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後感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獨讀後感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百年孤獨讀後感作文

百年孤獨讀後感作文1

我想當家族裏的其他人看着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孤獨的站在那顆慄樹之下,不由得悲從中來之時,他們也會這樣安慰自己。只是他們沒有想到身陷悲劇的不僅僅是他們的祖先,更是他們,以及他們的後代。

我試圖去看透那個似乎與這個世界重疊的結界,和那羣似乎與世人重疊的孤獨患者。女人們大多無法敵過自己的感情而淪陷於無盡的孤獨漩渦,男人們爲女人和事業角逐終身,最終沉寂於落寞。百年的人與故事都似輪迴般重複,卻又個個精彩,篇篇動心。在那裏:

吉普賽人帶着飛毯和水晶球給馬孔多帶來混亂與驚喜。

梅爾基亞德斯如幽靈一般搗鼓着他的鍊金術,臉上閃着嚮往的光芒。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站在那顆慄樹下,仰望天空,喃喃着無人能懂的語言。

烏爾蘇拉以她那比男人更寬闊的臂膀爲子孫們提供庇護,終了此生。

庇拉爾特爾內拉坐在那張吊牀上,雙眼無神,感知着撲克牌帶給她先知的預言。

在那個故事裏,世界緊簇在馬孔多周圍,而馬孔多因這個家族而誕生而輝煌而沒落而消亡。

看書時,我就像一個縱眼旁觀一切的老婦人,穿梭在馬孔多的大街小巷,打探着有關這個家族的傳說,每晚在心細數一遍這些年來我所見所聞的故事。我見證了這個家族的崛起,也看清了它結實的身軀內部那顆支離破碎的心;我看着那些孩子們長大,也看清了他們在沉重希冀下的不願再向外窺探的心靈;我瞭然牛皮紙上記載的家族史,也看清了紙上不能言說的滿是荒唐的眼淚。

百年孤獨讀後感作文2

剛開始看《百年孤獨》的時候,發現有幾個奇怪的地方,首先,布恩蒂亞家族中的人名反覆用的都是阿卡蒂奧和奧雷連諾,這也彷彿他們的生活一直是在一種可怕的循環中度過的;其次,故事的情節很具神話色彩,死去的人可以因爲按奈不住寂寞從新回到人間,甚至與活人交談。這也引起了我看下去的衝動,這是一個彷彿描述一個國家百年的繁衍與生存、恥辱與壓迫的故事。

霍阿布恩蒂亞帶領他的妻子,以及他的親屬朋友們歷盡千辛來到了一片未開墾的土地上,開闢了一片廣闊的天地,這塊後來被命名馬孔多的小鎮上,蘊含了無窮的神祕,但似乎又令霍阿布恩蒂亞陷入了無窮的孤獨。在他身上也體現了那種可怕的循環,在他對創造發明產生厭倦以後,便整日地呆在實驗室裏製作金屬金魚,每做到二十條的時候就將它們熔化重做。他的後代奧雷連諾又從戰爭走向孤獨,終於也陷入了循環制作金魚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地傳承,又一代代地都是那副孤獨樣,直到家族的`最後一代奧雷連諾布恩蒂亞的出世,由於壟斷資本主義的入駐,不僅是布恩蒂亞家族,整個馬孔多已經開始沒落了。那本羊皮書卷上用梵文字描述的這個家族從建立到沒落其實已經是註定的宿命,終究是一個可怕的循環。

《百年孤獨》讀完後都會給人留下一種沉重感,我認爲這種感覺纔是作者真正想傳達給讀者的。

百年孤獨讀後感作文3

說來很慚愧,我一直沒讀懂《百年孤獨》,對它也沒有熱愛之情。但王浩百涼對《百年孤獨》的研讀遠在我之上。常言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老師要有一桶水。呵,今天正好相反,學生擁有一桶水,而老師纔有一滴水。於是,今天語文課的講臺屬於他,不屬於我。於是,王老師跟大家分享他的閱讀感受。

這個王老師做事可真認真,備課本上寫滿了心得體會,重新整理他的閱讀思路;更難得可貴的是,他還摘錄了一些作品裏的精彩片段,複印成講義發給同學們,頗有點大學教授的範兒。

登上講臺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醒同學們,要走進這樣一個長篇小說,先得從心態開始調整,要帶着積極的態度與文字接觸,這樣才能讀懂文本;其次,他比較了不同的譯本,他認爲不好的譯本會影響人的閱讀心情,好的譯本會更讓人容易走進作品;他手頭的譯本是范曄的譯本;第三,他拿中國作家餘華的《活着》來比較,讓同學們對《百年孤獨》多了一份親近感,因爲很多同學看過《活着》。

有了這樣的鋪墊,大家對作品就有了情感上的接受。當進入故事情節的時候,王老師講述了作品較爲經典的情節,概述了主要人物,分析了作品的主要特色同學們時而哈哈大笑,時而低首讀書。

作品是《百年孤獨》,可講課者和聽課者都不孤獨。

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師還是講課的同學中板書最多的老師。不過,辣字一定讓大家印象深刻,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