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自己讀後感(精選27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好的自己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精選27篇)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1

前些日子,從圖書室借閱了《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不僅被題目所吸引,逐頁細讀,被書中的精妙文字所陶醉。

李開復先生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和卡梅隆大學,有在當今IT界最著名的三家公司(微軟、蘋果、谷歌)的工作經驗,曾主持建立微軟亞洲研究院並出任首任院長,目前擔任google大中華區總裁,是當今IT行業炙手可熱的頂尖人才之一。《做最好的自己》一書是李開復博士結合自己人生的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寫給中國的青少年,是幫助他們實現成功的方向指引。書中運用很多的例子闡述了“成功同心圓”的理念,爲中國的青少年指明瞭成功的方向。“

書中寫到:真誠坦白的人,纔是值得信任的人,這句話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須讓他人看到,自己是一個非常真誠和坦白的人。一個人如果願意把自己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東西坦白地暴露給對方,就能很容易地走進對方的心靈深處。書中告訴我們,表現真誠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個真誠的人,沒有什麼可以掩飾真心和誠意。一個虛僞的人假裝真誠,很容易就會被看穿,因爲沒有誠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

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時常會把自己融入書裏面,總會情不自禁用自身與之對比,不經意間,便成就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也是一次很好的自省。怎樣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呢?首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它是每個人判斷是非善惡的信念體系,它不但引導我們追尋自己的理想,還決定一個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選擇;二是態度,在所有最重要的人生態度中,積極主動應該排在第一位,樂觀面對人生,有積極的態度,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三是”智慧的勇氣“,有海納百川的胸懷,追求理想併爲之奮鬥的激情和活到老學到老的境界,學會交流與溝通,最後用智慧選擇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這句話好像一盞指路明燈一樣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要努力保持樂觀向上的進取意識,樂觀面對人生,從小事做起,把握機遇,積極嘗試,踏實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努力成爲一個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2

這個寒假裏,我心血來潮,看了李開復寫的這本書,真的是讓我受益匪淺。簡直是大開眼界。所以我來說說對它的印象。

《做最好的自己》一書是李開復博士結合自己人生的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寫給中國的青少年,爲中國的青少年指明瞭成功的方向。書中寫到:真誠坦白的人,纔是值得信任的人,這句話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須讓他人看到,自己是一個非常真誠和坦白的人。一個人如果願意把自己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東西坦白地暴露給對方,就能很容易地走進對方的心靈深處。書中告訴我們,表現真誠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個真誠的人,沒有什麼可以掩飾真心和誠意。一個虛僞的人假裝真誠,很容易就會被看穿,因爲沒有誠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

這本書分成功、價值觀、積極主動、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追尋理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通、最後是完整於均衡15章節,很完整的講述了該如何做才能獲得成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斷引導我們追尋自己的理想。就比如在學習音樂方面,我該如何去均衡的利用時間,給自己一個計劃,一天練多少時間的琴,抽出一節或兩節自修課的時間,預習或複習功課。當然,在空餘之際,還可以聽聽對自己有益的音樂。既可以放鬆心情,更可以在音樂中獲得很多知識。

《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極好之處便在於,它幫你更好的理清了這個目標,這個過程,好書的魅力便在此,醫治你心靈的創傷,解答你心頭的疑問,給你的頭腦不斷的補充養分,每一個字每句話在我迷茫痛苦猶豫不前時,有力的拉了我一把,我就像乾涸的禾苗都重新獲得了生機其次是自我定位,自我認識非常重要,應該說是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你連自己都無法認清,還怎麼去認識別人,認識世界,創造世界呢?

首先做最好的自己,潔淨自己的心靈,做對人類,對社會,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你會收穫最快樂最幸福的最真實的自己。如果你不具備這種品質和素養,而又沒有意識去努力改進和養成,你就不可能成功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終於明白。做最好的自己,這麼傻的書名,卻成爲我讀完全書時真正的信念!做一個真實的自己,一個成功的自己,一個最好的的自己。我感謝這本書,讓我明白了那麼多。這個暑假也總算是沒有慌度。

做最好的自己,相信您一定會成功!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3

《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極好之處便在於,它幫你更好的理清了這個目標、這個過程,好書的魅力便在此:醫治你心靈的創傷,解答你心頭的疑問,在你迷茫痛苦猶豫不前時,給你重新上路的勇氣和決心。

首先我們要有很好的人生態度和哲學,態度決定一切,決定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決定,自己的行動,自己的感受,從而也就決定着我們自己的人生。書中講到“擁有用心樂觀的態度,樂觀應對人生。有勇氣改變能夠改變的事情,有胸襟理解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一樣。”短短几句話卻道出了快樂人生,做真實自己的真諦。話雖簡單,卻需要智慧和勇氣來執行。

其次是自我定位,自我認識十分重要,就應說是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我們連自己都無法認清,還怎樣去認識別人、認識世界、創造世界呢?如果感到迷惑了,感到痛苦了,那麼很有可能把自己丟了,或是自己沒思考到內心的需要,但是它還是深深的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它在呼喚着我們,渴望着我們的重視。有了很好的自我定位,就能夠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目標了。當年周瑜被諸葛亮氣死,就是沒有通達這個道理,沒有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不是既生瑜何生亮,而是上天生瑜有瑜存在的理由,而生亮又有亮存在的道理,人和人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任何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然後找到自己的位置,興趣和發奮的方向,瑜豈不也樂哉?

書中闡述了幾個成功的要素:用心、同情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包括所講的:只要是對別人有用有益的事就會感到快樂和幸福。這其實是一個人高尚品質和修爲的表現。厚德載物,厚德才能載的起生命的重量,載的起快樂和成功。一個人只有具備替他人、替社會思考的善心,纔不會侷限於自我狹隘的小世界裏,才能對事情拿得起放得下,才能享受內心充實、平靜祥和。然後成功的定義不是一夜致富,不是獲得不義之財,不是暫時在某個方面佔了所謂的優勢和便宜,那是狹隘的暫時的心理滿足而不是成功。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做對他人有益的自己,從中收穫的喜悅、幸福是最美的體驗。

“最好”這兩個字代表這天和明天的自己比昨日的那個我更出色、更自信、更進步,也就是不斷攀爬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的階梯,一步一步接近人生的成功高臺!

請做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4

一個人要是想成功,知道最大的一點是什麼嗎?那就是成就最好的自己。這是我一直堅信的一點,在這個寒假接觸了《成就最好的自己》這本書,這讓我的感觸很深,挫折,金錢的意義,壓力,不知不覺中影響着我,這本書給了我很好的解答。

我希望成爲在憂患中看到機會的積極者,而不是在憂患中自棄自暴的頹廢者。也許,在挫折的面前,我只是一個用微弱力量支撐着的弱者,但我知道如果一個人連接受挫折的勇氣都沒了,那他也就失去了生的意義,在這本書裏,我明白要善待挫折,它給了我積極的動力,楊略的挫折一直都讓我有感觸,因爲我也失敗過,也曾讓父母失望過,但楊略以行動告訴我,一時的失敗,並不意味着我比別人差,也不意味着我永遠不會成功,更不意味着我已經到了人生的終點。

我曾經認爲金錢可以解決一切,但是現在,我明白了。金錢只存在於商品王國內,在此之外,它們不過是金屬和紙張。當你想要健康,你想要時光,你想要親情與溫暖這些精神和身體上的事物時,金錢它就只能束手無策。讀過書上的一個故事:在一個非洲的部落有位老者,正盤着腿安靜的坐在菩提樹下做草編,一位法國人問:“這些草編多少錢一件?”老人微笑着回答:“10個比索。”“我給你一百萬比索,你給我做十萬頂草帽。”商人說道。那個老者對商人說:“對不起,那樣的話,我就不做了。”商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幾乎大喊道:“爲什麼?”老者說:“如果讓你做十萬頂一模一樣的草帽,你不會感到乏味嗎?既然不快樂要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呢?”這其實是“快樂”和“金錢”之間的一次較量,這位老者在快樂和金錢中選擇了快樂。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金錢,以爲有了錢就會快樂。而事後才知失去的比得到的多。這位老者的選擇,是種難得的心態和境界。人有了錢不一定就幸福,請不要做金錢的奴隸。

我理解了壓力,我知道壓力使人痛苦,但它也總能使人奮進,壓力是一件壞事,同時壓力又是一種好事,正是因爲有壓力的存在,你我之間纔不再是平平穩穩,無所事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只要打敗自身的壓力,那麼,其它一切外界的壓力也就不值一提了。要學會自我解壓,纔會發揮自如。

成就最好的自己,這個遠而近的距離,在你的一步步改進中總會到達,人生的十字路口,學會選擇纔會贏,只要歷經風雨就能見彩虹,獨特的心智與寬闊的視野決定你的前途,相信我,這本書會給你啓發和答案。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5

《做最好的自己》用縝密的邏輯和真實的案例來闡釋成功的祕訣,以鼓勵的口吻和許多發生在作者身上的有意思和有價值的事情來引導和說服讀者,慢慢的讓讀者“有勇氣改變能夠改變的事情,有胸懷理解不能夠改變的事情,有智慧分辨兩者的不一樣”,從價值觀、態度、行爲、習慣、性格等方面爲年輕人指引方向,讓你終生受益。

在這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我總會情不自禁用自身與之比較,不經意間,便成就了一次心靈的洗禮與一次很好的自省。

首先要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審視自己、規劃自己,才能做好自己,不留遺憾。

做最好的自己,是樂觀應對人生,擁有誠信的價值觀,以進取的心態去應對工作,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踐,不辜負別人的期望和信任,增強自律感。

做最好的自己,是相對自己來說做比自己更好的自己。從實際出發,從自己出發,根據個人不一樣的自身條件“量身定做”,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做超越自己本事範圍之外不切實際的事情。

做最好的自己,不是急功近利,爾虞我詐,不惜一切手段去損人利己;而是有着明確的高尚的夢想,展示一個獨特而又有內涵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不是好高騖遠,強求自己取得遙不可及的成就;而是有着合乎自己實際的夢想,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精益求精,從點滴做起,腳踏實地的一步一個腳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做最好的自己,不見得就必須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成就,成爲衆人仰慕的對象;而是要立足本職工作,愛崗精業,不懈地努力。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位置。我們不必去追求那些遙不可及的夢想,只要做一個真實的、最好的你也就能夠了。

十分感激李開復博士的這本書,也感激他把自己的人生體驗和生命歷程總結出來讓我們得以分享。都說開卷有益,認真讀他的著作,從中我找到了對生活的自信以及進取樂觀的心態和用於嘗試的勇氣。進取的去嘗試,雖說不必須會成功,可是放棄就等於失敗。在不斷的努力和不斷的嘗試過程中,總會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機遇,或許這時期望就出現了。在工作和生活中,時時作好準備,時時堅持上進的心態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還未開始就放棄了努力,就等於失去了一切機會;失去機會等於失去了成功的期望,這樣就與我們的最初目標背道而馳,這是極爲不可取的。

人能夠平凡,但不能平庸!李白說過,“天生我材必有用”,做最好的自己,不斷髮揮自己的特長和潛質,超越自己,讓自己做得更好。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6

李開復博士撰寫的第一本中文書——《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 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提出了“成功同心圓” 的法則,希望以自己的經驗來幫助中國青少年成爲“一個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一書最大的亮點也就是這個“成功同心圓”的理念,即以誠信價值觀爲中心,包含六種姿態(積極、內省、胸懷、同理心、自信和勇氣),決定着六種行爲準則(努力學習、有效執行、合作溝通、人際交流、發現興趣和追求理想),正是這些因素的有機結合,促成了一個人更好地開發自身潛能通向成功,達到卓越。

李開復博士, 原任微軟全球副總裁,後跳槽至Google成爲其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他非常積極地投身於中國的人才培養和科技教育事業, 並通過互聯網和當代大學生直接對話,爲他們答疑解惑,暢談人生,指導青年學生成長成才。

《做最好的自己》是一本難能可貴的勵志書籍, 作者用縝密的邏輯和真實的案例而不是空洞枯燥的說教闡釋成功的祕訣,結合他自身的個人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還有通過互聯網和學生交流的思考,真實而有深度,像是面對面的談心和交流,作者通過積極的引導,幫助當代大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 幫助他們積極處理自己遇到的問題,做最好的自己。

讀了這本書後,心中有種可以長舒一口氣的放鬆感覺,因爲書中歷述了作者的親身經歷,爲當代的大學生指點了事業成功的規律和追求卓越的途徑。此書看後給人感覺內容樸實,貼近生活和中國當代大學生的現狀。書中談到了現在大學生普遍關心的話題如讀書、考研、出國等話題。也談到了和父母、同學、老師的關係,學校社團和學習生活的處理,也包括當前經濟社會不良現象和形成人生觀價值觀最關鍵的大學時期裏學生對待這些醜惡與不公的方法,非常有現實性。由於當代大學生所處的環境和時代的特殊性,往往造成他們性格上的各異性,這本書對培養他們良好的性格和行爲準則以及爲人處世的方法上有何強的指導性。 對我們做教師的理解學生的心理、生活、學習狀況都非常有幫助。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7

有人說,讀過的書看過的風景就是你的格局,現在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我的格局。

我不知道,你會不會也厭惡過這樣自己,遇到很小的事情就會難過好長一段時間。偶爾會矯情,偶爾會討厭孤獨,可是你不知道,當你在努力想去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那認真的模樣有多可愛;你不知道你笑的時候眼睛彎起來的弧度有多的迷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而你,是那個最好的自己。

其實我並沒有對張皓宸很瞭解,初次接觸他還是在噹噹網上看到到他溫暖的封面插畫,是想要閱讀這本書的衝動終使我買下了它。看完整本書,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扉頁上的那句話:每當遇到陰雨天,就努力做自己的小太陽。

人世難測,福禍相依。有些事情的本身我們無法控制,但是我們可以學會控制自己。生病了可以給自己買藥,糟糕的壞心情睡一覺就能好,經歷了再多的狼狽和不堪,掙扎一會就還能重新爬起來。人們之所以能,是因爲相信能。所以,沒有什麼可以使自己更糟糕,糟糕的是我們不願意去做最好的自己。

對於別人的冷嘲和熱諷,那是他們的權利。正如書中所說,那些揪着你一個小毛病不放的人,他們是不會對你的人生負責的。冷眼和嘲笑是他們的權利,你改變不了他們,只能管好自己。人的一輩子那麼長,如果總是患得患失,過於注重他人的態度,將自己的情緒建立在他人的言行上,哪能有快樂可言?別人冷漠了你,並不意味着你沒有存在的價值;別人看輕你,不要緊,你只需看重自己。你要相信你是最好的自己。

你是最好的自己,但其實真的是最好的麼?所以我覺得這麼多年,我們竟然沒有真正的好好愛自己,是的,是竟然。我們會遇到更多很多離奇的事情,甚至在無人的路上蹣跚前行,可你就得克服恐懼,纔可以變成那個最好的自己。正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坎,才能使我們鑄造最好的自己。

還記得書中的一句話“在成長的路上經歷的種種困難算不算一種雖敗猶榮”。我想是算的。以往大大小小的不堪我都經歷過並且都承受住了。其實我沒有在等待誰,沒有在等待過去,也沒有在等待未來。時間是永恆的,屬於我的每一刻都只在當下。因爲我相信我是那個最好的自己。

《你是最好的自己》讓我相信在這個世界裏,我是唯一的自己,也是那個最好的自己。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給你帶來正能量,相信你是那個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8

在寒假裏我閱讀了《你在爲誰讀書:成就最好的自己》一書,本書屬青少年勵志讀物。我拿到書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書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使得我對此書愛不釋手,想快快讀完並知曉書中五位主人公的會考結果,是否考入自己夢寐以求的高中,還有神祕人物——一直給他們寫信的“心儀”的真實身份等。

本書主要以五位國小生考入同蒲中學後國中三年的成長曆程爲題材,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情況進行講述。五位國小同學考入同蒲中學後被分在了同一個班級,但五位主人公的性格和家庭情況不同。在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中都遇到諸多困難,但在他們遇到困難不知所措時,都會收到署名“心儀”神祕人物的來信,“心儀”對他們的近況都瞭如指掌,信中列舉多位名人故事給予他們不同的安慰和鼓勵,指引他們克服心理障礙,走出誤區,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高他們的品質和素質,最終戰勝困難,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在五位同學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原型——我的情況與袁徵很相似,學習自覺,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從袁徵的身上我發現我存在着一些缺點:學習和生活不夠主動,在學習中沒有做到勤奮刻苦……另外四位主人公也有許多優點值得我學習,如:成熟懂事,自覺刻苦,外強中乾,開朗活潑……

這本書一共有十四章,每一章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十三章。本章節主要講袁徵一心爭取考全校第一,但由於壓力過重,臨近會考前的模擬考試失常,成績不理想,受不了精神打擊,最後,經過“心儀”的一番開導後,重振旗鼓,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我的經歷和袁徵的很像,在這個學期的期末考中,壓力過大,發揮失常,成績很不理想。我讀了這本書後,我恍然大悟,明白了要正確對待挫折,正確看待自己。做到最好的自己首先要戰勝挫折,那要怎樣戰勝挫折呢?第一要樹立遠大的目標;第二,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追求上,而不要放在恐懼和擔憂上。只有戰勝自我的人才會有堅強的意志力,不管路上遇到什麼樣的不幸和困難,都能夠緊緊的追隨心中的夢想!

合上這本書後,我想到了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的表現,發現了自己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改變自己性格上所存在的缺陷、不斷提升和完善品格修養,再加上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就一定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9

有位哲人說的好:“如果你不能成爲一叢小灌木,那就當一片小草地,如果你不能成爲太陽,那就當一顆星星,決定成敗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於做一個最好的自己”人人都想把自己打造的更完美,人人都渴望自己成功,那麼我們該怎樣做呢?

其實吧,每個人出生時都帶着一顆生命的種子,它聚集了生長中的一切能量,你是誰,你的處境、優勢、文化程度等,這些都無關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這顆種子能爲你帶來創造明天的所有能量。其中信念的力量偉大而積極,如果你能認清這一點,那麼他就會有善待你,你若在適當的時機召喚他並讓他有適當的發揮渠道,那麼他就樂於爲你服務,你將受到良好的效果。

相信自己的成功者需要具備很多品質和素養,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莫過於自信和自立,二者均能體現一個人對自己的堅定信念。

研究表明,人生中有兩種失敗者第一種是從未有過堅定信念的人,他們從未樹立過信心;第二種是遇到機會時,喪失信心,不能自立的人,想必大家都不想做這兩種人吧。

成功的最大法寶就是相信自己的才能,只要做到堅韌不拔、持之以恆,成功一定會青睞你,“優柔寡斷之人,是大海中的波浪隨着海風起伏不定,這樣的人不會有所成就的。

我們要牢記:昨天到昨夜爲止,昨天的失敗也到昨夜爲止過去的已經過去,不應該讓它影響未來,未來的成敗在於你的現在,一切有我們自己把握。

做最好的自己就要相信自己的人生能夠一帆風順,輝煌成功,那麼你就要強烈的渴望成功,並要有堅定的決心和持之以恆的精神,我們要意識到。只有你渴望擁有某種東西,那種東西就會在不遠處等着你,如果離開了信念,人就無法在充滿自信地期待,內心執着追求的火焰也會黯然熄滅,堅韌不拔的精神就無從談起,換言之,想要取得成功最偉大的法寶便是——相信自己,懷揣信念之魔力。

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永葆精神之光,當好的事情出現時困境就會消失,就像你亮起一盞燈,黑暗就隨之退守到一個角落一樣,所以,無論你想要什麼,只要你相信,它會實現,你心靈的眼睛能看到什麼,你就能得到什麼,要知道,願望之火可以任何意識和潛移識的過失顯現出來,並糾正它們,使它們正常運行。

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簡簡單單靠從天而降的運氣,人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原始信仰告訴我們,我們擁有天賦的主權,有自己的特長和潛質,在多元化成功的模型中,只要主動選擇,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我們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不斷的超越自我,最後到達成功的彼岸。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10

初次拿起這本書,是被封面所吸引的。讀完之後,卻淪陷於書中的內容。印象最深的是扉頁上的那句話:“每當遇到陰雨天,就努力做自己的小太陽。”而我將這句話理解爲當下的流行語:“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這本書的內容是兩個男生編輯的。有小故事,有插畫,還有很多令人感同身受的道理。要是剛好處在煩悶期、失戀期、無動力期、各種負能量期。看看這本書還真能夠治癒不少心靈創傷,開心的時候看就全是快樂了。

不明白作者所認識的那幾位“小姐”或“先生”爲什麼總是遭遇不好的結局,然後都能講出一大堆感情受創後既能告誡自己也能提醒別人的話。或許就像書中“迷戀過去小姐”所說的——總得把舊的人從心底裏挪出才能讓新的進來。

讓我刻骨銘心的是那位“捨不得先生”。他其實是作者的爺爺,他將所有東西都收藏起來。他捨不得丟棄的東西,都滿載着與作者的回憶。這使我想起了我的爺爺。我的爺爺年輕時是一位老師,在他退休十多年後,書櫃裏還有一支教書時用的圓規,書桌上放着最後一屆他所帶的學生的作業。即使擱在那兒沒有一點兒用處,並且還躺滿歲月的灰塵,他也捨不得丟掉。

人的一生會擁有太多東西,但衣櫃容量有限,抽屜有限,心的容量也有限,所以需要經常騰空一些位置讓新的進來。但有些人,衣服穿舊了、東西用壞了,都捨不得丟。捨不得先生說:“東西和人一樣,待在身邊久了,自然就處出了感情。”

我們一直相信平行世界這個概念的存在。未來是屬於你的,它沒有直接跑到現在來告訴你。而是把這些東西化爲無數細小的分子,一點一點刺激你,提示你。所以你今天看過的一部電影,與朋友熱絡的五分鐘聊天,喝下的一杯溫水,都可以積累一定的能量,改變你接下來的人生。

我覺得這本書的每一個字都格外的溫柔動人。每當我讀到某一個故事時,如同在與一位知心朋友談話,憂鬱不安的心變得舒坦,如釋重負。

希望這本書,對於迷茫焦慮的你會有所幫助,“有風自南,翼彼新苗。”願你保持這樣的生活狀態,不負詩和遠方。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11

前幾個星期,我有幸讀了李志敏的《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讀完整本書之後,感覺自己收穫了頗多,心靈也重新得到了洗禮。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當書接觸到這本書時,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着讀着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我也讀過這本書,讀完後僅僅留給了我一些無謂的說教,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啓迪。但這次看了這本書之後,重新溫習了一遍,感覺有種豁然開朗。到底如向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呢?這需要我們每個人認真的思考,而李志敏用平實的語言爲我打開了一扇瞭解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門。

這本書告訴我們:做人不是隻有自我反省才能更加完美,但不時的反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鬆實現的,但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事事;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纔有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的夢想,才能讓更多的機會留在自己身邊。作者的故事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上成功之路。

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各不相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都不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人生的真正價值是什麼呢?現在看了李老師的“成功學”後,我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標準,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其他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和名望的高與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和能力,又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自己還能體驗到無窮的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最後李老師認爲,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對比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只是形式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並且每天都向理想走近一點,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底,無論是令人羨慕,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

讀完《做最好的自己》,感覺使我受益匪淺,我希望自己凡事都去盡力,去堅持,問心而無愧,做最好的自己,或許就會一步步靠近成功吧。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12

最近讀了李開復的《做最好的自己》,感覺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後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說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然而,李開復的這本書則使我重新審視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不停地評審別人,研究對手,卻很少花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因此少不了迷失自我。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中告訴我們:做人不是隻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鬆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真做到嚴律於己,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的身邊。

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好自己。

蓋茨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你必須去適應它,是的,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勇敢、快樂的生活,而不是等待這個世界來適應我們。我們不能改變世界,唯一能改變的就是我們自己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再努力,把自己做到最好,做最好的自己。

自己的路是彼岸,看得到腳下的坎坷;別人的路是彼岸,只看到遠處的詩情畫意。

李開復通過這本書提醒我們:要獲得成功,首先要擺正心態,擁有正確的價值觀,這是成功的基礎。在生活工作中要誠信待人,不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期待和信任,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行。

除此之外,人生態度包括勇氣、自信,同心理,胸懷,自省,積極,態度是爲人處世的基本原則。行爲手段是實現價值觀的途徑,發現興趣和追求理想是行爲手段的源動力,一個人只有擁有理想才能在人生目標的指引下果斷的做出人生中的決定,沿着自己的成功之路穩步前行。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13

I need to follow my heart

題目中的這句英語是出自開復先生之口。他在2月5日時進去了他老闆的辦公室,這是他進入辦公室以後的第一句話,而後,他離開了微軟,選擇了google ,選擇了中國,幫助了許許多多的中國學生,也真正做了他最好的自己。

爲了更好地幫助中國學生走上成功之路,爲了完成父親的遺願,他寫出了這本書,他講其視爲中國未來的希望。這本書裏的邏輯之嚴密,語言之通暢,無不讓我們驚歎。

書中圍繞着開復先生的成功同心圓展開,每個章節都是同心圓的一部分,在 書的結尾,他還將這些部分之間的關係都寫了出來,將這本書的核心闡釋得更加透徹。他還在每個章節中,寫下可對於提升這一項技能的一些建議,足見他的嚴謹的思維邏輯。當然,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句“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收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這句話貫穿全書始終,也給了我莫大的啓發。

現實中,身邊總有一些人抱怨老天的不公平,總有人說共產黨這裏不好,那裏不好,總有人抱怨父母沒有把自己生在富裕家庭,總有人抱怨自己生來不帥、不漂亮……與其抱怨這些事情,倒不如真正行動起來去做一下自己可以決定的事情——可以改變的事情。抱怨始終解決不了問題。當然,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我曾因爲一次犯錯而留下了陰影,很久不能散去。但是後來我意識到,過去的事情無法再改變,我能做的,就是從犯下的錯誤中找到自我的缺陷,將其改正,並保證以後不再犯。因此,我覺得這句話非常有實用價值。我們不能沉溺於無法改變的事情中,而應該將力所能及的做好,這樣才能稱得上是大智慧。

再有的一句話就是“I need to follow my heart 。”我的理解是,我應當去追隨自己的興趣。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工作不會讓自己幹勁十足;相反,做有興趣的工作,纔會讓你廢寢忘食,樂此不疲。只有做有興趣的工作,才能保持最長時間的工作積極性,並讓自己收穫到快樂、滿足和幸福。

李開復先生說:“人生最重要的事不在於特定的企業,而是向青年一代傳承知識和經驗。”思想是一個人的靈魂,我們不能做沒有思想的青年,要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開復博士對我們的期望,都通過這本書傳達給了我們了,我想講其中最深刻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與君共勉:You need to follow your heart 。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14

最近,朋友推薦了一本《做最好的自己》給我。讀完之後,我覺得這是一本與衆不同的勵志書。作者李開復博士不僅提出了“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通過闡釋大量的親身故事來解釋成功的祕訣。這些故事值得我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端正我們的思想,指導我們走向成功。

“成功同心圓”是作者總結多數成功者獲取成功的內在因素所提出的。在這個同心圓中,其內核是:正確的價值觀。因爲價值觀是指導所有態度和行爲的根本因素。如果價值觀不正確,一個人無論怎麼努力,都會像南轅北轍的趕車人那樣離成功越來越遠。緊鄰內核的第二層是態度。對於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人生態度包括積極、自信、自省、勇氣、胸懷等。最後還要將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應用到追尋理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通等六種最基本的行爲方式中,這構成了同心圓的最外層。李開復博士按照由內向外的順序,對成功同心圓的每一個要素進行了深入探討。

他認爲:做人的關鍵在於胸懷,有胸懷纔會成功。只要擁有了寬廣的胸懷,就會體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輕鬆和愉悅,就能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樂和愜意。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時常把自己融入書裏面,總會情不自禁用自身與之對比,不經意間,便成就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也是一次很好的自省。回想以前的高談闊論,才知道妄自菲薄是自信心最大的蛀蟲。

當我合上這本書時,我可以在心裏肯定地告訴自己,我的優勢在哪裏,同時我對自己的不足也有了一個相對清醒的認識,曾經忽略的一些東西也似乎閃現在我的眼前,時刻提醒着我。

李開復博士在書中還談到成功的定義對於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做了千萬富翁,你會覺得他是成功的;有的人拿了大獎,你會覺得他是成功的。所以說成功不是一元化的,而是多元化的。每個人都可以成功,成功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意義是不同的。衡量成功的標準也有很多種—可以是一個人的地位和財富,可以是一個人的創造力和影響力,也可以是一個人對他人的幫助和貢獻,還可以是個人在自身的基礎上的提高和超越……

但無論對於哪一種類型的成功來說,最根本的衡量標準都應該是:該行爲是否對社會、對他人或對自己有益,是否能讓一個人在自主選擇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己,並由此獲得最大的快樂。成功多元化的觀點讓我覺得頓時豁然開朗“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選擇我的成功”。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15

作爲一個不愛讀書的學生來說,本來就反感書中的陳詞濫調,更不用提書中那種條條大道理了。寒假閒來無聊就把李開復老師的《做最好的自己》拜讀了幾頁,後來越讀越有感覺,感覺這本書像那淤泥中的荷花,一改傳統的作法。沒有了慷慨激昂的空談大道,反而多了實質性的例子。

李開復先生用他的親身經歷來展示人生的道理,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樸實、務實。書中寫到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潛質,對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主動選擇積極、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和胸懷等六種重要的人生態度,並將這種人生態度在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應用到追尋理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和合作溝通中,按照這樣的邏輯順序尋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個人纔有可能真正做最好的自己,取得多元化的成功。這就是開復老師所說的“成功同心圓”的理念。如果要概括成功的祕訣,那就是成功=價值觀+態度+行爲。這裏的給成功的定義就很飽滿了,而我們只要向着這個方向去努力,努力去完善自己,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即是是一種很偉大的成功。

通過閱讀此書讓我頓悟到,以前我們總是用盡心機去想如何戰勝對手,取得的成功,其實人生中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而不是別人。我們總是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研究對手,設計陷阱,爲了成功戰勝對手不擇手段的人也是大有人在,但是當他們如願了以後往往又後悔,感覺人生變得毫無樂趣,枯燥又乏味,悔恨終生。最後才發現自己纔是人生中最大的對手。自省不一定可以使人完美,但自省可以使人明智。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祕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

在這個嘈雜的社會中,無數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在爲成功辛苦奔波,在這條本想成功的道路上又有多少人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方向。什麼是做最好的自己呢!其實最好的自己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沒有必要和別人比拼,爭強好勝,最後落得個孤家寡人的境地。做人要心胸坦蕩,嚴格要求自己,寬容對待別人,學會與人溝通。最好的自己就是把未來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做一個縱向的提高,使自己比現在更自信、優秀、明智。就是自己的人生軌道上開拓進取,無論別人的人生軌跡在絢麗多姿都與自己無關,專心經營開拓自我的人生疆土即可。

成功的道路或許還很遙遠,但只要充實的度過每一天就是一種成功。我們應當學會把遠大的理想變成具體奮鬥的目標——過好每一天,幸福快樂每一天,做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16

記得有位哲人說得好:“如果你不能成爲一叢小灌木,那就當一片小草地;如果你不能成爲太陽,那就當一顆星星。決定成敗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於做一個最好的你。”

《做最好的自己》一書是李開復博士結合自己人生的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寫給中國的青少年,是幫助我們實現成功的方向指引。這本書對我們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盞指路明燈。

李開復博士,從1998年進入微軟公司開始,歷任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微軟公司自然交互式軟件及服務部門全球副總裁。在我們眼中,他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但是,到底怎樣纔算成功?住豪宅,開豪車,還是揚名立萬?作者在書中首先就給我們講解了成功的定義。我們往往會會陷入一元化成功的狹隘定位,有權,有錢….

成功之路有許多條,成功的定義也有許多種,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的價值,就是一種成功,一種超越,就應該爲此感到自豪和快樂。做最好的自己是通向多元化成功的必然途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潛質,在多元化成功的模型中,只要主動選擇,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真正的成功人士並不是僅僅靠知識、創意等外在素質贏得成功的,他們成功的關鍵在於,他們具備了某些最爲根本的、最有價值的素質和品格,他們獲得成功的內因幾乎都圍繞着一個成功同心圓來實施。書中運用很多的例子闡述了“成功同心圓”的理念,爲中國的青少年指明瞭成功的方向。

李老師在書中闡述了幾個成功的幾個要素:積極、同情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包括他所講的:只要是對別人有用有益的事就會感到快樂和幸福。有了一個正確價值觀的指引,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還要將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應用到追尋理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通等六種最基本的行爲方式中,只有按照這樣的邏輯順序尋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個人纔能有可能真正做最好的自己,真正取得多元化的成功。在這本書中,除了對成功的瞭解,我還對現在大學生的現狀深有感觸。李老師列舉的一些大學生迷茫,失落的事例讓我深有同感,從現在起,不管別人做的怎麼樣,不去羨慕他人的優秀,不對自己感到沒自信。一句話,做最好的自己,不要給自己的青春留下遺憾,更不能自暴自棄,虛度年華。只要回首時,能夠問心無愧的說一句,我的青春無悔!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17

我看了一本李開復先生的著作《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當書到手時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後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後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說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後,感覺與衆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思考。

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實的語言爲我打開了一扇瞭解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門。

他告訴人們:做人不是隻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鬆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

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祕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

其次,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或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如何實現。現在看了李老師的“成功”學後,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與名望的高與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還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

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18

《做最好的自己》是我進金屬科技所獲得的第一本書,在偶爾迷茫的時候讀它能使自己堅定前進的道路,做到最好的自己。以前也曾讀過勵志的書,但讀過之後覺得作者說的一堆空話,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可能僅僅在讀完之後有幾秒鐘的衝動罷了。但《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不同李開復老師不僅在書中提出了易於理解的“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釋成功的祕訣。

首先,李開復老師闡述了“成功”一詞的真正含義,成功是多元化的,衡量成功的標準有很多種,但最根本的標準應該是:該行爲是否對社會、對他人或對自己有益,是否能讓一個人在自主選擇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己,並由此獲得最大的快樂。我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成功之路到底在何方,又如何踏上成功之路。在讀了李老師的“成功”後,眼前便豁然開朗,原來人和人之間的成功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像“小馬過河”一樣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職務高低,錢財多少,人只有表達出自己的興趣又做出對社會和他人有益的事,這就是成功。

其次,李開復老師講述了該如何做才能獲得成功:首先要擺正心態,擁有正確的價值觀,這是成功的基礎。用正確的價值觀指引,端正自己的人生態度,再將二者用到追尋理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通等行爲方式中,纔有可能取得成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斷引導我們追尋自己的理想。因此,我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中要誠信待人,不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期待和信任,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行。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賴,而他人對我們的期待,正是對個人道德修養的一種良性約束,是養成“誠信”習慣的重要力量。

我覺得這本書最值得深思的地方還是在於李開復老師著作時在中國人和美國人的思維精華上的結合。一個真正的成功人士,既掌握中國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方面的精髓,又具備美國人開放、善於溝通的素養。我們要成功就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且知道如何去做。

我一直覺得自己夠聰明,夠冷靜,李開復老師說的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看了他舉了的那些學生來信的例子:“我的目標就是考清華的研,可我又擔心自己考不上,很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辦?”等等的各種言辭,我終於明白其實我也一度的迷茫,一樣沒有看穿一些東西,沒有領悟成功的含義。

做最好的自己,這麼傻的書名,卻成爲我讀完整本書後最真實的信念!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19

市分行爲每位員工發送李開復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一書。我行結合“創建學習型組織和知識型員工”活動的開展,在全體幹部員工中開展以“讀一本好書,寫一篇心得”爲主題的讀書活動,通過此項活動在全行員工中大力倡導科學精神,培養科學思想;倡導人文精神,表達人文關懷,引導全行幹部員工養成“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學習習慣,爲我行服務形象的整體提升打好堅實的基礎,以加快農行各項業務的可持續發展。讀書自學是創建學習型組織和知識型員工的重要形式,也是每個員工獲取知識、提高技能、增長才乾的主要途徑。工作閒暇之餘,讀完李開復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一書,細細品來,回味悠長,感慨頗深。

李開復博士,美籍華人,他開發的世界上第一個“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系統,被美國《商業週刊》評爲1988年最重要的科學發明之一;先後在蘋果公司、SGI公司、微軟公司擔任要職;在微軟公司時,他親手創辦了微軟中國研究院,隨後成爲比爾●蓋茨的七個高層智囊之一,20xx年被Google公司任命爲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回顧李開復博士所走過的路,無疑現在他是成功的。《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爲幫助中國的青少年選擇未來的道路所寫的。 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提出了“成功同心圓”的理念,以誠信價值觀爲中心,包含着六種姿態,決定着六種行爲準則。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是指導所有態度和行爲的根本因素。《大學》中說:“古之慾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與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這段話點明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於爲人處事乃至建功立業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的價值觀不正確,無論他怎樣努力,都會像南轅北轍的趕車人那樣離成功越來越遠;如果一個人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他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態度;如果一個人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就意味着他可以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做出正確的抉擇;如果一個人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就意味着他是一個有道德、講誠信、負責任的人,是一個值得信賴、值得託付的人。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態度是行動的前提,態度受價值觀的指導,態度是爲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態度是一個人所具有的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社會和他人心目中的映射結果---如果一個人沒有正確的核心價值觀,他就不可能體現出這些正確的態度或品質來。現在社會需要積極向上、勇於參與、勇於挑戰的人,只要擁有積極的態度,樂觀面對人生;遠離被動的習慣,從小事做起;對自己負責,把握自己的命運;積極嘗試,邂逅機遇;充分準備,把握機遇;積極爭取,創造機遇;積極地推銷自己;要敢於面對失敗和挫折;要有“海納百川”的境界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融會中西,協調均衡,成功就不會太遠。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有追尋理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和合作溝通的行爲。行爲是態度在具體行動中的反映;行爲是一個人與社會、他人乃至自己接觸和溝通的必然結果;行爲是社會衡量每個人的價值的外在指標;行爲是態度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具體表現。我們在追尋成功的時候,要以勇氣指導自己追尋理想、以自信培養興趣、以自省指導有效執行、以積極的態度努力學習、以同理心指導人際交流、以寬廣的胸懷促進團隊合作與相互溝通。我們要善於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意見,善於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缺陷,善於從各種不同的思潮中汲取力量。我們要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以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真正體現自我的價值。

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你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現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你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運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順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將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應用到追尋理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通等最基本的行爲方式中去,按照這樣的邏輯順序尋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個人纔有可能真正做好自己,真正取得多元化的成功。

作爲農行的員工,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做最好的自己。我們應該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態度,積極主動、充滿自信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有效的執行行領導給予的各項任務,學會與同事之間、與客戶之間的合作溝通,保持終身的努力學習,爲了農行事業的發展,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成功的自己。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20

所謂揚長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提出來的另一種理念,是由“長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生髮構思而出,同時是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提出。揚長教育是提倡給每個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就是讓學生體驗成功,這句是和諧教育。

這讓我有所思考,結合我的管理學生的經驗,突然發現其實我的某些做法與書中所講有些許的契合點,但是我的做法卻是目的性和條理性都不是很清楚。在讀了這本書之後,讓我對這種教育模式有了進一步的明確和認知。所謂“揚長教育”,應該是有“人皆有所長,人皆可上進”的意思。不管是怎樣的學生,在他的身上,一定有其積極的一面,一定有其所長,這個“長”不一定是特別優於他人的“長”,它可能僅僅是一種隱形的潛力,或是一份不服輸的鬥志,或是對某些事具有一份特殊的信心,或是身上有一種良好的習慣,等等。

而作爲從事基礎教育的老師,我們既要去發掘少數有天分學生身上的特長,更要努力去發現、賞識、鼓勵每一個普通孩子身上哪怕是很微弱的閃光點,今早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與生活有一份自信,從而促進他的學習積極性,進而讓他們逐步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幫助他們找回自信。

我們班有一個叫曉峯的孩子,一二年級給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喜歡帶頭搗蛋,我就對他做了一個詳細的瞭解,父親外出打工,母親在老家務農。而他則是被家人送到了周託,一週回家一次。這讓我感同身受,因爲我小時候就是很小就被送到寄宿制學校上學,兩週回家一次。因此,我開始格外注意他,觀察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曉峯這個孩子非常聰明、頭腦靈活、愛動,如果交代給他一件事情,他都能做的很好,甚至超乎我預料的好。我就安排給他做我們班的衛生委員,負責安排和監督班級的衛生打掃,一週下來做的盡心盡職。自此以後,不見班級衛生不用我操心,曉峯課堂上也表現得積極起來,認真聽課,積極回答問題,考試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95分。這讓我看到了從學生身上的發光點來管理學生,還真是可以對學生有莫大的幫助。

所以,我們在教育學生時,永遠要將“幫助學生找到自信”這件事放到心頭,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受益。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21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做最好的自己》,它的作者是李開復,曾經的微軟全球副總裁,Google中國區總裁。他的這本《做最好的自己》講述了人生道路上應該注意的要點。我對他寫的關於自信的文章很感興趣。在書中,李開復說自信是潛能的放大鏡。我認爲很有道理,因爲你要是對自己說我是最棒的!你就會突發自己的潛能,超常發揮,你就會覺得自己是一位“天才”!

自信是成功的關鍵,比如說你要參加一箇中學的面試,自信就能爲你的成功助一臂之力,因爲面試不僅要看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和智商水平,更要看你有沒有自信的態度!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我覺得我以後面對考試或者面試,我就一定要自信,不要怕題目和考官,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因爲人要是緊張的話,你就容易忘記積累的東西,久而久之,你就會變得自卑。

最近讀李開復老師的《做最好的自己》,才發現自己對成功的理解竟是如此膚淺。雖然沒有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誤區,但對“多元化的成功纔是真正的成功”理解不足。我選擇的只是做自己,所謂的維持現狀,跟隨自己的興趣或許只是逃避激烈的競爭、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的一個拙劣的藉口。李開復老師說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每個人都有條件在超越自我的基礎上不斷取得成功。因此,僅僅追隨自己的興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積極進取,不斷挖掘出自己的潛能。另一方面,還要走出“自己”這一狹小的天地,因爲成功與人生價值的實現是密切相關的,而人生價值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與對社會的貢獻率相掛鉤的。從書中的make a difference,“世界因我而美好”看來。李開復老師內心向往的還是對社會做出貢獻,幹出一番影響世界的大事業。因此,我們所定義的成功還應該是能走出自我狹小天地,樂於對他人,對社會做出貢獻的成功。

怎麼讓自己變得自信呢?這本書會給你答案,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自信,不害怕,不緊張,要學會讚美自己,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有的時候,自卑心理的人總是關注自己消極、悲觀的一面,看不到自己自信成功的一面。我們要記住西方的一句名言:“成功與否並不取決於我們是誰,而是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It is not who we are that is holding back 。 It is who we think we are not。”

我看了這本書,心裏真的很希望能擁有書中那些優秀的品質,爭取將來像李開復一樣成功!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22

最近,學校圖書館開展了讀書活動,本人也利用學習之餘參與其中。一本好書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閱讀過程的片刻愉悅,更是爲人們打開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在這一點上,《做最好的自己》沒有辜負我的期望。書中用縝密的邏輯和真實的案例來闡釋成功的祕訣,以鼓勵的口吻和許多發生在作者身上的有意思和有價值的事情來引導和說服讀者,以現代的眼光、中西結合的角度來引導讀者。慢慢的讓讀者“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接受不可以改變的事情,有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從價值觀、態度、行爲、習慣、性格等方面分別爲年輕人指引方向,讓你終生受益。讀了這本書,“做最好的自己”這句話,相信每個人都能深深的記住。

在閱讀過程中,我總會情不自禁用自身與之對比,不經意間,便成就了一次心靈的洗禮與一次很好的自省。

最好:僅僅優秀是不夠的,甚至卓越也是不夠的;

做自己:找到自己的興趣,樹立自己的理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業,崇尚多元化的成功,成爲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才。

首先要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審視自己、規劃自己,才能做好自己,不留遺憾。

做最好的自己,是樂觀面對人生,擁有誠信的價值觀,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工作,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踐,不辜負別人的期望和信任,增強自律感。做最好的自己,是相對自己來說做比自己更好的自己。從實際出發,從自己出發,根據個人不同的自身條件“量身定做”,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做超越自己能力範圍之外不切實際的事情。

做最好的自己,不是急功近利,爾虞我詐,不惜一切手段去損人利己;而是有着明確的高尚的理想,展示一個獨特而又有內涵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不是好高騖遠,強求自己取得遙不可及的成就;而是有着合乎自己實際的理想,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精益求精,從點滴做起,腳踏實地的一步一個腳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做最好的自己,不見得就必須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成就,成爲衆人仰慕的對象;

而是要立足本職工作,愛崗精業,不懈地努力。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位置。我們不必去追求那些遙不可及的夢想,只要做一個真實的、最好的你也就可以了。

非常感謝李開復博士的這本書,也感謝他把自己的人生體驗和生命歷程總結出來讓我們得以分享。都說開卷有益,認真讀他的著作,從中我找到了對生活的自信以及積極樂觀的心態和用於嘗試的勇氣。積極的去嘗試,雖說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放棄就等於失敗。在不斷的努力和不斷的嘗試過程中,總會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機遇,或許這時希望就出現了。在工作和生活中,時時作好準備,時時保持上進的心態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還未開始就放棄了努力,就等於失去了一切機會;失去機會等於失去了成功的希望,這樣就與我們的最初目標背道而馳,這是極爲不可取的。

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李白說過,“天生我材必有用”,做最好的自己,不斷髮揮自己的特長和潛質,超越自己,讓自己做得更好。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23

書中有個觀點頗爲驚人:我們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爲愛,而是出於害怕。正是父母心中的愛與怕,讓我們的家庭教育走入很多誤區。

誤區一:“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時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擁有的東西加倍‘奉獻’給現在的子女,於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滿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們的需要。”

我有些不情願地點點頭,班級裏大多數家長都是80後,這些80後父母們是有這方面傾向,自己的童年物質貧乏遺憾,所有拿自己童年去填補孩子的童年。

誤區二:“大多數父母一門心思地指導子女、教授他們技能、糾正他們的過錯,卻忘記了親子關係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與孩子們共享快樂時光,與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這次我不由地點了點頭。在孩子快上一年級,家長都有點小焦慮,不敢像小班那樣撒歡放羊了。忙着報提高班、興趣班、啓蒙班盯着寫作業,背古詩,作業完了剛想看會電視,睡覺時間又到了。孩子會有情緒,覺得爸爸媽媽不愛她了,不陪她玩了。

身邊有個朋友無意間聊天聊起童年青春這個主題,隔着屏幕我都可以想象的到他談及童年的表情。父母和大多數家長一樣從小灌輸好好學習,考上大學,以後就會賺好多錢的理念。性格被孝順、聽話控制,20多年來一直按照父母的要求努力。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現在做着和自己專業不符的工作。

他選擇向我這個陌生人傾述是對自己保護吧。我想做一個普通的孩子有犯錯的機會,或許我會後悔但我也希望我可以和父母有商有量,一直以來我都聽父母的安排被其他長輩作爲教育後輩的榜樣。填報大學志願那年,我向父母清楚的介紹了我的成績,你應該知道作爲一個語文和英語的佼佼者最適合讀什麼科,最後我還是去讀了工科。

典型的專制型父母,作爲父母初衷都是爲了孩子,把自己認爲對的理念,好的東西都給孩子。我想當初填報志願父母的觀點是工科進入社會後好找工作,犧牲了他的興趣。他還是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在孝順聽話中難以抉擇。榜樣,去堅持你覺得有價值的事物,最後父母都會妥協。

“之所以成爲父母,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爲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我們纔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原來,我們心中的“愛與怕”源自我們的不成熟。

那成熟的標誌是什麼?

真正長大有兩個標誌:(1)發現生活並非按照我們所預想的那般運作;(2)發現我們並非按照自己所計劃的那般生活。”

對父母來講,這兩個標誌意味着父母們想開了,不再執着地認爲,孩子們應該爭個你高我低,絕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什麼的,也不再對自己無力做到的事情耿耿於懷。父母成長了,就意味着他們能放開手腳去愛孩子,欣賞孩子,不再糾結於“如何做纔會讓孩子成功”等問題。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24

“把握80%的成功機會,選擇自己的成功”--------題記

接觸李開復先生的作品是在我最落寞的時候,大學聯考後的那個暑假我過的並不輕鬆,面對與自己失之交臂的理想,所有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盡壓心頭,拿着天外意大利語專業的通知書,失落不甘與無奈卻仍就揮之不去,我堅持要復讀,卻沒得到一致的認同,爸媽也想讓我慎重考慮後自己決定。

正當疑豫彷徨時,我無意中在網上瀏覽到李先生的一系列作品,《給中國學生的信》,《做最好的自己》。他獨特而明晰的觀點,簡潔而有力的語言以及生動而切實的例子在不知不覺中驅除了我心中的陰霾,也逐漸使我混沌的大腦恢復了理智。反覆品讀中他的“成功哲學”和行動方法讓我頓有醍醐灌頂之感。尤其是他在答覆一位失掉清華而進入某重點大學電子工程系的學生的信時說的一段話讓我記憶尤深:“一個優秀、努力、自信、自覺的學生,進了名牌大學,他能取得成功的概率也許是90%,進了其他重點大學,概率也許會降到85%,進了普通高校,這個概率也不會低於80%。但是,一個沒有良好的價值觀,沒有正確態度的學生,即便進了名牌大學,他的成功概率也一定是零。祝願你把握住85%的成功機會,不要成爲一個自暴自棄的人。"

圍繞着“多元”“自主”和“積極”。《做最好的自己》告訴我們,真正的成功不只是成績的優異,社會的名利,而是在理想的指引下,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運用每個人不同的特質,創造我們獨一無二的價值。

它告訴我們“要用勇氣來改變可改變的現實,用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現實,用頭腦來區分兩類不同的現實”,“要有自主選擇的智慧,用智慧選擇我的成功”

它告訴我們“要積極主動的追尋理想和興趣,堅持學習和執行,做一個融會中西的人”

而也許我不願意來天外只是因爲世俗的評價,他人的目光和衆人所謂的優秀的標準,只是因爲我在人云亦云中迷失了自己。然而拋開一切雜念,捫心自問時,我卻無比清醒的告訴自己:學習和運用一種語言是我的理想,我熱愛語言,他是我的長項,我以能與他人交流,獲得一種國際視野而快樂。那麼我還有什麼理由放棄——放棄天外良好的語言氛圍,放棄屬於我的成功呢?於是帶着堅毅和勇氣,我登上了北上的列車,選擇了天外,隨行的包裏放了兩本書,一本是《羊皮卷》另一本便是《做最好的自己》。

由於在高中時我就被選送上業餘黨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步入大學我就更加自覺的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於我而言,入黨是先進是光榮,是催人奮進的動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幫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做最好的自己》中李開復先生就把價值觀作爲其“成功同心圓”理論的中心,因爲它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石,它決定人的態度和行動方向。憑藉自己的實力,我還進入了校和院的學生會,成爲班級的學習委員,依靠自己的努力在校英語演講比賽中獲獎,課堂上每當遇到難題衆人啞然時,我總是冒着出錯和丟臉的“風險”大膽張口,表達自己的想法,無論結果如何只求盡力就好。

而我做這一切的原動力並非想出風頭,搶眼球,抑或高舉個人主義大旗,我只是在抓住和創造機會培養自己勇於自我推銷和展示,樂於接受挑戰,積極主動敢於嘗試的精神,使它們成爲我的一種習慣和品質,並通過我的努力,去帶動身邊人的熱情,形成我們的團隊精神,這些素質也是李博士在《做最好的自己》中反覆強調和推崇的,能擁有這些有價值的品質就是對我努力的最高獎賞。

然而兩個月後,當新鮮不再,一切都歸於沉寂和正軌後我又開始了莫名的空虛。面對多餘的時間,富餘的精力,面對各種思想的衝擊,和因人際和心理問題而走極端的案例,我再度陷入迷茫,徘徊不前時,我又下意識的翻開《做最好的自己》,不到幾頁,一段排比句便印入眼簾“我們應做一個能夠從思考中認識自我、從學習中尋求真理、從獨立中體驗自主,從計劃中把握時間、從表達中鍛鍊口才、從交友中品味成熟,從實踐中贏得價值、從興趣中攫取快樂、從追求中獲得力量的人”——這不正是我應該努力的方向嗎?

既然喜歡自己的專業,就應該全心投入,不斷求索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廣度和深度。

既然“每個人都隨社會進步而生存、成長和奉獻”,那就不該閉於幽室,凝與隘事,不識社會進步大潮,而應參加社會實踐,鍛鍊才幹,增長見識。

既然與人相處也是重要的技巧和學問,就應該以誠爲本,以德爲先,與同學主動協同,和諧共進。

既然世事紛繁,誘惑不斷,就應該放棄那些不重要的,去做那些最重要的,管理好時間,控制好自己,不至荒廢學業、耽誤前程。

既然有廣泛的興趣,和豐富自己的想法,就應該在平時多做準備,掌握信息,以便在必要時做出最好的抉擇,把握稍縱即逝的機遇

``````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負責,自己解決,自己調查研究,因爲沒有人比你更在乎自己的事業,要有意識的用語言表達自己的主見,因爲沒有什麼東西比積極主動更能體現一個人的獨立人格”智哉李先生言!

暑假裏懵懂的我還不知道什麼是成功,李先生告訴了我;

數日前,我還不明瞭怎樣才能成功,《做最好的自己》又提醒了我

感謝這本一直給我鼓勵伴我前行的書,它讓我明白挑戰自己才能發揮潛力,自主自決才能成就自我。西施的美貌固然傾國傾城,殊不知東施比西施更多了一份健康之美啊!其實只要每個人發掘自己的潛能,選擇自己的成功之路,我們都能迎向更開闊的人生!貌不比西施又何苦不欣賞更重要的健康呢?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25

我在最近,讀了一本名叫《做最好的自己》的書。它看起來並不起眼,但書中蘊含着的人生真理,就讓這本書成爲了最平凡中最耀眼的光!

最好的自己,是坦然面對自己的人生。人生就像大海中的一葉扁舟,起起落落、浮浮沉沉。在人生中,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高興也有淚流。但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每一個人的人生中的一次嚴峻的考驗。在人生的每時每刻都不要怕重頭再來。因爲每一次跌落都是重新站起來的一個必經階段。

生活有很多鏡子,但我們始終看不到自己。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迷茫,有多少人已經放棄,有多少人還在努力掙扎着?在這樣的人生中,我們只有唯一的選擇了。而唯一的選擇就是做回自己!我們不要再在外人面前繃着臉,不需要在親朋好友前虛僞,不需要在別人面前裝優雅……你只用做回你自己,做回真正的自己!讓世界充滿真實,不是虛僞!

人生的'路很長很長,陪伴人一生的,不只是喜悅和感動,更有着困苦和磨難。但無論是什麼,都別忘了,生命也是會走到盡頭的。生命會消逝,生命還會誕生,生命更會被拯救!坦然面對自己的人生,做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26

讀完了李開復寫的《做最好的自己》一書,讓我豁然開朗。這是一本很有閱讀價值的書,在細細品讀後,收穫頗豐,很有啓發。

人與人人之間的差異是無法迴避。不管這人天生聰明還是愚鈍,都有人取得了成功,這就要我們要把衡量成功與否的標準定位在合理的的起點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會自暴自棄,不會好高騖遠。只有正確地認識了自己,才能做好自己。這是是做最好的自己的基礎。在這樣的基礎上,爲自己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和目標,努力挖掘自己的潛能,實現自我,頑強拼搏,一步一個臺階向上攀登。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的自己。書中系統地有層次地說明了成就個人價值觀的六個重要因素:自信、自省、勇氣、胸懷、積極、同理心。要做最好的自己,我們要朝着書中價值觀的六個重要因素努力靠近。

做最好的自己。每一個人在消極的時候所想和在進取之時所想都與其價值觀有着密切的聯繫。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應該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不能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所以要自信,去努力執行。也要自省,要及時分析現有的人生目標,看看是否適合自己,及時糾正或者改進不適合、不現實或者是錯誤的人生目標。要有勇氣去做事或者改正。要有胸懷,並且積極進取。記得在國小時候,老師就問我們未來的夢想是什麼,當時很多人都在心底思考着,並且隨着年齡的增長一步步朝着自己的夢想邁進。

但是,價值觀也有正確與否之分。青年人不能夠被世俗的價值觀所矇蔽,年輕人也沒有足夠的知識與閱歷去分辨正確與否。當今社會,拜金主義橫行,盲目地迎合拜金主義,追逐着金錢、名利、物質享受等,將會斷送自己個性的人生價值觀。正因爲如此,書中提出了一個很有特色和意義的觀點,說是成功是“多元化”。書中作者以他本人在事業和學術上的巨大成功來爲他的觀點佐證,具有充分的借鑑意義。

當然,在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我深深感到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很多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值得我學習。但我依然執着於我的目標,我會在將來的日子裏慢慢改進自己。我我會繼續學習和努力工作不斷完善和提高自我,並在這個過程中體會自我價值實現中的點點滴滴,辛酸、快樂......

做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27

最近在班主任老師的推薦下,我讀了李開復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一書。在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我覺得說一本書能讓人醍醐灌頂豁然開朗似乎有些誇張,但通讀此書,有些一直迷茫不清的東西似乎已逐漸清晰。

李開復先生首先闡釋了他對成功的定義,即“多元化成功纔是真正的成功”“成功就是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然後以成功同心圓闡述了獲得成功的條件。本書強調協調均衡,即要讓成功同心圓的各部分均衡發展,不可偏激。

書中有幾句話很能引起我的共鳴:

我們是野生植物,不是園林植物,每個人獨特的優點就是自信的源泉。在應試教育的弊端逐漸暴露的今天,人們逐漸明白成功的教育不是將人都變成統一思想、同一性格的機器,而是通過教育和引導,讓每個人都能發揮其所長。我覺得,這句話還可以這麼理解:每個人的人生,並不只是爲了別人的讚歎與欣賞,更重要的是自己內心的自由與滿足。就如野生植物,在無人欣賞之處依然欣欣向榮,靜吐芬芳,不要像園林植物那樣,爲了迎合人的喜好而改變身姿。或許有人會說,迎合他人的需求會走得更順,堅守自己或許會遭遇冷落與排擠,這的確是一個悖論。我覺得,只要價值觀、人生觀正確,或許一時無法獲得理解與贊同,如果可以堅持,總有一天會得償所願,野百合也有春天。

成功是選擇的結果,不成功也是選擇的結果。

有一句話我一直記憶深刻:事在人爲,休言萬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後一步自然寬。人生最終會走向何處,是由自己決定的,由自己的一個個選擇決定的。爲什麼沒有機會降臨,那是因爲選擇了退縮、猶豫或是迷茫、徘徊,沒有做好成功的準備。

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結果,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

對於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來說,未免年少氣盛,對於一些事物境況總想着去改變。這無可非議,即使是失敗了,依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鑽進死衚衕,撞得頭破血流依然不回頭。總有一些東西我們無法改變,這是由我們自身的能力地位等決定的。此時,我們不妨接受這個結果,將精力放在如何完善自己身上,假以時日,或許我們會發現當時的堅持是幼稚可笑的,或許我們已經有能力去改變想要改變的。分清楚什麼可以改變,纔不至於陷入宿命論的桎梏,不至於一蹶不振,止步不前。

上大學以前一門心思學習,應對考試,並沒有對人生未來之類的問題思考過。進入大學校園,尤其是離家在外,遠離了父母,也遠離了凡事都由父母選擇的情況。在與老師同學相處的過程中,從安排自己的時間精力等方面,我開始思考自己的處事方法,學着自己去做出種種選擇。書的第三部分“積極主動”給我的觸動最深。

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羣體意識,推崇“從上”、“從衆”等行爲方式,這些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以致許多年輕人覺得,“自主”這兩個字是那麼陌生和遙遠……許多同學有很強的“從衆”心態,自己有想法不表達,時間久了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是什麼了。每次他們都會習慣

性地先問別人:“你怎麼想?”而從不會問問自己:“我怎麼看?”

一直以來,我的父母給我灌輸的都是他們認爲的正確的思想,比如說“凡事跟着別人去做,大多數人做的事情一般是對的”“女孩子就要找個安穩的工作”“不要做出頭鳥”等等。正因爲如此,我很多時候都搖擺不定,聽到別的同學做什麼自己也會動心。我並沒有任何責怪父母的想法,的確他們的“經驗之談”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但近兩年來的大學生活讓我意識到,人必須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有對自己的正確定位,對於自己認定的事情有勇於堅持的勇氣,正如書上所說,即使失敗了也能獲得教訓,是一次寶貴的經驗。

李開復先生在“如何遠離消極被動”方面提了不少可行的意見,有些我雖然一時難以做到,比如說“不要讓事情找上你,應主動對事情施加影響”,但有些我可以做到或者正在嘗試,比如說“不要盲目聽信人言,應冷靜辨析、積極求證” “不要習慣性地同意或追隨別人”等。

這些建議,可貴之處在於它們的可行性。以前也看過一些勵志類的書,總覺得離自己很遙遠,可望而不可及,也就沒有了改變的勇氣。李先生的建議就很貼近學生的生活,比如“用語言有意識地訓練自己”——“試試看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也許我可以換個思路”、“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可以想出更有效的表達方式”、“我的感覺是……”、“我選擇……”、“我要……”、“我情願……”、“我打算……”、“我決定……”這樣就能多給自己決定的權利。就算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麼,至少要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就算不能積極爭取最想要的,至少也應積極避免最不想要的。就算不能夠創造機遇,也要能充分準備,把握機遇。

“你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志向和興趣,那就馬上做一個發掘志向和興趣的計劃;你如果不知道畢業後要做什麼,那就馬上制定一個嘗試新領域的計劃;你如果不知道自己最欠缺什麼,那就馬上寫一份簡歷,找你的老師、朋友打分,看看哪些需要改進;如果你畢業後想出國讀博士,就想想如何讓自己在申請出國前有實際的研究經驗和論文;如果你畢業後想到某個公司工作,就找找該公司的聘請廣告,再和你的履歷對比,看自己還欠缺什麼經驗……只要做到了這些,你就不難發現,自己每天都會比前一天離成功更近一些。”我引用了這麼一大段話,難免有湊字數的嫌疑,但這些很實用的建議,讓我看到了一位長輩對晚輩的殷殷期望,也成爲我今後思維方式的指導。

此外,李開復對待失敗的態度有一個令我很敬佩的地方——坦然地面對錯誤,甚至主動用它來幫助別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如此胸襟,他的成功也就不足爲怪了。

李開復說:“每一件發生在你身上的事都應該是因你的決定而發展、變化的,而不應該是因爲你無所作爲才變成現實的。不要忘了,被動就是棄權,不做決定也是一種決定。”俞敏洪說:“人若像草一樣活着,可以吸收陽光雨露,但人們不會因爲踩過你而憐憫你,因爲人們根本就沒有看到你。”英雄所見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