

問:這三種折法不同,爲什麼塗色的部分都是長方形的1/2呢?

小結:無論是一個蛋糕,還是一個平面圖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三)認識更多的幾分之一

1、剛纔我們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

生:1/4、1/8、1/3、1/6(師板書)

2、拿圓、長方形、正方形其中一張紙折一折,並用斜線表示出它的幾分之一。(教師巡視)

彙報:你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塗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

(彙報時,把同是1/4而折法不同或者形狀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3、小組同學之間說說你折的分數。

4、問:這幾個圖形形狀不同,爲什麼塗色部分都是它的1/4?

5、教師小結:不同的圖形,只要平均分的份數相同,就能用相同的分數來表示。

6、相同的圖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嗎?

[課件:]

塗色部分是?(1/2、1/4)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1/2和1/4。

(四)比較分數的大小

1、仔細觀察塗色部分,1/2和1/4誰大?學生回答後[課件演示:將1/2和1/4塗色的部分疊在一起;1/2>1/4]

2、用完全相同的圓,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麼樣?(小)

[出示],1/8和1/2、1/4比,結果怎麼樣?[課件:塗色部分疊在一起]

3、比較剛纔折的分數。

同樣大小的長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嗎?老師給每組中發的圖形大小相同,誰表示的分數大?誰表示的分數小呢?組內比較。

(五)寫分數,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1、剛纔我們認識了那麼多分數,那你會寫分數嗎?(學生如果會,讓他先到黑板上寫一寫,如果寫對了,讓他當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寫;如果學生寫錯了,糾正,教師範寫,學生跟寫。)

在寫分數的同時教師說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中間短橫,是?(分數線板書)表示平均分

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2、你能用分數表示下面每個圖裏的塗色部分嗎?(指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在草稿紙上寫。)

反饋。

三、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先看圖估一估,再填上合適的分數。(課件)

長方形1

1/2

用什麼表示?

1/3

先猜一猜,用什麼表示?課件移動1/3,驗證長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

先猜,課件移動1/6,驗證長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師:你怎麼一下子就猜對了呢?有什麼小竅門?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藉助觀察比較估計,這是多好的學習方法。

師:今天所學的分數和以前學習的1之間有聯繫嗎?

再往下分,可能出現幾分之一?

教師小結:平均分成的份數越來越多的時候,每一份的大小會越來越(小)

2、下面的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幾分之一?

圖:法國國旗(1/3)每一部分都是這個圖形的1/3

五角星(1/5)

巧克力(1/8)

每人吃一份,可以給幾個人吃?

還能聯想到幾分之一?

生:1/2師:每人吃一份,可以給幾個人吃?

生:1/4師:每人吃一份,可以給幾個人吃?

[師根據學生回答,課件演示1/2、1/4和1/8]

師:同樣一塊巧克力,觀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數也就不同。

3、三年級教室裏有一塊黑板報。

師:這三個欄目分別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

(學生回答《藝術園地》佔黑板報版面的1/4,教師問:這塊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嗎?爲什麼不是1/3?)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在初步掌握用四捨五入法進行試商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一些靈活試商的方法,對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二)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的靈活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知識,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口算、(口算卡片)

15×4 16×5 16×6 4×25

60÷4 80÷16 96÷16 100÷25

60÷15 80÷5 96÷6 100÷4

14×8 24×7 26×5 24×5

2、先說出思維過程,再說結果、

15×6+15 25×8—25 24×5+24

14×7—14 26×4+26 16×8—16

3、下面括號裏最大能填幾、

15×( )<76 16×( )<120

25×( )<204 24×( )<124

26×( )<158 14×( )<121

二、學習新課

(一)啓發談話:我們已經掌握了用四捨五入法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的試商方法、請你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獨立完成下面例題,並通過思考還可以採用什麼不同的方法試商、

(二)教學例1

1、出示例1:70÷14=

(1)學生獨立解題、老師巡視、個別指導,有目的地瞭解各層次學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數、

(2)學生討論、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師深入各個小組,掌握學生實際情況、

2、師生共同小結

(1)當學生充分討論後,老師組織學生集中,先請一名用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同學講述試商過程、(把除數14看成10試商)(老師板書)

同學回答後,老師可以請同學評議一下,同學們可以說出,用這樣的試商方法,需要調商好幾次,比較麻煩,影響計算速度、

(2)老師請用不同方法試商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解法、

生:把14看作10來試商,商7後和14相乘,積是98,98比70多28,28是2個14,所以改商5、

老師可以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給予鼓勵,並補充說:很好,調商一次、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積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給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確定商、

生:把14看成10來試商,商7一定大,先試商6, 6和14相乘,積是84,還大,改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表揚:也很好,肯動腦筋,調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個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師肯定這個學生,平時注意口算練習,這樣,試商的速度能提高、

(學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師準備好的順序,教師要有應變能力)

在老師的引導下,從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最佳試商方法、今後自己在做題時可以靈活選用、

3、做一做:

訂正時,請說明自己試商的過程、

(三)教學例2

1、出示例2: 240÷26=

看題後,思考片刻,理順思路

2、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試商方法、通過啓發,比較後,你認爲哪種方法好,自己嘗試一下,寫在自己的作業本上、

3、集體彙報、按照例1的做法,學生回答哪種試商方法,老師出示哪種事先準備好的投影片、

生:把26看作30來試商,商8,8和26相乘,積是208,240減208,餘數是32,比除數大,說明商小了,改商9、

師:看哪些同學的思路與這種方法相同、(老師要重視這種反饋信息)

生:我是這樣想的,因爲10個26是260,比被除數240多20,所以商9合適、

師:給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組有這種思路是誰說出的,應該表揚、

生:把26看作25來試商,4個25是100,8個25是200,餘下的40裏面還有1個25,所以可以商9、

師:真不錯,肯動腦筋、再瞭解一下,哪些小組討論到這種方法,是哪個同學提出的、啓發是否還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給時間讓學生髮表、

4、做一做:

獨立完成後,同桌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用什麼試商方法、

(四)小結

今天我們講的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除數有什麼特點?(除數的個位數是4,5,6)通過學習和練習題,你能說一說,這樣的題目怎樣試商簡便嗎?(同桌位同學可以互相說一說)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歸納:

當除數是14,15,16,24,25,26時,可以用靈活的試商方法,採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還可以選擇其它能減少調商次數的方法、

三、鞏固反饋

1、說出下面各題各應商幾?(逐題出示)

2、判斷,下面各題的商是否準確,不準確的調整過來、

3、說出下面各題應該商幾、(逐題出示,誰先看出來立即搶答)

4、計算下面各題、(一、三、五組做上面4道題,二、四、六組做下面4道題、做完本組題,可做另一組題)

88÷16 128÷14 165÷24 128÷16

91÷15 150÷25 113÷15 194÷26

四、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感受到交集的含義,能借助直觀圖,體驗利用維恩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設計集合圖的活動,啓發學生對交集部分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評價說理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生活情景的課堂再現,讓學生在探究、應用知識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利用交集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圖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教法

本節課劉老師主要採用遊戲法、直觀演示法、講解法、師生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爲主體,老師引導學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進而將問題解決,達到教學目標。

學法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遊戲、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來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義,根據集合圖直觀形象的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1劉老師爲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的積極性,爲學生營造了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利用猜拳和搶凳子的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集合圖的理解。

2在遊戲中引起矛盾衝突,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世界中出現碰撞,便產生了求知的火花,從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領悟問題存在的根源——重複。

3藉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集合圖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4藉助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的語數競賽活動的情況,讓學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識及解決問題的計算方法。

5小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設計集合圖,進一步加深對集合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6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讓學生考慮到集合與集合之間關係的多樣性使所學知識得到了延伸。

總之,數學課不僅是讓學生學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欣賞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從欣賞和體驗中去感悟數學道理、培養數學素養。本節課學生在學習活動的參與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斷創新,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與成功。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課題:商三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能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

2.訓練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不用計算能準確地判斷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

3.使學生養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說得數。

240÷40360÷90280÷90

400÷80200÷50540÷60

2.教師出示下面的兩道除法題,指名兩學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做完後集體訂正。

3.指名學生參照上面做的兩道題,說一說上一節課總結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

二、新課

(一)教學例11.

1.出示例11:“計算9730÷78,並用乘法驗算。”

教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中,計算的數都比較小.如果計算的數大了,同學們還會不會算?”

(1)教師:“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這道除法的豎式,先想一想這道題應該怎樣算,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幾位?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哪裏?”(請一名學生到前面寫出豎式,先說一說從哪裏算起,再和大家一起計算。)

(2)教師引導學生看題,問:“這道除法題的商是幾位數,爲什麼?”(因爲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這道題被除數的前兩位是97,比除數78大,可以商1。所以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百位上,這樣最後得到的商就是三位數了。)

(3)教師:“這道除法最後除盡了嗎?”(沒有,餘58。)“那麼我們算得對不對呢?這道題計算的數比較大,要知道自己算得對不對,可以怎麼辦?”(驗算。)“好!現在大家就一起來用乘法驗算。”(指名一學生口述驗算過程,教師板書,並說明有餘數的除法在驗算時與沒有餘數的除法的驗算有什麼不同。)

2.鞏固練習

讓學生打開課本第61頁,做例11下面“做一做”。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着重檢查學生寫商的位置對不對。最後集體訂正,如果有共同的錯誤,要一起說一說。

(二)教學例12

1.讓學生看課本第59頁例12。指名學生讀題,教師把例12中的三道除法題寫在黑板上。

2.教師:“誰能不經過計算就說出它們的商各是幾位數?”(指名學生回答.)“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判斷最快?”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種.教師繼續引導:“如果讓我們計算,當算到哪一步時,你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只要用除數去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或前三位,看第一次得到的商應寫在哪一位上,就知道商有幾位數了。)

3.教師小結。我們只要把除數與被除數的前兩位比一比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小(指着例12的第1題說),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一位;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大(指着例12的第2題說),說明在被除數的前兩位上得不到商,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兩位.我們看對不對?用這種方法判斷一下例12的第3題,商是幾位數。

4.鞏固練習

讓學生看例12下面的“做一做”.先指名學生說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並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判斷的,再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算出來。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仍然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只是被除數稍大一些,有的商三位數(板書課題)。除的時候,要按照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去計算,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特別要注意商的位置不要寫錯.我們還學會了不用計算就很快地判斷出商是幾位數,這也可以幫助我們檢查計算的有沒有錯。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徵。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徵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流程

流程一、聯繫生活,引入課題:

1、師(課件出示:教室圖):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物體,這些物體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狀。大家看屏幕,這是一間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裏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2、(課件逐個點擊這些物體的面)師小結:教室裏視力表、國旗、黑板的面、粉筆盒的側面、講臺的側面、課桌面、電燈開關的面都是長方形的。廣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實,何止是教室裏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無處不在。那麼它們都有些什麼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PPT板書課題))研究它們的特徵。

(PPT出示課題: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段:在遊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流程二、在遊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特徵。

1、師:(由現場老師準備一個不透明紙盒,裏面裝有一些硬紙板做的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老師爲每一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紙盒子,裏面放有一些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你不用眼睛看,能從中摸出一個長方形嗎?每小組的同學輪流試一試。(暫停)

2、師(出示一個三角形):你們爲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3、師(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你們爲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4、師(出示一個梯形):你們爲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5、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這個圖形有四條邊,四個叫都是直角,你們爲什麼不摸出呢?(暫停)

6、師:(出示一個長方形)那你們摸出的一定是這個圖形了,對嗎?

6、師:通過剛纔的遊戲活動,你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徵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暫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1.師佈置操作要求:同學們已經初步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但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還需進一步驗證。請同學們拿幾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麼特點。(PPT出示:下圖)

2、師提問: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發現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你是通過怎樣的操作發現的?(暫停)

3、師歸納長方形邊的特徵:(課件演示:長方形對摺)我們可以將長方形對摺,使它的兩組對邊分別重合,通過比較,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的長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鄰的兩條邊長度不相等。

4、師提問:再來看看長方形的4個角?這幾個角都是什麼樣的角呢?(暫停)

5、師歸納長方形角的特點:通過同學們的觀察,我們發現長方形有四個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別去比一比,發現這四個角都是直角。(PPT圖片演示)

6、師提問:誰能像剛纔一樣,分別從邊的特點和角的特點兩個方面來說一說你從操作中發現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徵?

7、師歸納正方形的特徵:正方形也有四條邊,每條邊都相等;也有四個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繫

流程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繫

1、通過學習,我們發現了長方體、正方體邊的特徵和角的特徵,你們能再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些特徵嗎?與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暫停)

2、師歸納:我們一起來看課件的演示:

3、你們說的和屏幕上顯示的一樣嗎?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4、師小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每個角都是直角,而且對邊都相等。長方形具有的特徵,正方形也都具備,所以,我們說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5、師:爲了今後進一步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通常把………

第五段:教學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學“想想做做”1

(注:釘子板改爲點子圖,由現場老師上課之前給每位同學準備好)

師:你會在點子圖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暫停)

2、師:你畫的圖形有什麼特點?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暫停)

流程六:教學“想想做做”2

1、師:大家剛纔已經能利用點子圖來畫長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們再來進行一個有趣的活動。請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兩幅同樣的三角板分別拼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在拼之前,請同學們先想想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麼特徵,然後再拼。(暫停)

2、師:同學們已經拼出來的吧,老師也來拼一次,看看和你們拼的是不是一樣。(互動工具軟件演示拼的過程)(右上圖)

3、師提問:在拼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條邊拼在了中間?爲什麼?自己靜靜地想一想。(暫停)

流程七:教學“想想做做”3:

1、師:接下來我們做一個摺紙活動。你會把手中的長方形紙變成正方形嗎?(暫停)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師一樣折的?

2、想一想,爲什麼我們這樣子折了以後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暫停)

3、師小結:將長方形的寬邊與長邊重合,剪去長比寬多出的長度,那麼長邊就和寬邊一樣長了,這就變成了一個正方形。

流程八、教學想想做做5:

1、師:剛纔我們折出的是怎樣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樣向別人介紹這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暫停)對了,只要告訴別人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別人就明白了。現在我們一起動手來量一量。做書上想想做做5.(課件出示)(暫停)

2、看看你填的結果是否正確,和電腦老師對一對。(暫停)

流程九:教學“想想做做”6:

師:我們的數學書是什麼形狀?(暫停)你知道它的長和寬是多少?我們先來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再來量一量,看看你估計得準不準。(暫停)

第六段:全課總結及拓展

流程十、課堂總結。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認識、研究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徵?你們是用什麼方法發現這些特徵的?(暫停)同學們,只要你樂於探索,還可以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裏面更多的奧祕。瞧,老師這裏就有許多長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圖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

2、如果你們有興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創作更有趣的圖畫。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選做)

1、師:我們來討論想想做做第4題,你們先自己獨立解決,然後大家來交流。

2、師:(結合PPT演示)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你想到幾種拼法?是這樣的兩種嗎?一種是將這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6釐米和1釐米;另一種是將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3釐米和2釐米。你們拼對了嗎?

3、師:將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個大正方形,邊長是4釐米,如果將這些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也有下面的兩種拼法。一種是將這1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16釐米和1釐米;另一種是將1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8釐米和2釐米。你們拼對了嗎?(暫停)二次備課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旅遊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系列“春遊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用數學。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案,初步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並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學生的獨立、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勇於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尊老愛幼,關愛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學會解決旅遊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時,學生能選擇較合理的策略。感悟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活動表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引出春遊的課題

1、詩歌欣賞:《春天來了》,這是一首學生在語文考試中自己創作的詩。這麼優美的詩,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這美好的春天裏,同學們最想做的是什麼?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遊”的課題。 2、你喜歡旅遊嗎?在旅遊中要注意什麼?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一起去感受旅遊的快樂,但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問題,要同學們一起解決。讓我們出發吧!

二、合作探究春遊中的數學問題

1、選擇合適的租車方案

(1)出示租車信息:一共有40人蔘加春遊活動,有兩種型號的車可供選擇,大車租金每輛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車租金每輛120元,限坐乘客12人。請你算算怎樣租車最省錢?

(2)先讓學生估估、猜猜。與小組同學討論後把租車方案填在課本上。

(3)租車方案怎樣租車最省錢?

(4)彙報結果後總結方法:最省錢的策略是,車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滿,空位必須儘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輛大車和2輛小車的方案最合適。

2、快餐店用餐

師:到達目的地,同學們玩得真開心,轉眼到了吃中飯的時間了。導遊把大家帶到一家快餐店用餐,這裏的食品真豐富,有涼菜、熱菜、主食、飲料等。同學們可以自由選擇你最喜歡的食品。

(1)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再把自己的選擇填在課本的表格裏,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錢?(提醒學生別浪費。)

(2)彙報結果,看看大家都選了哪些營養又美味的食品。

3、買紀念品回家

師:在快樂的遊玩中時間過得真快,到了該返回的時間了。導遊把大家帶到一家紀念品商店,讓同學們買些紀念品帶回家。

(1)與小組同學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淘氣遇到的問題怎麼解決?爲什麼先給爺爺買柺杖?

(2)根據圖中的信息回答問題。並提兩個不同的數學問題,再解答出來。

(3)如果你有20元錢,你準備帶什麼紀念品回家?說說理由。

三、寫數學日記

四、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課後延伸:清明節到了,如果學校要帶六年級的同學們去茅家嶺烈士陵園掃墓,你能不能設計一個旅遊計劃?(填在課本第38頁),下節課在班上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請你試試吧。

板書設計:

旅遊中的數學——春遊

1、租車

2、用餐

3、買紀念品

4、寫數學日記

5、設計掃墓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