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應急管理者心得體會(精選9篇)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最美應急管理者心得體會(精選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美應急管理者心得體會(精選9篇)

最美應急管理者心得體會1

2020年,決戰決勝之年,應對疫情之年,面對嚴重洪澇災害、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給安全生產帶來的嚴重衝擊,做好應急管理工作更顯意義重大。

有這樣一羣人,他們枕戈待旦、向險而行,是黨和人民的“守夜人”;他們下先手棋、打主動仗,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守業人”。得益於他們的努力,2020年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自然災害因災死亡人數均爲歷年最少;他們,也在新時代應急管理工作中成就“最美”。

爲弘揚應急管理特色文化,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的濃厚氛圍,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蹟。

向險而行,以生命赴使命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面對1998年以來最嚴重汛情,應急管理部門和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堅決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誰打頭?”“我打頭!”

7月22日,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石大圩防洪大堤被洪水撕開了20米寬的決口,6500名村民被洪水圍困。

此時,廬江縣遭遇百年一遇洪災,已在抗洪一線奮戰了幾個晝夜的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陳陸,再次集結隊伍投入救援。由他“打頭”領航的1號艇突遇3米多的水位落差側翻,他被捲入洶涌湍急的洪流中英勇犧牲,年僅36歲。

陳陸犧牲後,戰友統計:他連續奮戰了96個小時,救出2600多人。

人民消防爲人民,危難時刻,總有他們“逆行”的身影。

陳建是湖北省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一站站長助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緊要關頭,陳建3次遞交請戰書,帶領醫廢轉運突擊隊擔負武漢市11個街道、28家醫院日常醫廢轉運任務,50個日夜累計行程1.6萬餘公里,轉運醫療廢棄物2186桶,共170.49噸。

武昌醫院、天佑醫院、武昌方艙醫院……這些很多人都避之不及的地方,哪裏有需要,陳建就出現在哪裏。他說:“說不怕那是假的,但只要人民羣衆有需要,我們就義不容辭。”

紮根一線,獻青春護青山

西藏被譽爲“亞洲水塔”、全球氣候的“調節器”,守護好這裏的青山綠水意義重大、任務艱鉅。

1983年出生的孔特特是西藏自治區森林消防總隊那曲市大隊大隊長,他已在這片高山林海堅守了18年。

18年來,他先後參與滅火戰鬥130餘次,開展防火講座100多場,培訓護林員2萬餘人,參與重大搶險救援90多起,挽救羣衆生命20餘人,搶救羣衆財產約400餘萬元……

成績背後,是經年累月的無私奉獻。進藏多年,他沒有和家人過一個團圓年,沒有休一次完整假。

森林滅火離不開特種車。1974年出生的吳迪就是這樣一位“大拿”,他不僅擅長駕駛特種車滅火,還擅長專治特種車各種“毛病”。

他是黑龍江省森林消防總隊黑河市支隊愛輝區大隊四中隊特種車輛維修技師。20多年來,他刻苦鑽研,從一名只有國中文化水平的青年成長爲具有過硬專業技術的“專家”,累計培訓駕駛維修技術骨幹1000餘人;檢修車輛1300餘臺次,節約經費近600萬元;技術革新20餘次,極大提升了車輛維修效率和滅火作戰效能。

勇於擔當,靠實幹守平安

2020年是全國應急管理部門全面履行職能的第一年,應急救援能力顯著提升,充分顯現了機構改革效能。

朱學忠是湖北省應急管理廳應急指揮中心副主任。在同事眼裏,他是那個最敢於建言獻策的人。

2020年1月底,疫情之下,地面運輸受限,湖北各地防疫物資告急。朱學忠提出建議,利用航空應急救援力量,向各地輸送防疫物資。

提議被批准後,他迅速協商甄選6家通航企業調配20名飛行員、40名機務及地面保障人員、各機型直升機10架,運送緊急防疫物資213架次、91.25噸,極大緩解了重點醫院防疫物資缺乏的燃眉之急。

戰“疫”緊要關頭,切不能讓生產安全事故“添亂”。大年七年級一早,陝西煤礦安監局榆林分局幹部劉小術就奔赴工作崗位。此後整整一個月,他都堅守在分局疫情防控與安全監察工作一線,不曾回家。

勇挑重任、敢啃硬骨頭,是劉小術的工作作風。自2011年進入煤礦安監繫統以來,轄區90%以上煤礦都有過他忙碌的身影,參與對煤礦和有關責任人行政處罰上百次,深入井下一線監察400餘次,累計實施經濟處罰超5000萬元。他說:“多去煤礦多下井,遏制事故靠踐行。”

“從事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崗位平凡但使命光榮。”四川省營山縣應急管理局局長伍袁志說起自己的職業,總是滿滿的自豪感。爲了打通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最後一公里”,他在當地啓動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建設、居民安全素質提升工程;爲了加強監管、消除隱患,他經常帶領執法人員深入基層、企業、車站、碼頭、市場、農村,開展執法檢查。他總說:“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在他和同事們的努力下,營山縣連續19年未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30年如一日,踐行使命捍衛榮光

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這是一個只有30名指戰員的基層單位,卻又是一支踐行使命捍衛榮光的模範隊伍。

自1991年1月1日起,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就擔負起福州市五一廣場升降國旗任務。負責省會城市中心廣場升降國旗任務,使命神聖、任務光榮。30年來,一代代消防指戰員不僅勤練滅火救援技能,還苦練升降國旗“五功”,實現了21000餘次升降國旗“零失誤”。

30年如一日的完美表現,背後是大頭針、十字木架、沙袋和他們練到顫抖的手腿,是狂風暴雨、電閃雷鳴下的繼續苦練。

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但耐火等級低,火災防控壓力大。爲了做好防滅火工作,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採取了聯防聯治、防火巡查、宣傳培訓、實戰演練等一系列措施。

多年來,每逢週末和節假日,消防指戰員們都會將消防車停在街巷口,成立便民利民隊,設立服務點,爲遊客提供免費茶水、座椅,宣講消防安全知識。近年來,他們又樹立“快攻速戰打早滅小”理念,探索出適合老街古巷實際的滅火操法。

“不起火就是最好的赴湯蹈火”,這是他們踐行使命的堅定信念;三坊七巷連續8年“零火災”、30年無重大火情,這是他們踐行使命的最好印記。

默默紮根荒野,矢志不渝防震抗震

基層應急管理人紮根一線、默默奉獻、不懈創新,努力爲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貢獻才智。

河北省地震局紅山基準臺,正處級事業單位,現有職工26名。看似“貌不驚人”,卻蘊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他們,在大地震的嚴峻考驗中誕生。1966年3月,河北邢臺遭受了一次嚴重破壞性地震,7月,紅山基準臺誕生,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有組織、大規模開展地震預報的地震臺。

這裏,是中國地震事業的發祥地,培育科學人才的搖籃。半個多世紀來,近百位地震專家、技術人員曾經在紅山臺工作過,他們成長於此,爲新中國地震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裏,又地處偏僻,距離邢臺市隆堯縣城9公里,到最近的村子也要3公里,交通和生活十分不便。

在紅山基準臺,一代代地震工作者守初心、克難關、精業務、講奉獻,一個個“第一”在這裏誕生,一個個新輝煌在這裏續寫。例如,2005年,安裝MT、ELF等先進進口儀器,率先開始大地電磁測深觀測;2012年,河北省唯一GNSS核心站在這裏建成……

目前,紅山基準臺已發展成爲下轄11個子臺,承擔地震監測預測、地震應急等多項任務的開放式、國際性、現代化綜合地震臺站。

傳承焦裕祿精神,築牢基層“防災堤壩”

河南蘭考,是焦裕祿奮鬥過的地方,焦裕祿精神一直激勵着這裏的幹部羣衆。把災害風險裝進制度的籠子,全力提高基層防災減災能力,正是他們努力的一個方向。

2019年6月5日晚,一場罕見強對流天氣“襲擊”蘭考,多個鄉鎮受災嚴重。蘭考縣應急管理局迅速響應,將帳篷、棉被、照明燈等物資第一時間送往一線;700餘人的救災隊伍趕赴一線,營救被困羣衆12人,挽回財產損失600餘萬元;593名村級災情信息員對網格內受災羣衆迅速開展災情普查,及時上報,爲受災羣衆申請救助資金。

救災行動順暢進行,靠的是當地築牢事故災害防範的縣、鄉、村三道“堤壩”。在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背景下,蘭考縣設立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打造“一張網”應急指揮系統;提高基層救援能力,設1個綜合性應急救援隊和4個應急救援中隊;完善各類專項預案、處置方案,將173項應急預案錄入信息平臺;依託全縣593名網格員,開展災情信息普查和上報工作……

蘭考縣應急管理局的同志們說,把艱險扛在肩上,把平安留給百姓,這是他們不變的信念。

最美應急管理者心得體會2

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基本前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作出了戰略部署。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又對平安中國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聚焦影響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突出問題,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深化平安創建活動,加強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基本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平安中國建設科學化、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織密組織網,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黨的力量來自組織。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建設平安中國,既要加強頂層設計,堅持系統觀念來謀劃和築牢安全屏障,也要抓好中國和國家機關“最七年級公里”和地方黨委“中間段”,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暢通無阻,更要抓好基層黨組織“最後一公里”,切實做到哪裏有羣衆哪裏就有黨的工作、哪裏就有黨組織,哪裏就有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網絡化管理,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依靠基層組織和人民羣衆就地化解矛盾,保持基層的安全穩定。

要織密防護網,夯實基礎工作。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平安建設的基礎是什麼?首先要抓發展。“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條件,沒有發展,一切都無從談起。無論是經濟安全、國防安全,還是公共衛生安全,都需要強大的綜合國力作支撐,只有自己的力量強大了,才能不看別人眼色,才能不受制於人。其次要抓制度。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要堅持黨對國家安全的絕對領導,完善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構建層層抓落實的安全責任體系,完善風險防控機制。要方方面面考慮周全,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同時,要抓重點。堅持以人民安全爲宗旨、以政治安全爲根本,以經濟安全爲基礎,聚焦重點,抓綱帶目,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要織密管理網,提升基本能力。“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要在風浪中劈波斬浪,行穩致遠,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統籌抓好安全能力建設。要以學爲先,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論述,做到常觀大勢、常思大局。要強化安全宣傳教育,做到領導帶頭,全社會共同參與,形成人人講安全,抓安全的濃厚氛圍。要以智爲重,要全面提升平安中國建設科學化、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通過科學技術手段,提升維護公共安全的智能化水平。要以練爲要,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部隊只有實戰演習才能提高人民軍隊打贏能力。同理,要維護國家安全,必須強化應急預案的制定、演練,只有真演實演,遇到真實情況,才能臨危不亂、果斷決策。

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要始終把發展作爲第一要務,安全作爲第一責任,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爲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築牢安全屏障,無論風雨,讓偉大的中國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最美應急管理者心得體會3

歲序更迭,華章日新。真正意義上的2021馬上就要來了,在此,給全體應急人道聲“春節好”!回望逝去的一年,沒有哪一段路程會一帆風順,沒有哪一個夢想能輕鬆實現。2020年,風雨兼程奮進不止,闖關奪隘拼搏不息,應急管理人走過了極不平凡的“應急管理元年”。

這一年,應急人在改革中果敢奮進、行穩致遠。2020年,我們過得很充實、走得很堅定。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引領下,在應急管理人不懈努力下,催人奮進的應急管理絢麗樂章在巫峽大地奏響,構建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體系的壯美航程從此開啓。我們難忘演練中沙場點兵、指揮若定的迷彩身姿;難忘執法人員在事故現場查找蜘蛛馬跡的嚴謹面孔;難忘24小時值班的不懈堅守;難忘撲火現場身先士卒的背影;難忘辦公室通宵達旦的燈光;難忘脫貧攻堅的每一次“院壩會”;難忘送水現場村民期盼的熱淚……面對全新的再造重建,應急人一起拼搏、一起攻堅,留下了不斷奮進的鏗鏘足音!全縣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防治工作榮獲市政府年度考覈先進等次。

這一年,應急人在基層中埋下身子、服務人民。應急人腳踏實地,植根沃土,我們將關注點重心下移,盡銳出戰派強用好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激勵幹部在脫貧攻堅戰中勇擔當善作爲;學會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將“十分關注換來百分功力”,爲人民羣衆辦真事,辦實事,辦好事。在扶貧攻堅的關鍵時期,這一年有衆多應急人成爲“排頭兵”深入廟坪白馬,不達目的,決不收兵;應對30年不遇的旱情,爭取資金2002萬元,送水5500余車次,送水40000餘噸,開展應急調查19次,應急避讓84戶326人……我們總有一種“草根”情懷默默流淌在羣衆之中,用心、用情、用理和老百姓達成一片,所謂情之所至,心之所向,應急人紮根基層,此生不換。

這一年,應急人在砥礪中堅守初心,不忘使命。中國正在從改革開放42年的偉大基業、新中國成立71週年的壯麗華章再出發,而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應急人從來不怕艱險,“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因爲我們的心是篤定的。而這個時代最需要的就是堅信的力量。天下至德,莫大於忠,我們始終堅守初心,負重前行,用主題教育擦亮百年大黨的精神底色,這是一次滌盪靈魂的精神洗禮,這是一趟身入心至的問計之旅;這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這是一份人民至上的時代答卷,應急局作爲防範重大安全風險的重要部門,不斷夯實思想根基,把初心和使命變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原動力。應急人作爲這一部門“守門員”,以絕對忠誠之心在其位、謀其政、盡於責、守初心,堅持公道正派,守好本分,不辱使命。

這一年,應急人在應急中枕戈待旦、書寫忠誠。圍繞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生產,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爲做好新時代應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面對複雜嚴峻的事故災害形勢,面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邊組建、邊應急”的一場場硬仗接踵打響。無論是抵禦火場上的熊熊烈焰,還是應對暴雨下的地面塌陷;無論是星夜兼程緊急馳援瓦斯燃燒的隧洞,還是科學處置30年不遇的旱情;無論是工作日裏緊盯關鍵部位薄弱環節,還是節假日裏堅守崗位全天候守護……應急人秣馬厲兵、枕戈待旦,將拯救生命視作行動號令,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基本盤基本面,有力有序有效應對一系列災害事故,忠誠踐行了爲黨和人民守夜的神聖職責。

歷史於時序更替中前行,21世紀的第一個二十年已經悄然遠去,我們再次賦予時間以壯麗感,因爲2021年註定不平凡。新年新的征程已經拉開帷幕,我們應急戰線的同仁們也已然在崗在位。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力耕之,躬行之,這是任勞任怨的應急人;朝受命、夕追道,這是有責有義的應急人;秉初心,守信仰,這是可愛可敬的應急人。在新的一年裏,我們將在奮力前行中,培育甘於犧牲奉獻的精神,保持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砥礪永不磨滅的奮鬥激情,樹立新時代應急人的良好形象;在大學習、大調研、大比武中,強能力、補短板,做到懂應急、會應急、能應急,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在工作推進中關注民生,在應急處置中體察民心,在應急體系建設中迴應民意,甘願當好黨和人民的“守夜人”,當好人民羣衆身邊的“安全衛士”。讓我們只爭朝夕加油幹,重整行裝再出發,共同續寫新時代的新篇章!

2021年,祝福所有敢於奮鬥、甘於奉獻的應急人,願在新的一年,不負韶華,事業可期!

最美應急管理者心得體會4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充分發揮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特色和優勢,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擔負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嚴格落實責任制。黨員領導幹部要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安全防範和應急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提升應急管理實效,全力維護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制度好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人是制度的產物。”在應急體系建設中,責任制的建立和落實是比較關鍵的一環。事實上,對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成效衡量,首先體現在負責任的態度和行動上。一些安全生產事件的發生,除了一線操作層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與領導層不重視、監督管理責任履行不到位等不無關係。對領導幹部來說,首先要把自己的責任心放在第一位,多做“親自”文章,帶頭一線親力親爲、轉變作風,夯實基層基礎、發揮表率作用,帶動形成健全的工作責任體系和狠抓落實的務實作風。

“備豫不虞,爲國常道。”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增強憂患意識和居安思危的能力,成爲黨員幹部的必須課。一方面,要樹牢風險意識。立足本職本崗位,勤學深研業務理論和操作技能,全面熟悉和掌握各環節、各細節風險點,切實提高應急排險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要夯實基層基礎。堅持黨建引領,配強基層黨組織和各種自治組織,暢通羣衆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渠道,強化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各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市場作用充分發揮的多元治理體系,形成羣策羣力的強大格局,從而打贏各領域風險防控的“人民戰爭”。

初心和使命體現在一次次的爲民行動中。從某種程度上說,應急管理是最後的“防線”。黨員幹部從事和推進風險防控工作,本身就是踐行初心、體現良心的非凡實踐。對羣衆已經反映強烈的問題,要急羣衆所急,集中精力、統籌優勢資源,及時予以化解,切實提升羣衆的安全感和獲得感。對已經表現出薄弱環節和不良傾向的問題,要第一時間靠上分析研判,弄清楚問題的來龍去脈,及時制定妥善處理、斬草除根的應對方案,防止問題滋生蔓延。對職能業務和日常工作,要加大作風轉變力度,以能否直接提升羣衆滿意度爲標準,去虛求實、精益求精,將民生改善工作做細做實,不斷滿足羣衆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最美應急管理者心得體會5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裏,無數應急管理工作者一直英勇奮戰在應對危機和突發事件的最前線。

近日,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蹟,7名個人和3個集體獲得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稱號。在防汛救災、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煤礦安全監察、裝備技術革新、守護歷史文化街區、探索防震抗震規律的一線,他們英勇頑強、勤勉敬業,甘於犧牲奉獻,勇於擔當作爲,善於開拓創新,在平凡崗位上爭創一流業績、爭當應急先鋒,是人民安全的最美“守夜人”。

危急關頭,他們衝鋒在應急救援一線

危急關頭,衝鋒在前。這是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原政治教導員陳陸用生命承擔起的責任。

2020年入汛以來,安徽合肥降雨量突破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極值。7月22日,廬江縣石大圩漫堤潰口,百年一遇的洪水讓廬江縣的人民羣衆處在最危急的時刻。陳陸和戰友們攜帶救生裝備,駕駛4艘橡皮艇火速奔赴救援現場。成功轉移兩名被困羣衆後,在繼續搜救羣衆的行進途中,打頭陣的陳陸遭遇急流,橡皮艇側翻,陳陸不幸落水犧牲。從7月18日到落水的那一刻,陳陸已奮戰96個小時,共出警411次,解救和疏散羣衆2655人。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湖北省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一站站長助理陳建衝鋒在前。作爲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的一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陳建積極請戰、身先士卒,與戰友們先後參與了轉送病患、搬運物資、醫廢轉運、場所消殺等緊急任務。35個日夜,陳建與病毒“零距離”同行,不停地往返於醫療單位和垃圾轉運站、指定處理點之間,累計轉運醫療廢棄物2186桶,170.49噸,行程16000公里。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湖北省應急管理廳應急指揮中心副主任朱學忠也在第一時間就申請參加黨員突擊隊,擔負應急值守、指揮協調、運輸保障和應急救援任務。

在緊急任務中,航空應急救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朱學忠牽頭制定的湖北省應急管理廳《疫情期間應急響應手冊》、牽頭編制的《湖北省在生產及復工復產企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導則)》、牽頭建立的“半小時起飛、全省域調度”的湖北應急飛行模式,提高了應急救援效率,爲協調調度各路應急救援力量提供保障。

面對難題,他們潛心鑽研推進技術革新

“27年來,吳迪從一個只有國中文化水平的青年成長爲具有過硬專業技術的特種車輛修理技師,都是刻苦鑽研、努力付出的結果。”這是戰友對黑龍江省森林消防總隊黑河市支隊愛輝區大隊四中隊特種車輛維修技師吳迪的評價。

多年來,吳迪對特種車輛進行了20多項技術革新,極大提升了車輛維修效率和滅火作戰效能;改革轉制後,對特種車輛進行改裝,解決了舊裝備發揮新作用、新裝備形成戰鬥力的現實課題。吳迪不僅是一個專業過硬的特種車維修員,也是一個英勇無畏的森林消防衛士。入伍以來,吳迪先後參加滅火作戰230餘次,搶險救援50餘次,救援車輛50餘臺,向火場投送兵力3萬餘人次,搶運物資6.2萬餘臺(件),安全行駛30餘萬公里。

與吳迪一樣,四川省營山縣應急管理局局長伍袁志也把汗水和努力付諸在創新安全生產監管和應急管理工作上。

伍袁志注重加強基層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規範化建設,經常放棄節假日,帶領相關部門和人員搞實地調研。2019年縣級機構改革以來,伍袁志積極推進機構規範設置,率先在鄉鎮(街道)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規範化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實現基層工作“八有”——有編制、有職能、有人員、有牌子、有印章、有固定辦公場所、有工作經費、有與工作任務相適應的交通、通信、事故應急救援、安全監管等所必需的裝備和設施,打通了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最後一公里”。

在河北邢臺隆堯縣縣城西北的山丘中,也有一個大膽探索、科學求真,用半個多世紀的奮鬥與堅守展示人類戰勝地震災害堅定信念的集體——河北省地震局紅山基準臺。

2005年,紅山基準檯安裝了MT等先進進口儀器,率先開始大地電磁測深觀測;2012年河北省唯一GNSS核心站在該臺建成;2017年新建完成70平方米地磁絕對觀測室,成爲全國3個地磁儀器比測基地之一;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觀測系統也設在這裏。50多年來,紅山基準臺堅持不懈攻堅克難,在全國開創了“多個第一”,在抗震救災和地震考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在河南省開封市下轄的蘭考縣,由於自然災害風險較高,如何防範風險,成爲必須應對的“考題”。

藉助機構改革的東風,河南省蘭考縣應急管理局全力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在對全縣事故災害進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蘭考縣應急管理局建設了簡單實用、科學高效的應急預案體系,完善了生產安全事故、自然災害事故等11類專項預案,制定坍塌、溺水、觸電等32種處置方案,督促各鄉鎮、有關部門、企業分別編制修訂相應預案。全縣各層級173項應急預案錄入信息平臺,實施數字化管理,遇突發事件迅速啓動應急響應,可以立即將事件的時間、地點、類型及責任分工等信息一鍵推送至現場指揮人員,一系列創新舉措多方位守護了蘭考人民的平安。

堅守本職,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守衛平安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陝西煤礦安全監察局榆林監察分局四室二級主任科員劉小術在大年七年級早晨便義無反顧地返回到工作崗位,一干就是一個月。他始終堅守在分局疫情防控與安全監察工作一線,一箱泡麪一張桌,一套衣服一張牀,不分晝夜,整整堅守了30天未回家。

自2011年進入煤礦安監繫統以來,劉小術努力鑽研業務知識,堅持把保障煤礦安全生產和保護礦工生命安全作爲首要目標,轄區90%以上煤礦都有過他忙碌的身影。他深入井下一線監察400餘次,累計實施經濟處罰超5000萬元。

在高山林海中,應急管理人也在堅守。在平均海拔約4500米以上的西藏那曲市,西藏自治區森林消防總隊那曲大隊大隊長孔特特堅守高山林海18年。

18年來,孔特特投身森林消防事業,始終衝鋒在滅火作戰和搶險救援第一線,先後參與滅火戰鬥130餘次,參與重大搶險救援90多起,挽救羣衆生命20餘人,搶救羣衆財產約400餘萬元,堅守着藏北高原42萬平方公里39萬羣衆的生命財產和草場森林生態環境安全。

在平凡崗位上爭創一流業績,也展現着應急管理人執着堅守的精神。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是一支擔負省會城市中心廣場升降國旗任務的特殊隊伍,自1991年元旦起,該站指戰員30年如一日護衛“八閩第一旗”,實現了21000餘次升降國旗“零失誤”。肩負三坊七巷古建築羣及周邊0.95平方公里範圍內的防火巡查、滅火救援、執勤保衛、宣傳培訓、禮儀勤務的職責任務,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確保了這裏連續8年“零火災”、30年無重大火情。

最美應急管理者心得體會6

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在北京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19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蹟。爲形成學先進、當典型、鼓幹勁、爭一流的良好工作氛圍,11月5日上午,青海省應急管理廳迅速組織幹部職工集中收看“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發佈儀式,學習先進典型事蹟,感受作爲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的無尚光榮,進一步激發了全廳幹部職工爭當先鋒、履職盡責的奮鬥精神。省應急管理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馬玉英,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月雲一同收看了發佈儀式。

發佈儀式上播放的8位“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個人和3個集體的先進事蹟視頻短片,從不同側面講述了他們的工作生活感悟,事蹟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生動展現了新時代應急管理隊伍牢記初心使命、甘於犧牲奉獻、勇於擔當作爲、善於開拓創新的`時代風采和精神風貌,深深打動着收看的每一位幹部職工。

發佈儀式結束後,廣大幹部職工紛紛表示,“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身上集中體現了堅守初心使命、永葆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心繫羣衆安危、一切爲了人民的公僕情懷,敢於赴湯蹈火、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精神,立足本職崗位、極端認真負責的務實作風,這些都是大家今後進一步踐行初心使命所要追趕的榜樣,努力工作奉獻所要看齊的標杆,勇於改革創新所要爭做的典範。

最美應急管理者心得體會7

“生命是陽光,是力量,是每個人僅有一次,卻無比燦爛的華章。今晚,我們要走進一個與生命息息相關的羣體。他們是危機前的屏障,他們是災難中的希望,他們有個全新的名字,叫作應急管理工作者。”11月4日,“閃亮的名字——2019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發佈儀式舉行,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共同評選出8位“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個人和3個集體。

“我叫魏麗萍,是一名安全監察工作者。我們的工作內容非常龐雜、瑣碎,但是核心只有一個——防患未然,目標只有一個——平安無事。”北京市應急管理局正處級監察專員魏麗萍說。

在發佈儀式現場,魏麗萍以北京地鐵爲例,講起她的工作:“北京地鐵改造前,每年地鐵墜落事故約12起,改造後每年零起。每一個數字的後面都是生命。”

在安全監察的工作崗位上,魏麗萍、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執法監察處幹部張之崟、山東煤監局魯東分局副處級監察專員張在貴以及千千萬萬的安全監察工作者們將自己淬鍊成一把丈量風險的標尺,在僥倖面前,堅守原則的紅線。

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南京支隊方家營中隊中隊長助理丁良浩說:“我當消防員19年,就幹兩件事,與死神搏鬥,爲隊伍爭光!”

“電影《戰狼2》大家都看過,其實我們執行的國際任務和吳京的很像,只不過,他面對的是戰爭而我們面對的是自然災害。”在發佈儀式上,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培訓部副主任王念法說。18年前,王念法參加了中國第一個專業救援隊。此後,他像一匹戰狼馳騁疆場,參與了10多次國內外地震救援。

“與火魔交鋒,你總是戰在最前沿。與死神擦肩,你目光只投向戰場。每一次總攻的號令響起,你的背影不懼、不悔!”這是寫給丁良浩、王念法、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奇乾中隊的致敬詞,更是對堅守消防救援一線的戰士們的禮讚。面對災後廢墟、滿目瘡痍,他們早已把自我割捨,化作尖刀利刃,爭分奪秒,爲受災羣衆撬開生的通道。

“我所在的四川森林消防總隊守護着長江中上游生態屏障。這裏山高坡陡、谷深林密、地形複雜,每一次任務我們都要揹負近50斤的裝備,在4000米的崇山峻嶺之間,戰火魔、踏火海。”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特種救援大隊三中隊代理排長侯正超說。

“我們中隊駐守在故宮博物院內,肩負着守護民族瑰寶的神聖使命。”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天安門支隊故宮特勤中隊蔡瑞說,“作爲這支隊伍的領頭人,我始終把‘沒有滅火戰功’當作第一追求,帶領指戰員日夜守望巡邏,走遍9046間殿宇宮室,協助制定106項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把故宮劃分成十大保護區域,反覆進行實戰演練,爲一座座大殿扣上了安全防護的‘金鐘罩’。”

高層建築的消防問題一直都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爲此,上海市消防救援總隊黃浦區支隊車站中隊時刻做好應戰準備。“我們平均每週要進行兩次負重登樓訓練,全身的防護裝備加上滅火、破拆等器材,平均負重能超過六七十斤。”上海市消防救援總隊黃浦區支隊車站中隊指導員陳祥康說。一口氣登樓20層,一天至少20遍……強度最高的時候,隊員們一天裏相當於要負重把632米高的上海中心登5遍。

在發佈儀式現場,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總工程師肖文儒展示了早期救援隊裏最重要的設備,一個老式的呼吸器。“1983年到2000年,我揹着這樣的呼吸器直接指導指揮事故500多起。”肖文儒說,“現在我們的應急救援隊伍在國際上是一流的,我們的救援設備也是最先進的。”

打通地震預警信息發佈的“最後一公里”,實現地震預警和烈度速報信息的準確發佈,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預警工作團隊開創跑贏地震波的奇蹟。通過團隊的不懈努力,地震預警時間提前了10~20秒。每一秒都是生機,更多的生命可以從廢墟中逃離。

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恆課題。敬畏生命,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增加避險抗災和自救互救能力,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在捍衛安全、守護生命的道路上,應急管理人依然沒有停下堅實的腳步,他們將肩負責任與使命,繼續默默守護、勇敢前行。

最美應急管理者心得體會8

爲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做好應急管理工作,11月4日晚,邢邑鎮組織集體收看2019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發佈儀式。

蔡瑞、丁良浩、侯正超、肖文儒、張之崟、王念法、張在貴、魏麗萍、上海市消防救援總隊黃浦區支隊車站中隊、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奇乾中隊、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預警工作團隊等“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個人和集體,來自防震減災、煤礦安全監察、安全執法監督、消防救援、森林消防等應急管理系統各單位各部門。

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堅守初心使命、永葆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心繫羣衆安危、一切爲了人民的公僕情懷,敢於赴湯蹈火、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精神,立足本職崗位、極端認真負責的務實作風,以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給人民以力量的實際行動,生動展現了新時代應急管理隊伍認真負責、甘於奉獻、勇於擔當、善於創新的時代風采和精神風貌。

觀看發佈儀式後,我鎮機關幹部深受鼓舞,紛紛表示要以更加高昂的鬥志、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過硬的作風,擼起袖子幹、揮灑汗水拼,始終做新時代長征路上的不懈奮鬥者。

最美應急管理者心得體會9

聞令而動、夙夜奮戰,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是新時代應急管理人的本色與擔當。

爲加強隊伍建設,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的濃厚氛圍,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19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蹟。

埋頭苦幹 護佑民族文化瑰寶

蔡瑞是北京市天安門地區故宮特勤消防中隊的一名指導員。作爲世界上最大木質結構建築羣的“守夜人”,蔡瑞自2014年加入中隊以來,竭力守衛故宮安全,他帶領的消防中隊延續了近半個世紀“零火災”的消防奇蹟。

冬季,他帶領指戰員冒着嚴寒,在金水河上每隔20米鑿一個一米見方的冰窟窿,以備不時之需;

夏季,他帶人往太平缸注水,解決了水源不足的燃眉之急;

春季,他帶着大家及時清除屋頂和院內的雜草,既防火又保護古建築;

秋季,他帶着指戰員清除院內的落葉和可燃物達數噸之多,溼化植被面積10餘萬平方米。

“夏注水、冬鑿冰,春除草、秋清葉”,爲的就是讓故宮水源充足,不留丁點火災隱患。

除了故宮內部,包括天安門廣場在內的共計3.74平方公里,6萬多常住居民,都是蔡瑞所在的故宮中隊管轄。在重大安保期間,蔡瑞帶領着中隊對天安門廣場實行不間斷巡邏執勤,巡邏時間累計8760小時,巡邏里程1萬餘公里。

“守護好故宮,服務好社區的老百姓,就是我的使命。”從事消防工作以來,蔡瑞經歷過3000餘次滅火戰鬥和搶險救援,完成了近千次重大安保。

不畏艱險 善打滅火救援硬仗

丁良浩是江蘇南京消防救援支隊鼓樓區大隊方家營中隊的“尖刀”隊員。

自2000年加入消防救援隊伍以來,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苦練專業技能,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

2013年“上合組織”聯合救災演練,中國救援隊與俄羅斯等多國救援隊同場競技,丁良浩作爲重型搜救隊骨幹和隊友密切配合,高質量完成所有科目,展示了中國救援力量的風采。

在方家營中隊,丁良浩以善打硬仗著稱,在各種急難險重任務中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各項業務技能和身體素質名列支隊前茅。

2016年江蘇靖江德橋倉儲有限公司發生爆炸火災事故,危急關頭,丁良浩所在攻堅組冒着高溫輻射和隨時可能爆炸的危險,兩次深入火海,成功關閉閥門,爲撲滅大火打下了堅實基礎。

19年來,丁良浩參加滅火救援戰鬥數千餘起,在一次次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中,生動詮釋了“消防衛士爲人民”的錚錚誓言。

主動作爲 爭當森林消防“鐵拳”

“特種救援大隊要成爲四川森林消防總隊的‘拳頭’,消防員就必須成爲過硬的‘指頭’。”這是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特種救援大隊三中隊代理排長侯正超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爲了保持和儲蓄體能,他堅持每天早起1小時負重10公里長跑,在實踐中探索了睡前體能強化、林內快速穿越等10多種訓練方法。

在訓練場上,侯正超每次出操站隊第一個到位,每次器械訓練第一個示範,在他的帶動下,大隊訓練氛圍日益濃厚,課餘時間操場上到處都能看到指戰員自發訓練的身影。

自2018年隊伍轉制以來,他先後遂行滅火作戰任務13起,在四川地區森林防火滅火和應急救援任務中較好地發揮了“排頭兵”作用。

勇於擔當 守護煤礦工人安全

從事應急救援工作36年來,現任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總工程師肖文儒先後參與了700多起事故救援,從災區救出1000多名遇險人員。

“只要有一絲希望,就不會放棄救人。但救援不是盲目的,而是一項集專業性、業務性、技術性、實戰性於一體的系統工程,需要科學決策、科學施救。”爲此,他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組織起草《礦山救護工作指導意見》等制度規範。

事故現場隨時可能出現變化,救援人員必須提前考慮到各種可能性,肖文儒把這一習慣帶到日常生活中。他在辦公室裏放了一隻行李箱,便於他接到救援任務後“說走就走”。

自參加工作以來,肖文儒先後被表彰爲全國礦山救護先進個人、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優秀共產黨員、2019年應急管理部直屬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等。

“榮譽屬於集體,屬於常年戰鬥在基層一線的廣大應急救援指戰員。”肖文儒說。

刻苦鑽研 鑄就城市防護“天網”

自2011年底調入安全生產監管部門以來,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執法監察處主任科員張之崟就暗下決心,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安全生產監管一線的行家裏手。

張之崟所學專業是環境工程,要從事危險化學品監管工作,就得從零開始。“邊學邊幹,要在專業人士面前不說外行話。”張之崟說。

近8年來,張之崟堅持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每週深入基層3到4天,檢查企業超1300家次,覈查行政審批項目超1400項次。

從上海最北面崇明島的南門油庫,到最南面杭州灣畔的上海化工區,從最東面洋山港的液化氣站,到最西面蘇滬界的油氣管道,張之崟跑遍上海市所有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較真碰硬,守護着城市的安全底線。

在繁重的執法任務之餘,張之崟還編寫出《上海市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實施指南》等一系列指導企業、基層的實操手冊,鑄就安全防護“天網”!

由於突出的工作業績,張之崟先後被表彰爲“全國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先進個人”、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等,他說,“我只是盡力做到克己、擔當、爲民”。

英勇無畏 衝在抗震救災一線

在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有位一頭白髮的“高瘦黑”令人印象深刻,他是應急管理部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培訓部副主任王念法,一位“80後”。

2002年,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成立。王念法憑藉着過硬的素質,從部隊脫穎而出,成爲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第一批隊員,先後參加四川汶川、青海玉樹、海地等10多次國內外地震救援。

“哪裏有災難,哪裏需要我,哪裏就有我。”穿上救援服的他是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一員,而平時,他是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教官。

今年10月23日,中國救援隊和中國國際救援隊成功通過聯合國國際重型救援隊測評和複測,我國成爲亞洲首個擁有兩支獲得聯合國認證的國際重型救援隊的國家。王念法說,看到我們國家的救援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感到很自豪。