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電影觀後感11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透過觀影,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深刻的感悟。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歷史電影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電影觀後感11篇

歷史電影觀後感 1

從趙家之滅到復仇,整個故事還是挺有完整性的。屠岸賈爲了權利,殺死趙氏三百多人,連一個剛出生的小孩也想不留,爲了權霸氣、狠心!程櫻好心接收了趙家的孩子,以真亂假犧牲了自己的孩子撫養了趙氏孤兒,並投靠在屠岸賈身邊朝夕相處。程櫻復仇計劃希望等孩子(程勃)長大後殺死屠岸賈,爲趙家報仇、爲程櫻死去的妻子、兒子報仇。孩子(程勃)在不知自己身世的.情況下與乾爹屠岸賈相處很好,彼此還培養了感情,程勃在戰場上遇到圍困,屠岸賈本來猜出他是趙家兒子,但由於多年感情,最後衝上殺場奮不顧身的救程勃,深受重傷。在屠岸賈受重傷時,程勃、程櫻給了爹屠岸賈救命之藥。三個人都知道了:我是誰?你是誰?誰是誰的時候,屠岸賈選擇了讓他們走,放他們一條生路,程勃選擇了爲父報仇,多次回合程勃都沒打過,最後程櫻犧牲了自己生命與屠岸賈同歸於盡......

冤冤相報何時了?當你不把對方當敵人的時候就沒有敵人了,就沒有痛苦了!程勃親生母親希望他不要知道自己父母是誰,他的仇人是誰,只希望他過上平民百姓的簡單、幸福生活!當我們一切都能坦然的面對,一切都能夠放下的時候,我們纔是真正的成長了、長大了!其實,最好的就是心中充滿愛,心中滿載寬容,心中滿懷期望。放下一切自尋煩惱,追尋簡單、快樂、幸福的天堂吧!

佛語講放下,放下!“神馬都是浮雲”!

歷史電影觀後感 2

剛開頭,就是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這就是清宮,清宮裏在給在不知什麼皇帝舉行登基儀式,剛上任的皇帝只有六歲!嘖嘖,真羨慕!

又過了不知多久,英法聯軍已經在攻打廣州,而皇帝正在和慈禧悠閒地下着。看到這裏,我們所有人恨得咬牙切齒,喂清政府的腐敗,皇帝的悠閒而〝看瞎了眼〞。

皇帝在吃飯,幾十道名貴菜餚呈現在熒幕上,同學們卻沒有一個人羨慕,因爲外頭在打仗!英法聯軍都在天津了,這兒卻在美美的吃,要知道,沒了天津,等於開了北京的門!

看到恭親王把〝扒了皮〞打翻在地,又提起來,丟到池裏!所有的人都去拍手叫好!解氣!心裏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英法聯軍進了北京,燒殺搶掠,不留一個活口,在山崗上一排一排的用槍打。用炮轟我們老百姓,人的屍體堆成了小山!我們恨不得馬上變成超人,飛到英國。法國一個一個地砍了,那才舒坦!而那個狗皇帝還在那什麼熱河避暑山莊享福!把自己的國家和老百姓丟給敵人,貴族享受把災難和禍害留給我們平民!

圓明園在火海之中,同學們好像忘了在看電影,好像就在當時的圓明園裏似的,當英法聯軍當場拍賣古董,而一幅古代的畫卻只有一磅,只有中國的十元的`時候,那些英法聯軍應該馬上滾回老家!

我爲圓明園曾經的輝煌感到驕傲。自豪。可現在,化爲灰燼的圓明園讓我感到憤怒。惋惜。他向我訴說着中國昔日的輝煌,曾經的屈辱!

我看了電影,心中只有兩個詞: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歷史電影觀後感 3

音樂之聲》這已是我第二次觀看了,也許現在是被其中主題曲所吸引,唱的真的很好。我對朱莉並不是很瞭解,可以說是不認識,但是從她歌聲中能領悟到女主角瑪利亞對大自然的熱愛。回到音樂劇當中,這是取材於發生在奧地利的故事,瑪利亞是個見習修女。她愛唱歌,跳舞,熱愛大自然,在她逃到了美國後組成了“特拉普家庭合唱團”,於是乎在各地巡演。這部電影能讓你聽到看到和想到美,你會被其中的劇情所吸引。看完電影的人幾乎都是微笑的,更有的人會輕輕地哼起裏面的悅耳的歌曲。每個人都會記得瑪利亞,溫柔,善良,耐心以及她的堅強勇敢和無私的愛!

片中的`反面人物就是那十二個家教,她們缺少的是耐心和真心,對待這些個性不同的孩子,而瑪利亞正能用無私的愛去愛他們,真正瞭解他們,這七個孩子雖然帶給瑪利亞很多付擔,但瑪利亞知道他們並不壞,只是缺少了家人的愛,她用真心愛護,教導他們,並藉着那優美動聽的音樂讓缺少愛的家庭又重新有了活力和歡樂。最後能讓這些孩子從心裏接受了她,喜歡上了她,並喊出了一聲媽媽。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感受和理解了人世間那種最純樸的,最簡單的友愛和摯愛之情。這種源自於自然的,心靈自由和愛,是人類永久的最永恆的追求,也永遠只是輕鬆的動律。

歷史電影觀後感 4

圓明園乃萬園之園,曾是中華兒女的驕傲與自豪,如今卻成了一片廢墟,留下幾根殘柱了。這是中華民族的的屈辱,是清朝政府昏庸無能的代表性建築。

一把火燒燬了什麼?燒燬的不僅僅是圓明園,它燒燬了中國人的尊嚴;也燒燬了中國人的靈魂!與此同時,這把火也燃燒了中華兒女的心,擦亮了那些渾渾噩噩的人們的眼睛! 是呀!他們終於看清了侵略者的罪惡,看清了那昏君的軟弱與無能,看清了當時那個時代的腐敗與重重危機! 當那些可惡的、可笑的、可嘆的、可恥的洋人們站在中國的一方土地上宣佈着:“我們要火燒圓明園!”

這令多少中國人怒氣橫生?這令多少羣臣百官憤憤不平、感慨萬千?可爲什麼沒有一箇中國人站出來說“不”? 原因只有一個;中國政府太軟弱了!太無能了!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洋人們威脅着中國政府簽訂了多少辱國喪權的條約。

在中國岌岌可危的關頭,慈禧還懷着勃勃野心去登上皇位,騎在龍頭上,最後她終於做到了。國難當頭,一個朝代的變更讓這個搖搖欲墜的.中國變得更加危在旦夕,更讓華夏兒女惶惶不安。

1860年10月6日。終於。這一切終於來臨了。

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搶走奇珍異寶、書畫古懂。並在大庭廣衆之下進行拍賣……拍賣之後,一場更大的浩劫來了。三千多名侵略者放火燒燬了圓明園,當場,守園大臣也隨圓明園一起殉葬。 而皇帝呢?卻以“秋獵”的名義來到了避暑山莊,似乎對這場掠奪不甚在意。

我恨咸豐皇帝,他不配做一個君主,既不能讓百姓們過上太平生活罷了,且對目睹侵略者在這片生機勃勃的黃土地上爲所欲爲、目空王法。竟對英法聯軍燒燬這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蹟也置之不顧。但這寓意着有更大的災難到來……

我想,只有國家強大了,纔不會被人欺負;只有民族強大了,纔不會被人踩在腳下。待我成人之後,我一定要振興中華,不忘國恥!爲中華兒女所受的一切的一切報仇血恨,並讓他們承受更慘痛的代價!

歷史電影觀後感 5

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放了電影《鴉片戰爭》,通過觀看不僅使我再一次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而且使我的心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洗禮。

影片表現了以林則徐爲首的禁菸派,在民族危急之際,敢於挺身而出,同英國走私商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殊死搏鬥,最後,迫使英國商人交出了手中的'所有鴉片,並在虎門海灘全部銷燬。表現了中國人民抵禦外來侵略的決心可膽略,是中國近代史的偉大壯舉,是一首弘揚民族的精神的正氣歌,是一曲震驚中外的交響曲。

我們是生活在新時代的學生,要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古訓,努力學習,刻苦讀書,振興中華,保衛祖國,讓我們偉大的祖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林則徐爲了保衛自己的祖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這種愛國主義精神,牽動着每個國小生的心,也牽動着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讓我們時刻牢記做一個愛國的小公民。

歷史電影觀後感 6

音樂是什麼?音樂是雲霓的精靈,是空氣的靈魂。音樂是幽靜林中的天使,是撫慰心靈傷痛的良藥。音樂是萬德胚胎的源泉,是上帝給人類最偉大的禮物……

《音樂之聲》以音樂劇的形式塑造了一羣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鮮活人物形象,講述了一個既富有生動活潑的濃郁生活氣息,又充滿理解與愛心的真實感人的故事。在影片的開始,天真爛漫的瑪莉婭老是不遵守院裏的作息,偷偷跑到山頭外嬉戲、歌唱,瑪莉婭也會在迷茫時問自己“我的未來將會怎樣?”更會唱着好聽的歌告訴自己“我會讓別人看之儼然,觸之溫暖,我會讓別人改變對我的看法,我對自己有信心。”在這裏我們感受到了自然之美,音樂之美,和瑪莉婭積極向上的心靈之美。

這部電影來自生活,高於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諧美景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相互依託的關係,鼓勵人們樂觀向上,追求純潔美好,爭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雜念,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而這個故事所處的時期恰好正在發生戰爭,這是自由與專制的鬥爭、愛與邪惡的較量。自由與專制的'鬥爭、愛與邪惡的較量,永遠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壯烈的場景。一曲音樂之聲,就是一聲自由戰勝專制,愛征服邪惡的頌歌。

自由與愛,源自於自然,源自於心靈,是人類最久遠、也是最永恆的追求。每一次專制對自由的壓迫,每一次邪惡對愛的污辱,換來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愛的更美的表現。但是我們必須敢於面對專制和邪惡,與專致和邪惡抗爭。

歷史電影觀後感 7

正月初六我和姐姐一起去看了《滿江紅》,沒想到看電影的人這麼多,全場沒有空座,連第一排都坐滿了人,看完後感覺這部電影很好,很讓人感動!

看完這部電影后,裏面的歷史吸引了我,我上網收集了它的背景,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岳飛遭秦檜陷害後四年,秦檜率兵與金國會談。會談前夜,金國使臣死在宰相秦檜駐地,所攜密信也不翼而飛。小兵張大與親兵營副統領孫均等多人捲入局中,隨着案件的。浮出水面,跟岳飛有關的往事也逐漸清晰了起來。

電影的'末尾,秦檜替身被逼在禁軍前誦讀《滿江紅》,一句句慷慨激昂的“全員複誦”將該片的氣氛推向高潮。我們被精忠報國的英雄情懷打動,雖然岳飛將軍身死,但精忠報國的精神不滅。

很喜歡這句話:生命有信仰,定成一束光。滾滾長江東逝水,正義忠魂滿江紅!

歷史電影觀後感 8

這個暑假我看了幾部電影,其中《林則徐》這部電影印象最深刻,雖然這部電影已經很老了,但是在電影中所說的林則徐爺爺的那些精神與決心卻感染了一代代的人。

這部電影主要說鴉片對人們的危害和林則徐禁菸的過程。其中令我最難忘的片段就是虎門銷煙。在1839年6月3日那天,虎門的那場煙火足足燃燒了23天。虎門銷煙不僅告訴了洋人,中國人的不屈不撓;還告訴了洋人中國人禁菸的決心。銷燬了那可惡的鴉片,人們是多麼的開心與興奮呀!

林則徐爺爺虎門銷煙這偉大的做法,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人民絕不屈服侵略的決心,是抗擊外來侵略的勝利。是人類歷史未有的壯舉,也展示中華民族偉大的.形象。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深刻感受到愛國主義的重要性,在電影播放結束後,我似乎看到林則徐爺爺威武不屈的形象,似乎也看到洋人狼狽不堪的模樣。突然我內心有一個夢想——當一名禁毒警察。當年的6 鴉片,如今的毒品。我也要像林則徐爺爺一樣,爲國家的利益做出貢獻。

有些人說當一名禁毒警察太危險了,還不如在家安安穩穩過日子好。但我不是這樣想的,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爲了我們下一代不受毒品的侵襲,我們要認真學習,不怕犧牲,和犯罪分子不停抗爭。我長大也要爲社會多做貢獻,讓人民過上自由、民主、富強的生活。所以,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爲實現我們的中國夢。讓中國成爲一個無毒新時代的新中國!我爲我的夢想感到驕傲!

歷史電影觀後感 9

今日,我們看了《甲午風雲》這片電影,這片電影主要講的是:主角鄧世昌在一次海軍之戰中奮勇殺敵,自己的軍艦被日本魚雷炸到了。

大概資料是:別的國家見到中國的地方很大,並且中國的財寶也很多,想要佔領中國。說是要和中國一起抗爭,實際上是想趁這個時候消滅中國。鄧世昌卻不管這一套,他的主要職責是海上戰爭。第一次戰爭中,一個軍艦上的主管方大人貪生怕死,想投靠日本人,還沒戰鬥就舉白旗。一個叫王伯承的水手一槍把白旗打了下來,還扔到水裏,意思是誓死不罷休,必須要打敗日本人。這個方大人看到白旗沒了,就躲在船艙的.一角,等着別人把他打死。這個王伯承水手不管殺頭,開炮把“吉野”號打跑了。

論功請賞的時候,這個方大人必須是跑到最前面邀功。別人問他爲什麼能打敗,他就說:“我這件海上小事還是別說了吧!”鄧世昌問他爲什麼掉頭,他就說自己假裝逃跑,在後面攻打敵人。鄧世昌問他爲什麼躲到船艙,他說:“胡說,你有什麼證明我是躲在船艙裏呢?”鄧世昌說:“因爲你的水手王伯承說的。”方大人就說:“他胡說!”那樣貌就像想一下殺死王伯承。

第二次海上大戰,鄧世昌駕駛的“致遠”號在海面上打,屢中敵艦,百發百中真是厲害,可是最終也被魚雷炸沉了。鄧世昌在海軍上立了大功,讓別人懂得海軍的職責,鄧世昌是最負責人的。

歷史電影觀後感 10

昨天看了傳聞中的《趙氏孤兒》,本以爲是一部慘遭滅門後遺孤長大曆盡艱險復仇的故事,但觀後發現本應是趙氏遺孤爲主角的復仇大片,演變成了被託孤的忠臣與仇人的心理復仇戰!故事的結局雖然是衆望所歸的復仇成功,但是在成功的一霎那,顯現出來的並非是復仇者的暢快和施惡者的落寞、懺悔!反而是復仇者的釋然,因爲揹負了仇恨15年,終於可以做一個了結,可以看到魂牽夢繞的妻兒,能夠不再逼迫親手養育的孩子與仇人生死相搏!而施惡者也並沒出現想象中的喪心病狂的舉動,反而流露出不忍、不捨的情緒!畢竟面對的是朝夕相處喊了他15年乾爹的孩子!

看完後走覺得如鯁在喉,不夠暢快,商業大片往往講究的簡單明瞭的是非觀,善就是善、惡就是惡!沒有模棱兩可的灰色地帶!這樣往往能更容易激起人們的情緒。本片不難看出,導演更關注了真實的人性問題,不再簡單的得出“1+1=2”的`結論,而是融入了人性的因素,這是個新的視角!但單從商業化電影的着力點來看,我認爲看完此片沒有達到娛樂的精神,總覺得讓人吃了個蒼蠅,從最初惡人做惡激起全場觀衆的仇視情緒,本以爲會痛痛快快的出現復仇的場面,誰知道最終仇是報了,卻留給大家一個變了樣的結局,報仇的最終選擇不想報仇!惡人選擇死亡!人性因素是有了,可是忘了人們進電影院是爲了放鬆情緒,這樣一個不鹹不淡的結局真是使人難受!

歷史電影觀後感 11

前幾天,我們學了課文《海上英魂》。爲了加深我們對課文歷史背景的瞭解,教師組織我們在電教室觀看了影片《甲午風雲》。這部影片講述了在清朝末期甲午。

甲午戰爭發生於1894年7月。它的發生是日本密謀已久的。觀看《甲午風雲》,我深深地被鄧世昌那偉大的愛國精神感動了。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爲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兩次請戰均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後旗艦被日擊傷。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鬥,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終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鄧世昌和那些愛國將士雖然犧牲了,但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我十分痛恨那些貪生怕死的清朝官員,他們雖然是中國人。卻不想爲人民的利益而戰,貪生怕死,遇到戰爭就退縮,他們的罪行讓他們失去了當中國人的資格,和鄧世昌等愛國將士們構成了鮮明的比較。鄧世昌是一個願爲國家犧牲自我的人,是一個願爲民族犧牲自我的人,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甲午風雲》影片展現甲午海戰這一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英雄們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我們要好好的學習鄧世昌的精神。少年強則國強,我們必須要努力的學習,在長大了以後繼續發揚這一種精神。報效祖國,報效人民!爲祖國的繁榮富強獻上自我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